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試題> 蘇軾《範景仁墓誌銘》閱讀練習題

蘇軾《範景仁墓誌銘》閱讀練習題

蘇軾《範景仁墓誌銘》閱讀練習題

  文言文閱讀 (19分)

  範景仁墓誌銘

  蘇 軾

  公姓範氏,諱鎮,字景仁。四歲而孤,從二兄為學。薛奎守蜀,公時年十八,奎與語奇之,還朝與公俱。舉進士,為禮部第一,釋褐為新安主簿。宰相龐籍言公有異材,恬於進取,特除直秘閣,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寬容,言事者務訐以為名,或誣人陰私。公獨引大體,略細故。時陳執中為相,公嘗論其無學術,非宰相器。及執中嬖妾笞殺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陰陽不和,財匱民困,盜賊滋熾,執中當任其咎。閨門之私,非所以責宰相。”識者韙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繼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為。公獨奮曰:“天下事尚有大於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願陛下擇宗室賢者,異其禮物,而試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報,因闔門請罪。執政謂公:“上之不豫,大臣嘗建此策矣,今間言已入,為之甚難。”公復移書執政曰:“事當論其是非,不當問其難易。速則濟,緩則不及,此聖賢所以貴機會也。諸公言今日難於前日,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餘日,鬚髮為白。

  王安石為政,改常平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於漢之盛時,視谷貴賤發斂,以便農末,不可改。而青苗行於唐之衰亂,不足法。”疏三上,不報。即上言:“臣言不行,無顏復立於朝,請致仕。”疏五上,最後指言安石以喜怒賞罰事,曰:“陛下有納諫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大臣用殘民之術。”安石大怒,自草制,極口詆公。落翰林學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謝,其略曰:“雖曰乞身而去,敢忘憂國之心?”

  公既退居,專以讀書賦詩自娛。客至,輒置酒盡歡。或勸公稱疾杜門,公曰:“死生禍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軾得罪,下御史臺獄,索公與軾往來書疏文字甚急。公猶上書救軾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選自《蘇東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刪節)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恬於進取 恬:淡泊

  B. 章累上,不報 報:上報

  C. 落翰林學士 落:免除

  D. 或勸公稱疾杜門 杜:關閉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範鎮見解不俗的一組是 (3分)

  ①閨門之私,非所以責宰相 ②願陛下擇宗室賢者,異其禮物,而試之政事

  ③諸公言今日難於前日,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無顏復立於朝,請致仕

  ⑤而青苗行於唐之衰亂,不足法 ⑥死生禍福,天也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7.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範鎮幼時從兄為學,年輕時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才華,受到蜀地守官的賞識;舉進士踏上仕途後,宰相龐公又很器重他,為他美言。

  B. 範鎮看問題客觀公允。他認為宰相陳執中學識不高,不堪重任;卻反對有人借家中私事彈劾陳執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識之士的認同。

  C. 仁宗在位多年未確立繼承人,範鎮認為這是關係到國家穩定的緊要事情,先後十九次上書直陳己見,因此獲罪,以至於鬚髮都白了。

  D. 範鎮反對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書無效後,無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讀書自娛,飲酒取樂,有人勸其謹慎行事,他卻坦然處之。

  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公獨引大體,略細故。(3分)

  (2)速則濟,緩則不及,此聖賢所以貴機會也。(4分)

  (3)雖曰乞身而去,敢忘國之心?(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