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淺析重大傳染病作為大學通識課的教學現實意義與目的論文

淺析重大傳染病作為大學通識課的教學現實意義與目的論文

淺析重大傳染病作為大學通識課的教學現實意義與目的論文

  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通識教育的目的在於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成人”教育的戰略選擇。大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骨幹,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大學生成為棟樑之才的基礎,他們的健康狀況將直接影響國家戰略目標是否能實現。因此,從年輕時代開始培養健康生活方式和習慣,不僅能促進學生個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對他們的未來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儘管社會經濟在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在提高,但是傳染病仍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隨著科學的進步和醫學家不懈的努力,許多傳染病已經被人類消滅或有效地管制。然而,新發傳染病又給人類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而曾被征服的傳染病又捲土重來。因此,人類面臨著新、老傳染病的雙重威脅。其中,重大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尤其顯著。隨著人口越來越密集,交通日益發達,人群流動性增加,各種重大傳染病在全球範圍內傳播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了,導致疾病大範圍的快速流行。重大傳染病已成為一個社會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因此,重大傳染病的防治不僅僅是醫務工作者的工作,更是一場全人類的戰鬥,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協作,才有可能有效控制疾病。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重大傳染病的知識不僅能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保護意識和能力,防止傳染病在大學生人群中傳播,還能促進大學生關注和參與預防重大傳染病的公益活動。

  一、重大傳染病簡介

  我國的重大傳制重大傳染病傳播和感染的主要措施。針對重大傳染病的防治最關鍵的就是應對措施的及時性,要搶在第一時間把疫情暴發源頭控制住。一旦沒有控制住重大傳染病疫情,使其在短時間內發生,傳染病將大範圍波及,出現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為了預防重大傳染病在人群中的發生和流行,平常應該對廣大公眾及不同人群開展傳染病預防健康教育工作,引導群眾建立健康行為方式,杜絕或控制重大傳染病的.發生、傳播與蔓延。對普通人群普及重大相關傳染病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學生作為年輕有活力的社會群體,他們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和希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體系之內,把重大傳染病作為一門通識課程確立下來將極大促進我國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工作。

  二、重大傳染病成為高等教育通識課程的重要性

  重大傳染病防治問題是一個社會性問題,其防治工作的開展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援和共同參與。勢必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到重大傳染病防治的工作中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和傳播。大學生是當代中國社會中最活躍的一個群體。就知識結構和社會角色而言,大學生又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群體,承載了更多的社會責任與家庭責任。正因如此,大學生將成為中國重大傳染病防治一支重要的主力軍。大學生在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中能起到如下作用。

  1.提高大學生自身健康衛生保護意識和能力,防治疾病在大學生人群中傳播。加強大學生對重大傳染病的防範意識和科學措施是有效預防重大傳染病的發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重要手段。可以以通識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重大傳染病的基本知識、流行情況、傳播途徑、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等。讓學生對重大傳染病的病症、預防手段有基本認識,提高學生自我健康衛生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會自我防病保健,改變各種不良生活行為和習慣、保障自身健康,使他們成為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人群。同時,這也將有利於控制重大傳染病在大學生群體中傳播。2015 年國家衛計委釋出的資料顯示,2014 年,我國新報告的所有艾滋感染者和病人數量為10.4 萬,與2008 年的5.6 萬感染人數相比增長了不到兩倍。然而,同期高校學生艾滋感染者和病人數量增長了將近四倍。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現實。我國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顯,在一些大城市裡新增艾滋病感染者呈現高學歷趨勢。此外,青年人群透過性傳播途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比例逐年上升,從2008 年的55.3%增加到2014 年的94.5%,其中男性同性性傳播的比例由2008 年的13.2%上升到2014 年的54.7%,而青年學生當中男性同性性傳播的比例由2008 年的58.5%上升到2014 年的81.6%。由此可見,高校需要加強預防各類重大傳染病的教育工作,配合教育部門將各類重大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納入教學內容中,提高學生對重大傳染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和自我防護意識。

  2.促進大學生關注社會公共健康問題,有助於預防與控制重大傳染病的流行。一方面,大學生年輕而有活力,精力旺盛且激情澎湃,熱心公益事業;另一方面,接受了高等文化教育的大學生具有更開闊的知識面和較強的理解能力,接收過較為規範、系統的技能培訓。因此,發揮大學生的戰鬥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廣泛進行預防重大傳染病的宣傳教育工作,能使大學生在預防重大傳染病工作中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事實證明,在廣大群眾中組織開展各類衛生系列公益活動有利於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其中這類公益活動在控制重大傳染病的發生、傳播與蔓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在2003 年非典流行期間,由於公眾與各種社會組織的積極參與,在政府的領導下,使得我國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抗非”鬥爭的勝利。社會組織群體是開展社會公益服務的主體,其中志願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在青年志願隊伍中,大學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最活躍、最積極、最集中、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群體。近幾年來,高校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在全國的高校中日益發展,不斷壯大,他們已成為我國志願者服務中一支不可忽視的中堅團隊,其服務領域涵蓋了扶貧、教育、環保、醫療衛生、法律援助、大型活動等各個領域。由於重大傳染病防治具有廣泛的社會性,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任務。透過重大傳染病通識課程的學習,大學生掌握了重大傳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他們將在醫療衛生公益服務活動中幫助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的危機意識,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預防措施;並能協助社會公眾消除心理恐慌,擊破謠言,維持社會正常執行秩序,積極主動參與到政府應對重大傳染病防治的各個階段和每個環節中,形成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

  三、重大傳染病通識課教學策略

  1.著重教授重大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在重大傳染病教學中注意密切結合大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 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針對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透過各種現實案例來引導學生分析,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加深其感性認識,深化理論學習,理解重大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建立正確的重大傳染病預防觀點。

  2.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與醫學較遠的文科和部分理工科專業學生,在完成重大傳染病知識的基礎上,其課程內容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內容,將重大傳染病防治與社會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與傳染病相關的社會焦點問題,引導他們提出建設性建議和可行性解決辦法,從而增強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交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與醫學專業較為密切的一些理工科專業學生,在其已經掌握的重大傳染病基本知識和防治措施的基礎上,介紹最新的重大傳染病防治措施和研究動態,拓展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總體來說,透過重大傳染病通識課程的學習,大學生能學到有用、實際的知識,正確認識各類重大傳染病,保持自身健康,並能參與到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