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搞好農技推廣工作論文範文
農技推廣是農業推廣工作的基礎。由官方建立農技推廣體系走向正規化始於上世紀初。農技推廣運動起初主要在英美和中等發達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中國家才逐漸建立推廣組織。世界上約150個國家級推廣組織(約80% )都建立於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科技論文範文:怎麼搞好農技推廣工作。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怎麼搞好農技推廣工作全文如下:
1、農技推廣工作的創新性
農技推廣加強對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對他們的工作給予大力支援,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搞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
1.1 農業技術推廣的特點是社會效益很好,但自身效益不佳 因此,要適當增加農技推廣的財政預算,加強農技推廣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技推廣工作條件,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地位與待遇。對公益性、共性關鍵技術的推廣與示範工作,各級財政要確保試驗、示範和推廣所需工作經費。搞好農業技術推廣,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必須做到“實際、實用、實效”,要突破關鍵環節,抓出亮點,抓出特色。切忌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政府在搞好對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要加大農技推廣的投入。確保推動農技推廣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2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技人員的業務知識要不斷更新和補充
1)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農技人員參加農業院校的自學,全面提高農技隊伍綜合素質。
2)業務主管部門要經常組織開展學術論壇、學術講座等專題研討會,透過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與學術專家共同研究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讓基層人員學到最新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把農民的需要反饋給專家。
3)創新管理機制,儘快扭轉農技推廣人員社會地位低、待遇差的現狀,以此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農技推廣的主力軍作用
2 農技推廣的方式
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選擇、採納和應用先進技術的能力,促進科技向現實生產力主動滲透轉化。農民是農業發展的主體力量。要把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常抓不懈。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努力把廣大農戶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充分發揮科技示範戶的帶頭作用,組織科技示範戶現身說法,拓寬對農業新技術的宣傳推廣渠道,積極扶持廣大農民組建各種專業技術協會,引導農民自覺學習和交流農業新技術。要按照技術服務農民服務產業的總體要求,樹立為產業發展全面推廣與全程服務的新觀念,建立多元化服務主體。
2.l 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場建設,突出抓點示範 農業科技示範場是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千的主要場所之一,是新技術、新品種的展示平臺和視窗,農技推廣單位要按照以站辦場,以場養站,示範與推廣相結合,產業發展與自我發展共生存的發展思路積極興辦農業科技示範場,引導農民群眾學技術、用技術。
2.2 強化農技推廣機構與龍頭企業的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於農業產業化 農技推廣機構要圍繞當地的農業產業發展重點,按照市場的要求和執行規律,為龍頭企業開展全程科技服務,龍頭企業建基地,農民積極來參與,農技人員搞服務。形成農民、企業和農技人員三贏的有償服務形式。
2.3 要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鼓勵和引導他們進入農業技術服務行業和領域參與基層經營性推廣服務實體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不斷增強農業科技推廣轉化能力。透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廣技術,最大限度地挖掘組織內部的推廣潛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要鼓勵高素質農民進入村級基層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中,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加速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要採取優惠措施充實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技術力量,各類農業科研、教育及農技推广部門應加大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技術隊伍培訓力度。
3 農技推廣的實施策略
3.1 科學設立崗位農業綜合服務站屬公益性事業單位,無創收來源,期待界定農技推廣工作的公益性職能。根據公益性職能的要求,增強充實區縣級農技推廣中心,科學設崗。確保農技隊伍穩定發展,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對在編人員加強技術培訓,促進知識更新,增強農技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2 提高服務效率現有農技推廣機構、設施和條件,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構建新的推廣服務體系。1)科學定編,定崗定員,財政足額預算資金,確保公益性職能人員的工資和經費。2)養老統籌,合理補償,放活經營性農服務。3)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充分實施,逐步配套改革推進農技推廣服務的軟硬條件和手段。
4 結語
推廣農技服務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尤其是農技幹部,更要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的提高,更深入基層、實際,探索農技推廣的新方法、新措施、新途徑,面向市場,找準位置,瞭解農民需要什麼,應該幹什麼,真正解決農民增收難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