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必備】科學教案6篇

科學教案

【必備】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興趣。

  2.提升幼兒的觀察力和分辨能力。

  3.為實物匹配相應的點卡,依據出示的動物和水果圖片,說出它們可以用幾個點表示。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點

  為實物匹配相應的點卡。

  活動難點

  出示動物和水果圖片,說出它們可以用幾個點表示。

  活動準備

  實物(動物和水果)卡片5張,點卡5張。

  活動過程

  一、複習點數

  1.點數5以內數量。

  師:今天我帶來了許多小圖片,請寶貝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出示大象卡片)問:圖片上有什麼呀?有幾隻大象呀?

  師(出示小兔子卡片)問:這張圖片上又有什麼呢?它們有多少呢?

  師:真的有兩隻小白兔嗎?大家一起來用手數一數。

  (幼兒手口一致地數數一隻、兩隻。)

  以同樣的方法出示小老鼠卡片、小蜜蜂卡片、小雞卡片。

  師:這些動物卡片想和你們一起做遊戲,大家願意嗎?

  2.按量排序。

  師:現在我們要來給這些動物卡片排排隊了,記住,要按卡片上的動物數量從少到多排一排。,那麼哪張卡片排在最前面呢?哪位小朋友願意到前面來排一排?

  師:哪張卡片排在大象的後面呢?(指名幼兒上前操作,強調邊排邊說什麼排在大象的後面)

  師:你們看他排得對嗎?

  師:接下來該怎麼排了呢?指名幼兒前來操作。

  師:我們為動物卡片排好隊了,現在請小朋友一起說一說它們是怎麼排隊的?

  3.送圓點。

  師:接下來我們要給動物送圓點朋友,一隻動物送幾個圓點呀?

  師:我們要邊送邊說:一隻大象,我送你1的點卡。那兩隻兔子呢?三隻小老鼠呢?

  請幼兒前來送點卡,邊送邊說。

  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幾隻什麼我送你幾的點卡,行嗎?

  二、操作活動

  1.提出要求。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有的小朋友是水果卡片,有的小朋友是動物卡片(分別出示一下卡片),請你們先給水果卡片或動物卡片排好隊,再給它們送上點卡,記住了,要邊排邊說,邊送邊說,聽明白了嗎?那就一起去操作吧。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寶貝,你在給誰送點卡?

  3.活動評價。

  師:誰願意到前面來向大家說說自己是怎麼操作的?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們都很棒,不僅給動物卡片和水果卡片排好了隊,還給它們送上了圓點朋友。

  活動延伸:

  在區域裡繼續操做其他動物以及水果卡片與圓點對應的遊戲。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喜歡吃甜食,在日常生活中又不太願意聽從成人的勸告學習保護牙齒。所以我設計了一個大嘴怪來引入。在幼兒平時的交往中我們又常常看到,幼兒非常樂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經驗。如:知道同伴用的是小白兔牙膏,於是也要媽媽買同樣的牙膏;在遊戲中學著給娃娃刷牙,並告訴娃娃要保護牙齒……為此,我嘗試用遊戲的形式引導幼兒,使他們樂意主動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牙齒的作用,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刷牙的習慣。

  3.培養幼兒良好的刷牙習慣.

  4.學習在集體活動中表達和傾聽同伴表達,初步形成樂意幫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識。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牙齒的作用。

  2.學習正確的刷牙的方法。

  3.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牙齒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用紙盒做的“大嘴怪”(嘴裡有齲齒),糖果、餅乾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絨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大嘴怪

  1.出示“大嘴怪”,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2.請幼兒自由給“大嘴怪”餵食。

  二、“大嘴怪”的煩惱

  1.引導幼兒分析“大嘴怪”突然牙痛的原因。

  (幼兒自由表達牙疼的原因。)

  2.請幼兒想辦法幫“大嘴怪”解決問題。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及時進行歸納、小結。)

  三、“大嘴怪”學本領

  1.討論刷牙的方法。

  (幼兒討論交流,“大嘴怪”邊聽邊做各種刷牙的動作。)

  2.創編刷牙歌。

  (師幼一起創編刷牙歌《大家來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們大家來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裡面裡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這邊刷,那邊刷,刷呀刷,刷呀刷,最後喝口清清水。啊,牙齒好舒服呀!)

  3.與“大嘴怪”一起邊唱兒歌邊做刷牙動作。

  4.與“大嘴怪”再見。

  四、幫小動物刷牙

  複習鞏固《刷牙歌》。)

  活動延伸:要求家長在家裡配合、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方案設計的教“大嘴怪”刷牙,雖然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樂於助人的情感,但我們嘗試一下就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幼兒給自己刷牙和給別人刷牙是有很大區別的。對於成人或者大點的孩子來說,這可能只是個簡單事情,但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是很有難度的。我會在第二課時加強幼兒實際操作的過程。我在活動過程中用一首刷牙歌讓幼兒練習給自己刷牙,但活動結束後,我認為還可以把步驟細化些,比如,增加“幼兒自己模仿練習刷牙,教師指導”“幼兒互相觀看,糾正刷牙動作” 等內容,以幫助幼兒真正學會正確地給自己刷牙。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對空氣有初步的瞭解,感知空氣是到處都有的,無處不在的。

  2、透過小實驗,使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徵: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

  3、對科學小實驗產生興趣。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玩塑膠袋的經驗,喜歡參與戶外活動並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氣2、物質準備:塑膠袋人手一份、塑膠瓶、氣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活動重點: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活動難點:透過小實驗,使幼兒知道空氣的特徵: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

  活動過程:

  一.找空氣。教師變魔術,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變魔術,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哦。

  1、教師出示塑膠袋變魔術,並提問:變變變,剛才扁扁的塑膠袋現在變成什麼樣的了?

  2、幼兒回答3、師:誰能告訴我是什麼讓塑膠袋變的鼓鼓的嗎?那你知道老師是從哪裡找到空氣寶寶的嗎?

  4、教師換地方找空氣,引導幼兒說說是在哪裡找到的空氣。

  5、幼兒變魔術尋找空氣引導語: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個角落尋找空氣,但是空氣寶寶有點淘氣,如果你不緊緊的捏緊塑膠袋口,空氣寶寶就會跑出去了,然後告訴我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空氣寶寶。

  6、師幼交流:你是從哪裡找到的空氣寶寶的呢?

  7、教師總結:你剛才找空氣的時候,你看得見它嗎?你聞到什麼了嗎?你來摸一摸,摸的到嗎?原來空氣寶寶既看不見又摸不到聞不到的,而且他到處都有。

  二.實驗:手帕的變化,進一步驗證空氣是到處都是的。

  師:空氣寶寶還想和小朋友們變魔術,我們來看看他是不是到處都是。

  1、教師出示幹手帕,並請小朋友們驗證。

  2、實驗一:玻璃杯裡的空氣師:出示一隻空玻璃杯和一隻乾淨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請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裡的手帕有沒有溼?(出示玻璃杯裡的手帕)

3、教師提問:手帕為什麼是乾的?是什麼東西把水擋在了外面呢?

  4、實驗二:玻璃杯裡的空氣師:出示另一隻空玻璃杯和另一隻乾淨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傾斜倒扣在水槽中,請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沒有溼?(出示玻璃杯裡的手帕)師:為什麼第一次手帕沒有溼,第二次手帕溼了呢?(請幼兒回答) 5、教師總結:因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氣沒有進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沒有溼。第二次玻璃杯是傾斜的,玻璃杯裡的空氣跑出來了,水進到玻璃杯裡,所以手帕溼了。

  6、重複進行實驗一實驗二一次並總結。

  三.遊戲:氣球鼓起來

1.教師出示瓶子和氣球師:這是一個塑膠瓶,裡面什麼東西都沒有,把氣球套在塑膠瓶上,請小朋友們動動腦筋,怎樣才能讓氣球鼓起來呀?我們一起來事實好嗎?

  2.幼兒操作,教師隨機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3.教師小結:塑膠瓶裡什麼使氣球鼓起來?我們的瓶子裡是空的嗎?裡面裝的是空氣。

  四:教師總結空氣是到處都有,無處不在的,看不見聞不到摸不到。

  師幼手拿塑膠瓶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活動我讓幼兒在多次的實驗當中感受空氣的存在,使得幼兒一直處於興奮,積極的探索過程中。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讓幼兒自己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多動手,儘量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幼兒都能參與學習、參與活動,參與討論、參與發言,增強了幼兒學習科學的信心,滿足幼兒探索慾望。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猜測故事內容,感受繪本畫面中幽默、有趣的故事情節。

  2、初步感知、瞭解地底下的常見植物和小動物,在“看一看、猜一猜、說一說”的語言遊戲中體驗觀察、探索、交流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簡單瞭解小鼴鼠的生活習性。

  物質準備:PPT課件《啪啦啪啦—砰》;紅薯、蘿蔔實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子圖書第1頁:熟悉故事主角“小鼴鼠”。

  1、觀察:它是誰?我們叫它什麼名字呢?(小鼴鼠)

  2、猜測:小鼴鼠在幹什麼呢?

  師:小鼴鼠使勁在挖泥土,發出“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的聲音,它在找什麼呢?

  二、集體翻閱電子圖書,瞭解地底下的常見植物。

  1、觀察畫面細節①:猜一猜,這一種植物可能會是什麼呢?

  2、知識豐富與拓展①:地面上的紅薯綠葉、地面下的紅薯果實

  師:紅薯的葉子綠綠的,長在地面上;紅薯的果實紅紅的,長在地底下,我們的小眼睛看不見。秋天的時候,人們把紅薯的果實挖出來,可以把紅薯做成甜甜的紅薯湯喝,也可以把紅薯做成烤紅薯吃,味道又香又好吃。

  3、遊戲情境體驗①:嘗一口香噴噴的紅薯,喀嚓、真甜哪!

  4、觀察畫面細節②:猜一猜,這一種植物又會是什麼呢?

  5、知識豐富與拓展②:地面上的蘿蔔綠葉、地面下的蘿蔔果實。

  師:蘿蔔的葉子綠綠的,長在地面上;蘿蔔的果實也是長在地底下,我們的小眼睛也看不見。秋天的時候,人們把地底下的蘿蔔挖出來。蘿蔔的品種很多,有白蘿蔔、大紅蘿蔔、胡蘿蔔。蘿蔔的營養也很豐富,可以放在湯裡煮,做成蘿蔔湯,也可以把蘿蔔炒著吃,又好吃又有營養,我們小朋友要經常吃蘿蔔,這樣我們的身體就會長得壯壯的,變得更健康。

  6、遊戲情境體驗②:咬一口大大的蘿蔔,啊嗚!好辣!呸呸!

  7、知識豐富與拓展③:原來,紅薯、蘿蔔,它們都生長在地底下,我們小眼睛看不見,只能看到綠綠的葉子,看不見果實。那麼,哪個小朋友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實也是生長在地底下的呢?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各種複製的現象,感受複製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嘗試簡單的複製方法,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橡皮泥、模具、泥工板。

  2、恐龍平面圖、複製紙、鉛畫紙、複寫紙、印章、白紙。

  3、彩紙、剪刀、小筐。

  4、影印機、電腦、影片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認識複製的現象。

  1、出示小魚圖。

  提問:“這是什麼?老師還需要一張一樣的小魚圖,有什麼辦法?”

  2、示範使用影印機操作過程。

  師:我就請影印機來幫忙。看,一張一樣的小魚圖出來了。

  3、:剛才老師操作的過程就叫複製。複製就是做一模一樣的東西。”複製的方法有很多種,剛才老師用的是影印機來複制。

  二、嘗試簡單的複製。

  1、我還帶來了一些東西:恐龍圖、複製紙、影印紙用這些材料能不能來複制小恐龍呢?還有印章、模具,它們能用來複制嗎?請你們動手來試一試。

  2、幼兒自由選擇,操作。

  鼓勵先完成幼兒嘗試多種方法複製。

  3、介紹複製情況。

  (1)請個別幼兒來介紹是用什麼材料,怎樣進行復制的?

  師:請你介紹一下,是用什麼材料,怎樣複製出這兩個東西的?

  (2)請使用相同材料,不同方法幼兒來介紹。

  師:有誰也用了這些材料,但不是用這種方法來複制的?

  (3)請使用不同材料的幼兒來介紹複製方法。

  師:你是用什麼材料來複制的?請你也來介紹一下。

  (4):原來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用來複制的。

  (請你們把東西都放回筐裡。)

  (當幼兒講到用影印紙等要講解一下操作的過程和要點。)

  三、感知、探索快速複製的方法。

  1、師:“5月12日,四川發生了大地震,現在那裡的小朋友需要許多純淨的水,我們一起他們,好嗎?”

  “你們每一個的筐裡有一瓶水,我們要想辦法用最快的速度複製出更多的水。還有5分鐘,運送水的車子就要開了。小朋友要加油哦!

  2、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快速複製。

  提醒:廢紙放桶裡。

  3、介紹複製方法。

  (1)師:“時間到,請小朋友數數複製了多少瓶水。”

  (2)請複製的最多幼兒來介紹一下是用什麼方法進行復制的。

  (3)請用不同方法進行復制的幼兒來介紹,比比哪一種方法好。如果同一種方法,想想為什麼有多有少。(剪速度快慢)

  4、:你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複製出這麼多瓶水,四川的小朋友一定很感激你們。

  四、瞭解複製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1、提問:“在我們平時的生活裡,哪些地方也要用到複製的辦法?”

  2、“複製的方法對人們有什麼好處?”(方便、速度快)

  延伸:瞭解電腦複製,結束活動

  1、出示小兔圖。“這是誰,小兔一個人覺得怎麼樣?”“怎樣幫助她?”(複製的方法)“老師也小兔找它的好朋友吧。”

  2、.教師電腦複製小兔。

  “原來電腦也是可以用來複制東西的,家裡有電腦的小朋友回家也可以試一試,如果你們平時發現了不同的複製方法,再來告訴小朋友和老師,好嗎?”

科學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夏天到了,各種各樣的小昆蟲飛出來了,昆蟲世界充滿了生機,充滿了趣味。自然界中的昆蟲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生物,有趣的昆蟲會引發孩子無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探索的慾望。用昆蟲作為教學活動的素材定能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中班科學活動《昆蟲的家》是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下冊《有趣的昆蟲》主題中的一個活動,主要透過昆蟲搬新家讓幼兒找出各個昆蟲家所在的位置,從而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使幼兒獲得一些空間方位概念。

  活動目標:

  1、利用昆蟲排隊、昆蟲回家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能用序數詞表示昆蟲在樓層中的位置。

  2、透過昆蟲搬新家,學習區分物體在不同層級中的序列位,建構二維空間方位概念。

  3、培養幼兒的邏輯判斷能力。

  活動重點: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會用序數詞表示。

  活動難點:學習區分物體在不同層級中的序列位,建構二維空間方位概念。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各種昆蟲,知道各種昆蟲的名稱。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

  2、帶有門牌號標籤的各種昆蟲圖片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3、紙製多層平面樓房4幢(1幢2層2間,2幢5層2間,3幢3層3間,4幢4層3間)。

  活動過程

  一、昆蟲排隊,感知橫排物體序列中的位置。

  1、課件:昆蟲飛到草地上,說說昆蟲飛來的先後次序,數數有幾隻昆蟲?

  2、觀察排成橫排的昆蟲。看看誰排在第一?誰排在最後?其他昆蟲排在第幾?

  3、將這組昆蟲交換位置,繼續判斷它們的位置。(視情運用)

  二、昆蟲回家,感知豎排物體序列中的位置。

  1、課件:出示5層單間樓房,數數這幢樓房一共有幾層?

  2、小昆蟲要回家了,它們分別住在幾層樓?

  三、昆蟲新村,感知物體在不同層級中的序列位。

  1、蜻蜓的家在哪裡?

  2、出示4幢樓房,昆蟲新村裡造了很多新房子,數數有幾幢?每幢各有幾層幾間?

  3、蜻蜓回家,出示蜻蜓家的門牌號,分析、講解圖卡上的幾個數字各表示什麼?幫蜻蜓找家。

  4、蠶寶寶也要住到昆蟲新村來了?蠶寶寶住哪裡?請個別幼兒幫蠶寶寶找家,一起檢驗是否找對?

  四、昆蟲搬新家,幼兒操作練習。

  1、昆蟲們要搬新家了,請小朋友們幫昆蟲們找家。

  2、全體幼兒操作,幫昆蟲們找家。

  3、幼兒交流自己幫哪個昆蟲找家了,它住哪裡?

  4、集體,校對糾錯。

  五、延伸遊戲:排隊

  學昆蟲飛出室外玩排隊遊戲。

  設計意圖

  利用昆蟲排隊引導幼兒感知橫排物體序列中的位置,學習從左往右數,說出昆蟲排在第幾個。運用昆蟲回家提示幼兒從下往上數,引導幼兒感知豎排物體序列中的位置。請幼兒運用序數詞表示它們在序列中的位置。

  透過昆蟲搬新家,在幫昆蟲找到新家的過程中鞏固對序列的認知。

  4幢房子難度不一,運用兩個昆蟲例子幫昆蟲找家,重點讓幼兒分清幾幢幾層幾室,這是難點,允許幼兒學習過程中出錯。

  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幼兒自主交流,讓操作快的幼兒先相互交流。

  集體交流,檢驗幼兒操作結果,鞏固學習。

  遊戲延伸,將學習運用到日常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