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大眾傳媒對兒童的正負面影響論文

大眾傳媒對兒童的正負面影響論文

大眾傳媒對兒童的正負面影響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怎麼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眾傳媒對兒童的正負面影響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眾傳媒對兒童的正負面影響

  【摘要】隨著大眾傳媒的日益發展壯大,兒童接觸電視媒介等新興電子產品的機會很多,大眾傳媒對兒童的生活方式、心理行為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大眾傳媒豐富了兒童的視野,但對他們的道德觀念、行為能力等也產生著雙方面的影響。本文從家庭和學校等方面提出建議,以期大眾傳媒對兒童能產生更多有利的影響。

  【關鍵詞】大眾傳媒;網際網路;兒童影響

  21世紀由於全球經濟的快速增長和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大眾傳媒日益發達並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並且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受眾對大眾傳媒的依賴,人們已生活在一個媒體無處不在和“高度依賴”媒體的社會。

  大眾傳媒的日益發展壯大,對兒童產生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凸顯,這已成為社會各界學者及家長老師的共識。中國進入市場經濟以後,我國的兒童頻道、兒童報刊等都獲得快速發展,電視等大眾傳媒對兒童心理行為、生活方式都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大眾傳媒豐富兒童的發展環境

  廣大兒童由於日常接觸面過窄,時常出入的就是家庭和學校,在家人、老師的看護下,直接經驗太少,對世界又充滿著好奇心,這時他們就會利用大眾傳播媒介認識和解釋社會現實,逐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由於兒童思想的天真,他們對傳媒提供的東西常持肯定態度,這樣,他們就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形成或改變著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

  大眾傳媒是一個知識的海洋,充斥著各方面的求解與探索,它既可以鍛鍊兒童運用科技的能力,偶爾的娛樂遊戲消遣也能提高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可以為他們的學習提供大量的資料,對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提供更多詳細資訊,開闊他們的視野;但也有一些虛假資訊的存在,會影響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傳播媒介提供的資訊不需要運用多少大腦就能接受,這也會影響到兒童思維能力的開發。

  上世紀90年代後,電視作為新興的傳播媒介,人們對它的依賴性在逐年增加,這就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兒童的社會化。小學生多會關注兒童頻道,中學生隨著心智的漸漸成熟,接受媒介資訊的範圍也相對大些。

  在電視還沒成為主流媒介時,兒童接收資訊和學習實踐都是透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來實現的,更多的是在學校裡接受老師知識的傳授。而在現代社會,兒童接受大眾媒介的年齡段在逐漸趨於小齡化,當家人使用大眾媒介時孩子們或多或少就開始接觸並學習使用了。作業完成後,課餘時光大多數孩子還是會選擇觀看電視的。

  電視中的多數內容是超出兒童所應接觸的知識範圍的。例如百科知識、名人逸事、社會要聞、經濟娛樂事件等都可以開闊兒童的視野、增強他們的文化素養與內涵、拓寬他們的所見所聞。但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也會吸收到很多不符合自身年齡段的事物,如反叛的、情愛的…兒童還不能區分媒體與現實生活的差距,他們比成人更多地相信並接受媒體傳播的知識與資訊,而在大眾傳媒中,不少內容是不符合現實生活或不適合兒童的。

  歷史上每一個傳媒的出現和普及都推動了文化的傳承和資訊的傳播,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尤其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資訊傳播的發展造就著一個全新的網路受眾群。其中兒童也是受眾群的一部分。可是網路媒體上存在著大量的冗餘資訊,這就很容易成為兒童認識領域的障礙。同時黃色資訊也充斥著網際網路,這很容易影響兒童的心理生理健康,新的社會問題也就會在此基礎上滋生。

  大眾傳媒對兒童正負方面的影響

  當今社會,兒童身心發展主要是透過受教育來實現的,那麼學校就承擔著兒童教育的重大責任。可是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大眾傳媒在日益充斥著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從積極方面來說可以促進兒童的發展,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主動自覺地學習。電視、網路正是一種以生動的畫面,輔以語言、音樂的視聽媒體。其畫面、動作與聲音同時刺激孩子的感官而吸引兒童的注意力,開闊了兒童的視野,豐富了知識、經驗,提高了他們形象思維的能力,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兒童思考,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它,引導和幫助孩子懂事明理,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大眾傳媒對兒童的消極影響也是同時存在的,如果這種影響長期存在,很可能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大眾傳媒中的暴力,並非是殺人、放火、流血等,任何有明顯而具體的語言或行為的使人屈服,無論是否有傷亡的情景均屬暴力。口語暴力、武器暴力、物品暴力均為暴力的展示方式。傳媒中渲染的暴力或“軟暴力”容易給兒童形成先入為主的定性的觀念,以為現實世界就是這樣。另外兒童還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容易模仿暴力節目中的情節、手段,因此產生的影響更甚。

  根據上述所講的大眾傳媒對兒童產生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我們要不斷整合多種新媒體資源服務於教育現代化,來指導兒童對大眾傳媒的選擇。

  首先,在家庭中應當注重大眾傳媒的使用。在與孩子共同享用大眾傳媒時,應選取利於孩子成長的內容進行觀看,如科普知識、競技賽場、新近新聞事件的發生、藝術作品的欣賞等。

  其次,加強對兒童的教育關愛。兒童過分依賴某些媒體可能會引起生理或心理上的不健康狀況。如果兒童過分依賴媒介,對問題的思考就會產生懶惰情緒,對網路資料的查詢就相應會產生過多的依賴性。這樣既耽誤了兒童吸收課本知識的時間,又減弱了大腦的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再次,指導孩子對傳媒傳播資訊的鑑別和選擇。指導孩子應選取知名網站去找尋新聞、資料。在閱讀刊物、觀看電視時應選取那些能夠拓寬自己知識面的.東西去看,而不是一些花邊新聞,這些內容不僅耽誤時間,而且對他們的成長起不到好的作用,切記一定要正確對待媒介所傳遞的文化資訊。

  最後,家長對兒童給予恰當的管束,幫助兒童合理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家長可以在孩子的課餘時間安排些提高藝術修養的培訓班,一方面充實了休閒時間,另一方面也加強了對孩子的藝術教育。很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存有溺愛心理,並沒有過多約束孩子們接觸大眾傳媒的時間,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兒童不良的生活狀態。因此家長應嚴格控制他們在家看電視或上網的時間,並對他們接觸的媒介進行正確的引導。如果孩子能學會適度控制上網的時間可能也就沒有沉迷的問題了。所以時間的控制非常重要,網並非不可上,電視並非不可看,孩子和大人一樣,同樣有娛樂和休閒的需求,同樣有享受現代化娛樂工具的權利,關鍵是父母要引導孩子知道如何自控。這點要以家庭為基礎實施保護。

  學校引導兒童正確對待網路等大眾傳媒

  學校應該引導兒童正確對待網路等大眾傳媒。學校可適時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路,以減少和預防兒童不良行為的出現。

  首先,應針對兒童的興趣愛好指定可實施不同體例、不同方法的教材,因材施教。與此同時,一定要以現實生活實踐經驗為基礎,不能脫離實際進行說教。兒童進入學校後,對於教師傳授的知識是非常信任的,老師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一定要對兒童不明白的問題進行耐心說教,要讓孩子們知道哪些是正確的價值觀、哪些應當摒棄、哪些應當記憶。所謂倫理道德就是要遵循和諧的人際交往關係,正確的為人處世原則,正確的價值觀念,高尚的人生情感和敏銳的思維及處世能力等,這些都是需要孩子們親身經歷的,而不能一味地透過大眾傳媒對自己進行灌輸,這樣只能滋長自己的懶惰行為和不良意識。

  其次,對於現在網路媒體的覆蓋情況,學校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和使用網路。在學校安排的計算機課上,老師一定要起到關鍵性的指導作用。現在社會由於網路資訊冗雜現象嚴重,黃色資訊也在侵蝕著網路,兒童對這些新奇的尚未接觸的事物是帶有很強好奇心的,所以一定要幫助兒童樹立科學的大眾傳播理念,堅決杜絕網路不良資訊侵蝕兒童的意志。

  總之,大眾傳媒雖然存在著劣勢,但是對人們產生的積極影響還是佔主流地位的。它給人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兒童的成長也起到了開闊視野、豐富童年想象力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只要我們能夠正確使用大眾媒介,正確引導兒童對它的接觸,就一定可以發揮其優勢,使兒童能夠健康成長。而大眾傳媒本身也要擁有社會責任感,以社會道德與社會責任來約束自己的傳播行為,從而走上更加積極健康的資訊傳播軌道。

  參考文獻:

  [1]周慶山.傳播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2]王彬.大眾文化對青少年一代的影響[J].青年研究,20xx(1).

  [3]李季湄.幼兒教育學基礎[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4]徐耀魁.大眾傳播新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x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