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象反應的證明》教學設計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證明的經歷,對證明很是熟悉吧,證明是核驗一個人的身份、經歷或一件事的真實情況時所寫的一類文書。大家知道證明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無現象反應的證明》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在實驗中應用到壓強差的原理;學會利用指示劑來證明反應前後酸鹼性改變的反應。
過程與方法:透過分析幾個課本上常見的無現象反應的證明,構建證明無現象反應的一般思路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透過實驗方案設計,體會到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
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利用已知識,解決透過滴加試劑證明產生生成物時遇到的“干擾”問題。
提煉證明無現象反應的一般思路方法。
三、教學難點:利用壓強差分析化學實驗中出現的不同的現象來證明反應的發生。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回顧幾個常見的化學反應,書寫方程式並描述現象
學生回憶書寫並回答
過渡
我們看到有些化學反應有明顯的現象,有些沒有。如何設計實驗證明無現象的化學反應發生呢?
思考
引入課題——無現象反應的證明
舊知識回憶
無現象反應證明例項1
回顧:
如何證明CO2與H2O的反應?
用石蕊,觀察顏色的變化證明
回顧舊知,提煉方法
歸納:透過反應前後,酸鹼性的改變來判斷,通常用酸鹼指示劑來證明生成物存在
舊知識回憶
無現象反應證明例項2
如何證明NaOH與CO2反應
氣球漲大的原因是由於壓強差(反應物消失引起的
回顧舊知,提煉方法
歸納:透過反應過程中氣體壓強改變來顯形(通常需要一個顯示壓強現象的裝置,如小氣球、軟塑膠瓶等)
方法提煉總結
以上實驗共同點都是透過什麼角度證明無現象的反應發生的?
思考、討論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提煉總結的能力
方法1:透過證明反應物的消失來證明反應的發生
舊知識回憶
無現象反應證明例項3
藉助滴加_____試劑也能證明NaOH與CO2反應
討論:
鹽酸、氯化鈣等
分析原因
引導學生提煉新的證明方法
方法提煉總結
方法2:透過證明有新物質生成來證明反應的發生
設疑
NaOH與HCl反應能否用AgNO3證明反應發生?為什麼?
討論
學生表達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注意事項:滴加試劑證明生成物時,若反應物對檢驗生成物有干擾,則滴加試劑不可行
總結與提升
證明無現象反應發生的一般思路:
方法一:透過證明有新物質生成來判斷
方法二:透過證明反應物的減少來判斷
具體方法:
1、透過反應前後,酸鹼性的改變來判斷,(通常用酸鹼指示劑來使反應顯現)
2、透過反應過程中氣體壓強改變來顯形
(通常需要一個顯示壓強現象的裝置,如小氣球、軟塑膠瓶等)
3、透過滴加試劑,產生現象(現象差異)
師生歸納
總結提升
課堂檢測
課堂練習1、2、3
練習反饋
實踐應用
五、板書設計
主機板書:
證明無現象反應發生的一般思路:
方法一:透過證明有新物質生成來判斷
方法二:透過證明反應物的減少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