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合集六篇

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合集六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透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瞭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實驗瞭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組成員彙報資料,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

  (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遊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遊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透過實驗和遊戲瞭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

  2、 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資料,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資料表,說說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資料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科學教案 篇2

  為進一步抓好我校學生體育訓練,深入研究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並結合實際訓練經驗,對我校體育基礎訓練作系統、科學、有計劃的安排,以更好地提高訓練質量,更多的培養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做貢獻。

  小學生中蘊藏著許多的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如不及早的發現這些人才,勢必會造成人才的嚴重流失。透過訓練,可以發現這些人才,避免人才的流失,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體育人才打好基礎。因此,抓好小學生體育訓練,提高訓練水平,是我們基層小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的永恆課題。不少新教師在抓體育訓練時總覺得無從入手,也有一些體育教師往往以比賽任務為目的,進行短期的突擊訓練,這種訓練的科學性不強,缺乏系統的運動發展戰略,不利於人才的後繼培養,使小運動員的運動生涯曇花一現,難有作為,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極大浪費。以下是我在訓練中的一些體會。

  一、貫徹“一個指導”,遵循小運動員生理、心理特點進行科學訓練。

  健康對於人而言極為重要。更不用說是小學生了,他們是國家的棟樑之才,所以一定要認真處理好生理、心理和訓練方面的關係,給孩子們一個健康的體魄。因此,小學生體育基礎訓練必須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

  <一>、少兒時期人的生理方面的免疫力較低生理負荷的承受能力較差,加上生長髮育快。必須合理地施加訓練因素,使機能的提高過程始終置於超量恢復原理的控制下,訓練必須有助於提高小學生的健康素質。如少兒肌肉水分多,蛋白質含量較少,訓練應以動力性練習為主,以克服自身體重的各種跳躍練習和輕負荷為主,以爆發力和協調性為主,禁忌負荷太大的力量練習,以免骨骺提前骨化,若長時間進行負荷太大的力量練習,會引發骨骺炎,影響正常生長髮育;少兒心臟負荷能力較差,耐力應以有氧練習為主,保證小學生健康成長。

  <二>、少兒心理有其特殊性,他們的注意力易分散,對田徑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所以在訓練中注意訓練手段的多樣化,可適當採用遊戲或一些比賽的形式來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興趣來完成訓練任務,切忌用對成人訓練的最大速度的固定重複練習來訓練少兒。要使小運動員喜歡田徑訓練,真正的熱愛田徑運動,才能延續他們的運動生命。如耐力是諸多身體素質中最基礎的素質,耐力素質差,勢必影響其它身體素質的發展,嚴重的會影響日後高層次的訓練和成才率。但是,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不允許我們過早大量地進行專門的耐力訓練,我們就採用形式多樣,趣味性強的練習方法和手段將耐力練習有機地貫穿於訓練課中。如:足球遊戲、長短跳繩比賽、蛇形跑、跳橡皮筋、追逐跑遊戲、越野跑、中速往返跑等等,促使其耐力素質自然、穩定、持續地增長。

  二、 制訂訓練計劃,保證訓練工作的有序開展。

  訓練工作要有長遠打算、全面安排,堅持較系統的訓練,必須制訂好訓練計劃,並在執行時靈活調整,不斷改進,才能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幾年的訓練實踐經驗是:要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和實際情況制訂好訓練計劃。

  三、 處理好“五種關係”,保證訓練的正常開展。

  <一>、 訓練與學習的關係。

  訓練是重要的,但對業餘訓練的小運動員而言,學習更加重要,不少教練員經常抱怨任課教師不放學生出來訓練,可見,學習對訓練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在運動員入隊時,要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協商好,並定期到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那裡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現問題要積極配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解決。

  <二>、教師與訓練的關係

  首先,體育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有全心全意為訓練服務的,有勇攀高水平運動隊為校、為縣、甚至為國爭光的理想,其次對訓練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學意識,瞭解科技動向;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勤于思考,努力實踐;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科學化訓練的同時,盡最大努力去爭取和創造科學化訓練所必需的各種條件。

  <三>、教師與運動員的關係。

  田徑訓練與其它球類專案有別,相對而言比較枯燥,一個和諧的訓練氛圍,可以刺激學生的訓練熱情。教練與運動員除了師生關係外,還應建立起朋友關係,才能儘可能多的瞭解運動員的生活、學習和訓練情況,及時地發現並解決出現的波動和各種其他問題,更好地為訓練服務。

  <四>、教師與家長的關係。

  教師與家長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關係,入隊時要家訪,訓練中也要定期與家長保持聯絡,訓練對學生和家長都會增加一些麻煩事,如:以本校為例,由於學生不住校,訓練要早起晚歸,擔心學生在路上的安全的問題等等,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家長的工作,才能使訓練順利的開展。

  <五>、與訓練的關係。

  學校和主管部門應該主動支援業餘訓練,必要的訓練條件,重視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的培養,關心體育教師和運動員的.疾苦,解決他們的各種實際困難。

  當然,學校體育訓練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的課題,使其更加完善。只要持之以恆的決心,堅持常年累月的系統科學的訓練,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的第六課時《在星空中(一)》,從本課開始,學生將展開對星座的認識。涉及星座的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個“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認識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開個觀察交流會,第五部分製作活動星圖。本課時主要是開展前兩部分的教學。

  學生透過各種途徑對星座已有一定的認識,有的同學還能說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稱來。但對星座的含義,星座的特徵,可能知道的很少。如何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課學習的重要教學目標。本課採用的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一個北斗七星的模型,讓學生客觀真實的去認識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確的有關星座的概念,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誌。其實這七顆星,離地球有遠有近,遠的離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活動中,讓學生在一個紙板上掛七個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圖形,透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確概念——遠近不同的恆星在視覺上形成的一個構圖。

  星座也有實用之處,它們相當於夜空的平面座標。教科書中讓學生根據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以確定方向。由於北極星位於地球自轉軸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繞北極星轉動——“斗轉星移”。這些現象,如果指導學生作夜晚觀察活動,都是可以觀察到的,這對培養學生的天文興趣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絡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影象。如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誌。

  2.過程與方法

  ●製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並做出解釋。

  ●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徵觀察星座,並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培養對天文方面的興趣,認識到較長時間內持續地觀察星座是必要的。

  ●培養團結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正確的星座概念,知道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絡的恆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影象。

  【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橡皮泥、小木棒、白色紙板、記錄紙、光源

  教師準備:、鐳射筆

  【教學過程】

  (一)瞭解學生對星空的已有認識

  1.關於天空中的星星,你知道些什麼?

  2.看到這些星星,你又會想到些什麼呢?

  3.揭示課題:在星空中

  (二)認識北極星和北斗七星

  1.從大螢幕上找找北極星,說說你是怎樣尋找的。

  2.指導:藉助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

  3.觀察瞭解北斗七星的特點。

  (三)建一個“北斗七星”的模型

  1.演示並介紹北斗七星模型的製作方法。

  2.學生製作模型,利用光源,讓光從四個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並將橡皮泥球的影子在紙上記錄下來。

  3.展示學生的繪圖,進行交流討論。

  4.透過製作模型、畫圖和交流討論,你從中領悟到了什麼?

  (四)、認識星座

  1.認識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屬於一個非常有名的星座——大熊星座,它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誌。

  2.認識並欣賞其他一些星座。

  3.根據這節課的研究,你對星座有哪些新的認識。

  (五)課外延伸

  和同學或父母一起在北部的天空找一找大熊星座和北極星,並把它們記錄下來。

  三、試教體會

  《在星空中(一)》這一課是教科版六下科學宇宙單元的第六課時的內容,本課學習的重要目標是透過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讓學生客觀真實地去認識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確的有關星座的概念。透過試教,我對本課的教學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1.對教材的編排的思考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探究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探究活動一般應由簡單到複雜。在本課的教科書中首先安排了了解星座這一內容,介紹了星座的由來,還出示全天春夏星圖;第二部分是建一個“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認識星座,根據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最後組織學生夜間觀星。在試教過程中,我曾根據教科書的安排來組織教學,但經過幾次試教,發現這樣的安排並不是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剛開始學生可能感到星座非常有趣,但這份興趣並沒有很好的得到保持。於是我對教科書的環節作了一些改動,從學生熟悉的北極星入手,透過尋找北極星引匯出認識北斗七星,透過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樹立正確的星座觀,最後再到認識星座。這樣由點及面的安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利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對建立一個“星座”模型的思考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建立模型,樹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教科書設計讓學生按要求去作紙模,打孔掛線吊小球。然而在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個環節需要非常多的時間,這樣就會減少學生對模型的觀察與思考的時間。另外學生抬著懸掛的小球由於不停的晃動,需要學生不斷地去控制小球,對學生活動的有效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鑑於這兩點思考,我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簡化了製作的過程,並將懸掛的模型改成了豎立的模型,這樣更有利於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對模型進行觀察與思考。

  3.對情境創設的思考

  在備課伊始,我尋找了大量的關於星空的影片與軟體,想讓學生在動態的過程中進行學習研究,然而試教時我們卻發現,第一,這些影片與軟體由於容量較大,在使用的過程中並不是很方便。第二,這些影片與軟體的使用確實能給學生帶來“轟動的效果”,然而學生並沒有將這份興趣帶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對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正確的星座概念的建立,也沒有起推動性的作用。因此我決定忍痛割愛,迴歸到真實、紮實、有效的課堂。

  一次次的試教下來,我每次都在思考,一堂課短短的40分鐘,我們能給學生留下些什麼,若力求全面就必然浮於表面,要深入探究就必須有所捨棄,在兩者之間我們不斷地進行著取捨,怎樣的抉擇才是最適合學生的,我們仍在探索與徘徊中。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要點:

  1.能夠對夏令物品正確命名。

  2.透過畫面幫助嬰幼兒簡單的表述夏令生活經驗。

  觀察:

  1.嬰幼兒表述簡單句的主動性。

  2.嬰幼兒已有相關經驗的再現水平。

  支援:

  嬰幼兒對夏令用品正確命名。

  活動準備:

  點點豆豆遊戲板,有關洗澡,出汗,蚊蟲咬的相關物品的圖片或照片。

  活動展開:

  (一)引起興趣 夏天到了,天氣真熱呀!瞧瞧,這個小寶寶怎麼了? 夏天到了,天氣真熱呀!小寶寶在幹什麼? 這個小寶寶皺著眉頭,手臂上鼓起了一個紅紅的包,"好癢呀,好癢呀"給誰叮了一口?

  (二)瞭解玩法 這邊有這麼多寶寶,洗澡的寶寶,出汗的寶寶,給蚊子叮的寶寶,你們瞧寶寶的身邊有紅豆豆,也有綠豆豆, 今天老師要和洗澡的寶寶做點點豆豆的遊戲,伸出二拇哥,從紅豆豆開始"點點豆豆,開花石榴,小狗搬磚,一搬 一大摞"點到紅豆豆,可以開啟,看看下面是什麼好東西,讓我輕輕開啟看看,是什麼?沐浴露給小寶寶洗一洗, 小寶寶身上香噴噴。 豆豆下面還有許多好東西,你們想看嗎?點到了才能開啟看。我們一起來點。伸出二拇哥點綠豆豆,念歌謠。 點到了開啟看看,你想看嗎?老師為你們準備好了,這是洗澡的寶寶,這是出汗的寶寶,這是給蚊子叮的寶寶,點 到了才能開啟看,沒點到了不能開啟看,記住了嗎?你們也找個寶寶坐下來,我們一起來點豆豆。

  (三)進入遊戲 引導幼兒坐好,問你找到哪位寶寶了? 我們伸出二拇哥,點紅豆豆,念歌謠。點到了開啟看看下面是什麼?你找到什麼了送給你的寶寶。 告訴你的寶寶,你給寶寶找到什麼好東西?

  (四)結束 把小寶寶送到墊子上,和小寶寶說再見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對本學期收集到的有關運動的資料進行較為系統的整理。

  2能自定標準對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卡片進行分類。

  3能用多種形式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

  4能對本學期所學的有關位置、運動、力等知識進行系統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愛護自己長期收集的資料和成果,並很好地儲存起來。

  2願意與同學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學習成果。

  3能形成收集資料、製作卡片的習慣,並能認識到整理總結資料、展示成果是科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重點:

  自定標準,對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卡片進行歸納、總結和分類。

  教學難點:

  展示出自己的學習成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放有本學期收集製作的各種資料卡片、學習記錄、小論文、調查報告等資料的“科學小本本”或“科學採蜜集”、小製作、模型、網頁等;教師準備展示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內容:

  活動1 整理我們的學習資料

  1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本學期圍繞運動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呢?

  2在學習中我們大家都收集記錄了一些與運動有關的資料,你們想展示給大家看嗎?

  3那需要整理我們收集到的這些資料。定期蒐集整理到的學習資料,是《科學》課學習的重要方法。我們經驗自己確定資料的分類標準,並給資料編號,便於今後查詢。

  4個人活動,整理自己的學習資料。給資料分類,可以按單元、課次、不同的運動主體、運動的基本形式等分,也可以按來源、摘錄時間等來分。

  5把自己的分類標準和分類方法和同學交流後,針對這個和資料卡片的內容展開互評和自評。

  第二課時內容:

  活動2 展示我們的學習成果

  1觀看科技館展覽、六一作品展覽錄象片。對後面自己製作展示板做鋪墊。

  2設計佈置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展示板。要求:主題明確、佈局合理、資料豐富、版面美觀、淺顯易懂等。

  3展開評比活動,記錄優缺點,以備改進不足、發揚優點。

  4在“科學採蜜集”上記錄下本學期主要收穫。

  5愛護學習成果,長期儲存教育

科學教案 篇6

  目標:

  1.透過閱讀科學知識圖畫書和自主探索,感知磁鐵的吸引力。

  2.嘗試用貼標記的方式進行操作記錄。

  3.樂於閱讀科學知識圖畫書並積極動手操作探索。

  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回形針、螺絲等物品。

  物質準備:科學知識圖畫書,將磁鐵做成魔術棒與幼兒人數相等,回形針、手帕、書本、不鏽鋼勺子、鉛筆及與實物相應的圖示人手一份,集體記錄表。

  過程:

  一、閱讀科學知識圖畫書,匯入活動。

  出示圖畫書,第一頁:“這是一本圖畫書,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小朋友去上幼兒園了,他的小揹包放在家裡,揹包裡有一根磁鐵魔法棒,忽閃著眼睛也想跑出去玩……”

  第二頁:“我們看看磁鐵魔法棒跑出來了嗎?你還看到了什麼?”(好多小東西都圍著磁鐵)

  第三頁:“發生什麼事了?”(小東西和磁鐵魔法棒吸在一起)

  “磁鐵魔法棒到底能吸住哪些東西呢?”

  二、探索:磁鐵可以吸住哪些東西。

  1.介紹操作材料:

  “我們看看這裡有什麼?”(回形針、手帕、書本、不鏽鋼勺子、鉛筆及相應的圖示)

  “磁鐵魔法棒會把這裡的哪些東西吸住呢?”(幼兒猜想、講述)

  2.介紹操作和記錄方法:

  “我們用磁鐵魔法棒靠近這些東西去試一試,每一樣都要去試試。”

  出示集體記錄表:“這是什麼?”(吸住和吸不住的標記)

  “你把磁鐵魔法棒靠近回形針,如果能吸住回形針,就找一個回形針的標記貼在能吸住的格子裡。如果磁鐵魔法棒不能吸住回形針,就把回形針的標記貼在這個格子裡。貼完了再去拿魔法棒吸別的東西去,試好了,再找標記來貼。”

  3.幼兒探索操作,嘗試記錄:

  每一種物品都去試一試,每試一種,記得把相應的標記貼到集體記錄表中。

  三、集體交流,利用科學知識圖畫書進行集體記錄、小結。

  1.觀察集體記錄表,討論操作結果,出現矛盾答案,請個別幼兒操作驗證。

  2.小結:磁鐵能把有的東西吸住,也有的東西吸不住。為什麼會吸住呢?我們以後再去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