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水碼頭赤灘的散文

水碼頭赤灘的散文

水碼頭赤灘的散文

  水碼頭因水而滋潤,而成事。赤灘就是,這個皖南青弋江畔的古鎮之所以得名,我估計是附近山上有琴高仙人煉丹的傳說,廢棄的爐渣傾洩入水,化做了當地的特產琴魚,也染紅了一條河的緣故吧。琴魚雖然是小不點,但出身稀罕,後來成了貢品。

  據說是清末民初時候的徽派建築,一律的粉牆黛瓦,依次排開而成街道。清一色的槽門早早地就打開了,鱗次櫛比著。有個葉挺將軍,當初打鬼子的時候,是去鎮上洗過澡的。如今澡堂還在,成了景點。可是人已經走了,走得意外而匆忙。可是槽門依然開放著,山裡面的竹木器,當然也有茶葉、山珍和材炭等,就流水一樣從集市上過,再泛舟或放竹筏,從青弋江緩緩急急地至米市蕪湖注入長江。蕪湖,對山裡人來說,是更大的一個碼頭。

  開車從涇縣城往宣城方向走,不一會就到了。此時此刻,一片片的油菜花隨處可見,青山橫北郭,一水繞東流,在無意中洩露出很多的春意來。而粉牆黛瓦在寫意著徽文化的餘緒,鵝卵石的路面在街口或者岔道延伸著訪古探幽的詩情。一爿日雜商店,是做生意,也是居家的,中藥鋪理髮店古玩字畫或者徽州三雕,更可能是一處新近改造的農家樂餐館,裡面有地道的山珍,在皖南的土地上隨處可見。一切彷彿在孩提時代曾經見過。不經意間有老婦人在店門口邀你進來喝口水,有小竹椅可以息腳。當坐下了,也偶而有小狗小貓悄悄靠近你,等你發現的時候,它又突然竄走。挑著擔子的貨郎老漢,手裡抓著個菸袋,或者搖著鼓,從街西頭一路來,走著走著,眼看不見了身影,誰知眨眼工夫又折回來。俗世的生活,很像馮夢龍的市井小說。不繁華,不雕鑿,卻真實逼近。

  我來的時候,鎮上已經人不多了。還有就是,水碼頭的概念畢竟已經屬於過去了。曾經繁華熱鬧的水碼頭,在皖南內陸河,誰個能例外呢。社會在發展,城市在日新月異著,曾經輝煌的水碼頭在日趨式微,或者已經頹廢得不成體統而引起關注,甚至不經意間鬧得人們心疼。

  當然,赤灘是個古鎮,可圈可點的也不僅如此。巖龍禪寺就很有魅力,常年有香菸繚繞瀰漫著。琴溪河水光瀲灩晴方好,在那洗菜濯衣、放排放牛或者漂流,都是田園牧歌式的.。眼前已經是這樣濃濃的春了。那沙灘上的青草有一回沒見,就又茂盛了幾許。後來又有了好大的一片草原,騎馬牧羊,做拓展訓練,餓了也可以燒烤野炊,困了可以進入蒙古包,在青草地上睡一個白日夢。倘若在晚間,風聲水聲在耳邊淙淙汩汩的。

  一夜過去,不知牆角紅杏又開了幾朵。風景依稀,春來燕又回。我也如此這般再次走進赤灘。不過除了看風景,還有別的緣由。因為4月9日,赤灘有幾個活動似乎更吸引著我。景區晉升AAA級了,說要揭牌。景區和國家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聯辦的中國文房四寶文化園涇縣館也要開門營業了。走進大唐御宣室,能見到古法生產的極品宣紙。在老街畫室,文房四寶園,很多筆墨紙硯、書畫珍品陳列在那兒,美輪美奐,叫人豔羨。尤其是那個佛舍利藝術館,供奉有尼泊爾大使館轉贈過來的佛舍利。紅地毯一路延伸引進。據說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盤,弟子們在火化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而此番赤灘供奉的佛舍利,是從佛祖的故鄉花好大氣力請過來的。

  水碼頭赤灘在三百里涇川,如一罈青弋江老酒芬芳著,看了無色,卻韻味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