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6篇

大班美術教案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模板集錦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觀看泥塑過程圖片`討論及嘗試等方法學習鑲嵌連線的方法塑造立體面人造型

  2體會製作立體泥工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包2教師自制麵人一個3各種形狀的麵人影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麵人工藝

  教師:快過新年了,老師從麵人王國裡帶了一件有趣的禮物。(出示麵人)瞧,這是什麼?你知道它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二.觀看影片,瞭解更多的小麵人

  教師:小朋友想不想看更多的小麵人呢?讓我們一起去麵人王國裡走走吧,出發!(播放影片)

  三.介紹操作材料,嘗試捏塑麵人

  教師:麵人王國的國王送了一個魔法袋給我們,小朋友來摸一摸裡面有什麼(請幼兒拿出材料,示範製作麵人的重點步驟)

  四.幼兒自由進行立體泥工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1引導幼兒根據麵人身體各部分大小進行分泥

  2提醒幼兒不要將麵人四肢搓的過細,並嘗試比較出合適的連線方法

  五.欣賞與評價

  1鼓勵幼兒展示麵人,給麵人取名字說說它在幹什麼

  2欣賞同伴的麵人。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每個環節相扣,利用了工藝品,多媒體,魔法袋等技巧激發幼兒興趣,整個活動下來,幼兒的積極性及動手能力很高,使課堂氣氛活躍歡快,孩子在輕鬆愉快中學習。

  不足之處是還要重點講解怎樣連線小麵人,在製作過程中使麵人更美觀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第一次讀這本書,就啞然失笑:這隻小狗莫卡分明就像我們的幼兒,幼兒分明就像這隻嚮往狼的生活的小狗莫卡。

  故事講述了小狗莫卡和小主人一起看書後,由羨慕狼的生活到埋怨自己的現狀,進而離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終回家的經歷。故事表達了大家都應該珍惜各自擁有的生活的主題。

  其實,故事情節在順應幼兒心理特徵的同時,主題思想的表達比較含蓄,難以在幼兒的集體活動中直接闡述。所以,在設計活動中,我以與幼兒幾近相同的小狗的行為過程為教學線索,開展關於集體規則的教育活動。

  活動除觀察繪本封面,可以分成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閱讀故事中,幼兒和小狗莫卡感同生受--我們的生活並不是自由自在的。

  第二環節:在遊戲玩耍中,幼兒體驗集體規則--沒有規則無法進行遊戲。

  第三環節:在感受結尾中,幼兒理解故事的主題--迴歸原來有序的生活。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並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遊戲中,體會"規則"是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玩耍的條件。

  活動準備:

  繪本《像狼一樣嚎叫》的幻燈片、彩虹傘活動過程:

  一、觀察繪本封面1、這個故事的名稱是:像狼一樣嚎叫。

  2、像狼一樣,那是不是狼?(這是一個關於狗的故事)二、欣賞繪本,理解情節教師講述p1-31、莫卡想幹什麼呀?

  2、莫卡為什麼想要自由自在?

  【設計意圖:這裡的提問不僅要幫助幼兒理解故事,還要注意幼兒的傾聽質量。】

  在活動中:

  還可以提示幼兒仔細閱讀畫面中的細節,作必要的追問,如:

  幼兒:莫卡為什麼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師:莫卡只能叫幾下?為什麼?

  幼兒:因為數字題的答案是"5"3、你們覺得自己在幼兒園、家裡,做哪些事情不能自由自在?

  【設計意圖:提問能讓幼兒宣洩自己的情緒,和故事裡的莫卡一樣將自己的不滿發洩出來。】

  在活動中:

  幼兒: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說話、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覺。。。。。。(這時,教師可以瞭解到幼兒許多真實的願望)三、欣賞繪本、合作遊戲1、教師講述p4-6:莫卡終於自由自在了。

  2、教師出示彩虹傘。"我帶來了彩虹傘,孩子們,自由自在地玩一玩吧。"【設計意圖:遊戲中幼兒玩彩虹傘的場面可能會亂作一團,但老師要允許他們自由"發洩",讓幼兒充分感受現場的氣氛。】

  3、自由自在的感受怎麼樣?

  在活動中:

  幼兒:會做出:很好。。。很亂。。。很吵。"等反應。(這裡要儘可能地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4、好,我們繼續自由自在地玩,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彩虹傘裡藏著一些小動物。想要的小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找一找。

  【設計意圖:這裡要設定遊戲時間為20秒,如果時間太長,會有意外傷害發生的危險】

  在活動中:

  幼兒可能又亂作一團。

  5、怎樣才能找到秘密呢?

  【設計意圖:這裡可以讓幼兒邊遊戲邊反思自己的行為,為後續理解"規則"打好基礎。】

  在活動中:

  幼兒:我們要一起把彩虹傘舉起來,就能一下子找到。

  教師:怎麼做?你來指揮。

  幼兒:大家站在彩虹傘周圍,拿住(傘)邊,聽我喊1、2、3,一起把彩虹傘舉起來。

  幼兒:哦,兔子有3只。。。有。。。5只。。。

  6、瞧,大家在一起玩耍時,要有一些遊戲規則才會玩得有勁。大家一起做事情時,也要有一些規則,事情才能做得有條有理,容易成功。

  四、欣賞繪本,感受結尾1、看看莫卡在幹嗎?

  【設計意圖: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教師講述最好一氣呵成】

  在活動中:

  由於故事情節緊張而緊湊,所以當莫卡逃離山頂時,幼兒一起驚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幼兒先前對成人的埋怨和不滿,在危急的慌不擇路中得到安撫。

  2、閱讀繪本最後一頁:猜猜,莫卡會像誰一樣呢?

  畫面中有《猴子》《魚》等書的細節,為幼兒提供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在活動中:

  幼兒很樂意地想象:莫卡去學爬樹了。。。莫卡開始學游泳了。。。

  活動建議:

  規則教育。對於缺乏自控能力的幼兒來說是最不可理解的。所以,藉助繪本的情節開展教育,可以減少規則教育的說教成分。

  活動中幼兒跟隨著故事中的人物情緒,經歷了一次思想的歷練過程,最終自然而合理地獲得認知上的發展。

  活動中游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媒介作用,在玩耍中幼兒不知不覺地認同了教師傳遞的理念。應該說,任何遊戲都可以完成這個使命,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遊戲,不必拘泥於方案的遊戲設計。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印章在布上印畫,增強動手能力。

  2.對印章畫感興趣,培養初步的集體合作意識。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幾塊用印章提前印好的花布範樣。

  2.每組一塊白布(或宣紙),紅、黃、藍水粉顏料若干盤,印章4個。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欣賞各種花布。

  “花布上有什麼?”“他們是什麼顏色的?”“猜一猜是怎麼印出來的?”

  2.教師示範講解印畫的步驟。

  “選一個印章,輕輕放在顏料盤裡蘸一蘸,然後拿起印章放在白布上按壓。還可以更換印章和顏色,在空白處繼續壓印,直到全部印滿圖案。”

  3.幼兒印畫,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幼兒嘗試選擇不同形狀的印章印畫。

  (2)提示幼兒將床單印滿圖案。

  (3)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給予適當的鼓勵和幫助。

  4.展示幼兒作品,共同欣賞。

  請幼兒相互參觀各組的作品,提問:“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你們的作品有什麼不一樣?”

  幼兒園活動延伸:作品晾乾後,鋪在娃娃的小床上,使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資訊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照鏡子畫面中人物的相反動作,體會表現左右對稱的影象。

  2、能大膽表現人物的動作。細緻均勻地塗色。

  3、感受用畫面表現生活情景的快樂。

  活動準備:範畫兩幅

  活動過程:

  一、匯入,引出主題師:小朋友,上個星期我們學了照鏡子,現在我來考考小朋友,你會不會做鏡子裡的人。

  請小朋友來當鏡子裡的我,我來做動作,教師做動作,小朋友模仿。

  師:現在我們周圍同時面朝大家發現我們的動作怎麼樣?(是對稱的)再請幾個小朋友模仿。

  二、出示範畫師:上個星期我們畫了蠟筆畫照鏡子,今天我們畫版畫照鏡子。誰來告訴我畫版畫時線條有什麼要求?

  (線條少一些,細節的地方不要畫得太多。)師: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的畫。

  出示範畫吹塑紙。

  提問:她畫了哪些東西?衣服上有花紋嗎?為什麼沒有?(因為太細小了,畫了很難塗色。)她的鏡子是怎麼塗色的?(沒塗色)

  三、出示完整的範畫,作對比,引出兩種畫法相結合。

  出示範畫師:我們看看她最後的完成效果,你們發現了什麼?(用蠟筆添畫上了衣服上的花紋、背景、鏡子)師:鏡子是怎麼塗色的?(用蠟筆輕輕的蓋上去的)教師示範。

  :原來,版畫可以用顏料和蠟筆上色,蠟筆可以彌補毛筆的不足,小朋友在畫畫中一定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

  四、幼兒作畫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畫一畫照鏡子的人。提醒幼兒畫的時候人物畫大,細節略掉。塗色的時候顏料要薄薄的塗在紙上。

  五、作品交流看看外面的畫說說哪幅畫好看為什麼。

  版畫活動《照鏡子》說課稿設計意圖:

  小朋友在給版畫塗色的時候用慣了顏料的塗繪,用蠟筆在黑紙板上塗色是一種比較富有創意的方式,蠟筆有相當不錯的遮蓋力,雖然有遜於顏料,但是他和顏料相互補充一方面能增加畫面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讓細小的.部分更容易表達。

  說教材: 照鏡子是對稱畫,透過孩子的分析讓孩子畫出現實中和鏡子中的對稱人物。這節活動富有趣味,不單單是孩子們發揮想象就可以了,他們還要對畫面中的人物做分析。目測出人物的高度、方向才能將畫畫好。

  說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在藝術教育的目標上強調: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根據《綱要》目標,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我制定瞭如下活動目標:

  1、感受照鏡子畫面中人物的相反動作,體會表現左右對稱的影象。

  2、能大膽表現人物的動作。細緻均勻地塗色。

  3、感受用畫面表現生活情景的快樂。

  說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開始我先讓小朋友玩玩遊戲照鏡子,讓小朋友感受鏡子中的相反,把活動中的難點前置,用遊戲的方式更能吸引孩子,對難點的把握也更加牢固。

  二、教師出示範畫,讓小朋友在底板與吹塑紙板的對比中分析出本次活動的重點我首先出示了吹塑紙上的構圖,讓小朋友了版畫的構圖要點:線條少、小的東西省略。

  接著我讓孩子們仔細觀察了塗色後的變化,孩子們透過兩幅圖的比較得出了蠟筆所做的進一步加工,認識到了蠟筆在版畫中的做用。這為孩子理解各種繪畫方式相結的優點,激發孩子創造性繪畫的動力。

  三、幼兒相互交流作品小朋友把作品放在了一起展示,小朋友在相互學習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瓦片,欣賞瓦片畫。

  2、有興趣嘗試用水粉筆的在瓦片上借形想象作畫。

  3、拓展美術視野,感受創意畫給生活帶來的美好。

  二、活動過程:

  (一)瞭解瓦片特點,產生瓦片畫的興趣。

  1、出示帶有音樂的江南水鄉錄影片。

  (1)、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我們一起來欣賞。(小橋、流水、柳條、房子)

  總結:這是我們生活的美麗的江南水鄉。有小橋、流水、矮矮的房子。

  2、出示瓦片特寫的房子。看,這是江南水鄉的什麼呢?房子頂上密密麻麻的鋪著什麼呢?這是用來蓋屋頂的瓦片。那瓦片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出示瓦片一片,什麼形狀啊?像什麼?

  3、瓦除了幫房子擋風遮雨意外,還能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一張漂亮的瓦片畫。)提問:看到了什麼?好看嗎。用了什麼樣的顏色?為什麼要在瓦片上畫上這個呢?這樣在瓦片上作畫的藝術品叫瓦片畫。還會有什麼作品呢?這幅畫是孫老師畫的,你們覺得孫老師為什麼要在瓦片上畫上瓢蟲嗎?用了什麼樣的色彩?你覺得是先畫瓢蟲,還是先畫綠葉呢?我先畫上一隻瓢蟲,因為瓢蟲生活在樹葉上,就在周圍塗上了綠色,看,一隻漂亮的瓢蟲寫意的生活上綠葉上。好看嗎?還會有什麼作品呢?你們想不想在瓦片上畫畫呢?

  (二)發揮想象,做好瓦片畫的準備。

  1、你覺得瓦片像什麼?你想在瓦片上畫什麼呢?幼兒互相討論。

  2、提出瓦片畫的要求,用水粉筆蘸著水粉畫畫,要注意衛生。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瓦片,水粉筆,帶著你們的想象,一起來作畫吧。畫畫的時候要注意衛生啊。

  (三)幼兒設計,教師巡迴指導。

  (四)展示作品,互相介紹。

  1、分別介紹。你覺得瓦片像什麼?於是你就在瓦片上畫了什麼?

  2、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上可以來畫畫,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呢。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長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圖形進行組合,表現側面、正面以及高矮不一的房子。

  2、瞭解住宅小區的房子結構,房子有前有後的佈局安排以及簡單的小區設施。

  3、用遮掩的方法來表現整體與部分的和諧。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參觀過住宅小區。有畫過正面與側面房子及高樓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討論“住宅小區”。

  提問:

  1、為什麼叫住宅小區?

  2、你們看到的住宅小區是什麼樣子的?

  3、如果我們站在一個地方看,小區內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

  4、小區內除了有房子,還有什麼?

  5、教師小結:我們站在一個地方看小區內的房子,是有高有低、有前有後、有正面有側面的,還有一些花草樹木等景物,小區內除了有房子還有花草、植物以及一些簡單的運動健身器。

  二、討論如何在紙上來表現“住宅小區”。

  1、師:怎樣在一張紙上畫那麼多房子?(幼兒自由討論)

  2、師:先畫遠處的房子還是近處的房子?近處地方的房子應該靠近紙的什麼位置?應該大些還是小些?

  3、教師怎樣讓大家看出來,房子是有前有後的?(引導幼兒說出前面的房子是完整的,而後面的房子應該部分被遮掩的)

  4、師:你見過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什麼形狀的?幼兒講述房子的基本形象,教師在黑板上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示範讓幼兒參考。

  三、幼兒繪畫,教師指導幼兒畫面佈局。

  四、展覽幼兒作品,從整體的畫面佈局來進行評價。

  【活動反思】

  1、文中的題目比較新奇,引用揭題來引起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絡及區別,引起孩子 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並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點,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 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課文中的語言乍看平實,其其實文章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我讓學生多次找出擬人句並重點地指導朗讀,訓練了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愛昆蟲、熱愛自然的教育。

  3、透過重點詞句學習語言。文中許多詞語和句子都寫得別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這句話我要求學生們反覆閱讀,運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結合體會段中的“臨時”“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之毫不可惜”等體會“不肯隨遇而安所表達的豐富內涵。再如:”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引導這句話時,我給學生設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說成是”住宅“,而且還說是個”偉大的工程“你覺得是不是有點誇張了?從而又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從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特點來感受蟋蟀的聰明才智和建造出這樣的住宅簡直是一個奇蹟,所以說它是偉大的工程一點也不誇張。

  最後,我把課堂拓展到課外,讓孩子成為蟋蟀住宅的開發商,再給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議。並且在課後蒐集一些科普 短文來閱讀。覺得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課作為起點,再多接觸一些科普文章。這樣他們既可以增長課外知識,又可以鍛鍊讀書能力。從而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