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學生是識字的主人小學語文論文

學生是識字的主人小學語文論文

學生是識字的主人小學語文論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正因為有了這種喜歡和願望,可以讓學習漢字變得更輕鬆、更主動。那麼如何讓學生一開始接觸漢字,就喜歡上漢字,愛上漢字,從而主動識字呢?就讓學生自己成為識字的主人吧!

  《新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小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由於在生活中口語的積累,學生已掌握了不少漢字的音、義,識記生字的字形也就成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我認為:“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新能力的基礎。而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不精細,對結構複雜的字形不容易記住。因此,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注重了實踐和思考,創造性地開展了識字教學。

  一、滲透造字規律,培養識字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學齡初期兒童的思維處於表象思維階段,他們透過感性認識而獲得表象,運用表象進行直覺的“形象思維”,情境教學正是從感受形象開始,以情激情,符合兒童思維的特點。漢字是一個嚴密而豐富的整體,是世界上最為特殊的文字之一,它是具有表義體系的古老文字。漢字最主要的特點是以形表義,因義而音,靠形狀來表示意義,其中蘊藏著許多造字的規律。教學時,在有意無意間滲透這些規律,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生詞,還能讓學生領悟識字的要領,拓寬視野,提高識字質量,培養識記漢字的興趣。

  如第二冊《識字3》中“舟、竹、石、泉、川、燕”等,看似簡單,但對於一年級學生,要將字形與表象統一併非易事。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從實物圖形到象形字,再到現代漢字簡化字,採用富有動感的畫面,利用學生豐富的聯想,使枯燥無味的筆畫結構和生動鮮明的表象統一起來,誘發了學習的興趣。第三冊《識字3》是會意識字,我又利用看圖體會字義的形式幫助學生識字,啟發學生仔細看圖後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字的意思。如上小下大為尖,不正為歪,“看”的上半部分是“手”的變形,以手在眼上搭成“涼棚”遠看,故“看”從“手”從“目”。

  漢字中絕大部分是形聲字。我在漢字教學中提早引入形聲字概念,引導學生探究形聲字形和義之間的內在聯絡,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教學“晴、清”,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後,讓學生辨析兩個字的異同,告訴學生“青”是它們的聲旁,“日、三點水”分別表義,這樣,學生很快理解“晴”是“晴天”的“晴”,“清”是“清水”的“清”。隨後我又出示一組字“請、情、睛、蜻”,讓學生仔細觀察並自學。這樣,幫助學生建立起漢字之間的內在聯絡,架起了漢字教學的結構框架。教學一個,學習一串,提高了學習效率。

  實踐證明,識字教學中滲透造字規律,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學習的正遷移,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自己想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無窮樂趣的漢字世界的強烈慾望。

  二、引導發現方法,形成識字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隨著學生學習經驗的積累,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

  漢字的字形雖然繁簡難易不同,但是識記字形還是有一定的規律、方法的。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記經驗,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學生看到生字就會呼叫己有的資訊,將生字與熟字聯絡起來,進行比較記憶了。於是學生驚喜地發現:原來語文中的記字形,可以利用熟字加加減減。此時,我們引導學生總結出自己發現的識字方法,學生也就非常自然地說出“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至於有的獨體字,則引導學生說出“筆順法”,稍難的字則是幾種方法的“合法”。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發現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對照生字,進行檢驗。學生運用自己發現的識記方法,記起生字來簡單有效,學生情緒高漲,學習生字也變得輕鬆自如。

  同時,我在教學中還經常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環節: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選擇方法進行自學、討論交流後,提問:“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你是用什麼方法記憶的?”“你覺得哪些字形容易寫錯?要提醒大家注意。”這樣既能讓大家分享識字樂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記憶能力、自學能力。另外還有編順口溜、編字謎等方法,以其幽默風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學生喜愛,我結合教學實際有機滲透,引導學生髮現總結運用,大大激發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在輕鬆的氣氛中,難點已化解,同時還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學生在識記字形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總結出了記憶字形的方法,經歷了艱辛的腦力創新過程,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識字的主人公。

  三、積極創設情境,強化識字效果

  著名語言文學家安子介曾說過:漢字是一個阿麗斯仙境的領域,每一個轉彎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很多學者也透過研究指明,兒童在小學前三年創造性想象能力比後三年強得多。《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在識字教學中應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低年級的語文教學,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教師更應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誘發學生學習生字的飽滿熱情。如教學《認一認3》時,針對“星”這一教學的難點,可以藉助多媒體,顯示星星閃動的畫面,讓星娃娃開始說話,跟小朋友交朋友。這一小小的情境,激起學生要讀好“星”字,與星娃娃交上朋友的濃厚興趣與強烈願望。教學“風”字,顯示不同季節的風的畫面,讓“風”字發生顏色的變化,一次次刺激學生的視覺感觀,並配以風聲,讓學生入情入境,認識並認讀“風”字。又如教學《識字4》一課時,師指著黑板上美麗的貼圖(圖上有茂密的樹林,鮮豔的花叢,碧綠的田野,四五個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鏡在地上蹲著,有的拿著蝴蝶網兜在田野裡跑著``````)對大家說:“讓我們也跟著這些小朋友一起到樹林裡轉一轉,到花叢中鑽一鑽,到田野裡跑一跑,好嗎?”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老師指著貼圖(蝴蝶躲在花叢裡,螳螂掩映在樹葉上,螞蟻暗藏在落葉上)對大家說:“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學生瞪大了眼睛,仔細看著。一會兒,有的學生像發現了新大陸,激動不已:“我看到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樹葉上躲著一隻螳螂。”“兩隻蟋蟀在落葉上做遊戲。”“一隻知了正在唱著動聽的歌。”老師順勢抓住挈機,表揚學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這麼多昆蟲,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隨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詞語貼到了相應的昆蟲圖旁,圖文對照,讓學生練讀詞語。這樣的認讀漢字活動多麼富有情趣!孩子們一個個指指點點,讀得搖頭晃腦,渾然忘我。有些生字字形複雜,或某些部件與熟字相近,低年級學生往往張冠李戴。在教學中,我找出各部件的聯絡,抓住容易出錯的地方,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進行聯想,讓他們在形象風趣的語言中,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巧妙地記住字形,強化了識字效果。如初學“那”字時總有學生寫錯,於是我就讓學生想象“那”的左半邊就是“月”的一撇躲到裡面去了,學生的眼前出現了那有趣生動的一幕,也就不會寫錯這個字了。又如“柳”字,一直到高年級都有學生把右邊的撇忘掉,我在教學中抓住這一重要筆畫,引導學生想象著微風吹來了柳枝是什麼樣子呢?有的柳枝細些,微風中輕輕飄起來了,有的柳枝粗些,微風中還是直直的。多麼形象的語言,學生再也不會將那“微風中飄起來的柳枝”給忘了。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絡起來。學生以後運用這個生字時,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相應情境,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語言,一定不會把字寫錯了。

  四、打破教學常規,體驗識字快樂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課文只是一個例子。語文教師要善於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對教材進行必要的取捨、補充和選擇,並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進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從絢麗多姿的遊戲、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門,他們活潑好動,充滿童趣,但持續集中注意力時間短,課堂教學中穿插運用遊戲能很好地克服這一弊端。因為他滿足了學生的需要,激發了他們的童趣,誘使他們主體參與、自主學習。如果在他們稚嫩的心靈上過早地壓上死記硬背的沉重負擔,不但達不到識字教學的目的,而且會影響今後的學習。因此儘可能透過遊戲、表演、實驗、操作、動手模擬等活動,讓他們的眼、耳、腦、手、口等一齊“動”起來,以“動”啟用識字教學。比如開展“我與生字交朋友”活動: (1)叫朋友“名字”。學生用兩種自己喜歡的符號在文中畫出會學、會認的生字,通讀課文時強調別叫錯朋友的“名字”(讀音)。這樣能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因此他們讀起書來,認起字來特別用心。 (2)記朋友“相貌”。認錯人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既然與生字交朋友了,當然要記住這些朋友的“相貌”(字形),於是學生就想方設法記住生字字形。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在學生面前活起來,一一進入學生的知識倉庫,學生對這些生字產生了感情,像老朋友一樣待他們,不僅記得住,而且畫得準(書寫準確)。 (3)看朋友“做事”。一個個生字孤立地看,只不過是一個個抽象的書面符號,而融入課文這個“大家庭”,就充滿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顯現出來了。看朋友“做事”,就是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達了什麼意思。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自覺地聯絡上下文、查字典、同桌討論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義。如教學《識字4》,當學生了解了整篇韻文後,讓他們戴上與昆蟲有關的圖或詞的卡片,伴著“找朋友”的音樂自由遊戲,找到一個夥伴;接著再找另一個夥伴。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知識得到了鞏固,將枯燥的複習寓於快樂而又緊張的比賽中,再次讓學生將所學詞語與相應事物聯絡起來,並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後來我又設計“小組合作做賀卡”的活動,請同學把剛才遊戲的卡片取下來,貼在已經準備好的賀卡上,還可以畫上其它東西裝飾一下,要把圖和詞貼準確,學生興趣盎然地動手貼、動手畫、動手剪,大家快樂地遊戲,快樂地學習,透過活動,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了鞏固,審美情趣得到了培養。在教學中,我利用歸類識字中認識同族字的特點,嘗試著打破常規,讓學生根據詞語,運用規律,自己研究歸納出生字。如教第三冊的“識字8”時,我們首先教給學生基本字“包”,讓學生掌握音、形、義。再讓學生找出帶有“包”的熟字“跑”,做為例子引導學生髮現:“跑”是用兩部分合起來表示的,“足字旁”與字的意思有關,“包”與讀音差不多。接著出示新詞:花( )、水( )、火( )、吃( )。學生藉助聲旁“包”字,利用形旁表義的特點,自己試著創造出這幾個生字。然後,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所創造的字,並說出理由,又在班上交流。這樣的設計,打破了歸類識字課的一般做法,引導學生髮現形聲字的規律,運用規律識字,把學生當做探索知識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活動,其意義已超過了識字教學本身,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五、鼓勵“走出”課本,拓寬識字道路

  學生生活在這個多彩的世界中,漢字隨處可見。喝飲料時,飲料名躍入眼簾;買物品時,物品的名稱、說明羅列其上;上街時,路上的各色廣告招牌彷彿在衝他們招手;看電視時,耳聽標準的發音,眼看螢幕上打出的字幕……似乎是專為學生營造的一個良好的識字環境。他們不斷地看,不斷地問,在不知不覺間陌生的字變得熟悉,進而成為自己認識的字。學生在學會了拼音,認識了一部分漢字後,最讓他們高興的莫過於自己讀懂故事書。像這樣的識字我大力支援,並在班裡創造識字角,把課外習得的字寫在識字角里。讓學生自己建立識字本,用貼上、圖畫等形式把習得的字放進識字本里。

  實踐證明,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靈活地融合上述幾點做法,學生既有識字能力,又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有在生活中自主識字的途徑、方法,學生等於插上了翅膀,成為識字的主人,在識字的自由王國裡展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