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範文六篇

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範文六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體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熱脹冷縮現象與物體內部微粒的運動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2、用文字或圖畫進行描述和交流。

  3、嘗試用“模型”解釋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對熱現象產生更濃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觀察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難點

  觀察空氣體積變化的方法設計、用“模型”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燒瓶、L型玻璃管;熱水、常溫水、冰水;錐形瓶,氣球、紅墨水。

  教學過程

  一、觀察空氣是否熱脹冷縮

  1、引入

  水和許多液體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空氣是否也會熱脹冷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空氣在受熱或受冷後,體積會怎樣變化?(學生討論推測)

  2、空氣受熱受冷後體積的變化研究

  師:空氣是流動的,又是看不見的,我們如何實驗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氣受熱受冷後體積的變化呢?

  (1)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交流實驗方案,確定方法。

  (3)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交流、討論。

  (5)小結:透過實驗我們發現:空氣受熱以後體積會脹大,受冷以後體積會縮小。

  (預設:空氣的熱脹冷縮現象非常明顯,同時也能比較出液體和氣體熱脹冷縮的區別)

  二、怎麼解釋熱脹冷縮現象

  1、 師:溫度變了,水和空氣的體積都會發生變化,這是怎麼回事?當我們緊挨著站在教室中間,和每個人都起勁地在教室裡跳躍時,哪種情況下佔據的空間大?

  2、模擬空氣“微粒”運動的遊戲。

  3、交流:從遊戲中我們明白了什麼?

  (預設:這個遊戲指向了對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本質解釋,學生只有實踐、體驗過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所在。)

  板書設計

  空氣的熱脹冷縮

  受熱 體積脹大

  空氣 熱脹冷縮

  受冷 體積縮小。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裡,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資訊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瞭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能夠學會記錄和學會討論、學會傾聽。

  【教學準備】

  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本。

  【教學過程】

  一、直接出示課件(梧桐樹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一棵什麼樹呢?(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

  2、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

  3、學生彙報:(要求仔細傾聽,並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資訊)

  二、回憶中的大樹

  1、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並不多,剛才很多發現都是大家平時看到大樹時留下來的印象。那麼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2、學生彙報:(補充圖片上沒有的知識)

  3、激發興趣:同學們的彙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想不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呢?

  4、學生合作交流:為什麼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小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小組合作交流: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麼?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三、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彙報: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藉助的工具等)

  2、觀察注意事項:進入到草叢中,觀察大樹時,我們要注意什麼?把觀察到的資訊,我們該怎麼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簡短的詞語、畫畫等方式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上)

  3、研討:回教室後每小組互相交流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於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四、課外延伸

  1、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麼多的資訊,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麼,觀察更多的樹呢?

  2、課外作業:觀察跟課堂中不一樣的大數並做好記錄。

  3、準備材料:記錄本、一張紙,一支鉛筆(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板書設計】

  1、我看到了什麼

  觀察內容:樹枝、樹幹、樹瘤等等

  觀察方法:看、摸、聞、聽

  藉助工具:繩子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什麼是電磁鐵,五年級下期湘版科學教案(第一單元)。電磁鐵南北極可以改變。線管繞向改變了,電池兩極接法改變了,電磁鐵兩極都會改變。

  2、知道電磁鐵通電有磁性,斷電沒有磁性。電磁鐵有南北兩極。

  3、知道電磁鐵的製作方法。

  4、學會製作電磁鐵。

  教學準備:

  1、演示器材:自制小電磁鐵一個、大鐵釘兩個、小盒式指南針一個、大頭針幾個、絕緣導線一根。

  2、分組器材:絕緣導線一根、大鐵釘一個、大頭針幾個、電池盒(帶電池)一個、盒式指南針一個。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提問:在日常生活中,你對電瞭解多少。

  生答。

  談話:電對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今天我們要學習電磁鐵,電鈴、繼電器、電話、電磁起重機、喇叭都應用了電磁鐵的知識。

  (二)學習新課

  1、電磁鐵的製作方法

  演示電磁鐵的製作:在鐵釘上順時針纏繞絕緣線管,就製作成了一個電磁鐵。再反時針纏繞,製成一個電磁鐵。

  演示實驗電磁鐵特點:用一節電池,接通電流吸上大頭針。切斷電流,大頭針落下。

  提問:怎樣製作電磁鐵?

  回答:將絕緣線管,案一個方向,往大鐵釘上纏繞,繞成線圈,製成電磁鐵。

  2、指導學生研究電磁鐵的性質

  (1)磁鐵磁性有無與什麼有關係

  提問:怎樣讓它產生磁性?

  談話:請你們分組製作一個電磁鐵,親自試一試。

  學生製作與實驗:教師行間指導,纏繞線圈、研究它的磁性是怎樣來的。

  學生彙報。

  (2)電磁鐵有南北極

  提問: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根據什麼?

  回答:電磁鐵可能有南北極。因為磁鐵有南北極,電磁鐵也是磁鐵,所以可能也有南北極。

  談話:同學們的想法對不對呢?請大家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設計實驗:鼓勵學生進行多種實驗驗證。

  教師小結:表揚鼓勵大家,指出最好的設計方案。

  實驗示範,根據學生最佳設計,示範實驗方法:將電磁鐵的兩端分別慢慢地接近指南針,觀察排斥哪極,吸引哪極。根據異極相吸的原理,確定釘尖和釘帽,各是什麼極。

  分組實驗:教師行間指導。注意發現繞向不同和電池正負極不同,釘帽釘尖極性不同等現象。重點了解驗證結果是什麼。

  學生彙報:電磁鐵象其他磁鐵一樣也分南北極。

  提問:你們有什麼新發現,新問題?

  回答:為什麼同是釘尖,有的是南極,有的是北極。

  (3)、電磁鐵兩極變化

  談話:電磁鐵兩極變化,可能和什麼因素有關?請同學們分組觀察研究一下。

  分組觀察研究:教師行間指導。

  學生彙報:兩極變化可能和線圈繞向、電磁正負極接法有關。

  談話:同學們的看法對不對呢,請大家設計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設計實驗。

  教師小結。

  演示實驗:根據學生設計,當場改變線圈繞向,改變電磁正負極接法,利用指南針投影器件,進行實驗驗證。

  教師小結:實驗證明同學們的想法是對的。

  (一)鞏固

  1、小結:今天我們主要學會了怎樣製作電磁鐵。知道了電磁鐵通電就有磁性,斷電就沒磁性。知道了電磁鐵也有南北極。還了解到了電磁鐵兩極的變化規律。

  2、電磁鐵的作用:請一名學生在講臺前製作電磁鐵。

  3、電磁鐵的特點:請一名學生在講臺前用實驗說明,電磁鐵通電有磁性,斷電沒有磁性。

  4、南北極:請學生用實驗證明電磁鐵有南北極。

  (四)、佈置作業

  想一想電磁鐵磁力大小。都一樣嗎?怎樣磁力就大?怎樣磁力就小?

科學教案 篇4

  科學概念

  讓孩子經歷調查研究活動,探究生活中、身邊的岩石和礦物。

  過程與方法

  讓孩子在經歷查閱資料的活動過程中,增加對岩石、礦物用途的進一步瞭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孩子初步樹立起保護、利用岩石和礦物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岩石和礦物對人類的作用。

  教學難點:會整理自己調查研究活動的資料。

  教學準備:

  以小組或個人為形式,課前開展孩子調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礦物活動;同時鼓勵孩子們帶著問題從科普讀物等書或網上查閱相關文字資料。教師收集相關採礦、用岩石與礦物製成的物品等圖片資料或實物。

  教學過程:

  1、課前調查研究活動。

  調查人員:

  調查地點:

  調查結果

  生活、學習用品 所用岩石、礦物

  2、課堂進行資料整理活動。

  3、科學討論會開始。

  “猜一猜”活動。

  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岩石與礦物,請你介紹一塊最感興趣的岩石或礦物,請大家猜猜它的名稱。

  說說岩石與礦物在家庭和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介紹岩石與礦物在其它生產領域中的應用。

  分類標準 岩石或礦物名稱

  冶煉金屬

  建築材料

  生活用品

  醫藥

  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由介紹,主動討論,教師的角色應該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護我們的岩石與礦物

  你知道岩石與礦物是怎麼開採出來的嗎?

  儘可能讓學生多說說,教師適當也可以出示礦石開採的圖片,幫助學生了解。

  礦物開採完後,還有可能再產生出來嗎?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提供一些由於亂開採而帶來生態破壞的場景圖片或錄影,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5、總結

科學教案 篇5

  1.光的行進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常見的光傳播現象對光怎樣行進作出合理的假設;

  2、能夠想辦法證明自己的假設;

  3、能夠聯絡生活實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會區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著直線行進的;

  3、會製作簡易的小孔成像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研究光怎樣行進的過程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體會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3、透過製作小孔成像儀,形成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朗讀科學小詩,渲染學習氣氛

  1.談話:同學們,讓我們先來朗讀黑板上的這首小詩:是誰,

  為花兒披上斑斕的舞衣? 是誰,

  把山林點染得青蔥翠綠? 是誰,

  將七彩虹橋架上藍天? ……是誰,

  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2.猜一猜:是誰,讓我們的世界如此繽紛絢麗?

  3.談話:每當我們朗讀這些科學小詩的時候,大家就想接著寫下去,做一回小詩人。下面就讓我們接著寫下去,每小組選出你們認為寫得最好的,一會兒全班交流。

  4.小結:今天就讓我們進入色彩斑斕的光的世界吧!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橋樑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樑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 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 提高觀察、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賞橋樑的形狀結構之美。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吸管或竹片、粗線。為全班準備:木板或瓦楞紙板、繩子。

  教師自己準備:各種橋樑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過:“橋樑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築物。”

  二、美麗的彩虹橋-拱橋

  出示圖片,觀察比較這些拱橋,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各有什麼優點?

  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後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1、 (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觀察拉索橋,它們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實際例子說明。觀察這些橋的結構是怎樣的。拉索橋究竟有什麼優點?

  3、實驗:模擬做一個拉索橋。在實難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當演示完成後回答。

  (1) 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麼方向用力?

  (2) 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麼變化?

  四、結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製作橋

  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定其水平。讓學生說出自己設計和製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麼?

  自己設計的橋有什麼特點,請做得好的學生演示講解,從而進一步體會本單元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