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推薦】小班美術教案範文六篇

小班美術教案

【推薦】小班美術教案範文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美術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扭卷的方法將報紙捲曲固定成魚的外形,並用彩紙裝飾魚身上的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3、體驗成功開設水族館,幫助小魚找到好朋友的快樂。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欣賞過“美麗的魚”,畫過熱帶魚,對魚的外形、花紋色彩有所瞭解。

  2、沒有魚的海底背景、“五彩魚”範例,半成品“五彩魚”(缺少魚眼睛)範例。

  3、報紙、彩紙若干、膠水。

  活動過程:

  1、出示沒有魚的海底背景。

  師:最近我們香蕉中班開設了一家水族館,你們瞧(出示背景)可是魚池裡面少了什麼呢?

  幼:沒有魚。

  師:一條小魚也沒有,現在請你們把小眼睛閉起來和周老師一起念“小魚小魚,變變變”一起把魚變出來好嗎?

  師、幼:小魚小魚,變變變。(出示成品報紙魚)哇!魚池裡出現了一條小魚。

  2、觀察範例、學習製作報紙魚。

  師:你們見過這樣的小魚嗎?

  師:請你仔細看一看它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彩色的紙頭和報紙。

  師:什麼地方是用報紙做的?魚的什麼地方是用彩色紙頭做的呢?

  幼:魚的樣子是用報紙做的,魚身上的花紋是用彩紙做的。

  師:魚的身體是用報紙來做的,可是報紙是怎樣變成魚的身體呢?

  師:示範

  (1)我們先把報紙條捏成一長條,然後在報紙前空開一點點的地方用我們的手指頭把報紙條使勁捲起來,一定要用力氣,一隻手往裡面轉,一隻手往外面轉,把報紙條緊緊地捲成一長條,不要捲到最後和前面一樣空開一點點。

  (2)然後我們把報紙條的兩頭交叉,粘一點膠水把它蘸起來。一條魚的外形就做出來了。

  師:現在,請你把凳子底下的報紙條拿出來,用剛才的方法和我一起來做小魚。

  師:做好了嗎?現在請把你的小魚送回家,一起來看周老師手裡的魚,你覺得還缺了什麼呢?(幼:魚身上的花紋)

  (3)它的身上還沒有花紋,我身邊有許多彩色的紙條,現在我要把它們貼在魚的身上,(教師將過長的紙條貼在魚身上)你們發現什麼問題了?(幼:花紋太長)怎麼辦?(幼:找短一點的、用剪刀剪掉、可以將多餘的折到後面)如果有點短了怎麼辦?(幼:再貼一條在上面、魚的身體很軟可以動,把身體往下壓一點。)

  師:你們真厲害想到了這麼多的辦法,現在花紋貼好了,我的身邊還有一些小圖案,我把它們也貼到小魚的身上,你們瞧。用剛才先貼花紋再貼圖案的方法一條美麗的小魚就出來了(出示半成品)可是還缺了什麼呀?(幼:魚眼睛)

  (4)魚眼睛可以怎麼做?(幼:貼上去)小魚的頭是空空的,眼睛要怎麼貼上去呢?(眼睛可以貼在我們剛才裝飾的條紋上)

  師:這樣一條小魚就做好了(出示成品)我們來把它貼到魚池裡,可是魚池裡只有一條魚,它會覺得怎麼樣?

  幼:很孤單。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動手把你剛才做好的小魚添上美麗的花紋,讓它們能和這條小魚一起在魚池裡玩好嗎?

  3、幼兒操作。

  師:

  (1)小魚身上的花紋可以使各種各樣的。

  (2)自己動腦筋解決製作中遇到的問題。

  (2)注意貼小魚的眼睛。

  4、展示作品。

  將幼兒的報紙魚貼到海底背景上,請幼兒欣賞。

  師:你喜歡哪一條魚?為什麼?

  師:我們為小魚找到了許多好朋友,現在它們在魚池裡玩的可開心了,而且有了這麼多魚,我們的水族館也可以開張了,你們高興嗎?一起來鼓勵一下吧!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內容比較新,幼兒對卷搓報紙很感興趣,所以聽的就很認真,很想把這個動作學會,自己用報紙把小魚搓出來,當幼兒拿著自己搓出來的小魚時都很開心,也從他們小魚的外形上發現,他們由於搓報紙條長短粗細的不同,製作出來的小魚大小、胖瘦也不一,充分發揮了幼兒創造,但是雖然大小胖瘦不一,但魚形的模式都差不多,沒有給幼兒多一點創新的引導,而在彩條裝飾方面,許多幼兒能夠用相間的方法來裝飾,很美麗。

  小百科:報紙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定期向公眾發行的印刷出版物。

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童話讓幼兒直觀地認識紅、黃、藍、綠顏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額顏色。

  2、學習塗色的方法,並大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感受色彩美。

  【活動準備】

  圖形只紙若干、城堡圖一張、白色蠟筆。

  【活動過程】

  一、白色城堡引題

  白色城堡國王覺得自己的王國都是白色不好看,於是他就派了白色蠟筆去尋找漂亮的顏色,

  我們跟隨白色蠟筆一起出發吧!看看它能找到哪些顏色?

  二、欣賞童話,認識顏色

  1、太陽公公給了它什麼顏色?

  2、花園裡看見了什麼顏色?

  3、大海是什麼顏色?

  4、草地是什麼顏色?

  5、小結:我們跟隨白色蠟筆認識了紅、黃、藍、綠這些顏色,那你們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這些顏色嗎?引導幼兒觀察自身的衣服、教室裡……

  6、你們最喜歡什麼顏色?想不想用你自己最喜歡的顏色畫畫呢?

  三、操作活動

  1、每個小朋友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為圖形穿衣服。

  2、教師示範

  在塗色的時候要注意先塗外再塗裡面,要均勻、細心,不能塗到外面哦。

  3、幼兒作畫

  要求幼兒穿好衣服後要告訴大家你為圖形穿上什麼顏色。

  4、教師巡迴指導。

  四、講評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為圖形塗上什麼顏色,並把它送回家。

  五、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漂亮顏色。

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幼兒練習畫弧線。

  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感受作品《小魚》的美感。

  活動準備

  每一個幼兒一張畫有魚缸的紙、各色蠟筆

  活動過程

  1、展示畫紙引出主題: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畫畫的興趣,如:魚缸裡有一條魚,它很孤獨,想找朋友,你們願意幫它找到朋友嗎?

  2、示範講解畫小魚。

  3、虛手空中作畫。

  4、提出作畫要求。

  5、幼兒作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6、介紹幼兒作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對弧線掌握得較好,有一定的作畫能力,但魚的身體畫得不怎麼圓,是扁的,我的範畫上有向右遊和向左遊的小魚,有的幼兒很能幹,有畫向上遊和向下遊的魚,且在最後介紹作品時說我的魚想游上去找朋友,效果很不錯。

  小百科: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透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53%)、鳥類(18%)、爬行類(12%)、哺乳類(9%)、兩棲類(8%)五大類。

小班美術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是:動手能力差,手指小肌肉不夠發達,特別在撕紙方面表現尤其突出,他們對撕的力度及外形不會把握,因此設計了撕貼“頭髮”這一活動,初步發展幼兒的撕貼技能,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目標:

  1. 能沿臉的輪廓進行創意貼上,鞏固貼上技能。

  2.能夠沿線條進行撕紙,初步掌握直線撕的技能。

  活動準備:

  1. 畫好線條的各色彩紙、已經撕好的紙條、做成圈的紙條;貼有臉輪廓的卡紙;

  2. 漿糊;小籮筐;擦手毛巾。

  活動過程:

  1.出示“兩個好朋友”, 引起幼兒撕紙的興趣,學習兒歌。

  師:兩個好朋友,小腳並併攏,沿著直線走呀走,走走,走走,走呀走……小朋友我們一起來。

  (幼兒一起邊唱兒歌邊做動作)

  2. 教師配合兒歌進行撕紙示範。

  師:這些紙條像什麼啊?

  (幼兒自由發言)

  3. 提出撕紙要求,幼兒與教師一起邊念兒歌邊撕紙(3~5遍)。

  要求:幼兒撕紙,將撕下來的`紙條放到籮筐中。

  4. 教師把紙條貼上到範例上。

  師:請小朋友猜猜這些紙條變成了什麼?

  (揭開覆蓋)紙條變成哇,原來是漂亮的頭髮!

  5. 出示三個不同的範例,分別示範貼上。

  (1)直髮:二姆弟來蘸漿糊,沿著紙條塗塗滿,輕輕貼到頭頂上,換個手指抹一抹。

  (2)大卷發:漿糊塗一頭。

  (3)小卷發:二姆弟來蘸漿糊,沿著紙條塗一頭,另一頭來親一親,變成一個小圓圈,輕輕貼到頭頂上。

  6. 提出操作要求,幼兒操作。

  (1)你還有沒有別的不一樣的貼法?

  (2)幼兒三人一組,進行操作。

  (3)幼兒貼上,將紙條沿臉輪廓進行貼上。(教師比劃一下)

  7. 教師巡迴指導。

  8. 展示並評價幼兒作品,最後與作品合影。

小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自己擠出桔子汁進行作畫。

  2、體驗作畫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準備】

  桔子每人半個、棉花棒、白紙若干、蠟燭若干小碟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切桔子

  “小朋友都認識桔子了,桔子好吃也好玩,桔子還很漂亮呢。瞧,(出示切成半的桔子)半個桔子像什麼?”(花)“它漂亮嗎?”

  “輕輕捏一下,你們發現什麼了?”(有水流出)“這是什麼?”(桔子汁)

  二、桔子畫

  “桔子汁真漂亮,是什麼顏色的?”出示棉籤,認識棉籤。“今天我們用棉籤當畫筆,桔子汁當顏料來作畫,你們想試試嗎?”

  教師示範:用棉籤蘸一下桔子汁,讓小朋友觀察,什麼都看不清。“我的畫在哪裡?”變魔術“瞧,我有神奇的方法可以看見剛才畫的東西。”(蠟燭烘現畫面)。“你們想桔子汁來變魔術嗎?”

  幼兒操作,提出要求:

  1、學習自己擠桔子汁,用棉花棒蘸桔子汁,在紙上畫簡單畫。

  2、畫幹後再把畫紙放在蠟燭上烘烤,這時紙上的圖案就顯出來了。

  重點指導:雙手使力擠壓半個桔子,將桔子汁擠在小碟裡。大膽在畫紙上作畫,描畫物體輪廓。

  三、總結分享:

  在教師烘烤畫的過程中讓幼兒分享畫面的變化。

  活動評價:透過作畫讓幼兒瞭解桔子的另一個特點:它的汁還可以作畫,從而激發幼兒對作畫的興趣;在烘烤的過程中幼兒也瞭解了烘烤的技巧雖然幼兒不能做這一工作,但他知道經過烘烤桔子汁可變顏色。孩子們在好奇和積極的情感興趣中快樂的學習遊戲。

  【活動反思】

  桔子富含大量果汁,孩子很容易就將桔子汁擠出來了。雖然使每人半個,但桔子汁還是很大容量的呈現了,而棉籤蘸色畫用不了很多桔子汁,於是剩下的桔子汁就很浪費了。小班小朋友的構圖技能較薄弱,所以畫自由畫反而讓孩子不知道怎麼畫。個別孩子,如何子航小朋友他有自己的想法,畫了小汽車,紅綠燈等,形象不是很逼真,但在他的解說下也能看出一些。其他孩子是隨手亂畫,有的乾脆塗抹一番。在烘烤時。桔子畫散發了奇異的香味,好聞極了。孩子一下對這特別的氣味感興趣了。於是等待的過程也是很享受的。

  小百科:“柑橘”與“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屬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義。

小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製作活動中感受眼睛嘴巴擺放的不同形態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2、嘗試用油泥在紙盤上貼上,製作有表情的紙盤娃娃。

  3、體驗製作紙盤娃娃的樂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紙盤、油泥、泥工板;

  2.有哭和笑兩種表情的娃娃;

  3.幼兒已有會玩油泥並將油泥搓成長條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態與表情的關係

  1、我首先出示兩個大的水果娃娃提出問題;咱們水果屋呀,來了兩個新朋友,你們看他是誰呀?為什麼喜歡他們嗎?

  2、問題:"這兩個娃娃是什麼樣子的?"

  3、請幼兒說說;笑起來時他的眼睛是什麼洋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請幼兒學個笑的樣子給身邊的小朋友看看。哭起來時眼睛是什麼樣子的?嘴巴是什麼樣子的?請幼兒學個笑的樣子給身邊的小朋友看看。

  4、老師提出問題小朋友,除了哭和笑以外還有什麼表情?孩子們可以根據已有的經驗說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師可以用油泥隨時調整新的表情。

  二、用油泥製做水果娃娃。

  提問:"小朋友,水果娃娃的眼睛、嘴巴是用什麼做的?"(鼓勵幼兒說出是用油泥搓成長條作成的)"當水果娃娃笑的時候,他的眼睛嘴巴應該怎麼做?"並請個別幼兒來嘗試。"當水果娃娃哭的時候,他的眼睛嘴巴應該怎麼做?並請個別幼兒來嘗試。

  三、孩子們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分享交流幼兒做好後,教師將作品展示出來並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水果是娃娃是什麼表情?眼睛嘴巴是什麼樣子的?你還在紙盤上用油泥做了什麼?你喜歡哪中表情的娃娃?為什麼?(鼓勵大膽表述,體驗自己和同伴交流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