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統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6--8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結合朗讀、對話、想象、感司等到手段來體驗情境從而領悟文章內涵。
2、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受到尊重自然、遵循規律的教育,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感,建立生態平衡的觀念。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聽寫匯入,引發閱讀期待
1、聽寫詞語:偵察 欲出又止 魚貫而出 口中之食
若無其事 極不情願 愚不可及 悲嘆
2、學生訂正並讀第一組詞語
(1讀詞,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2)感情朗讀詞語
二、學習6-8自然段,感悟自然之道
1、默讀6-8自然段,找出令我們震驚的場面
2、彙報交流:
(1)嚮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2)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3)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鏗鳥的口中之食。
(出示圖片)孩子們,你們看到了怎樣的一幅景象?
小結:的確慘不忍睹啊!引讀:不一會兒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雲霄
3、理解: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你們覺得作者是帶著什麼心情寫下的這句話呢?
4、理解這句話中特殊的地方。
(引讀該句)
(4)串讀:儘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此時的補救顯然已經晚了,抬頭仰望天空——(生讀第3句),看看,我們都做了什麼——(生再讀第3句);一隻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不一會,生讀第4句);一隻嘲鶇飛走了,數十隻食肉鳥歡笑了——(生讀第4句)
(5)體會嚮導的悲嘆
四、感悟中心。
1、出示美國作者伯羅蒙塞爾創作的《自然之道》原文的結尾,往往只會適得其反。
2、小練筆,補充句子3、引讀該句,揭示中心。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好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讀書意識。
2、向學生講述怎樣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得清楚,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讓學生認識積累一些歇後語,激發學生積累歇後語的興趣。
4、讓學生體會我國對聯語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5、給學生自由的習作空間和更寬泛的習作內容,並進行習作興趣的激發和習作方法的指導。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讀過什麼書,再介紹自己喜歡的書。(與本年級要求閱讀的課外書結合起來,《愛的教育》《格林童話》等)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介紹書的主要內容、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和讀書後的感想;欣賞書中有趣的插圖、精彩的片段;講述與書有關的趣話、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紹整本書介紹書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聽的人提出問題,介紹者回答補充。教師相機評價,關注語言的流暢性條理性,即評即改,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一、我的發現
1、以《普羅米修斯》一文為例,讓學生弄懂抓課文主要內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課文寫了幾部分內容,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2、初步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用學過的課文或片段在抓準上下功夫,語言要求不一定簡練,精練。
3、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多種方法,允許學生用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需要的方法,並給予鼓勵推廣。
二、日積月累
1、熟讀歇後語,讓學生體會歇後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形象傳神的作用。
2、請學生說說在什麼地方遇到過歇後語,教師出示幾句歇後語,鼓勵學生積累歇後語,盡力背誦歇後語。
3、書上前三句比較容易理解,後三句都包含著典故。教師相機講述《關羽失荊州》《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的由來》《周瑜打黃蓋》的典故。
三、趣味語文
1、放手讓學生自己熟讀感悟,在熟讀的基礎上體會對仗的工整,“趣”在哪裡,“巧”在何處。(第一個故事中對聯巧妙之處在於運用頂真的修辭手法,第二個故事中對聯巧妙地將“一百四十一”這個數字隱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數字的文字中,因此稱這副對聯是絕妙的“數字對聯”)
2、“扇”是個多音字,注意區別。注音、組詞、練讀。
第三、四課時 習作
1、充分交流,開拓思路,激發興趣:
習作前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最想寫什麼,互相啟發,開啟思路。
2、指導習作,不拘一格,強調清楚:
習作時確定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後,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把內容寫清楚。
3、全班交流,欣賞評價,討論修改:
進一步開啟思路,全班評價,以欣賞為主,發現別人的精彩之處進行點評。另選一篇缺點明顯的習作,討論怎樣修改。引導、鼓勵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4、瞭解寓言的特點,激發閱讀語言的興趣,課後自己讀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
1、瞭解寓言的特點,激發學習寓言的興趣。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聯絡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
3、指導帶著理解,有感情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教師引入:
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以前的語文課當中,學習過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給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麼特點嗎?
二、教師隨機引向深入:對呀。寓言故事確實是我們少年兒童非常喜歡的文學形式。有人這樣評價寓言:“寓言是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裡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來;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這鑰匙可以開啟心靈之門,啟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寓言故事,看看這個魔袋能帶給我們什麼。
三、在預習的基礎上,讀准以下字詞:
出示課件:紀昌學射、妻子、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
蔡桓公、梭子、綁住、蝨子、百發百中
四、學習第一則寓言《紀昌學射》
(一)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們是誰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飛衛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請教。後來,紀昌成了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瞭解到什麼?還想了解什麼?(此處可結合學生課前查詢的資料作簡單介紹)
要想解開心中的疑問,我們就來讀寓言故事《紀昌學射》,我想,你不僅會從故事中找到答案,還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二)自己流利地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1、讀文後,概括:紀昌想拜飛衛學習射箭,飛衛讓他下功夫練習眼力,飛衛照著他的話一一做到,最後成了一名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
2、思考:在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你有什麼問題想跟大家探討?
3、結合學生的主要問題,先弄清飛衛為什麼不教紀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練習眼力呢?
第一:指讀課文2、3自然段,思考:飛衛讓紀昌練習怎樣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個目標,不能眨一眨”;二是“練得能把一件極小的東西,看成一件很大的東西”)
第二:想一想:飛衛為什麼要這樣要求紀昌呢?
(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觀實際,不做統一答案要求)
讀到這裡,你有什麼新的感受嗎?
(飛衛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好老師,不愧為名師)
第三:紀昌按老師的.要求一一去做,這一練就是好幾年。在這幾年的枯燥的眼力練習中,紀昌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2、3自然段,劃出紀昌是怎樣練習的?把自己讀後的感受寫在旁邊。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說說體會
紀昌回家之後,就開始練習起來。妻子織布的時候,他躺在織布機下面,睜大眼睛,注視著梭子來回穿梭。
紀昌記住了飛衛的話。回到家中裡,又開始練習起來。他用一根長髮,綁住一隻蝨子,把它吊在視窗。然後每天站在蝨子旁邊,聚精會神地盯著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百中嗎?
(透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紀昌學習時所表現出來的決心、恆心、毅力,與他成為一名射箭高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五:重點指導朗讀2、3自然段。讀出寓言誇張地描寫,仔細揣摩人物行為心理,進一步理解體會人物形象。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與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紀昌學射的故事,告訴我們學任何本領,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領,就要先練眼力。結合生活實際,你能舉例說說嗎?
五、老師總結談話:要我說呀,寓言還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詩,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從這隻魔袋裡取走什麼呢?
(引導學生談出這則寓言的收穫,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第二課時
一、匯入:我們已經認識了射箭能手紀昌,這節課再來認識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誰,是做什麼的呢?
(簡單介紹扁鵲的高超醫術及他對我國醫藥界的重要影響。)
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被人們廣泛傳頌。因為故事雖然簡單,卻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二、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扁鵲與蔡桓公之間怎樣一個小故事?
三、 默讀課文內容,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麼?結果怎樣?把相關內容畫在書上。
四、交流體會:
(一)指導朗讀,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有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之前會怎麼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裡會怎麼想?
“蔡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裡會想什麼?
“蔡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會怎麼想怎麼說。
“蔡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的蔡又會怎麼想呢?
(二)蔡桓公怎樣就不會死了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麼會要人命呢?
(皮膚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腸胃裡的病---骨髓裡的病)
(三)扁鵲是有名的神醫,蔡桓公怎麼會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麼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扁鵲早知道蔡桓公要來請他,為什麼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討論: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於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於自己安全的考慮。
(四)交流得到的啟示: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有小問題時及時解,決,否則釀成大禍就無藥可救了。
(五)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麼?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聽了你的話,會說什麼?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
五、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樂讀愛讀,並給讀者以深深的啟迪。讓我們課下多來讀讀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體裁的特點,一是重點引導學生多讀、多講,讀中感悟,體會故事蘊含的哲理和情感;二是讓學生學會簡要概括故事內容,練習講故事;三是以課文為出發點,把學生目光引到課外閱讀中去,在教學《紀昌學射》時先讓學生讀懂故事內容,將故事分為練不眨眼——練把小東西看大——練射箭,然後要求學生根據以上順序講故事,最後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並說說自己的體會。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神奇的玻璃家族》是西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略讀課。本課把科教知識內容以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因此,針對略讀課課型特點及本課體裁特點,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師的精講細說,重導輕教,強調細說自讀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把握文章大意,在讀重點對話片段中,訓練學生概括事物特點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認識課文中的生字,學會書寫,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透過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正確讀寫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表演自己喜歡的對話,瞭解課文介紹的五種神奇玻璃的作用。體會作者介紹玻璃的表達方法,進行說話訓練,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理解課文內容,從中瞭解新型玻璃的特點、用途,瞭解迅速發展的當代科技及其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抓住並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介紹的5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東西。同學們,你能介紹一下自己對玻璃的瞭解嗎?(學生交流)
2、你們知道得真不少,今天,我們也要學習一篇和玻璃緊密相關的課文,課文中所介紹的玻璃與我們已知的玻璃有什麼不同呢?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引入課題,板書:神奇的玻璃家族。齊讀課題。
3、再讀課題,你想提什麼問題?
“神奇”是真麼意思?(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玻璃神奇在哪裡?那麼這篇課文中有哪些神奇的玻璃呢?它們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用處呢?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檢查生字。
泡沫嘀咕拳頭
擂鼓噢大拇指
防盜窗簾
安然無恙情不自禁
三、初讀課文,感知問題
“新型”是什麼意思?課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們有什麼特點?有什麼用處呢?
1、設疑自探
課文提到那些玻璃成員?
有那些神奇之處?
2、解疑合探
交流第一個問題:玻璃成員有哪些?
3、自探提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畫出相關的語句,並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註。
明確:課文一共詳細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有泡沫玻璃、夾絲玻璃、隔熱玻璃、變色玻璃、吃音玻璃。
明確:簡略介紹了六種新型玻璃:電子玻璃、可釘釘玻璃、防彈玻璃、防盜玻璃、薄紙玻璃、自潔玻璃……
4、理解詞語
新型:新的型別,新的品種。
熱火朝天:形容人們活動時情緒熱烈,氣氛高漲,就象熾熱的火焰照天燃燒一樣。
安然無恙:沒受一點損傷。
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5、泡沫玻璃、夾絲玻璃、隔熱玻璃、變色玻璃、吃音玻璃,這五種新型玻璃各有什麼特點和用途?
(1)夾絲玻璃:
非常堅硬,安全可靠
破碎後碎片連在一起,不飛落
(2)隔熱玻璃:
炎夏,能阻擋陽光
寒冷,能阻擋冷空氣
使室內冬暖夏涼
(3)變色玻璃:
顏色隨陽光強弱改變
自動調節室內光線的強弱
(4)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5)泡沫玻璃:
輕巧耐壓,能造浮橋
四、課本內容梳理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夾絲玻璃的特點是________用途________
變色玻璃的特點是________作用________
隔熱玻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
吃音玻璃的特點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五、細讀課文,質疑再探
1、課文還簡要介紹了哪幾種玻璃?
2、再次瀏覽課文,提出你的疑問?
六、歸納課文的寫作特點:
1、段與段之間過渡自然,句式多變化。
2、每段都先講各種玻璃的特點,再講各種玻璃的作用。
3、語言生動有趣。
七、內容拓展
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東西,你還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呢?它們有什麼用處?課後自己去查查資料再和同學交流。
八、總結
透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不少新知識,希望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同學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爭取長大為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玻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東西,你還知道玻璃有哪些種類呢?它們有什麼用處?課後自己去查查資料再和同學交流。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尊嚴》這篇課文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逃難的路上,他飢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幹完活以後,他才吃這份食物。後來,他留在傑克遜家裡幹活,成為莊園裡的一把好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人可以沒有財富,但必須要有做人的尊嚴,這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嚴,就有可能擁有財富乃至一切。
這是一篇有助於學生獨立閱讀、感悟、理解並從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讓學生在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的同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自主識字。理解並積累“愜意、骨瘦如柴、狼吞虎嚥”等一些描繪人們苦難生活的詞語。
2.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理解並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透過哈默堅持勞動後再接受食物的事,懂得一個人必須有尊嚴,懂得尊嚴對做人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透過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態,體會他自尊的可貴品質。
理解傑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將來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有一個飢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他面前,你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嗎?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指導“尊”字的寫法及易漏筆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建議: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尊嚴”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學生獨立自讀。
3.反饋自讀情況。
(1)簡述故事主要內容。
(短文主要寫了一個逃難的年輕人,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沒有接受人們送給他的食物,而是執意用自己的勞動,換取了食物,贏得了做人的尊嚴。)
(2)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3)指導練寫難寫生字。
三、聚焦“尊嚴”。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表現這個年輕人尊嚴的是哪一部分?作者透過什麼寫作方法來表現哈默的尊嚴的?
2.指名學生彙報朗讀,教師相機點撥。
(1)只有一個人例外,這是一個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的年輕人。
從年輕人跟其他難民的不同表現,暗示他的“尊嚴”使他不接受別人的施捨。
(2)他仰起頭,問:“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
堅持透過勞動來獲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3)這個年輕人的目光頓時灰暗了,他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不勞動就不能白吃東西。這就是尊嚴。
(4)“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
年輕人的倔強正顯示出他對於尊嚴的堅持,無論如何絕不放棄尊嚴。
(5)傑克遜大叔十分讚賞地望著這位年輕人,他知道如果不讓他幹活兒,他是不會吃東西的。
正是年輕人身上的尊嚴贏得了傑克遜大叔的讚賞。
(6)年輕人立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
即使餓到了極點也要忍住,也要先透過勞動來獲取食物,這就是尊嚴。
(7)傑克遜大叔微笑地注視著這個年輕人,說:“小夥子,我的莊園需要人手,如果您願意留下來的話,我太高興了。”
尊嚴讓年輕人獲得了工作的機會。
(8)過了兩年,傑克遜大叔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尊嚴讓年輕人獲得了幸福。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年輕人外貌、動作和語言的句子。
2.課外閱讀名人傳記。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聽寫生字新詞。
二、複述課文內容,再現“尊嚴”形象。
(運用積累的詞語:“沃爾遜、面呈菜色、疲憊不堪、臉色蒼白、骨瘦如柴、款待、例外、捶背、許配”,引導複述課文內容。)
三、走進傑克遜,領悟“尊嚴”神韻。
1.回顧大叔的言行,體會其內心,感受其獨具慧眼,真誠待人的品行。
2.想象哈默兩年中的行為,聯絡哈默所取得的成就理解大叔對女兒說的話,體會尊嚴的價值。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四、討論、拓展,體會“尊嚴”價值。
2.默讀課文,結合自己的體會,說一說從哈默和大叔身上學到了什麼?
3.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課文的題目為什麼叫做“尊嚴”?根據自我體驗練讀課題。
4.師生交流收集的資料,受到維護自我尊嚴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