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井遊記的練習題目
一、填空。
1、《滿井遊記》的作者是 代文學家 ,作者與其兄 、
弟 都有文學成就,被稱為“公安三袁”。
2、文中總寫春天景物的句子是: 。
3、比喻春水清澈明亮,水波閃爍發光的句子是:
4、比喻青山鮮妍明媚的句子是: 。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1)凍風時作 (2)土膏微潤 (3)波色乍明
(4)娟然如拭 (5)於時冰皮始解 (6)髻鬟之始掠
(7)柔梢披風 (8)汗出浹背 (9)呷浪之鱗
(10)以遊墮事 (11)適與餘近 (12)惡能無紀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如倩女之靧面 (2)罍而歌者
(3)泉而茗者 (4)泉而茗者
(5)紅裝而蹇者 (6)紅裝而蹇者
四、指出下列“之”字的詞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 )
A、侷促一室之內 郊田之外 B、毛羽鱗鬣之間 城居者未之知也
C、脫籠之鵠 呷浪之鱗 D、倩女之靧面 髻鬟之始掠
五、指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
(1)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 (2)泉而茗者
(3)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 (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六、指出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夫不能以遊墮事
七、翻譯下列句子。
(1)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八、讀完文章,你覺得文章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九、詞多義:
①.時:時常,凍風時作;時候,春和景明之時。
②.為:表被動,被,山巒為晴雪所洗;寫,故為之文以志之;是,人為刀,我為魚肉。
③.得:能夠,欲出不得;得意,悠然自得;得到,得道多助。
④.之:助詞,的,脫籠之鵠;舒緩語氣,不譯,如倩女之靧面;限定關係,以,郊田之外;代詞,未乏知也。
⑤.乍:初,開始,波色乍明;突然,忽然,冷光乍出於匣也。
⑥.鱗:像魚鱗,鱗浪層層;代魚,呷浪之鱗;魚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偕:一起,寵辱偕忘;和,與,偕數友出東直。
十、詞語活用:
①.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用泉水。 ②.泉而茗者: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③.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著酒杯。
④.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著豔妝。
⑤.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C.十一、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1、倒裝句:
①.冷光乍出於匣也。 賓語後置,“於匣”是狀語,“出於匣”即“於匣出”,譯:冷光突然從鏡匣子裡閃射出來。)
②.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
2、賓語後置,“于山石草木之間”是“蕭然”的狀語,正常語序應為“于山石草木之間者”。譯:在山石草木之間瀟灑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賓語前置,“之”是代詞,代指上文所說“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賓語。在否定句中代詞“之”作賓語,經常把賓語提到動詞前,形成賓語前置的句式。正常語序應為“未知之也”。譯:住在城裡的人卻不知道這一點。
3、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省略主語“我”,即偕數友出東直。)譯: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便)同幾個朋友出了北京城東直門,到了滿井。 ②柔梢披風。(動詞後省略介詞“於”,應為“柔梢披風”,“於風”作“被”的狀語,又構成狀語後置。) 譯:柔軟的柳梢在風中散開。
4、判斷句:
夫不能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翻譯:
①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友出東直,至滿井。(省略主語“我”,即偕數友出東直。)譯: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我便)同幾個朋友出了北京城東直門,到了滿井。
② 柔梢披風。(動詞後省略介詞“於”,應為“柔梢披風”,“於風”作“被”的狀語,又構成狀語後置。) 譯:柔軟的柳梢在風中散開。
③夫不能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斷句式的標誌。)
譯:能夠不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不受拘束流連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間的,恐怕只有我這種清閒的官吧。
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只是住在城裡的人不知道罷了。
⑤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
譯:高高的柳樹夾著河堤,肥沃的土壤有些溼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從籠子裡飛出來的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