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及對策研究論文

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及對策研究論文

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及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運用實地調查法、教學實驗法、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個人訪談法及數理統計法等對東莞市10所普通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俱樂部形式的選項模式有利於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及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符合當前體育目標要求,是中學體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並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優劣進行了比較,論證改革實驗的得失及存在問題,總結成效,研究對策,提出建議。

  關鍵詞學校體育 教學模式 對策研究 選項模式

  1、 研究目的: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終身體育的紐帶,普通高中體育教學作為學校體育的中段,其所負擔的任務是重中之重。對東莞市普通高中體育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和重要價值。

  2、 研究物件及方法:

  2.1研究物件

  2.1.1東莞市10所高中的體育教學模式。

  2.1.2本研究還以茶山中學高中級250名學生為研究物件。

  2.2研究方法

  2.2.1實地調查法 對東莞10所高中的體育教學進行現場觀摩和調查。

  2.2.2教學實驗法 將研究物件確定為實驗A班(俱樂部的選項模式)、實驗B班(俱樂部形式的單一選項模式)、對照C班(傳統“三基”教學模式)。選取學號為單數的學生作為實驗A、B班學生,由學生自願選報兩個主專案,學號為雙數的學生作為普通對照班學生。如果單號學生選項的人數超過每個實驗班的人數,按學號取前25人,剩餘的學生改選第二志願專案。

  2.2.3問卷調查法 共向體育教學模式改革中的學生髮放問卷250份,遍佈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大多數學生,回收了246份,回收率為98.4%,其中有效問卷239份佔發放問卷的95.6%。

  2.2.4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和目的,查閱相關專業論文、書籍、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文獻資料,獲取近年來與此相關的研究結果,並對這些結果加以研究,在瞭解本課題研究發展階段和前沿動態的同時,借鑑了一些對本課題有建設性議建,並結合我校實際進行論證。

  2.2.5個人訪談法 採取隨機訪談的形式,瞭解教師對教學模式和學生對教學、教師、教學評價等各方面的看法。

  2.2.6數理統計法 採用SPSS12.0軟體對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東莞市10所普通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現狀

  根據實地走訪觀摩統計,在10所高中中,採用傳統“三基”教學模式、俱樂部選項模式、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高中數分別為2、7、1,分別佔研究物件的20%、70%、10%。從上不難看出,仍有1/5高中採用傳統的“三基”教學,枯燥的教學模式,競技化的教學內容,死板的教學方法,落後的教學手段,單一的評價體系,只能令學生對體育課說“想說愛你不容易”。這與黨中央提出的全面推行教學改革決定和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是極不協調的,值得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3.2高中生對參加體育鍛煉的認知水平

  調查顯示,教學模式改革實驗A班、實驗B班、對照C班喜歡和非常喜歡體育鍛煉的學生分別為92.2%、94.6%和90.3%(本文連續資料依次分別對應實驗A班、實驗B班、對照C班)。從調查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實驗班還是對照班學生對體育鍛煉都有較大興趣和較高要求。再從體育鍛煉可以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公平競爭和精誠合作的回答分析,回答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學生人數分別占人數的95.1%、94.6%、93.2%,從這些資料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瞭解到,當代高中生對體育鍛煉普遍具有積極的態度和正確的認知,有較高的認知水平。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無明顯差異。

  3.3高中生對現行教學模式的態度

  根據調查,學生對現行的體育課的喜歡和非常喜歡的比例為實驗A班89.8%,實驗B班85.6%,對照C班35.2%。從上不難看出,教學模式的不同使學生對體育課的喜好程度存在顯著差異(P〈0.01統計表略〉。當代高中生普遍追求個性自由,進行體育鍛煉也大多數按照自己的愛好興趣。俱樂部形式的雙選專案模式和單一選項模式恰好迎合了學生這一心理,使體育課真正形成了學生需要什麼,教師教什麼的良好風氣。

  3.4高中生最能接受的體育教學模式

  學生對三年的體育學習多少個專案為最佳,回答顯示選擇一個主要專案加上兩三個副項的為分別有80.1%、74.6%、78.2%,表明學生基本認可教學專案不能過多,但也不能過於單一。內容過多如蜻蜓點水,貪多不全,太少又顯得過於枯燥、乏味。在你最能接受的體育教學模式回答中,選俱樂部形式的雙選專案模式的分別佔到了80.7%、75.5%、81.8%。學生對雙選專案模式認同率普遍較高,這就為東莞市全面實行新型教學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5高中生對體育教師素質的期望

  目前,東莞體育師資隊伍總體質量還算可以,但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一專多能型教師比較缺乏。其次,表現在知識技能陳舊退化,又忽視“充電”進修,進而難於勝任對學生體育新知識,新技能的教學與指導。再次,各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不平衡,專業比較集中,直接影響選項課的質量。據調查瞭解,學生普遍對技術動作優美,講解生動有幽默感的教師比較歡迎,這就對我們體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調研中還發現某些中學的體育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阻礙了俱樂部形式的教學模式的全面推行。教學是一項集科學與藝術於一身的雙邊活動,作為中學新型體育教師,除需具有一專多能的素質外,還應加大力度豐富自身理論素質,尤其是人文科學素質。改變體育教師在人們心中文化理論功底不強的思維定勢,力爭做到能文能武,博學多識,對學生的身心形成良好的影響。應鼓勵體育教師深造學習,尤其是走出體育學科,多進行跨學科的交流學習,以免固步自封。這樣不僅有利於開闊思路,也有利於體育系統自身的良性迴圈。

  4、 結論:

  (1) 俱樂部形式的教學模式克服了傳統“三基”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主體,以知識為本的“填鴨式”、“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的不足,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還學生自由空間,因材施教。

  (2) 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體現了體育教學方法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不僅提倡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相活動,更能努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不僅注重體育教學方法的研究,更能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練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體育教師有主體地位,但不是在整個教學過程,是在教學的某一部分、某一時間段、某一環節;從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教師與學生互動性加強。

  參考文獻:

  蘇訓誠,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體育科技2003

  曲宗湖,體育教學模式問答[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季瀏,體育教育展望[M].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吳龍,促進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