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幼兒園美術教案:散步

幼兒園美術教案:散步

幼兒園美術教案:散步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散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美術教案:散步1

  活動目標:

  1、用繪畫方式表現各種人物的細節特徵,學習有目的地選配顏色。

  2、關注周圍的人物外貌、服裝等不同的特徵。

  活動準備:

  1、馬路場景。

  2、供添畫用的背景畫面——畫有許多人的輪廓,簽字筆,油畫棒。

  3、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群中》。

  活動過程:

  一、再現情景

  1、談論師幼共同佈置的場景——“熱鬧的大馬路”。

  一條熱鬧的馬路,路邊種著許多高高低低的樹,還蓋起了漂亮的高樓,越來越多的人搬進了新造的高樓裡,大馬路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我們每天走在馬路上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

  2、每天走在馬路上看見過誰呢?(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人物圖片)

  幼:我遇見過老爺爺。

  師:老爺爺和叔叔伯伯有什麼不一樣?(老爺爺拄著柺杖,頭髮稀少等)

  師:我們看見老爺爺怎麼打招呼?

  幼:老爺爺好!

  幼:我看見馬路上有警察。

  師:你是怎麼一眼就認出他是警察呢?(警察戴著警帽,穿著警服,很神氣)

  幼:馬上上還有外國人。

  師:外國人和中國人長得一樣嗎?外國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大多有卷卷的頭髮、高高的鼻子等)

  師:有的外國朋友在上海工作,有的是到上海來遊玩的。看到外國朋友,我們該怎麼打招呼?

  幼:Hello!

  二、討論表現方法

  1、出示馬路場景:“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去馬上上散步吧。”

  2、添畫人物特徵。

  馬上上走來一群人,我們來找一找人群中的男孩和女孩在哪裡,哪個是男孩?哪個是女孩?(在比較中找出男孩和女孩諸多不同特徵,找得越多越好)

  3、欣賞大班幼兒作品。

  (出示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群中》)馬路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哥哥姐姐也到馬路上散步了。看一看哥哥姐姐在馬路上遇見了誰。

  三、創作表現

  1、想不想和哥哥姐姐一起散步去?第一個會遇到誰?

  2、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會去幹什麼?(引導幼兒新增人物各部分特徵)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3、今天馬路上的人真多呀!我們還看見了誰?

  四、分享交流

  1、我們來到馬路上。(幼兒將作品佈置在大馬路的背景畫面中)

  2、我們在馬路上遇到了誰?(說說同伴畫面上的人物)

  3、馬路上有許多我們不認識的人,有的不太看得清臉部。讓我們像哥哥姐姐那樣送給他們一個好看的顏色表示友好吧。

  活動延伸

  挑選顏色,分別和背景顏色進行比較,然後用一種合適的顏色在沒有添畫特徵的人物輪廓內塗上顏色。

幼兒園美術教案:散步2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圖片,創造性地運用不同的線,形表現同一物體形象。

  2.根據幼兒生活經驗聯想,構成有情趣的畫面。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一定的刮畫經驗。

  2.圖片,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認識橫切面。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根線條,我要帶著他去散步哦!看看我的線條是怎樣散步的。(教案:)瞧!線條走啊走啊,咦?走成了什麼呀?(一個大大的圓)接著我們再到圓裡面去走一走,看!線條走成了什麼呀?

  2.師:究竟是什麼呢?一一看!(PPT)你們都吃過嗎?這是把柚子橫著切開後的樣子,我們叫他柚子的橫切面,在柚子的橫切面裡面藏著哪些線條呀?

  3.師:你們想帶著線條去旅行嗎?桌子上準備了竹筆和刮畫紙,請你試一試吧。

  4.幼兒嘗試自主造型,教師指導幼兒畫出柚子造型。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感知線條粗細。

  1.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

  師: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你的線條走了那些形狀?

  2.比較兩幅畫的區別,發現粗細線條的畫法。

  師:我們來看看這兩幅圖畫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是怎麼畫出粗粗的線條的`呢?(筆尾)那我要畫細細的線條呢?

  3.幼兒嘗試粗線條與細線條的不同畫法。

  師: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用筆尾畫一條粗粗的線。再把筆反過來用筆尖畫一條細細的線。

  4.欣賞老師的繪畫作品。

  師:今天老師也畫了一幅柚子的切面畫,你們想看嗎?(想)看看我都用到哪些線條?

  5.:原來我們的竹筆可以留下粗粗的、細細的線條,還可以留下鋸齒線、彈簧線。(教案:)曲線各種不同的線條,把這些線條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會讓我們的畫面變得更豐滿,更美!

  三、聯絡生活,豐富幼兒線條的認識。

  1.出示洋蔥切面畫。

  師:在我們生活中,除了水果有漂亮的橫切面,蔬菜也有哦,看看這是哪種蔬菜的切面畫?(洋蔥)看看在這幅切面畫裡用了哪些線條?

  2.出示玉米橫切面。

  師:這是什麼的橫切面呢?(玉米)它的橫切面可以怎麼畫呢?(出示切面畫,幼兒欣賞)漂亮嗎?

  3.幼兒嘗試畫出各種蔬菜橫切面。

  (1)師:原來蔬菜和水果裡面藏著這麼多漂亮的線條呢?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蔬菜水果的橫切面,你們想來畫一畫這些橫切面嗎?你想畫哪一種橫切面,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師:想好畫什麼了嗎?在畫之前老師有兩個要求:1、畫一種蔬菜或水果的切面畫;2、用粗細不同的各種線條來裝飾你的圖畫。

  4.幼兒開始作畫,教師巡迴指導幼兒。

  四、送畫。

  幼兒將自己創作的切面畫作為禮物送給爸爸或媽媽。

幼兒園美術教案:散步3

  活動目標:

  1、用繪畫方式表現各種人物的細節特徵,學習有目的地選配顏色。

  2、關注周圍的人物外貌、服裝等不同的特徵。

  活動準備:

  1、馬路場景。

  2、供添畫用的背景畫面——畫有許多人的輪廓,簽字筆,油畫棒。

  3、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群中》。

  活動過程:

  一、再現情景

  1、談論師幼共同佈置的場景——“熱鬧的大馬路”。一條熱鬧的馬路,路邊種著許多高高低低的樹,還蓋起了漂亮的高樓,越來越多的人搬進了新造的高樓裡,大馬路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我們每天走在馬路上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

  2、每天走在馬路上看見過誰呢?(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人物圖片)幼:我遇見過老爺爺。師:老爺爺和叔叔伯伯有什麼不一樣?(老爺爺拄著柺杖,頭髮稀少等)師:我們看見老爺爺怎麼打招呼?幼:老爺爺好!幼:我看見馬路上有警察。師:你是怎麼一眼就認出他是警察呢?(警察戴著警帽,穿著警服,很神氣)幼:馬上上還有外國人。師:外國人和中國人長得一樣嗎?外國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大多有卷卷的頭髮、高高的鼻子等)師:有的外國朋友在上海工作,有的是到上海來遊玩的。看到外國朋友,我們該怎麼打招呼?幼:Hello!嗨!你好……

  二、討論表現方法

  1、出示馬路場景:“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去馬上上散步吧。”

  2、添畫人物特徵。馬上上走來一群人,我們來找一找人群中的男孩和女孩在哪裡,哪個是男孩?哪個是女孩?(在比較中找出男孩和女孩諸多不同特徵,找得越多越好)3、欣賞大班幼兒作品。(出示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群中》)馬路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哥哥姐姐也到馬路上散步了。看一看哥哥姐姐在馬路上遇見了誰。

  三、創作表現

  1、想不想和哥哥姐姐一起散步去?第一個會遇到誰?

  2、他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會去幹什麼?(引導幼兒新增人物各部分特徵)引導幼兒互相學習。3、今天馬路上的人真多呀!我們還看見了誰?

  四、分享交流

  1、我們來到馬路上。(幼兒將作品佈置在大馬路的背景畫面中)

  2、我們在馬路上遇到了誰?(說說同伴畫面上的人物)3、馬路上有許多我們不認識的人,有的不太看得清臉部。讓我們像哥哥姐姐那樣送給他們一個好看的顏色表示友好吧。延伸挑選顏色,分別和背景顏色進行比較,然後用一種合適的顏色在沒有添畫特徵的人物輪廓內塗上顏色。

幼兒園美術教案:散步4

  活動目標:

  1、感受線條的變化產生的美感,體驗活動的樂趣

  2、在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經驗準備:

  結合季節開展此活動,帶幼兒到戶外去春遊,瞭解春天的特徵。

  物質準備:

  一副春天的公園圖,紙,筆等。配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激發興趣老師:春天來到了,公園裡是什麼樣子的?(調動原有經驗)

  2、創意示範,感受怍品美(重點環節)老師邊講述邊範畫:(配樂)小線條也要到公園裡去散步,它走啊走,看到了小樹葉,它高興地轉了個圈,跳了個舞;他看到小花朵、小河、小草……小線條真高興啊。(給幼兒以美的藝術享受)提問:小線條看到了什麼?他們都藏在了畫的哪裡?為什麼?。(引導幼兒將實物與線條組成的圖案相聯絡,充分發揮想象)提問:想—想小線條在公園裡還看到了什麼?

  3、幼兒作畫,大膽表現(難點環節)老師給予適時、適宜的指導和幫助。

  活動延伸:

  作品分享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創意。

  活動反思:

  1、教具由繁化簡,整合有序。

  一開始的教具做成了一本書,要一個變化就翻一頁,對於孩子來說想要借鑑前一段的內容,早已經翻閱過去,同時單純的進行示範,讓孩子等待的時間就變的長了些。所以經過修改把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進行留用拉長,把一開始孩子想到的不同線條留在圖片上,讓它成為示範的一部分,使得每一個孩子說出的線條都可以使用,給了孩子一定的暗示作用,更讓畫面更加豐富。

  2、語言由粗到細,指向目標。

  教師的指導語從一研中的無序慢慢改為一環扣一環的提問,教師提問的不斷完善,使得活動中孩子思維更有指向性,也更能表現活動的目標。

  3、加入繪本元素,易於理解。

  由一開始的單純欣賞線條,到後來的加入剪輯過的繪本,直觀的觀看線條的變化,孩子的感受是與之前完全不同的,他的表述有了一定的支撐,就更容易去理解抽象的各種線條是可以表述成各種美麗的景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