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初中文言文教學問題及策略論文

初中文言文教學問題及策略論文

初中文言文教學問題及策略論文

  摘要:從長時段視角看,學習文言文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是學習一門古代語言技能,更是透過文言文閱讀古典文獻,並傳承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而從作為中國人的角度來說,師生都應該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及閱讀相關文獻,筆者發現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當前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的法寶,教師想要解決問題,一定首先要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的根源,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教學;問題

  無論是從教師的立場還是學生的角度而言,文言文在初中階段都算得上是一門重難點兼具的學習模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也要求學生能夠透過借用古漢語字典等工具書的辦法閱讀淺顯的文言文。

  一、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存在問題

  (一)滿堂灌依然為主流教學方式

  滿堂灌教學法在中國存在時間相對較長,在一定程度上,它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當前這樣瞬息萬變的國際環境下,與時俱進才是大趨勢。在新課改背景下,建構主義、掌握學習、學習金字塔等基礎教學理論都明確提出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用更加民主的教學方式的建議,且各種教學實驗和觀察也證明,師生間的平等互助、合作的關係更能促進學生個體發展。而一旦教師講得多,學生自然就會動腦少,這樣無形中就會造成學生思維上的懶惰和機械性記憶,其學習方式自然是接受式學習,很少有自我發揮的空間和意識,這對於學生的長遠發展極其不利。

  (二)文言文課時分配存在問題

  翻開初中語文教材,以一學期為週期,其課程一般分為六個單元,其中兩個單元為文言文,換言之,將教學時間按比例分配,一學期二十週內的文言文上課時間不應該超過4周,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花在文言文教學上的時間幾乎是一學期的一半。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一般是這樣的過程“讀→背→翻譯分析”,甚至有些課文至少要花費三個課時。從總體上看,文言文的學習戰線拉得過長,教師忙的不亦樂乎,學生學的精疲力盡,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就類似於“題海戰術”,雖然有效,但是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且給學生留下了“文言文太難太麻煩”的印象,頗有些事倍功半,甚至是得不償失的味道。

  (三)文言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相割裂

  新文化運動後,文言文間接變成了和白話文相對而言的一個概念。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國際交流的頻繁、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影響,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了變遷,文言文的使用語境越來越少,誇張地說,文言文正在走向“博物館”,除了那些專業研究人員以外,已經很少有人可以去學習或者使用文言文了,起碼,文言文已經不是每個家庭中必須使用的語言表達方式了。文言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割裂,使得初中生在學習文言文時存在“學習一門新語言”的畏懼心理,對於相當部分學生來說,只有出現那些課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識點,做題的.準確率才會高一些,而一旦出現拓展性文言文閱讀材料,學生就束手無策,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策略

  (一)教師一定要將教學效率放到第一位

  努力和勤奮不一定出成績,但是有策略的努力和勤奮必然是高效的。我們在這裡所說的高效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時間的保障,更應該是學習質量有效提升。這個道理不但教師自己得明白,還要讓學生明白。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課時量分配不合理的問題。一般來說,在學校層面,只會對一學期某個課程的課時量做總體上的安排,但是不會具體安排,實際上這就給教師給了一定的自主權。當文言文難度相對較大,且班級學生的學情不樂觀時,教師確實可以適當地延長課時量,但是不宜過長。據筆者經驗,初一的文言文教學時間可以適當放長至5周,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大規模地接觸文言文,但是到了初二後就不能這樣做了,最好將課時量控制在4周左右。適當的學習時間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障。

  (二)教師重視教學內容與現實的連結

  文言文材料實際上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歷史文字,我們可以借用克羅齊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思路,將過去的文字和現實相聯絡起來。這就需要教師首先做還自己和文言文材料之間的對話。著名的語文教育學家於瀾也說過,“要充分發揮語文教育的特點,老師一定要心中有書,教材要爛熟於心,也就是說教材要熟悉到如出我口,如出我心”。只有教師深入文字,才能自如地和文字、文字作者對話,並做到註釋等學生能看懂的知識不教、教師自己說不清的不教等,應該被作為重點要教的是能夠對於學生的心靈起到觸動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往往是和現實緊密相關的。

  (三)鼓勵學生做好教學內容與文言文文字的對話

  教學並非單方面的事,而應該是師生良性互動的過程,在教師做好一切準備後,學生就要開始行動了。學生透過主動閱讀文字、質疑文字、將文字與現實相聯絡思考等方式,實現與文字的對話。透過發揮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藉助自己的力量實現從字詞到句子再早寫作思路、文字大意等掌握,並設身處地思考文字,質疑文字,表達自己的看法。另外,透過小組合作式和小組辯論式等方法做好學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也是改善當前文言文教學困境的可選擇的方法。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無論是哪一種方法,教師的身份一定要堅定,我們是啟發者、引導者,一旦學生提出什麼問題或者質疑,我們一定要做好回應,不能聽之任之,讓學生唱獨角戲。總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當前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的法寶,教師想要解決問題,一定首先要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的根源,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長時段視角看,學習文言文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是學習一門古代語言技能,更是透過文言文閱讀古典文獻,並傳承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而從作為中國人的角度來說,師生都應該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當然,這是理想狀態和目標,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我們還時得從學生學情和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有講理想和現實情況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於文言文的知識的掌握和情感的昇華,才能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東增.初中文言文教學低效歸因及應對策略.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年02期.

  [2]王文彬.農村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出路探尋.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