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的皮膚》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手上的皮膚》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手上的皮膚》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生動地介紹了手上的皮膚、紋路和褶皺、指紋、指甲等,透過文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手的用途和特點,從而感受手的奇妙,珍愛我們的手。學情分析:“雙手”是學生做常見,最常用的,與自己的學習生活形影不離。正因為手是他們身體的一部分,因而容易被忽視。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緊密聯絡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感受手的特點和作用;本文較其他兩篇文章而言,內容淺顯,屬略讀課文,因此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有效鞏固批註學文的學法,熟練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和解答問題的方法;文章屬於說明文,學生對說明文中包含的科學知識較感興趣,因此可透過對資料的蒐集交流,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教學目標:
1、透過學文,瞭解手上皮膚的特點和功能,增強學生對手的情感。
2、學習運用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3、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手上皮膚的特點和功能。訓練學生運用方法自主閱讀的能力教學難點:學習運用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準備:
仔細觀察雙手,寫一篇觀察日記;蒐集有關手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召開“新聞釋出會”,引入新課。
1、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召開一個關於手的“新聞釋出會”,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介紹給大家。(學生自由發表觀察結果,說說對手的瞭解。)[這一環節的設計展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使學生在觀察、記錄、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初步瞭解有關手上皮膚的知識,提高了興趣,培養了蒐集整理資訊和交流資訊的能力。教師也可以瞭解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學習更加有效。]
2、我們的“新聞釋出會”到這裡大家已經獲得了許多關於手的資訊,看來你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我們共同讀一篇關於手的文章,來更加系統的認識我們的雙手。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
2、小組內互讀課文,檢查讀文情況,做出評價。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指名回答。教師引導: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讀一讀。
4、小結:我們可以透過找文章總述段落或者總述句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結構清晰,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瞭解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學會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實現自主實踐運用。]
三、合作交流,研讀課文。
1、學習方法。瞧,這一課的“金鑰匙”又要教給我們學習的'好方法,讓我們共同聽一聽。(教師出示解答自己提出問題的方法)
2、運用學法,默讀批註。[在學生已掌握批註方法的基礎上,又教給他們解答自己提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批註讀文中不盲從,在讀文中有效運用方法,體會學法的優勢所在。]
3、合作交流,質疑解疑。
(1)交流自讀批註的結果,說說學習中的收穫。
(2)進行“你問我答”:說說學習中的困惑,請小組成員解決。[這一環節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帶著問題有效合作,實現全員參與,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也是對學生是否有效運用“金鑰匙”的檢驗。]
4、全班交流,理清脈絡。
(1)提出小組中還未解決的問題,請其他小組補充解疑。
(2)全班交流: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手上的皮膚?自由發言,指名板書。[由學生板書,實現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清晰的展現段落內容,為後面串聯大意,概括主要內容做好準備。]
學生在彙報過程中,引導思考以下問題:
①第四段中處理的問題:相互比一比指紋是否相同。
②第二段中處理的問題:你還知道哪些人雙手的特點?
③第三段中處理的問題: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樣勸說?[幾個問題的設計,緊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既具有活動性,又具有生活性,使學生在問題的解決中,瞭解社會,學會生活。]
5、藉助板書,瀏覽課文,試將每段的大意串聯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指名說一說。
小結:除了找文章總述段落或者總述句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還可以透過串聯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整體感知,拓展延伸。
1、透過學習瞭解了哪些手上皮膚的知識?
2、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打算怎樣保護自己的雙手?
五、佈置作業。
1、運用批註的方法自讀《手指》。
2、運用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內容。
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資訊化的程序。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課文選材源自生活,應迴歸於生活,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與生活的聯絡。引導學生完成三個小問題,從而瞭解不同的人,他們手上的指紋也是不同的;使學生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根據手上的皮膚而判斷對方從事的職業;指導學生相信科學,破除迷信,運用所學的知識指導實踐。
《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能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學中我教給學生批註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閱讀。而這些方法的傳授不是教師直接完成的,而是透過學生實踐運用,歸納概括,感受運用得出的,課後作業的設計,有效的鞏固了學法,學生從充分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手上的皮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教給學生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瞭解手上皮膚的特點和功能,增強學生對雙手的情感;
3、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資訊的能力。
發展性目標:透過學習,要學生了解手的用途和特點,感受手的奇妙,珍愛我們的手。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訊,引入新課
1、今天我們進行一次新聞釋出會,這次釋出會的主題是:“我的手。”下面進行釋出會的第一個環節:在小組中交流“手的日記”。(學生自由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雙手在自己生活中的用途,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手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2、進行釋出會的第二環節,請各位專家將自己知道的有關於手的知識向大家作宣傳。
3、在全班交流學生收集到的有關於“手”的知識,在學生交流完畢了之後問:“你們從剛才的介紹中都獲得了那些有用的資訊?”
(這既是對學生傾聽的培養,同時也是對剛才介紹資料的同學的一個評價。設計這樣一個環節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情感體驗。)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我們的新聞釋出會到這裡同學門已經獲得了那麼多的資訊,看來同學們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現在就請同學們再來閱讀一篇文章,來更加系統的認識我們的雙手。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
3、交流識字方法。反饋生字詞掌握情況,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4、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落實教學目標中的“交給學生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在這一個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學會用找出課文的總述段落或者是總述句的方法來歸納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深入感悟
1、“金鑰匙”今天又有學習的好方法要教給大家了,我們一起來聽聽。出示“金鑰匙”中的學習方法,學生清楚之後,根據“金鑰匙”的方法自己默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重點句,記下不懂的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到了四年級一是要養成做摘錄筆記的習慣,二是會做批註筆記,結合課後思考題和“金鑰匙”的提示,透過批註體會和運用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以此減少環節,提高閱讀效率。)
2、現在釋出會進入自由交流時間,把你在學習中的所得和疑問提出來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先讀出你劃出的句子,再說一說你的批註。小組進行總結,選出一名同學作為發言人,一名為記錄人。)
3、進行全班交流。
(1)課文從那幾個方面介紹了手的皮膚?(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
(2)朗讀課文的起始段。
(3)現在我們的新聞釋出會進入“你問我答”階段。你們小組在第二小節有哪些批註?請小組進行交流,先請一名同學讀出課文的第二小節,再請發言人介紹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其他小組成員可以補充。根據學生的提問組織全班進行交流學習,質疑答難。在第2小節中處理“你還知道哪些人的雙手的特點?”為什麼從手可以知道一個人是從事什麼工作的?3―5小節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在第3小節中處理的問題是“如果有人要去看手相,你會怎樣去勸他?”在第4小節中處理的問題是“手指肚的紋路作用有哪些?”第5小節處理的問題是“手指的作用有哪些?”
四、總結課文,交流收穫
1、今天的新聞釋出會你有什麼收穫?(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2、你透過今天的學習,覺得今後應該怎樣來保護你的雙手?
五、作業設定
請回家之後仔細觀察爸爸的雙手,寫一篇文章,並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爺爺、奶奶。
總評:
在本課教學中鄒老師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採用“新聞釋出會”的新穎形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效果顯著。
1、尊重學生認知水平,組織學生進行課前資訊收集。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鄒老師對學生的語文教學便是從預習習慣的培養開始的,同時基於“雙手”是學生最常見的,而且是自己生活和學習形影不離的,但也因為雙手是學生身體的一部分更容易被忽略掉,因此課前鄒老師設計了這樣兩個環節:第一、仔細觀察自己的雙手,寫一篇觀察日記。第二、收集有關於手的資訊資料。這個環節的設計尊重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重視其情感基礎,在學生充分預習、收集材料的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能力,讓學習更加有效。
2、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地進行課文學習。現代認知理論認為,新的知識是建構於原有認知結構上的。運用這一理論,鄒老師在進行本課教學時立足於學生原有生活經驗,並努力在學生閱讀理解的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之間建立一種相似的聯絡。例如開課伊始,老師讓學生展示自己透過觀察自己的手而記錄的“手的日記”,學文後又結合收穫說一說自己打算怎樣保護自己的雙手,作業是讓學生觀察父親的手寫一篇文章,生活體驗貫穿於教學始末,這樣,使學生有了意義建構的基礎和深入探究的動力,促進了學生的語文能力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展,使本堂語文課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手上的皮膚》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透過學文,瞭解手上皮膚的特點和功能,增強學生對手的情感。
2、學習運用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3、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
重點難點
1、瞭解手上皮膚的特點和功能。訓練學生運用方法自主閱讀的能力
2、學習運用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匯入
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召開一個關於手的“新聞釋出會”,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觀察結果介紹給大家。
二、明示目標
今天我們共同讀一篇關於手的文章,來更加系統的認識我們的雙手。
三、初始通讀
1、自由讀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
2、小組內互讀課文,檢查讀文情況,做出評價。
3、認讀生字詞,交流生詞學習。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指名回答。
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讀一讀。
5、小結:我們可以透過找文章總述段落或者總述句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品味精讀
1、學習方法。
“金鑰匙”又要教給我們學習的好方法,讓我們共同看一看。
2、運用學法,默讀批註。
3、合作交流,質疑解疑。
(1)交流自讀批註的結果,說說學習中的收穫。
(2)進行“你問我答”:說說學習中的困惑,請小組成員解決。
五、實踐悟讀
書寫生字,摘錄句子。
第二課時
一、激趣匯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手上的皮膚,你對哪部分課文感興趣,讀給同學們聽。
二、明示目標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解答同學們心中的疑問。
三、初始通讀
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手上的皮膚?自由發言,
四、品味精讀
學生在彙報過程中,引導思考以下問題:
①第二段中處理的問題:你還知道哪些人雙手的特點?
②第三段中處理的問題: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樣勸說?
③第四段中處理的問題:相互比一比指紋是否相同。
小結:除了找文章總述段落或者總述句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還可以透過串聯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實踐悟讀
1、透過學習瞭解了哪些手上皮膚的知識?
2、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打算怎樣保護自己的雙手?
板書設計
手上的皮膚
用途多 繭
學問多 紋路
指紋
指甲
課後反思
《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 。”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能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學中我教給學生批註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效地進行自主閱讀。而這些方法的傳授不是教師直接完成的,而是透過學生實踐運用,歸納概括,感受運用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