查文庫>試題> 八下英語第五單元知識點|八下第五單元文言文中考試題附答案4

八下英語第五單元知識點|八下第五單元文言文中考試題附答案4

八下英語第五單元知識點|八下第五單元文言文中考試題附答案4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最離不開的就是試題了,藉助試題可以對一個人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一份什麼樣的試題才能稱之為好試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下英語第五單元知識點|八下第五單元文言文中考試題附答案4,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閱讀吳均《與朱元思書》,回答1—5題。(13分)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下面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2分)

  A.窺谷忘反(通“返”)B.在晝猶昏(夜晚)

  C.負勢競上(向上)D.從流飄蕩(隨著)

  2.作者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請說說富春江的山“奇”在哪裡?水“異”在哪裡?(2分)

  3.本文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景,這樣寫有什麼表達效果?(2分)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慨?你怎麼理解他發出的這些感慨?(3分)

  二.比較閱讀

  (一)【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節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夾岸高山,皆生寒樹……有時見日。(節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四時俱備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B、沉鱗競躍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C、泠泠作響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D、有時見日胡不見我於王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⑵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3.【甲】文中寫到“高峰入雲”,【乙】文中具體描寫高峰“入”的動態的幾個四字短語是:。(2分)

  4.【甲】【乙】兩文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二)(甲)風煙俱淨,天山共色。……有時見日。(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餘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餘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為清絕: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注:①羅紈(wán):絲織品。②午未申:指午時、未時、申時三個時辰,相當於現在從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五時的這一段時間。③夕舂:夕陽。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②泉水激石,泠泠作響作:

  ③梅花為寒所勒勒:④山嵐設色之妙設: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A.①負勢競上,互相軒邈②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B①猿則百叫無絕②月景尤為清絕

  C.①夾岸高山,皆生寒樹②皆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為寒所勒.②歌吹為風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譯文:

  ②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譯文:

  4、甲、乙描寫的物件各不相同,但是兩位作者卻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請從對待風景和對待世俗社會兩個角度寫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一)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下面各組中加點的詞與其它三項意思或用法相去甚遠的一項分別是:

  (1)()(2)()(3)()(3分)

  (1)A、期在必醉B、君問歸期未有期C、盈縮之期,不但在天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B、悵恨久之C、楚人憐之D、又數刀斃之

  (3)A、親舊知其如此B、其兩膝相比者C、以彰其咎D、其真無馬邪

  2、根據文意,翻譯下面的句子。

  (1)好讀書,不求甚解。(2)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3、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詞語回答)?刻畫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

  4、陶淵明“好讀書”,我們今天的青少年更應該繼承前輩的這種優良傳統,做到“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請你寫出一部你讀後受到感染與薰陶的作品名稱、作者、人物形象(應寫出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形象)。

  作品名稱:《》;作者:

  人物形象:

  (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每有會意(2)性嗜酒(3)期在必醉(4)既醉而退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其”字用法不同於其它的一項是()。(3分)

  A.亦不詳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C.親舊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盡其材

  3.翻譯句子(3分)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4.五柳先生“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4分)

  (三)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先生不知何許人也許:哪裡B.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許

  C.造飲輒盡,期在必醉輒: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曾經

  2.請簡要回答作者“好讀書”,為什麼“不求甚解”呢?(3分)

  3.請概括選文第②段所體現的作者的性格特點。(3分)

  3.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一)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1)一食或盡粟一石(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4)執策而臨之

  2翻譯句子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文中“嗚呼”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請你結合文字加以分析。(2分)

  4、如果想成為“千里馬”,你認為最需要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各是什麼?請結合文字與現實生活談談看法。

  (二)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盡粟一石或:

  (2)才美不外見見: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5)執策而臨之執: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從文中看,千里馬遇不到伯樂,它們有著怎樣的命運?(3分)

  4.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3分)

  4.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①錄畢,走送之()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③媵人持湯沃灌()④左佩刀,右備容臭()

  2、下列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一項是【】(2分)

  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聖賢之道殺數人,胡虜益解

  C、足膚皸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獲有所聞士卒不盡飲

  3、翻譯下面句子。(2分)

  ①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譯:

  ②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

  4、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最終能夠學業有成的三條理由(各用四個字概括)。(3分)

  ①②③

  八下第五單元文言文中考題精選答案

  1.與朱元思書一、答案:1.B2.寫山的“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水的“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3.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4.①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②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5.第一問:作者發出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第二問:表現了作者鄙棄名利的思想。

  二(一)1.B2.⑴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⑵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連忘返。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4.答案要點:熱愛自然,娛情山水;避世退隱,鄙棄名利。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20-23題。(12分)

  (二)20、①奔:飛奔的`馬。②作:發出。③勒:約束,阻止。④設:著,塗。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②這種快樂(只能)留下來給山中的僧人和遊覽的客人享受,怎麼能夠對那些庸俗的人說呢?

  23、寄情山水、熱愛山水,欣賞大自然之美,洗掉內心的塵垢,保持一份內心的清淨和獨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種避世、避俗的心態。

  2.五柳先生傳答案:(一)1、(1)A(2)B(3)D。2、(1)喜歡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2)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3、(三大志趣)好讀書,性嗜酒,著文章;刻畫了一個雖然貧窮卻悠閒自適的餓隱士形象。4、略

  (二)1.(4分)(1)體會、領會(2)愛好、特別喜歡(3)期望、希望(4)已經2.B

  4.略5.(4分)五柳先生率真隨性,讀書只為得到精神的快樂;他淡泊名利,不為功名利祿而讀書。

  (三)1.C2.作者“好讀書”是為了獲得知識上的滿足(1分),精神上的享受(1分),“不求甚解是作者率真性格的體現(1分)。3.安貧樂道,不慕名利,高潔脫俗(每點1分)。

  3.馬說一、答案1、(1)頓(2)通“飼”,喂(3)用鞭子打(4)面對

  2略3、蘊含著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痛恨。

  4、主觀條件:把握機遇,自強不息;客觀條件:適合成長的環境,識才愛才用才的伯樂

  二.答案1.(1)或:有時(2)見:顯現(3)等:等同(4)安:怎麼,怎能(5)執:拿著,舉著2.(4分)(1)餵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馬,所以不按照千里馬的餵養方法餵養它。(2)千里馬鳴叫,餵馬的人卻不知道它想表達的意思。3.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3分)4.反應了當時的社會不重視人才,不善於發現人才的社會現實。

  4.《送東陽馬生序》答案:22、①跑(趕快)②等待③浸泡④氣味香氣(2分)

  23、A(2分)

  24、①(向他求教的)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稍微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②因為(我)心中有足夠快樂的事(讀書),(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每題1分。第①題“辭、色”的翻譯應注意互文義,即“降辭”“降色”;第②題要注意“以”字,“口體之善”的翻譯)

  25、①刻苦學習②博覽群書③虛心求教(3分)

  26、都表達了鼓勵晚輩勤奮學習,勿虛度年華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