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有關土木工程的論文內容

土木工程的論文內容

有關土木工程的論文內容

  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築以外,為新建、改建或擴建各類工程的建築物、構築物和相關配套設施等所進行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和維護等各項技術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實體。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土木工程的論文,歡迎檢視!

  土木工程施工中邊坡支護技術

  摘要:為保證工程施工專案安全順利進行,對工程施工中的基坑實施邊坡支護工作變得非常重要,因此,選擇合適的邊坡支護方案是保證建築工程質量和穩定性的必要因素。

  關鍵詞:土木工程;邊坡支護技術;施工;質量控制

  0引言

  邊坡支護有利於施工的安全和穩定,邊坡支護可以預防施工中出現邊坡滑塌和邊坡側向偏移的情況。邊坡支護方案的選擇應充分考慮邊坡工程的影響因素,從而提高施工專案的整體經濟效益。

  1土木工程中的邊坡支護技術

  1.1土釘支護施工技術

  土釘支護適用在地下水位不太高的特定土質邊坡,在深度小於12m的基坑邊坡較為常見。土釘支護施工工藝:基坑降水→基坑開挖→基坑修坡→初噴邊坡混凝土→鑽成孔→土釘製作→土釘插孔→土釘孔注漿→綁紮鋼筋網→終噴邊坡混凝土等工序。該技術適應性強,安全性高,節省了工程材料,同時具有一定的抗震效能,穩定性較高。

  1.2邊坡錨噴支護技術

  邊坡錨噴支護是由噴射混凝土、錨杆、鋼筋網等支護構件組合而成的支護形式。錨杆施工工藝:清理邊坡→旋鑽錨杆孔→清孔→注漿→安插錨杆→保護及拉拔。噴射混凝土(噴漿)施工工藝:原材料(砂石料、水泥、水、早強劑)→攪拌機→噴射機(同時加速凝劑)→噴嘴→噴射面。錨噴支護具有結構簡單、承載力高、安全可靠、適應性強,施工機具簡單、施工靈活,可與土石方開挖同步進行,不佔用總工期,不需要打樁,支護費用相對較少。

  1.3排樁加水平向和豎向支撐邊坡支護施工技術

  當基坑工程常受到周邊建築物、地下各種管線、地下水等因素的制約,在基坑平面以外沒有足夠的空間安全放坡,對基坑穩定和位移控制要求嚴的情況,就必須設計成排樁加水平向和豎向支撐,此施工結構可提高深基坑支護體系的強度和穩定性,這在大面積深基坑工程適用。施工工藝為:平整場地→確定基坑周圍邊界線→探尋地下管線→確定排樁樁位→施工樁基→開挖土方→施工頂部第一道內支撐→繼續開挖土方→施工第二道內支撐→至基坑底標高→澆築底板混凝土→施工二層地下室→拆除第二道內支撐→施工一層地下室→拆除第一道內支撐。該支護體系常與井點降水聯合使用,能有效控制基坑周邊土體的側向變形和坑底的隆起。

  2土木工程中邊坡支護技術的應用

  2.1邊坡支護方案的比選

  邊坡支護是一個多系統、綜合性強的工程,需要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力學、土力學、地基與基礎等專業知識和工程施工組織管理相結合,施工過程中不但要保證邊坡自身安全,還要減少對周圍埋地的煤氣、上水、下水、電訊、電纜等管線的影響,不合理的土方開挖方式、步驟和速度可能導致邊坡支護變位或失穩,為了保證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與質量,可先進行支護方案的比選,並明確對應的技術標準。例如,在選土釘支護方案時應確定土釘的深度位置及編號,確保支護工程承載力達到設計要求,並由第三方完成拉拔試驗,檢查土釘打入效果;按規定的比例注漿,適當情況下可以採取補漿處理。

  2.2邊坡支護中的基坑開挖

  施工過程中,基坑開挖是土木工程邊坡支護的重要環節,在進行開挖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現場土層結構造成一定破壞,增加開挖的難度,以致到了基坑挖掘的後期,容易出現偏移。為此可對土方分層開挖,分層厚度20cm左右,且基坑開挖和基坑邊坡支護交叉同步進行,支護完成後緊接開挖,並遵循分割槽分段開挖原則,避免超過基坑原本的設計量,挖至基坑底部設計標高上30cm停止開挖,進入人工修邊檢底,規範施工流程,確保施工質量。

  2.3邊坡支護中的安全措施

  地質監測能夠及時發現土木工程地質條件的臨界值,為避免邊坡發生過大變形的風險,施工中需根據地質監測的資料,對施工方案提出及時改進。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熟練掌握操作流程,嚴格執行操作規範,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持證上崗。監理部門應經常性地巡視、抽查、審查、督促,與施工人員一起組織安全檢查工作。

  3土木工程中邊坡支護技術的質量控制

  邊坡支護前,應對施工圖紙進行技術交底,熟悉土質特性,技術和管理人員一起制定對應的質量安全管控制度,規劃施工組織技術,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保證施工材料運輸通暢,材料裝置可隨時進入施工狀態,如期施工。邊坡支護施工中,應熟悉現場,對施工內容隨時檢查糾偏,根據天氣變化,調整最佳化施工工序,並及時做好保護檢修,避免安全事故發生。在邊坡支護施工完成後,對邊坡支護部分進行經常性檢查,對問題位置和原因做好記錄,以便及時維修和管理。

  4結語

  邊坡支護技術作為土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建築工程專案的整體安全和質量,選擇合理的邊坡支護方案和施工方法,可為施工單位帶來良好的經濟利益和長遠的社會效益。

  攝影測量在土木工程變形監測中的應用

  摘要:本文簡單介紹了攝影測量技術的原理和特點,以單片梁荷載試驗裂縫監測為例,經過橋樑載重的持續增加,變形量不斷擴大,來研究分析了攝影測量和人工測量在橋樑裂縫變形監測中資料結果,做迴歸分析統計,提出攝影測量技術在土木工程方面的優點,結合本次研究,希望可以對攝影測量技術在土木工程變形監測方面的應用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幫助,提高其應用效果。

  關鍵詞:攝影測量技術;土木工程;變形監測

  正文:

  隨著土木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建設條件的複雜性不斷提高,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土木工程建設實際需求,在施工過程中的監測要求越來越高。部分土木工程專案,尤其是處於運營狀態的工程專案,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監測作業,同時還不能影響施工的順利進行。特別是部分橋樑、隧道等施工現場缺乏足夠的工作場地,很難接觸到佈設的監測點。還有應急專案在現場監測方面,必須要保證監測的速度以及效率,同時不能對已經有病害結構造成損傷。僅僅依靠常規監測方式很難滿足這方面的要求。攝影測量技術屬於一種新的接觸式測量技術,可以在專案現場從不同角度拍攝數字照片,以此來建立被測物件三維模型,從而得出被測物件的基本引數尺寸。這種測量方式不會對被測量目標造成損傷,同時有著非常高的資訊容量,可以反覆使用,不僅可以用來測量靜態目標,同時還能測量動態目標,時效性高,不需要深入危險作業環境。本文就攝影測量技術在土木工程變形監測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分析。

  1、攝影測量技術

  1.1、攝影測量技術原理

  影像技術主要是藉助被測物體的多角度照片,建立被測物體三維模型,以此來得出被測物體的引數以及尺寸座標。比如說在隧道測量方面,藉助數字影像技術,拍攝隧道斷面多個角度照片,以隧道斷面的點、線、面快速建立三維模型,獲取其測量資料。影像技術的主要原理是三角變換,從兩個或者以上的角度對物體相同部位進行拍攝,以此來建立物體和拍攝點之間的關係。在單點三角變換方面,可以經過已知座標計算未知座標,或者經過兩臺相機做不計算相機位置;在多點三角變換方面,經過相片不同點的位置座標,建立物體三維模型,計算物體尺寸。

  1.2、攝影測量技術特點

  近景攝影測量技術的精度一般可以達到毫米級,經過特殊的光線掃描可以達到微米級。其主要特點有:第一,在被攝物體資訊方面,有著瞬時性以及精確性,可以得到拍攝瞬間點位之間的相互關係,可以根據實際的測量目的進行靈活的調整;第二,有著非常豐富的相片資訊,可以客觀的顯示被測物體資訊,不僅可測量外形規則物體,同時還可以測量外形不規則物體;第三,增添同步裝置,可以實現對動態目標的實時性測量;第四,可以測量部分如電弧、燃燒等不可接觸物體;第五,需要有較高精度的控制點佈設,但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室外作業量;第六,所拍攝的相片能夠長時間儲存,方便之後進行對比分析。

  2、攝影測量技術在單片梁荷載試驗裂縫監測中的應用

  2.1、工程概況

  在進行某高速公路專案的建設設計時,應用攝影測量技術來實現梁體不同的國際荷載情況下裂縫發展狀況。因為預製梁破壞實驗與一般的荷載試驗有一定的區別,同時整個實驗過程中有著較大的危險性,需要花費較長的試驗時間。在進行預製梁裂縫的觀測時,需要經過多種檢測方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在梁體表面位置噴塗油漆做為標記,利用人工測量的方法對初始裂縫的出現狀況進行觀測;使用專業的裂縫檢測儀,觀測在正常荷載狀況下裂縫的發展變化;經過攝影測量技術分析梁體在非正常荷載下整個裂縫區域的發展變化。

  2.2、預製梁極限荷載試驗內容和目的

  經過攝影測量和人工測量的兩種不同方式,對不同荷載等級情況下裂縫的發展變化趨勢進行分析,繪製裂縫的發展變化與荷載、時間之間的變化關係,做出梁體受壓的'迴歸分析資料。經過監測梁體受壓破壞過程中裂縫發展變化趨勢,分析預製梁最大承載能力下裂縫的發展變化趨勢,可以為預製梁破壞機理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資料支撐,同時驗證混凝土在承受壓力下的配比。將人工測量的結果與攝影測量的觀測結果做迴歸對比分析,得出攝影測量技術在梁體監測中比人工測量有很大的應用優勢,以此來實現對土木工程大型建築物變形監測技術的完善。

  2.3、實驗過程

  在實驗開始之前,對裝置進行除錯,避免裝置無法正常使用;在施加荷載之前,需要先做好預載,對儀表的工作狀況以及試驗測讀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檢查。首先進行初讀數,在開始載入之前,讀取應變儀以及百分表的讀數,藉助放大鏡等工具檢測梁體是否有裂縫存在,同時採用攝影測量技術對梁體進行拍照,記錄被監測物體的初始狀態。之後進行載入試驗,載入試驗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進行,第一個階段為梁體在開裂之前所進行的載入試驗,第二個階段為梁體出現開裂一直到完全破壞階段的載入試驗。其次是裂縫的觀測,結合載入方案,對觀測裂縫的變化情況,載入量在達到400kN時,出現裂縫,選擇四個區域進行監測,每個監測區域選取5條裂縫獲取人工監測和攝影測量監測資料,當載入量達到993kN時,梁體斷裂。裂縫的觀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來進行,第一個階段,未裂階段,壓力未達到400kN時,所施加的荷載還沒有達到極限水平,梁體不存在開裂現象,不會出現較大的撓度變形。

  這個階段梁體不會出現裂縫或者存在較為細微的裂縫,為了方便進行裂縫的觀測,可以適當的噴塗一些油漆在梁體側面,藉助放大鏡觀察不同荷載下裂縫發展情況,同時獲取不同角度裂縫影像資料,記錄當前梁體的狀態;第二個階段,帶裂縫工作階段,梁體上所施加的荷載超過400kN時,試驗荷載的增加,受到混凝土拉力作用,梁體會有裂縫出現,經過觀察測量,發現其最大裂縫寬度為0.6mm,這時候的裂縫寬度還較小,只需要藉助裂縫觀測儀就可以實現對裂縫發展情況的觀察,同時記錄不同角度裂縫的影像資料;當荷載達到500kN時,其裂縫寬度會寬於1mm,同時記錄在兩種測量方式下的裂縫變化資料;第三個階段,破壞階段,一旦荷載超過790kN,裂縫的寬度大於3mm,擾度有明顯的增加,荷載993kN梁體斷裂,在這個階段的試驗存在有較大的危險性,如果仍舊採取人工觀測的方式,會嚴重威脅檢測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須採取攝影測量技術來監測裂縫發展狀況。

  2.4、結果分析使用人工測量和攝影測量的現場測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從對比結果中可以發現,攝影測量技術有著測量簡單、測量速度快、精度高等優勢能夠更好的滿足測量的實際需求,在裂縫寬度較小時,攝影測量技術與人工測量方式之間資料變化存在較為明顯的區別,攝影測量精度高於人工測量,隨著裂縫寬度的增加,攝影測量技術的應用效果逐漸凸顯,尤其在部分較為危險梁體破壞區域,裂縫寬度超過5mm,荷載量超過800kN,人工無法靠近,攝影測量技術有著非常好的應用優勢。

  3、結束語

  目前,攝影測量技術不斷的更新,而且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測量資料獲取簡單容易,與傳統測量方法相比,首先攝影測量技術可以測出建築物的相對變形量,同時利用現有的影像建模技術,可生成被測部分的三維模型,比傳統測量方法的測量尺寸更加精確,而且資料量更加的全面,同時還可以使用紋理對映透檢視,以此來反應建築物的變形趨勢,結合三維模型資料,可以實現對被測物體結構資訊的定性定量分析。其次,攝影測量技術有著簡單便捷的特點,資料來源多,只需要經過拍照的方式就可以完成現場操作,不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將其應用在隧道監測方面,可以降低監測過程對建築物執行的影響。最後,攝影測量技術的測量精度非常高,如果對測量精度有特殊要求,也可以經過近距離的精細攝影測量方式,使測量精度得到改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天子,郭輝.多基線近景攝影測量的平面地表變形監測[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8:1098-1102.

  [2]陳雷.D-InSAR技術在地面變形監測中的應用[J].山西建築,2016,16:220-221.

  [3]胡云華,鮑玉海等.近景攝影測量技術在三峽庫區消落帶土壤侵蝕調查中的應用[J].測繪通報,2014,S2:159-163.

  [4]張祖勳,朱儁鋒等.可量測影像高程同步模型及其在測圖中的應用[J].測繪學報,2014,01:5-12.

  [5]曾令永,張世青,李宏超等.橋樑變形監測研究,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7):170-172

  [6]顧欣,戴芳芳探討地鐵工程定向測量與變形監測技術,中國科技投資2013,(A30)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