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新課程理念在高校師範生教學技能中的體現論文

新課程理念在高校師範生教學技能中的體現論文

新課程理念在高校師範生教學技能中的體現論文

  論文摘要:新課標的實施對高校師範生的教學技能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2009年11月河南省舉行的高校師範專業畢業生教學技能大賽展現了參賽選手的學識和風采,讓我們感受到了新課標產生的積極影響,從而堅定了我們實施新課標的信心。但同時我們也從大賽中發現了高校在師範生教學技能培養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

  論文關鍵詞:高校英語師範生;教學技能;英語新課標

  一、引言

  為期兩天的河南省第七屆高校師範專業畢業生教學技能大賽於2009年11月在許昌舉行,筆者有幸親歷了英語專業組大賽的全過程。透過對英語專業組大賽的分析,筆者發現新課改理念對高校師範生的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師範生在教學技能上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讓人深感欣慰。但大賽也暴露出高校在師範生教學技能培養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讓人深感憂慮。

  本次教學技能大賽以說課形式進行,來自河南省各師範院校的24名選手參加了英語組的比賽。總體看來,參賽選手專業基本功紮實,教學能力較強。具體表現在:語音標準,語調自然,口語表達流利;課件製作精美,現代化教具操作熟練;教學理念較新,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較為合理;英語書法美觀,板書設計科學;多才多藝,知識面廣,綜合素質較強,等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數選手的課堂教學設計不以教師為中心,在傳授書本知識之外還注重發展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資訊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教育部,2003),充分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這與新課標所提倡的“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最佳化教育教學方式”和“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與新課程同步發展”的教學原則相吻合(教育部,2003)。依據選手們在大賽中的表現,我們感覺到新課改的理念和新課標的精神已滲透到師範院校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在校師範生已基本上具備在未來實際教學工作中實施新課標的能力。

  二、說課中體現的新課程概念

  依據說課的相關要求,參賽選手在說課過程中共涉及了七個專案,只是呈現順序稍有不同。選手說課的具體專案內容、各專案涉及的選手人數及其在總參賽人數中的比重如表1所示:

  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用具、教學過程均是說課的重要內容。從上述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每個選手在說課過程中都涉及到了這些方面。但在同樣重要的學生分析和教學反思方面,關注到的選手人數則相對少了很多。下面筆者依據說課專案,結合例項分析參賽選手的教學技能對新課標精神的體現程度,同時剖析參賽選手的教學技能與新課標精神不吻合之處,並分析其原因或指出其不良後果,供高校在培養師範生教學技能的過程中參考。

  (一)教材分析

  在說課過程中,首先要分析教材內容及其在單元或模組中的地位和功能,同時闡述教材的使用方法。“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使用的教材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教育部,2003),理應受到重視,但教材內容的處理應該靈活多樣。絕大多數選手在教材分析這一環節中都不同程度地強調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各種方式機動靈活地處理教材,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擴充套件教學內容和活動步驟,調整教材內容的順序等。參賽選手對於教材的處理體現在對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如:很多選手在說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第七單元Whatdoeshelooklike?時,合棄了書中的圖片,而以自身和學生為素材,或者增加一些明星的影象,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教材使用的建議:“教師要善於結合實際教學的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合或調整” (教育部,2003)。

  (二)教學目標分析

  下表顯示了24位選手所涉及的各項教學目標、每項教學目標涉及的選手數,以及選手的百分比。

  英語新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而“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的整合發展的基礎上”(教育部,2003)。由此可見,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同語言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一樣,都是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因此均應受到關注。而在上表中,參賽者一致重視語言知識和技能,其中大多數也關注到情感態度,但對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關注明顯不夠,僅佔25%和8%。

  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教育部,2003)。選手們在說課時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這表明目前師範院校對學生在學法指導上仍然重視不夠。那麼這些師範生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也可能會忽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這與新課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另外,文化意識是影響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也是得體運用語言的重要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參賽選手在說課時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關注不夠,這表明他們自身的文化意識薄弱,這將不利於他們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

  (三)教學用具分析

  在說課的教學用具環節,選手們都提到了要運用現代化教具(如錄音機、多媒體、計算機網路等),並言簡意賅地展示了它們的使用時間、方式和目的。如:在warmingup部分,有的選手播放短片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在展示內容時播放節奏舒緩的樂曲,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有的利用PPT展示優美的畫面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等,充分顯示了現代化教具的優越性。這反映出選手們普遍認識到了現代化教具對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並能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使用這些教具。這也是新課標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教育部,2003)這一原則的體現。

  (四)教學方法分析

  演示教學方法是說課的主要環節之一。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地選擇有效的教法,對整節課的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參賽選手在說課時主要用到了四種教學方法,其中“任務型教學法”佔了71%,這與新課標倡導“任務型”教學途徑不無關係。與其他教學法相比,“任務型教學法”有很多優勢,但並不是完美的,應該和其他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事實上具體採用何種教學方法應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而定,以有效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學習需要為標準。恰當的做法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不同教學法的長處,使它們共同服務於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

  個別選手雖然採用了任務型教學法,但設計的任務存在不少問題,如:沒有明確的目的(先教授表示顏色的單詞,後讓學生用彩色畫筆互畫頭像等)、缺乏真實意義(先展示聽力材料,後讓學生分小組背誦對話)、難度大不易完成(先學習有關電腦的單詞,後讓學生用英語解釋某個元件的工作原理)等。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他們在設計這些任務時沒有遵循新課標中的相關原則,沒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設計出的任務無助於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發展和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因而是不成功的。這種與新課標要求相違背的現象應該引起師範院校教學法教師和教育實習指導教師的高度重視,在教授教學法和指導學生實習時應該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多次展示例項的同時還應該詳細深入地闡述理論知識。

  (五)教學過程中的活動分析

  表3顯示了參賽選手所採用的教學活動種類、每種教學活動的使用人數及其在總人數中的比例。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構成了新課標中的語言技能。在說課過程中,選手們普遍比較注重對學生聽、讀技能的培養,這說明選手們普遍重視對學生的語言輸入,但對語言輸出的關注則明顯不夠:口語佔58%,寫作在課堂上僅佔8%。這當然與授課內容有關,但也表明選手對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尤其是寫作能力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

  所有選手均佈置了作業,且大部分作業的佈置較有特色,不是單純的抄寫單詞和句子,而是注重自由發揮,突出語言的應用。如:5號選手在結束Whatdoeshelooklike?這一課時,讓學生回去畫自畫像,並用所學內容簡單描述自畫像;l3號選手要求學生用所學的英語句子和周圍的人打招呼,以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內容;還有一位選手要求學生給家裡的水果和蔬菜貼上英語標籤,朗讀和識記所學單詞。從此可見,選手們注意使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在課外複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這與新課標的要求是一致的。

  新課標提倡“利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教育部,2003)。但在參賽選手的課堂設計中,小組活動、同伴學習所佔比例太小。如要達到新課標要求,就必須在課堂上加大這兩種活動的比重。

  <六)學生分析

  在比賽中,只有58%的選手對學生進行了分析,這反映出近半數的`選手忽視了分析學生需求這個重要環節,在“備學生”方面有所欠缺。需求分析是教學設計的起點,缺乏應有的需求分析就難以保證教學設計的適應性(魯子問、康淑敏,2008)。教師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知識水平後,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教材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賈書建,2002)。

  近半數參賽者忽視了分析學生需求,這可能會導致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瞭解不夠,教學設計不符合學生生理、心理特點,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後果。這一現象表明,選手們沒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沒能做到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這與選手所在院校教學技能指導上的失誤不無關係,且與新課標倡導的“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共同基礎”(教育部,2003)的教學原則相悖。

  (七)教學反思分析

  參賽選手中僅有33%的人說到教學反思,這表明他們很少有人意識到反思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學反思能力是教師能夠及時回顧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過程、分析自己的優缺點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逐漸地進行自我調整、不斷形成新的教學決策的能力,它能夠促進教師的教研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劉聰慧、郭高峰,2006)。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學反思作為教師解決教學問題的重要手段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正日益受到重視。新課標建議教師“共同反思”、“共同提高業務素質”(教育部,2003),這也凸顯了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師範院校在培養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時,應有意識地強調反思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的反思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反思的習慣,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使他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能自覺透過反思行為有效解決教學問題,不斷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為順利推進新課改和成功實施新課標創造條件。

  三、結語

  從此次說課大賽選手們的表現來看,總體上新課程理念已經比較成功地滲透到師範院校的教學中,對在校未來教師的教學理念產生了較大的積極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新課改的推進,有利於新課標的逐步落實。這一點讓我們感到鼓舞和振奮;但大賽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師範院校學生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因此,師範院校應高度重視並儘快解決這些問題,肩負起為基礎教育培養合格師資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