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範文彙編5篇

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範文彙編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油菜花開了》是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新的生命”單元第一課。本課安排了三個活動:觀察一棵油菜;觀察一朵油菜花;觀察一棵油菜的花。從這三個活動內容的安排我們可以看出,這節課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順序來設計的,內容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先觀察一棵油菜,然後以最能吸引學生注意的“花”為研究載體,自然過渡到對油菜花的構造和生長過程的探究。本課內容既是本單元學習的引子,又要為後面幾課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和情感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開花植物花的構造組成;“十字花科”植物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用解剖的方法輔助觀察花的各部分組成及特點;在觀察的基礎上,能預測植物未來的生長。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培養學生愛護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觀察油菜花各部分的構造;難點:學會使用鑷子解剖植物,瞭解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稱。

  四、教學策略

  教法:在教學活動中,我力求把教學內容轉化成學生從內心想探究的活動,融入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分組合作、大膽交流,並根據實際情境和學生的特徵即興發揮。

  學法: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運用的解剖的方法輔助觀察;能用分類、的方法,記錄觀察結果,掌握觀察規律。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課,揭示課題

  為了讓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我會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交流春天的見聞;用美麗的圖片吸引學生,讓學生入情入境。我想:當學生眼前呈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片時,他們會被深深吸引,很想走進那一片片搖曳著的金黃,去欣賞、去觀察那一朵朵盛開的油菜花。

  (二)新課探究,凸現個性

  這個過程由三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觀察一棵油菜

  這項活動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油彩花的各個器官,內容相對簡單,我採用了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

  1、看一看:我給學生出示一張油菜花的完整植株圖片讓他們觀察,培養學生全面、有序的觀察習慣。

  2、說一說:經過仔細觀察,讓學生到螢幕前面,指著螢幕上的圖片依次說明油菜花的各個器官,鍛鍊學生的膽量,增強學生的自信。

  3、想一想:讓學生再想想自己為什麼能夠區分油菜的各個器官。經過思考,學生會發現他們的根據主要來源於對舊知的回憶。從而,讓學生明白“溫故知新”的道理。

  活動二:觀察一朵油菜花

  這項活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我準備採用“分組討論”的學習方式。

  1、選擇討論題目:圍繞教材內容,我給學生設計了四個討論題。分別是:想想用什麼辦法觀察油菜花,為什麼用這種辦法;透過觀察,分類油菜花有幾部分組成;辨認油菜花各部分的名稱;試著填寫“油菜花觀察記錄表”。

  2、實施討論過程

  (1)自學準備

  在討論開始之前,讓學生針對題目獨立思考,進行分析判斷,初步得己的結論。

  (2)分組觀察

  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全班同學分組,選出一名小組長。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對討論題目進行逐個討論,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看法的機會。在討論結束後,組長還要負責記錄本組的觀察結果。

  老師在教科桌上給學生擺放好油菜花、放大鏡、鑷子等若干。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需要什麼,老師儘量什麼,做好服務工作。同時,還要相機引導,給學生指引一個正確的觀察思路。當學生取走油菜花,告訴學生要珍惜這弱小的生命;當學生取走放大鏡,問問他為什麼要用這種工具;當學生取走鑷子時,要教給學生正確使用的方法。然後在各組之間來回走動,可以點頭、微笑示意,也可以加入他們的活動。當觀察活動即將結束時,再給每組一張“油彩花觀察記錄表”,透過看錶中列舉的五項內容,來提示學生用多種方法和感官進行觀察,學生可以試著填寫。

  (3)集中討論

  在分組討論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討論,各小組長彙報觀察討論的情況。由於觀察過程中,方法和態度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結果。這是在所難免的,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可以及時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讓他們用辯論的方式,組際之間互評,達到充分交流的目的。我覺得當學生一各個各抒己見、據理力爭時,正是知識深化、細化、內化的關鍵時期。這時候,老師需要做的不是體現自己的權威身份,而是應把課堂交給學生,以保護學生爭論的積極性和永續性。

  (4)教師

  我首先對討論題目進行,用圖片展示油菜花的構造組成,透過看圖片學生能夠更直觀、立體地認識油菜花的構造,使知識點掌握更教牢固,為後面幾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然後,從油菜花的構造特點,抽象概括出“十字花科”概念的認識,這個內容也透過圖片來展示,學生可以邊看油菜花圖案,邊閱讀“十字花科”植物的特點,透過對照學生的認識從個別到一般。最後還須充分肯定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態度。

  活動三: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為了讓學生能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下,進入第三個環節的學習。我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關於油菜花的錄影資料,讓學生的得到適當的調節。這段錄象在教學中還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了達到提高學生注意力的目的,我準備採取“問題搶答”的競賽方式。

  1、收集問題:讓學生自由閱讀“活動三”的內容,看看教材中提出了什麼問題,自己又發現了什麼問題,學生將這些問題用紙條的形式送給我,目的是保密。我將這些問題進行分類、彙總,為比賽做好準備。

  2、進行比賽:將男女同學自然分成競賽雙方,我來出題,學生搶答,調動學生熱情,活躍學生思維。此時,學生的答案可能還很有創意,比如在推測花蕾未來變化時,用了畫畫的方式,省去了許多繁瑣的語言,讓人看了一目瞭然,新穎而且有創意。對於這樣的學生,一定要給予高度讚揚,使學生的心情更加振奮。比賽結束時,會有勝負之分,這時還需要及時做好學生的工作,教育他們要“勝不驕,敗不餒”,學會正視成功和失敗。

  (三)教師點評,深化認識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開花植物的認識更加深入,學會了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研究植物,但是科學探究的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需要進一步培養細緻嚴謹的探索;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還要加強欣賞他人、快樂自己的團隊協作意識。

  (四)拓展知識,延伸思維

  為了讓學生在鞏固已學知識基礎上,將知識範圍延伸到了課外生活中。我準備設立了一個“十字花科報名處”,讓學生在課下尋找十字花科的其他植物,利用課餘時間,扮演其中的一種到我這裡報名,介紹這種植物的特點。對於表現突出的同學,贈送一張“十字花科”植物的精美圖片,作為鼓勵。

  六、教學

  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教學實際,注意“三維目標”的整合,注意教材內容的完整性和聯絡性。站在育人的角度,儘量做到尊重和超越教材的和諧統一,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造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教學特色。在這種教育理念指導下,我又採取學生自評、互評和老師的多種方式,達到增強學生探究興趣的目的。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小雞和小鴨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動物,所以我選擇了科學活動《小雞和小鴨》。設計這節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讓幼兒在喜歡小雞小鴨的基礎上,瞭解其特點的生活習性,並透過模仿、操作,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願望,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也得到薰陶。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小鴨的主要特徵。

  2、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3、教育幼兒熱愛小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和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徵和習性。

  活動難點: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雞和小鴨》

  2、小雞和小鴨的家各一個

  3、鴨媽媽與雞媽媽標識各一個

  4、小雞小鴨圖片各一張

  5、小雞小鴨的實物圖片若干

  6、小鴨和小雞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音樂匯入

  師播放《小雞和小鴨》的音樂,提問幼兒剛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動物?

  幼;小雞和小鴨

  二、初步認識小雞、小鴨的外形

  師:小鴨、小雞玩得正開心,忘記回家。天快黑了,它們的媽媽急壞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好麼?(出示圖示和房子)

  師:哪個是小雞的家,哪個是小鴨子的家?(讓幼兒來回答)

  師:我們先來瞧瞧小雞長什麼樣子?(讓幼兒從頭至尾觀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師:請你學著小雞的聲音把小雞送回家(嘰嘰嘰)

  師:我們再來瞧瞧小鴨子長什麼樣子?

  幼:扁扁的嘴巴、長長的脖子、扁扁的腳

  師: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小鴨子的腳趾中間有肉連著,連著的這個東西叫做腳蹼。小鴨子是靠它才能划水的。

  師:小雞、小鴨都餓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你知道他們都喜歡吃什麼食物麼?

  幼:小米、蟲子; 小魚和小蝦(出示食物圖片讓幼兒貼上)

  三、比較小雞小鴨的不同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小雞和小鴨,他們長得有什麼不同?我們再把他們請出來,

  請你仔細看看他們哪裡長得不一樣?

  幼:從頭至尾一一對比,說出不同(並用身體來模仿小鴨走路)

  幼:模仿小雞的叫聲與小鴨的叫聲(本領的不同)

  四、透過遊戲結束活動

  師小結:小朋友學得可真像,小雞、小鴨它們實在太可愛了,我們一定要愛護、關心他們,現在老是給你們準備了頭飾,我們和小雞,小鴨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活動反思:

  今天實施了《小雞和小鴨》這一節科學課。活動結束後,小朋友似乎都意猶未盡,連上衛生間都學著小雞小鴨走著去,煞是可愛!這一現象也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節課,希望發現其中的亮點找出其中的缺點,取長補短,下一次活動開展的更好!

  這節課開始我是以談話的形式展開的,首先從小朋友的穿著顏色說起,重點說了黃顏色為下面的內容作了鋪墊。然後以猜謎語的方式引起幼兒興趣和探索慾望。“有種小動物,黃黃的羽毛……”謎語剛提出,小朋友就紛紛舉起小手了。笑笑說是小狗;一凡說是大老;涵涵說是豹,陸言說是獅子,夢夢說是長頸鹿,浩浩說是螃蟹,還有許多小朋友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興趣高昂的時候,我故作有點小失望的樣子說:“這隻小動物是小小的喔,很可愛……”說在我慢慢的做著動作,“是小雞,還有小鴨!“震耳的聲音齊齊的響起,我瞪大眼睛很驚訝的看著他們,惹來了孩子們天真自豪的一陣歡笑。

  接下來我就請小朋友說說小雞,小鴨的大概外形特徵,然後出示圖片系統的講述活動內容。感覺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時,我們開展了小組的表演比賽。請每一組小朋友站起了邊說邊表演小雞和小鴨的外形特徵,本領和說話等。別看他們年齡小,但是好勝心卻絲毫不小。比賽進行的很激烈,氛圍也很濃厚,時而又陣陣鼓掌聲和歡笑聲。透過這樣的形式,也帶動了一些平時比較沉默比較內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參與了本次活動,而且也加深了課堂內容的印象,相輔相成,效果非常好!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滑輪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能產生的具大作用。

  2、知道滑輪在生活中是如何產生作用的,並認識共工作的原理。

  3、學會開動腦筋利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些小問題。

  教學重點:知道定、動滑輪是如何工作的。

  教這難點:認識其工作的原理。

  教學用具:鐵架臺、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提問匯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築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築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並說說自己有些什麼問題)起重機是怎樣把那麼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解決問題

  1、滑輪組的作用。觀察結構圖P12

  2、實驗探討滑輪的作用。

  (1) 試用一個定滑輪和一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請學生猜想(結合圖)

  (2) 增加滑輪的數量,試試吊起同樣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3) 學生分組實驗

  實驗要求:

  1、明確分工。

  2、擬定實驗計劃交老師檢查後實行。

  3、進行實驗並作好實驗記錄。

  三、遊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遊戲規則見教材P13並將遊戲結果用表格作好記錄。

  四、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並從這個遊戲中明白了什麼?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麼起重機能夠吊起那麼重的物體。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觀察瞭解球的外形特徵。

  學習拋、接球,鍛鍊大肌肉群。

  活動準備

  準備不同大小、材質的球若干,塑膠大筐若干。各種球的標誌若干。

  活動過程

  一、自由賞球

  1.提供不同大小、材質、形狀的球,引導幼兒欣賞美麗的球。

  2.鼓勵幼兒動手摸摸、掂掂、捏捏各種各樣的球。

  3.氣啟發幼兒互相交流各種各樣球的名稱、形狀,想一想可以怎麼玩這些球。

  二、合作玩球

  1.啟發幼兒自由玩自己喜歡的球。

  2.引導幼兒與好朋友一起玩球。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三、分類收球

  1.出示貼有各類球標誌的大筐,引導幼兒觀察筐上的標誌。

  2.交代按類收球的規則,引導幼兒將球收入筐中。

  3.要求幼兒今後都按這種方式整理球。

  四、交流分享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玩球經驗。如:玩了什麼球?和誰一起玩球?怎麼玩球的?

  2.教師小結幼兒的玩球方法,提升幼兒的經驗。

  活動延伸

  提供橄欖球、保齡球、康樂球等不同球的玩法錄影讓幼兒欣賞,拓展幼兒的知識。

  在體育區投放各種皮球,供幼兒遊戲。

  投放皮球在美工區中,供幼兒滾印畫。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透過活動找出人體上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

  2.能夠透過多種活動體驗.比較人體上各種關節的多種連線方式;

  3. 體會到關節在人體各種運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到人體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絡並相互適應的;

  4.感受人體關節的神奇與巧妙,激發研究人體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關節的運動作用和緩衝作用

  2.認識關節型別和運動方式

  教學準備:

  人體骨骼模型和有關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揭示課題

  1.圖片出示機器人行走.工作,

  觀察:機器人行動起來與我們有什麼不同?你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2.學生交流介紹。

  3.提問:人可以靈活地做各種動作跟我們身上的哪部分結構有很大的關係呢?(揭示課題:關節)

  4.談話:關於關節,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認識關節,體驗關節的作用

  1.講解:什麼是關節?(骨頭與骨頭相連的地方叫關節)

  2.講述:人體的支架——骨骼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人體由許多塊小骨組成,而不是一塊塊的大骨,每兩塊小骨之間由關節相連。

  3.介紹:關節可以分為固定關節和活動關節兩種。身體內的某些關節以某種方式連結後,骨的活動性較小,或是不能運動。我們把這些骨的連線叫做固定關節。頭蓋骨的骨就是由固定關節連結的,連線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關節。人體內的大多數關節都是活動關節。活動關節使人體能夠進行大幅度的運動。

  4.小組活動:活動一下身體,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在人體圖上標出來。

  5.彙報交流,實踐體驗。

  6.小結並設疑:這些可以自由活動的關節有什麼作用呢?你能想辦法設計實驗驗證一下嗎?

  7.談話:如果這些自由活動的關節不能夠自由活動了,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分組實驗活動,體驗一下,關節綁住之後做這些動作跟原來比較有什麼不一樣?

  1)綁住食指關節——寫字.穿回形針項鍊.把豆子放進小口瓶;

  2)綁住肘關節——繫鞋帶、拉拉鍊、寫字;

  3)綁住膝關節——走路、下蹲。

  8.彙報實驗結果,交流試驗體驗。

  9.小結:如果沒有關節,人體就會像木板一樣僵硬。

  三、體驗關節的多種連線方式

  1.活動:按要求做各種動作,比較一下,身上的關節所能夠做的動作有什麼不同。

  2.學生交流彙報。

  3.預測:裡面的骨頭是怎麼連線的?

  4.談話:你的預測正確嗎?請閱讀資料:六種常見的自由活動關節。

  5.學生交流討論。

  6.出示圖片

  指導學生觀察骨與骨之間是如何連線的。

  7.完成下列各項活動:

  (1)轉動你的胳膊;

  (2)推開門;

  (3)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

  4)大幅度甩手;

  5)轉動你的頭;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項動作所涉及到的關節的型別。

  8.對號入座——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部位的關節分別是這六種常見關節型別。

  9.將身體的某個關節固定起來做某件事情,體驗關節的作用。

  10.小結:不同的活動關節使人體能以多種方式運動。

  四、總結拓展

  1.談話:透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關節有了哪些瞭解?

  2.思考:關節還有什麼作用?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關節呢?

  3.活動體驗:將你的腳尖踮起,然後迅速將腳跟落下。比較一下,在身體挺直和膝關節彎曲兩種狀態下,做這個活動你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板書設計:

  關節

  肩關節 肘關節 腕關節 髖關節 膝關節 踝關節

  教後反思:

  在《關節》這一課的教學中“人體上有哪些關節”“關節的作用”“關節的保健”等問題,許多學生都沒有認真思考過。這樣便利用有效的提問,揭開關節秘密的慾望,就好比一粒小小的石子,在水中激起了層層漣漪,蕩起了朵朵浪花,將學生的探究激情盪漾開來,踴躍地投入到探究學習活動之中。在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科學,把各種不同的關節固定起來再去做各種事情,透過與平常動作的對比,讓學生體驗關節在人體運動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由於教學條件的侷限,在教學時可以考慮藉助與人體關節具有相似性的動物(轉載於:關節的教學設計科學)的關節來直觀呈現觀察物件,讓學生在直接的觸控、實踐中增加對關節的認識。

  東郭鎮李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