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人生哲理> 哀而不傷的人生哲理文章

哀而不傷的人生哲理文章

哀而不傷的人生哲理文章

  導語:不管是怎樣的哪個我,真實的我虛假的我,都是我。小編整理了關於哀而不傷的人生哲理文章,歡迎閱讀!

  “要是我不是我的話,要是我是她的話,會有不同的明天麼?”——《未來之我製作法》

  這不是一部科幻片。有著如巖井一般唯美的風格,每個畫面都如同一幅畫一樣漂亮,一如畫中的她們美好的青春。

  看了一部日本的青春電影《未來之我製作法》,一樣熟悉的日式電影,清新唯美的畫面,淡淡優雅的音樂。

  拋棄了民族情結,拋棄了政治立場,內心深處卻很是喜歡日本的藝術,是的,我不能欺騙自己內心的藝術喜好。

  一直很喜歡日本的青春電影,悲傷和喜悅都很淡薄,可又都那麼真實地存在著,存在得那樣好看,乾淨而唯美。

  鋼琴聲的背景時時響起,就這樣在輕柔的氛圍中安靜地看完。

  不是巖井的綠,更非北野武的藍,如果一定要找一種顏色來形容的話,我會認為,它是白色的。

  白得充滿了無數可能性,白色下面有隱藏的矛盾和衝突,可又不那麼激烈,不致那麼凸顯。

  沒有什麼分別的,成長過程中所要面對的那些問題,煩惱,所生出的疑惑。

  原來不管是中國的少年,還是日本的孩子都無可避免。

  怎樣才能讓自己最大限度地避免受傷,融入大眾集體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不管是怎樣的哪個我,真實的我虛假的我,都是我。

  其實沒有什麼真偽,所要做的,也許不過是在兩極中取得一個平衡點,把兩個“我”統一起來。

  而在現實中,有的孩子很成功地做到了,並且做得很好,有的則不可避免地衝突,於是矛盾和痛苦接踵而來。

  也許有時候比任何人都清醒明白,就是無法真正做到。有時候寧願做個傻子,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最後的結局還是給人以希望的,一如壽梨那本書的名字:《向日葵》。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所在。

  向日葵,永遠微笑永遠樂觀。

  記得曾和朋友討論,其實這個世上真正積極的人不多,真的不多。何謂“真實”?又何謂“虛偽”?

  也許很多時候都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所能作出的最佳選擇,微笑地面對所以那天發了簡訊給小西,真的,她多麼難得。

  一直都覺得小西是如同向日葵的女子,總是給人以溫暖和正面的力量。

  真希望自己也可以給身邊的人暖意,如同會發光的螢火蟲。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什麼時候才是真實的自己?什麼時候才可以不去活別人給予你的角色?

  小學時扮演著好學生乖乖女的角色,中學時扮演著特立獨行格格不入的角色,只有現在,我好像才活著真實的坦然的自己。

  就像我一直在尋找,一些人一些事,在瑣屑的地方尋找自己的影子。

  遇見某人遇見某事,就像壽梨和日南子,日南和小西。

  是不是隻要對自己負責,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好好愛自己,才是最緊要的?

  記得桑格格還是誰說過,自己最滿意的一點是能夠做到對別人發牢騷不對別人傾訴煩心事,說了也沒用。

  雖然這種道理都懂,但是作為俗人的我還是做不到的'。難過受傷的時候還總是想有人陪在我身邊的。

  就像我一直在做的,有時刻意去逃避,有時卻刻意去融合。

  為什麼生活中交際中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糾結?是不是在如此微妙的矛盾中才會有幸福的平衡點?

  安靜地看東西,再安靜地不去想它,再安靜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再安靜地不回憶。

  學會接受與被接受,學會利用與被利用,學會不瞭解別人和不被別人瞭解。

  那夜我站在空空的學校,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就像很多年來一樣,我被困住了,我,需要一個答案。

  那夜我不知道該去哪兒,該幹什麼,就像那個五歲的傻孩子傻傻的盯著草地看一樣。

  我盯著黑黑的夜,直到它變亮。

  十多年了,我還是一樣的傻,如果你在乎我怎麼會把我一個人留在黑暗裡?

  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

  那一刻我恍悟,消磨完了的愛已經不再是愛,何必苦了自己。

  想想以前的自己,倔強而好強。孜孜不倦鍥而不捨,打破沙鍋問到底。

  哈哈,小時候就像個傻子。單純可愛,固執又矯情。

  如果生活就像電視劇,我希望會有王子能夠出現,解救苦情女主角。

  該不該慶幸已經長大了?雖然現在還是固執,雖然現在還是矯情。

  但是很可惜,在奔三的路途中,所有人都已不再年輕。

  午後的陽光很美,所有的孩子都在盡情地玩,唯有一個孩子皺眉盯著草地。

  哎!生活無非如此,感情何足掛齒。何必呢?至於嗎?!簡單一點,也就快樂一點。

  趁笑容在面上,就讓餘情懸心中。哀而不傷,愁而不悵。

  孩子,去玩吧,不管有沒有答案都不要再皺眉,已經發生的事,何必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