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中西文化差異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西文化差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東方人與西方人都是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上,但是,彼此的生活習慣、文化、人種等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我認為最先值得一說的就是中西方教育文化上的差異。

  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在各個教育層次上都存在著差異,並以不同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來。現僅就中國和美國兩國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差異進行一些比較。

  美國的大學實行學分制,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選修科目,不同的科目學分不同,只要把學分修滿即可畢業拿到文憑和學位。以前,我們從有關報刊上看到美國的大學生年紀輕輕就取得了幾個學位,感到很納悶。現在才明白美國的大學體制是很靈活的,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以選學幾個專業的課程,只要拿到足夠的學分就可以取得該專業的學位。而在中國,在大學裡就確定了專業方向,一個人可能一輩子就從事一種職業,這樣就有可能忽略了在其他方面的潛能。還有,中國有些教育方面的語言也跟西方存在差異。在中國存在著“落榜生”一說,而在美國是沒有這個詞的,他們認為這是極不禮貌的,是一種歧視。

  不只是在學校的教育有所不同,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家庭教育也有著差異。中國人習慣為孩子們“鋪路”,決定他們學習的東西。像現在有些人就要孩子小小的學習鋼琴,學習怎樣去製造東西學習當個科學家等。而西方國家的父母則是任由孩子自由發揮,小小年紀就可以選擇他們的愛好。父母不加以干涉。中國有部分父母教育孩子喜歡用責罵或輕打來叫他們改正自己的行為,像是一部名叫《刮痧》電影,裡面男主角為了讓打了人的孩子受到教訓,為了給別人他認為的尊重打了孩子一巴掌。然而,在西方國家,父母絕對不可以對孩子施以肢體方面的教育,假如有這種行為,就會被當做虐待兒童,可能要“吃牢飯”。像《刮痧》裡的男主角就是因為他打孩子這一巴掌,被別人拿來當做虐待兒童的證據了。

  中國悠久歷史5000年,西方世界五六百年的社會歷程。中國有燦爛豐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西方國家則有精巧專維、自成體系的飲食文明。中西飲食文化的碰撞、交流以及融化為全人類文明起到了填補和著彩的作用。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

  (一)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為本”。這種價值理念的差別形成了中餐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過分注重飯菜的意、色、形,基本追求色、香、味,具有粗放型思維特徵的中國人在數千年的漫長歲月中卻很少考慮飯菜的營養性。西方人在烹飪時自始至終堅持著飯菜的實用性基本特徵。從營養角度出發、落足於食物對人的健康,他們不講究花樣、輕視了飯菜的.其他功能,致使除了一些吃西餐煩瑣的規矩之外,並沒有給人留下太深的印象。在中國,烹調是一種藝術;在西方,烹調則是一種勞動。

  (二)在中國,群體文化是主導價值觀。我們希望國家“政通人和”;稱美好的婚姻為“天作之合”。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則強調個體主義,尤其強調個人的價值與尊嚴,個體的特徵與差異,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也體現在飲食上。通常,中國人請客吃飯採取的是一種“共享”的方式,大家共享一席,共享桌上的菜餚。這大概源於“飲食所以合歡也”的集體主義思想,強調一個“合”字。西方人請客吃飯奉行分餐制。首先是各點各的菜,想吃什麼點什麼.這也表現了西方對個性的尊重。上菜後,人各一盤。各吃各的,各自隨意新增調料。付賬也往往採取A A制,各人自付各人賬。

  (三)餐具的差異兩種不同文化影響下的民族在飲食餐具上的選擇也不同,中國人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中國人在用餐時喜歡用圓桌,用筷子吃飯,體現了一團和氣: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使用刀叉則給人一種殺氣沖沖的野蠻之感。

  (四)進餐禮儀的差異中餐的進餐禮儀體現一個“讓”的精神。宴會開始時,所有的人都會等待主人,只有當主人請大家用餐時,才表示宴會開始。當有新菜上來,請主人、主賓和年長者先用以示尊敬。西餐進餐禮儀傳達的是一種“美”的精神。要求整個進餐過程不但要美味,更要悅目、悅耳。首先,不但要衣著整齊,往往還要求穿禮服,並要求坐姿要端莊。其次,進餐時不能發出不悅耳的聲音。相互之間交談要輕言細語,不能高聲喧譁。中西在婚禮上也有很大的差別,中國傳統俗有“三書六禮”“三叩九拜”的禮節。《五禮通考》曾說,自後齊以來,不管天子庶民,婚禮“一曰納采,二曰向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徵,五曰請期,六曰親迎。”這就是古代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俗稱“六禮”。

  所謂的六禮分別為:

  (1)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後,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女家求婚。

  (2)問名:是求婚後,託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

  (3)納吉: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好訊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

  (4)納徵:是訂盟後,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

  (5)請期:送完聘禮後,選擇結婚日期,備禮到女家,徵得同意時的儀式。

  (6)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

  中國的傳統婚禮一般在新郎家裡舉行,並且到處都充滿紅色,到處都熱熱鬧鬧,喜氣洋洋。新郎新娘要三叩禮,並向長輩敬茶。而西方的婚禮則是莊重嚴肅,又美麗浪漫,令人難忘。《聖經》中說,在遠古時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所用證物就是指環。九世紀時,教皇尼古拉一世頒佈法令,規定男方贈送婚戒給女方是正式求婚不可缺少的程式。新娘禮服的色彩代表著傳統,也有其特定的含義,例如白色代表純潔的童貞。美國、英國新娘選用黃色禮服則象徵愛神和富足。婚禮在禮堂進行,新娘新郎都要在耶穌面前宣誓。

  中西文化差異也表現在藝術方面

  1、中西建築文化差異,西方宗教建築重在外現人心中的宗教激情和超人性的迷狂,中國宗教建築追求精神的寧靜與平安;西方宗教建築重物質,重外觀,帶有“雕刻”的意味,中國宗教建築重精神,重意境,具有“繪畫”美。

  2、中西的繪畫藝術差異。中國繪畫旨於畫外,西方繪畫則旨於畫內。中國畫是潑墨寫意,中國的調色盤裡沒有顏色,只有墨,從渴墨焦墨到淺得像清水一樣的淡墨。佈局上只佔畫面一角,以簡約淺淡為宜。大片大片的留白。而西方西方的油畫講究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西方色彩成為繪畫的基本因素。畫家不僅注意色彩的明暗深淺還非常講究色相、色性、色調、純度、飽和度、對比、張力(即強度)等因素,以色彩造型,重色彩變化。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

  除大家共同的節日,如新年等,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節),Mid—Autumn Day(中秋節)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Easter(復活節),April Fool's Day(愚人節),Mother's Day(母親節),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and Christmas Day(聖誕節)等。中西方節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在節日裡,對於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也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後一般也不當面開啟。如果當面開啟並喜形於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開啟稱讚一番,並且欣然道謝。

  中西文化上的差異不只是上面所述,例如神話上的差異,像中國的龍是吉祥的象徵,但是在西方,龍是兇殘兇暴的生物。還有音樂上的差異,中國音樂,注重的是情韻,而西洋音樂注重的是和諧。審美上的文化差異如中國的傳統美學是經驗美學、倫理美學和社會美學;西方傳統美學是理性美學、宗教美學和心理美學等等。不過,不管世界上有多少文化,我們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保護好我們自己的文化,吸收外來有用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