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穿天節赴你千年的約會的散文

穿天節赴你千年的約會的散文

穿天節赴你千年的約會的散文

  已醜之初,春寒料峭,細雨霏霏,喜聞襄樊市第四屆“穿天節”活動在米公祠舉辦,應文友相邀並帶著對襄樊市穿天節的好奇和對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紀念地——米公祠的嚮往,我和老公風雨無阻於2月15號上午九點半來到米公祠門前,只見大門兩旁宣傳條幅隨風飄舞,像是在歡迎著四面八方遠道而來的朋友,大門前方的紅色宣傳拱門下,一支老年軍樂隊正滿面春風、精神抖擻地演奏著《迎賓曲》,大門面前更是人頭攢動,遊人如織,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喜悅。我一下子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心情豁然開朗。

  哇噻,我看到了仰慕已久的著名社會活動家李治和、陳家駒兩位德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還有德藝雙馨著名錶演藝術家郝桂萍、漢水文化研究會會長張新亞女士以及楚林社群老頑童——韓前欣、萬厚敏、老品子、胡一揚、銳利、文君、煙雨紅顏等眾網友們。我立即拿出相機,咔嚓、咔嚓把他們全都裝進我的小數碼裡。

  不一會兒,主持人宣佈襄樊市第四屆穿天節活動正式開始,接下來市委、市總工會、市文體局、市文聯等領導們講話,市老年模特兒隊表演具有濃郁江南水鄉韻味的舞蹈《瀏陽河》,郝桂萍、張新亞分別作了即興演唱和豫劇演唱,一位我不知道姓名的小姑娘表演了古箏獨奏……欣賞完精彩的文藝表演,我帶著複雜的心情默默地走進米公祠。

  只見米公祠內遊人如織,人們在小聲的,嘖嘖地稱讚、議論著北宋四大家的墨寶,還有賞石館裡的奇石;河邊的垂柳已經發芽,假山上一簇簇黃色的迎春花已經嬌羞地綻放,我不停的欣賞、拍照,恨不能把這裡的一切都帶回去,嘴裡也不停地對老公說:要是帶女兒來就好了,讓她好好感受一下,薰陶薰陶。

  參觀完米公祠,我和老公又步行到千福碼頭下面,去撿穿天石,相互約定誰撿到穿天石都贈送給對方,願漢江女神保佑我們永遠都做一對恩愛夫妻,伉儷情深,白頭偕老。

  從歷史淵源看,漢江女神佩帶及襄陽仕女懸插於首的“窟眼石頭”,就是漢江穿心石,而漢江穿心石在宋代的專著“雲林石譜”裡早有記錄,換句話講,漢江石在宋代就已經天下有名了。今日的漢江石傳承了穿天節的主要文化資訊,河灘奇石看得見又摸得著,而且,石頭是潔淨的靈物,面對水摩浪吻過的美石,人的心靈會得到超脫之後的.重新整理;石頭是大自然的恩賜,面對亙古的遺物,你會得到夢醒般的啟迪;石頭是立體的書畫、凝固的音樂、無言的詩篇,當你解讀它、親近它的時候,它會為你注入激情飛揚的藝術感受。

  “穿天節”這一襄樊古代特有的節日。據宋代莊季裕在所著《雞肋編》中記載:“襄陽正月二十一謂穿天節,雲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合漢水之濱,傾城自萬山泛綠舟而下。婦女於灘中求小白石有孔可穿者,以色絲貫之,以為得子之祥”。經過民間文化志願者的不懈努力,這一古老而優秀的節日已演變為襄樊市民迎春郊遊、交友、祈福的大型戶外公益活動。拾穿天之石,以得子之祥。繼2006年襄樊市首次成功舉辦“穿天節”慶祝活動以來,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前三屆,由於諸多原因,我都沒趕上,今年終於天遂人願。

  近年來,我市的文化工作者正努力把《穿天節》申報成為全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衷心祝願襄樊這一古老、美好、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申遺成功,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