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錦集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第1課
教學內容:環境雕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欣賞作品,掌握觀察、評述美術作品的正確方法。
2、能力目標:欣賞美術作品的形、色、質感和感受作品題材的表現內涵,初步掌握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能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標:感受、體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關懷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正確的審美評價。
教學過程:
1、《環境雕塑》要點:
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學會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評價。
活動:學習觀察方法→瞭解作品的美術文化→德育滲透→拓展創新
2、看一看、說一說
(1)、欣賞本課中的美術作品,你能說說畫中表現了什麼?
(2)、說說那你喜歡那種形式的美術作品。
第2課
教學內容:凹凸的美感
教學目標:
透過對z紙箱紙的認識和觀察,讓學生感受紙箱肌理的特點。以剪,刻,貼等方法制作一個精美的相框,再則就是感受立體表現的獨特美,體驗廢物利用的意義與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廢物利用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
教學難點:紙材特點與創作構思的巧組合。
教學過程
(一)觀察體驗
引導學生觀察紙箱紙的內部,感覺不同層面的不同特點。
紙箱紙我們平時都很常見,但是很少有人撕開裡面看。
小結:紙箱紙中間一層是波浪式的,立體感很強。
(二)新授
1.欣賞老師作品
仔細觀察,並說說你看到的相框,你認為它是怎麼做出來的。
小結:看起來簡單,但是也需要技巧。
2.親自動手實踐
把準備好的紙箱紙剪成一個三十二開大小的長方形,其次,在長方形裡畫一個長方形,左右留邊3釐米,上下留邊2釐米,再畫一個長方形四邊各空1.5釐米。畫好兩個長方形後,藉助小刀和尺子沿著第二個長方形的邊劃下,到紙箱紙的知二層。再接著輕劃第一個長方形,只需要劃到紙箱紙的第一層,劃好後,把最裡面一個長方形的一二層全部取出。把中間長方形的第一層取出,第一個長方形保持原樣。
就這樣,相框的基本形狀已經做好,再取邊角料翦幾片葉子,做一朵花放在相框的旁邊作裝飾。
製作完成。
(三)作業展評
引導學生用手工是否精細方面做評論。
(四)思維拓展
除了做相框外,你還可以用這種紙做什麼樣的東西?要求:有層次感,能巧妙利用它本身的紋路。
(五)課外探究
紙箱紙是生活中的廢物利用,除了它,你還能想到別的'東西嗎?
第3課
教學內容:教師節的禮物
美術教案 篇2
《彩陶》教案
13級美術學2班
2013051207
劉永堪
《彩陶》教案
課程名稱:彩陶
授課老師:劉永堪
班級:八年級(下冊)
教學實間;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從時代、造型、紋飾、工藝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點。2·能夠聯絡時代及社會生活認識彩陶。
3·能夠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彩陶,並運用相關美術知識和歷史知識。教學重點:
透過對彩陶的欣賞,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中國工藝美術發展不同時期的現象、歷史源流以及審美特點,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學習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增強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教學用具:
課件,教案、圖片資料。陶泥,馬克筆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件,揭示課題(2分鐘)
1展示現代陶瓷,
2揭示課題——彩陶
二:討論(11分鐘)
1從時代,造型,紋飾,紋飾意義,用途等方面說說你知道的彩陶。2·說說“舞蹈紋盆”“旋紋尖底瓶”“魚紋彩陶”“人面魚紋盆”的特點。3·彩陶型別介紹
仰韶文化彩陶:多為細泥紅陶和夾砂紅陶。其裝飾以彩繪為主,於器物上繪精美彩色花紋,反映當時人們生活的部分內容及藝術創作的聰明才智?半坡彩陶:早期紋飾,多為散點式構圖。紋飾的形象可愛,表現了人類童年的天真稚氣和與自然的親切關係。紋飾形象有奔跑的鹿、魚紋、人面紋、蛙紋、鳥紋、豬紋以及由以上紋樣兩種或三種組合的紋樣。也有一些單純的任何紋樣如折線紋、三角紋、網紋等
廟底溝彩陶:點、線、面搭配得當,空間疏朗明快。曲面之間,穿插
活潑的點和線
馬家窯文化彩陶:陶質呈橙黃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細膩。早期以純黑彩繪花紋為主;中期使用純黑彩和黑、紅二彩相間繪製花紋;晚期多以黑、紅二彩並用繪製花紋。開始使用慢輪修坯,並利用轉輪繪製同心圓紋、弦紋和平行線等紋飾
半山彩陶:多為罐、壺造型飽滿近似球,足內收,腹近直線
馬廠型別彩陶:出現單耳筒形杯,耳、紐的造型富有變化紋飾有同心圓紋、菱形紋、人形蛙紋、平行線紋、回紋、鉤連紋
當代彩陶
4·看圖說出其型別
三;討論(3分鐘)
古代彩陶的製作過程
四:動手實踐(23分鐘)
製作陶瓷胚胎
五:作品展示,課堂總結(6分鐘)彩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研究新石器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特別是在文字沒有產生的原始社會,彩陶就相當於一部浩瀚的史書,忠實地記錄了那個遙遠的時代所發生的一切。所以大家應該努力學習,多去了解我們先人的生活與藝術。
六;拓展練習(0.5分鐘)
課後瞭解國外陶器特點。
美術教案 篇3
一、活動準備:紙盒,氣球,剪刀每人一把,箇中國奧爾夫樂器
二、活動過程:
1. 教師引導寶寶做自我介紹才藝表演
2、教師介紹今天是我們的音樂節,教師出示樂器,讓寶寶認知並自己感知
3、教師分貝出示每一種個樂器讓寶寶自己一一認知並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
4、教師統發給每個寶寶一種樂器讓大家一起演奏
5、教師出示鼓,提問寶寶小鼓是用社呢作成的
6、教師出示圓紙盒,提問寶寶它是什麼形狀的
7、教師提問寶寶這個紙盒原來有什麼用途
8、教師出示氣球,提問寶寶氣球的顏色和形狀
9、教師提問寶寶氣球像什麼?還可以有什麼用途?
10、教師出示小剪刀,把氣球的封口處剪下來
11、把氣球的另一部分套在圓形的紙盒的口處
12教師指出現在我們的小鼓做好了,讓寶寶嘗試一下怎樣讓小姑發音
13、教師示範用手捏住氣球,拉出一段距離鬆開後,小鼓會有好聽是聲音教師提問寶寶為什麼會有聲音?教師介紹是由氣球震動發音
14、教師特點材料,寶寶自己操作
15、教師出示大的圓紙盒,同樣的方法跟寶寶一起操作,教師引導寶寶聽一下兩個聲音有什麼不同
16、小鼓做好後,教師每人兩個小鼓一起演奏
17、教師引導寶寶互相交換小鼓使用
18、教師給寶寶的小鼓署名日期
19留念
三:活動總結:
本節課參入可許多音樂的元素在裡面,打破了固有的靜態創作模式,讓寶寶用氣球和紙盒來製作小鼓,並且讓寶寶在尋找發音的位置,並瞭解發音的院裡,震動產生聲音。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結構分析素描的訓練致力於培養學生對於自然的認知形式及其結構分析的觀念,透過對物象結構的分析來深入對於空間的自我感受(諸如對形體觀察與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間的運動作用,直覺的空間判斷,心智的推理等等)。透過素描對於藝術創造的這些隱性作用,使學生從某一確定的描寫過程中感受到內在結構的生命世界。
教學時數:36學時
內容結構: 第一部分--理性認識:
1、結構的型別
1) 骨架型
2) 積量型
2、結構的分析
1)骨架型結構分析
2)積量型結構分析
3)綜合分析
第二部分--實技實訓:
1、訓練步驟
第一步:確定整體比例形
第二步:勾畫基本平面形
第三步:概括幾何立體形
第四步:刻畫具體結構形
2、圖例剖析
3、範畫欣賞
教學過程:
結構是形的內在本質構造。特定的結構決定了特定的外形特徵及其生長、變化或其被使用的方式。物體外貌可變,而結構不能變。只有抓住
結構,才能堅實有力地表現物件,否則就將歪曲形象。因此結構不是感性的、直覺的,而是知解的、悟性的,並與視覺概念緊密相關的。
所謂結構,它包括兩個方面的理解:一是自然中客觀存在的結構,如生物結構、植物結構、人的結構;二是指畫面結構,是對形狀、明暗、色彩做純粹主觀的安排。這裡將著重介紹前一種結構。
在對物象全方位的審視中,我們努力超越物象的表象而達到對其內在結構的理解,透過結構的啟示進一步產生設計的構想。想象力與創造力正是寓於這種自然物件內部結構與其外在形態的深刻體驗和自覺認識之中的。"自然是偉大的設計家",造型的設計往往蘊涵著藝術家對於自然的內在規律的認識和對於形體結構的富於創意的理解。
結構分析訓練要使學生努力排除明暗色調、材質肌理等非結構的影響,要能夠理性地推理和表現出畫家看不見但確實存在的、符合邏輯的、符合透視規律的、合乎物理性的內在結構,能夠充分考慮到物體區域性與整體的組合、分離關係等。要直接用虛實不同的線,將物體的比例、輪廓、結構轉折等本質因素,不加更多修飾的描繪出來。還要讓學生研究線的表現力和結構因素在畫面的張力,培養學生敏銳的感覺能力及理性的推理能力。
這一階段內容學時將做如下安排:
結構分析的理性認識:2學時
步驟講解及圖例剖析:2學時
範畫欣賞: 1學時
美術教案 篇5
執教日期:
教學目標:
1、瞭解春季給自然界帶來的變化,知道表現春天的常用色彩。
2、記憶色彩,利用各種方法表現春天的色彩。
教學重點:
觀察和記憶色彩,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表現。
教學難點:
塗色的方法以及整體的色彩傾向。
教學準備:
教師:油畫棒、水粉顏料等
學生:油畫棒、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穩定紀律、檢查用具
匯入:
1、欣賞圖片,提問:
這裡表現的是什麼季節?用了哪些色彩?
2、小組討論:你喜歡春天嗎?為什麼?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麼變化?
欣賞探究:
欣賞分析:課本里的學生作品是採用什麼方法完成的?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表現春天?
教師示範自由的表現春天的方法。
活動體驗:
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堂指導。
小結評價:
作業展示和評價。
指導學生收拾東西和儲存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