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名著讀後感>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5篇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經典名著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

  《八十天環遊地球》是一本充滿冒險的書,其中的主人公叫福格先生。

  福格先生鎮定、聰明、有愛心、相信科學,故事是從福格先生和其他五位俱樂部會員打賭開始的,那些會員都不相信在八十天內可以環遊地球,福格先生堅信可以實現。

  福格先生帶著僕人路路通從英國倫敦出發了,他們先後經過了蘇伊士、孟買、加爾各答、香港、上海、橫濱、舊金山、紐約、利物浦,最後回到了倫敦。他們一路上換乘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包括大象和雪橇,甚至還買下了一條船),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危險,但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福格先生總是那麼鎮定,而且他從來不會因為要趕時間就放棄去幫助別人,一路上福格先生幫助了乞討的女人、救了艾娥達和路路通的命,雖然他因此耽誤了很多時間,但是福格先生每次都是毫不猶豫。在環遊地球的路途上,福格先生花掉了很多錢,為了時間,也為了幫助別人,這些都證明了書中說的,福格先生打賭是為了榮譽,而不是金錢,但是如果賭輸了,福格先生就要破產了。

  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由於偵探費克斯的搗亂,福格先生回到倫敦的時間比約定的時間晚了五分鐘。福格先生似乎輸定了,我也很為福格先生感到惋惜,非常痛恨那個討厭的費克斯。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向東環繞了地球一週,越過了二十四個時區,事實上,福格先生提前一天完成了環遊地球,在最後一秒,福格先生回到了俱樂部,他贏了!

  在敬佩福格先生的同時,我還知道了關於時區的知識,只不過還是不太懂,爸爸說,以後在地理課上會學到的。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2

  我想應當有大多數人都看過小王子這本書吧,不知道大夥看完之後是如何一種心理?

  我的情緒像是6月的天,總會因小王子裡的故事變化了而飛速變化著。有時我會笑著那些可笑的大人的可笑的行為,有時我也會歡樂的會意著小王子的可愛。大家瞭解,在小王子的冒險經歷裡,他先後在不同的星球上遇到了形形色色奇奇怪怪的大人。有虛榮的國王,任何事情都需要命令其他人的語氣來做,而事實上只不過他自我的一廂情願,由於他所有有把握的事情都是發生了的,只可是是在對小王子說話之前加上了“我命令你”的字眼。可笑是可笑,可是也看出了國王的可憐與孤單。大人就是如此吧?

  然後遇到的有,一向需要小王子鼓掌的高帽子先生,同樣是虛榮心的象徵。一向酗酒的酒鬼,說是羞恥酗酒而酗酒,這是愚昧。一向計算數字,妄想擁有星星的人,這是貪婪。一向點燈的愁苦的人,相信運勢卻又不敢改變運勢,這是死板。然後就是從來沒親身探險過的地理學家,這是什麼?此刻的大部分大家不就是麼?學習的東西沒實踐的地方,可能,大家好多人就是小王子所嘲笑的沒趣味的大人吧?

  小王子是那樣單純,那樣誠實,每一句話都是那樣沒功利沒情緒沒目的。

  我也想念他了。可能上頭所說的可以讓大家產生喜悅的情緒,而事實上,文章更多的帶來的是感動。

  我想,書中所有些語言,事實上,假如認正品味起來真的可以說是句句都是充滿哲理。

  那些感動的情節,那些滲透著思念的句子。記得小王子是由於跟他的玫瑰花吵架了,所以才出走的。臨走之前,玫瑰花是那樣的桀驁不羈,臨走之後的舍不能,讓大家發現,事實上,他們卻是那樣相愛。那樣容易單純的相愛啊!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3

  朋友介紹《解憂雜貨店》給我的時候,我看到作者是東野圭吾就覺可能又是一本驚悚的懸疑小說了。耐著性子讀完後驚喜地發現,作者一改以往所寫的推理小說框架,推理情節貫徹全書,懸疑而不驚慄,內容緊湊卻又輕鬆,佈局精妙。

  各式各樣的煩惱人人都有,東野圭吾先生運用了小說撰寫技巧將人們心中深層的煩惱編寫成感人的故事。故事背景以日本的一家傳統雜貨店作為空間的主軸,巧妙地運用了這家雜貨店,讓時空在此交匯成一個點。在雜貨店的前門讓書信穿越時空相互往來,串起整部書吸引人的內容。故事以三位孤兒院長大的孩子,由於某些動機搶奪錢財逃到了這家雜貨店而開始。小說最重要的主題——煩惱經由手寫的書信來往,絲絲入扣的情節牽引讀者的心隨之起伏。

  如果問我這本書最想推介給哪些人閱讀,我想應該是給對自我缺乏信心的人。當我讀完時,思考與揣測作者想要傳達什麼樣的人生觀給讀者?我個人解讀如下:人需要對自我有相當堅定的自信心,成功在於自信心而非在於選擇;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或是面對未知的未來,自己才是的控制者;每個人都需要誠實地面對環境給予的挑戰;煩惱來自自己無法控制的外在人、事、物,而我們卻如著魔似的想要控制無法控制的環境狀態。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4

  歲月在無聲流淌,九百__萬平方公里的河山在__年的風雨洗禮下,悄然地改變了模樣。當你在如畫的美景下柔柔漫步時,是否曾想過這如詩般的生活背後,祖輩們又付出了多麼沉重的代價?

  《長征》,每次觀看時,內心深處總能滲出無限的感動與敬佩,英勇的紅軍戰士們哪種不怕犧牲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總能觸動我的心靈。將帥們哪種頑強與忠誠於黨的氣魄,總能讓我心感敬仰。光陰飛越__載,但《長征》中的每一個畫面我都記憶猶新;忘不了哪泥濘的羊腸小道,忘不了哪巍峨的深幽群嶺,忘不了哪冰涼的荒蕪雪地。

  《長征》,用智慧與血汗詮釋了新中國的頑強生命力,演繹出新一代國人的姿彩與風範。時光越過__載,但《長征》中的每一個故事我都刻烙在心頭;最深長是將士們衝鋒喊陣,英勇無畏;最感動是將士們同心同力,互勵互勉;最完美將士們是風麗同路,一心向前。

  《長征》,最能代表風雨中國的艱苦旅程,最能映照祖國背後的辛酸歷史,最能流露國民擁護黨和忠於黨的決心。__載的情結,讓歷史沉澱在心頭;__載的勤勞,抹去了歷史的恥辱;__載的拼搏,創造出強大與繁榮。踏上長征的坦途,讓“中國造”揚名海外,讓祖國在長征的旅途中再次展翅騰飛,也讓《長征》的精神長存國人心中!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5

  《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人物有師徒四人和各路妖魔,師徒四人為取得真經奔赴十萬八千里,西行路上坎坷不斷,他們歷經艱險,終於取得真經,修成正果。

  《西遊記》裡故事紛呈,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的片段了,據說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白骨精就打起了唐僧的主意,怎麼樣才可以吃掉唐僧呢?唐僧作為一個凡人不足為懼,可是他的身邊還有三大高手呢!特別是“齊天大聖”孫悟空,曾經大鬧天宮,幾十萬天兵天將都拿他無可奈何,武功甚是了得。“只有趁著悟空給唐僧化緣的時機了,我到時候再變成凡人的模樣,他們定然認不出我的,一旦騙過他們,就可以逮住唐僧,吃到唐僧肉啦!”白骨精暗暗地計劃著。

  白骨精搖身一變,化成一個芳華正茂的二八少女,扭了扭腰肢,仔細端詳了自己的模樣,陰惻惻地笑了起來。果然,悟空一走,白骨精就來到了唐僧、八戒、沙僧的面前,八戒一看,眼睛都瞪直了,腦子裡全都是美女,絲毫沒有懷疑她的身份。白骨精還沒來得及下手,悟空就回來了,他的火眼金睛可不是吃素的,一下子便認出了妖精,劈頭就打,白骨精拋下假屍,化成青煙落荒而逃。

  唐僧三人還矇在鼓裡,還責怪悟空,冤枉他打死了平民百姓,讓悟空心裡好生委屈。我讀到這裡,不禁想到了悟空平日裡為唐僧斬妖除魔,可是唐僧卻常常誤會他,動不動就唸緊箍咒,讓悟空疼痛到翻滾在地上。但是儘管這樣,悟空還是堅持保護唐僧,識破妖精的奸計,將妖精打得現出原形,真的是了不起的英雄啊!

  在《西遊記》中,我最佩服孫悟空,我要學習他高強的本領,學習他堅持不懈、堅守正義的精神。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6

  魯迅的小說並不像現在的小說,用盡華麗的辭藻,卻無實際意義。若不細細地讀,很難發現其中所表達的。

  《藥》便是這樣的一篇文章,描寫十分樸素,卻表現出了當時國民的愚昧無知。在眾多細節當中,我認為亮點應是夏瑜墳上的花圈及墳場的烏鴉。

  夏瑜墳上的花圈,在文中可知並不是自然生長,也無可能是親戚、朋友或是鄰居送的,而在《吶喊(自序)》中,由“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憑空添了一個花環……”可知,這花圈是作者憑空添上去的。在文中,夏瑜是一個革命者,但卻被砍了頭,人們用他的鮮血做了人血饅頭給小栓吃了治病,且他的革命一直不被人們認同,包括自己的母親。那麼,作者為什麼要憑空添上一個花圈,我認為是那些支援夏瑜的革命者所放的,是作者對夏瑜(秋瑾)的一個最完美的讚美,同時花圈也表達出革命者是殺不完的,革命的是有後來者的意圖,更深一層的表述出革命先烈的悼念。

  在墳場的烏鴉有兩個作用,首先突出了墳場的陰森的氛圍,且烏鴉是不可替換的,若換成麻雀之類的鳥兒,便會讓讀者覺得氛圍與墳場格格不入,烏鴉則能將墳場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其次,烏鴉的叫聲是一種吶喊的象徵。《藥》收錄在小說集《吶喊》。因此便可認為《藥》中最後烏鴉“啞——”的一聲是作者的吶喊,且烏鴉不是夏瑜的顯靈,也打破了夏四奶奶的封建愚昧,可視為對華大媽,夏四奶奶等眾人的心靈的喚醒。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7

  《醜小鴨》是丹麥大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優美的童話。醜小鴨一出生就很醜,父母特別討厭它,兄弟姐妹也經常嘲笑它、欺負它,森林裡的動物也都瞧不起它。在寒冷的冬天,別的隊伍都有溫暖的家,可醜小鴨沒有;夜晚,當別的小鴨都在媽媽的懷抱中熟睡時,醜小鴨只能睡在結冰的河面上,不知道有多少次,醜小鴨被凍暈過去,為了不被凍死它只有在冰面上來回的奔跑,可憐極了。但是醜小鴨有頑強的意志,它不斷努力地跳呀、蹦呀、飛呀,儘管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可它沒有灰心,仍在跳呀、蹦呀、飛呀……終於有一天,奇蹟出現了,醜小鴨飛了起來,它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自由自在地飛翔在藍藍的天上……

  讀了《醜小鴨》的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害怕困難,只要用心去學,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夠成功,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材。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一位同學,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人會相信這位班級最矮、個頭最瘦小的男生會成為班級足球隊的前鋒,在和對手的競賽中屢屢攻城拔寨,成為球隊取得勝利的重要人物。你若問他怎麼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取得這樣的成就,那就是他的用心,他的刻苦,他堅強的毅力在起作用了。有幾次我就看見別的同學在家看動畫片的時候他在家門前的場地上練習射門的技巧。

  藍天是勇敢者的運動場,大地是探險家的課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一定要有醜小鴨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勇敢地去闖,勇敢地去做,為自己的理想付出汗水。風雨不會折斷我們的翅膀,反而會讓我們更加地堅強,彩虹在挑戰者的眼中才最美麗。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8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對我們的成長成才是至關重要的。最近,我讀了《灰塵的旅行》一書,受益匪淺。

  這是一群環繞整個地球的旅行家,“他們細又細、微又微,沒有翼、卻會飛,人們見到他們,擺擺手、關門窗。”這是什麼呢?對了,它們就是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灰塵。《灰塵的旅行》這本書的主角就是灰塵,作者給它們起了一個十分親切可愛的外號“菌兒”。這個名字真的並不符合我們對於灰塵一貫的印象,大家可能覺得應該給灰塵們起一個令人厭惡、可怕的名字。但是,讀了《灰塵的旅行》一書,我跟著作者換了個角度來思考,站在灰塵的視角看世界。當人類用顯微鏡逼到“菌兒”面前時,我看到了“菌兒”就像一群四處奔逃的難民,慌不擇路、束手無策。之後,人們又把“菌兒”認作是帶來災難、傳播疾病的“兇手”,被人類施以各種“酷刑”,“菌兒”有的被火炙烤化為灰燼,有的被水包圍墮入大海,還有的被人類永遠囚禁在各種容器中再也無法自在遨遊。

  作者楊九俊的想象天馬行空、超出凡人,我佩服不已。他的筆觸是從灰塵的角度來看人類的世界,書本的主人公就是一粒頑強的“菌兒”,他成功地躲過了人類的各種“毒手”,用第一人稱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了“我”作為一粒灰塵的真實生活,惟妙惟肖地講述了“我”的喜怒哀樂。作為讀者的我,始終沉浸於灰塵的世界中,與灰塵夥伴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旅行玩耍……

  《灰塵的旅行》把我帶進了一片既陌生又奇妙的未知天地,激起了我探究灰塵世界的極大興趣。科學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我要以“苦作舟、勤為徑”的精神努力學習,從書本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知識。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9

  近期,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復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其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著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一段時間後,精神上受到了汙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為,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末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從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一定的時間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於大家理解。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0

  回想起來這已是我第二次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了,但是這一次我卻對這本書有了更深的理解了,學習讀後感。

  再一次讀完魯濱遜漂流記後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難就唉聲嘆氣,應該勇於面對困難遇事還要樂觀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麼絕對,要多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就像魯濱遜一樣雖然身陷荒島卻不坐嘆命運不濟,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修建住所、種植糧食、馴養家畜、製造器具、縫製衣服等,把荒島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家園。就像在發現有野人的時候剛開始手忙腳亂,可是最後他沉著冷靜以他的勇氣與智慧和“星期五”並肩作戰,一起打退了野人,這也體現出一個人遇到困難只要沉著冷靜的去應對就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對人就像一顆種子他會想盡辦法衝破泥土去感受太陽的溫暖,當他經歷完千辛萬苦回頭望去,他已是枝繁葉茂的蒼天大樹了,在我們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時刻想著只要我努力明天會更好,這樣才不會因滿足於現狀而自失。

  全書最精彩、最令人難忘的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經歷,作者用第一人稱以及生動逼真的細節把虛構的情景寫得使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強烈的真實感。另外,小說的語言自然流暢,文字通俗易懂,這也體現出了笛福小說的一大特點,整部作品以一個精彩的故事吸引著讀者,同時暗含著豐富的哲理,雖然現在還沒能夠完全解讀它,但是其中我已知的有關人生意義的段落,我已經能夠背出來了呢,這使我在生活中受益匪淺!

  瞧,這才是讀一本書的真正對我們的好處。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1

  當歲月的轍從20世紀初期的俄國十月革命時期悄然無聲地就轉過百年,駛進21世紀的港口的時候,堅強的保爾仍舊在吶喊著他那句亙古不變的人生誓言,我甚至可以想象他是在用生命吶喊,直至吶喊到聲嘶力竭,然而,這樣的吶喊卻彷彿從耳邊漸行漸遠,到了無法挽留的地步。

  當專制瓦解、戰爭遠離、硝煙彌散的時候,瓦解的不僅僅是專制,還有堅持;遠離的不僅僅是戰爭,還有理想;彌散的不僅僅是硝煙,還有信念。我們這個國家,也同曾經的俄國一樣飽經摧殘,只是革命先輩們倘若地下有知,恐怕也只恨自己當年沒當叛徒,因為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今天的浮躁與頹唐!

  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就悄悄地長大了,90後開始逐漸成為這個社會的主力軍,只是我常常想,我們的肩上,到底憑藉什麼能夠扛起這主力軍的重任?是化妝品的妖豔,還是遊戲廳的激情?“90後”,的確是現在的“熱點詞彙”,相輔相成的詞語還有迷茫、頹廢、垮掉,我們也曾經煞有其事的與這種“偏見”唇槍舌戰,可是,想在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難道人家說的不對嗎?

  90後的內在的其實並不成熟的心靈,加上外在的愈來愈多的誘惑,所得出的最多的結果,就是偏離了滄桑正道。當終於逃離了中考高考,甚至於已經逃離了校園,或是不可逃避地,或是迫不及待地,我們就這樣融進了社會,融進了所謂的自由。

  卻發現社會與生活所賞賜的擔子的重量其實早已遠遠超出我們可以承受的範圍,也許是肩膀不曾寬厚,也許是根本就不知道也竟沒曾好好學習挑起重擔的本領。

  於是,一種更為消極和可怕的思想開始在90後中間蔓延,他們竟開始憤世嫉俗,開始不再相信一切,開始隨波逐流,開始停止曾經鏗鏘有力的前進步伐。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2

  昨天我看完了其中的第一本《波特與魔法石》。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本書真是精彩,讓我一看就停不下來,一下

  《哈利波特》這套書我早就久仰大名,但一直沒有看。最近,班上流行起看這套書,大家互相借來借去。我也不甘落後,於是看了起來。

  昨天我看完了其中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本書真是精彩,讓我一看就停不下來,一下子就成了“哈迷”。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想象新奇。對角巷、9又3/4站臺、分院帽、魁地奇比賽、厄里斯魔鏡。都是其他童話裡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書中情節曲折,驚喜不斷,特別是到了最後,讓我一次次發出驚歎和歡呼。從戰勝伏地魔到贏得學院杯,再到巨大盛宴,哈利真讓我佩服。

  哈利是一個勇敢的男孩,他頭腦聰明,不懼困難。也不驕傲自大,善於虛心學習。哈利還正直善良,與羅恩、赫敏建立了真正的友誼。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愛的力量,他就是靠這股力量打敗了伏地魔。《哈利波特》的作者是J。K。羅琳。24歲那年,她在前往倫敦的火車途中,一個瘦弱、戴眼鏡的黑髮小巫師一直在向她微笑。7年後,羅琳把這個叫哈利波特男孩的故事推向了世界。多虧羅琳當時有了這個靈感,造就了一部大作,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快樂。

  這套書我是向舅媽借的。舅媽全套都有,單單缺了第二本。她說準備到網上購買。可我看完第一本,就迫不及待想看下去。於是,今天我就和爸爸到書店買了下來。現在我就要去看嘍!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3

  我還記得第一次看《簡愛》是初一的時候。那時候姐姐推薦了這本,我就把它帶到班上了,結果被很多人笑,大家都以為《簡愛》就是簡單的愛情的縮寫,而這樣的內容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的確是早了些。後來我自己看了才知道原來簡愛是女主人公的名字。說實話當時基本上沒看懂什麼,就像看一般的小說一樣專挑情節看,其實現在想想這本書確實不適合當時看:詩意的語言,富有哲理的內容,激盪的情節,就算是現在,我也沒能理解更別說是初一了。

  整部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女主人公的精神,借用書評就是“追求人的價值=尊嚴+愛”。簡愛人生追求有兩個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間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對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她對於金錢,權利毫不在意,也不被強權威脅,她對於世界的一切有著自我的認識。我的文字太蒼白了,不能很好的形容,資料上寫到“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

  人們都瘋狂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埋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璞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被認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簡愛》告訴了我很多,我也知道現實來說不可能做到像她一樣,我也沒這樣的高度做到如此,但是書就是這樣有借鑑意義,我希望能從中領悟一些,學會怎樣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自己。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4

  《史記》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忍辱負重,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論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彷彿再現了歷史社會畫面。書中有許多我們認識的人物,如孔子、晏子、廉頗、藺相如、屈原等,記敘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時間跨越了三千多年。

  讀了這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我想到了很多。我的見解不可能和專業人員相比,可是我的真實體會。我的體會有兩點,第一點是古代的君王分兩種,一種是一心為民的君王,一種是貪圖利益、沉迷於酒色之中的君王。而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心為民的君王,受到百姓的熱愛和後人的讚揚,而後者則讓百姓唾棄,最終致使國家滅亡。雖然經歷了幾千年,但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常在電視上看的那些貪贓受賄的官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的第二點感受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老百姓不能過上安穩的生活,每一天都有戰爭。各國諸侯你掙我搶,都想一統天下,而不顧及百姓死活。沒了錢,就加大稅款;沒了糧,就逼迫百姓交糧食;沒了打仗的人,就到各家各戶去找年輕力壯的人。弄得百姓妻離子散、民不聊生。

  然而,我們此刻的生活多麼完美。不用擔心發生戰爭,不用怕吃不飽穿不暖。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更要努力學習。

  這就是我讀《史記》的感受,期望大家也看一看這本史學鉅著。

經典名著的讀後感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豪邁的詩句,寫出了東漢末年三足鼎立時的情況。然而,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個古典名著,心裡更多的是對它的不滿。

  羅貫中的文筆自然絕妙,但它用這絕好的文筆,或多或少地添入了自己對人物的看法。他不喜歡才智過人的周瑜,便把他描寫成妒賢忌才之人;他不喜歡英俊帥氣的蔣幹,就把他寫成面目醜陋的人……

  就拿那個被我們誤讀了千百年的曹操來說,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一個狡詐的小人。最令我覺得血腥的一幕便是曹操誤殺了呂伯奢全家,還大言不慚的說出了“寧我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的狂言。當時陳宮看到這件事便棄他而走。但是歷史上,曹操做了兗州牧時,陳宮也做了兗州東郡的太守。如果他的真的不齒曹操所為,怎麼可能在曹操得意之時做了太守呢?

  周瑜善妒的形象在中國婦孺皆知,連語文課本上都出現過他醜惡的嘴臉。但是宋朝大文豪蘇軾卻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這麼寫:“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從這句來看,周瑜很帥,很有謀略,聰明絕頂,老婆還是個公認的大美人。他有什麼好嫉妒諸葛亮的?應該是別人嫉妒他才對啊!

  最後我來評價一下“草船借箭”這件事。我認為有幾個疑點:1、大敵當前,孫劉聯盟連箭都沒有還談什麼抗曹?2、周瑜是個顧全大局的人,他不是個會在強敵面前謀害戰友的小人。再說了,就算周瑜妒賢忌才,那程普怎麼會感動地說出這種話——“與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這說明周瑜很大度呀!那他怎麼會容不下個比他小的諸葛亮呢?

  《三國演義》是一本很好的文學作品,而不是史書,從歷史角度來看,它還是有著很大的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