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秋風中的囈語散文

秋風中的囈語散文

秋風中的囈語散文

  一、道德是個好東西

  道德是個好東西,深埋在每個人心底的道德感應該是人區別於禽獸的本質特徵之一,因為道德感的支配而做出的行為更是給社會和人生增添了亮和暖,所以說有道德的人肯定是好人。

  很難相信一個連私德都不講的人能夠成為公德楷模,如果有,甚至讓人們習以為常,社會將很可怕,很可悲。

  但世間美好總與唏噓伴生,所以道德也常常被別有用心者惦記,成為無德之人的玩物,或者幫閒。

  他們用道德來役使和審判別人,道德被異化為繩索、木枷、囚籠甚至刑具。

  當然這怪不得道德。

  親近有德之人,但一定要遠離那些開口閉口全是道德的偽君子。

  一個全身皆是道德尤其滿嘴都是道德的人,倒極可能恰恰是無德之人。

  有德之人如玉,無德之人如刀。一個永遠只知道鋒刃向外的所謂勇士,如果不是魯莽,就很可能是懦夫,當然更糟糕的是屠戶。

  道德有階級的屬性麼?道德有貧富的差別麼?道德有性別的歧視麼?我不知道。

  但我模糊地感覺,不應該是因為你站在了高臺上,因為你口對著大喇叭,因為你手裡有了棍棒或者刀槍,你就一定是道德的化身。

  話反過來也同樣成立,不能因為你愚昧貧窮或者無能,不能因為你處境悲慘令人可憐就是道德。

  道德最簡單的標準應該是指向自己,管好自己,不讓自己給別人和世界無故添堵就是道德。

  二、人總得信點什麼

  對草根百姓來說,信仰這個詞太過晃眼,終日為衣食奔跑不辭風雨的.我們似乎不敢談什麼信仰。

  但人活在世上,總得信點什麼。不然,你活著就沒了撐下去的理由,甚至日子會漸漸消磨得你沒了活下去的勇氣。

  人有了自己信的東西,就好比在心裡點亮了一盞燈,走在黑暗或者泥濘的道路上,那微弱的燈火也許無法照亮前行的路,但至少給了你走下去的方向,點亮你內心的同時還讓你感受到了溫暖和熱情。

  支撐著我們軀體的是骨骼,讓我們能夠站著行走的是脊柱,如果沒了脊柱,就只是一堆癱在地上的肉。

  脊柱支撐起了我們的肉體,什麼支撐著我們的靈魂呢?

  那就是你內心所相信的東西。

  因為相信,所以你有了希望,因為心存希望,所以你每天的勞作就有了安慰,每天的日子便有了期待:寒冷裡盼望溫暖,黑暗中期待光明,漫長的堅守總會等來綻放,低谷裡的掙扎終將攀上頂峰……

  如果你什麼都不信了,那麼每一天活著就成了煎熬,就像房子的樑柱折了,坍塌便也成為必然。

  萬念俱灰,心都灰了,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所以你會抑鬱你會絕望,最後的結果不是崩潰,便是用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

  為了活的有點點意思,你必須讓自己信點什麼,只有信,生命才有了寄託——比如宗教,比如為一份明確的目標而付出的努力,比如靜靜地讀一點書,或者傻傻地敲一點字……

  有用麼?

  當然有用,他讓你的日子有了那麼一點點意思。

  三、對於忙碌,不應該只是抱怨

  我們常常抱怨忙碌,因為過分的忙碌擠壓了我們思考的時間,我們為活而活,焦頭爛額,生命被日子抽打成一具高速旋轉的陀螺。

  鞭子高懸,卻看不到執鞭的手在那裡,旋轉成為習慣,甚至成為生活,旋轉之中,你才是你,或者你不再是你。

  於百忙之中偷一份片刻的閒當然是一種愜意。就如在沙發上長長的伸個懶腰,或者聽著音樂品著咖啡。但這種閒必須以衣食無憂為前提,且必須從忙碌之中暫得抽身方可體會,若無焦頭爛額的忙碌作比對,閒的意趣和幸福也就消淡了許多。而若終日無所事事,心靈不僅無法體會安然和幸福,到極有可能會墮入寂寞無聊的深淵裡無法解脫,一旦沉溺日久,內心必將洶湧灰敗虛空頹廢乃至絕望的暗流。

  忙碌讓日子變得無比充實,忙碌可能會讓我們錯過許多風景,但又有誰知道忙碌其實也在給我們創造許多風景呢?

  我們總說享受生活享受生命,其實享受有許多方式,坐著是一種方式,跑著也是一種方式,只要我們有一顆快樂的心,誰又能說奔跑的不能唱歌呢?

  忙碌本身就體現著價值,當我們昨晚生命的最後一步路把生命與泥土融為一體的時候,我們只管靜靜地休息吧。

  有些東西既然我們無法改變,為什麼還要自己摧殘自己?

  四、關於讀書寫字兒

  剛開學那幾天,生了一場算不上大卻比較煩人的小病。躺在床上對著天花板發呆,無心讀書寫字,有時就開啟電視追劇,幾天熬下來,內心不僅沒有輕鬆和快樂,更多的倒是空虛、懊惱與自責。

  什麼也不做,只是靜靜的躺在沙發或者床上聽歌或者追劇,我應該充滿了歡喜和滿足才是啊,為什麼反而我的心更加煩躁不安起來了呢?

  這時候我算真正明白了一個事實:讀書對我來說不是什麼裝飾點綴,不是什麼追求志趣,讀書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我的一個一個日子,就和人們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讀書就是日常所需,泡一壺茶,開一扇窗,然後靜靜的坐到桌子旁邊翻開一本書,在文字裡陪著自己的日子默默流淌。

  偶有所得的時候,我習慣用文字記錄自己的內心,如果說日子最後像風一樣遠去,再也找不到一點痕跡,那麼我可以從我曾經的文字裡翻到那一天的日子,我知道所有綻放的終將凋零,每一個前來拜訪的終將離去,但我的文字會溫暖過往的每一個回憶。

  一些事如果自己想做,或者說如果不做就總是心裡不安穩,那就儘管做好了,不用太過計較別人的眼光和議論。對於你做的任何事,別人總能找到一千個或者一萬個理由讚美抨擊,那又能如何呢?

  活給自己,過分在乎別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恰恰暴露了你的自卑。

  寫字是一個人的事,愛寫,能寫,寫就是了。既然不寫會讓你悵然若失,既然你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你自己,你又何必糾結別人的事。

  就像你決心疏離一切熱鬧,就像你決心逃離眾多無趣而又聒噪的文字,你只是用文字來沉澱思想,你只是用文字來溝通和隔離,所以你又何必糾結別人歡喜還是不喜?

  讀書是挖一個孔,讓自己透過這個小小的孔看到外面的世界,透過這個小小的孔呼吸一下還沒被瑣碎的日子燻臭的氣息;而寫字呢,不過也就是開一扇窗,於千姿百態的世界裡增加一棵樹一朵花,或者在那蔚藍的天空裡,多一對飛鳥的羽翼而已。

  是樹就只管茂盛你自己,是花就只管綻放你自己,是鳥就只管飛翔你自己,幹原野何事,幹天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