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學會勸說》教學設計

《學會勸說》教學設計

《學會勸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會勸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學會勸說》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得體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2.瞭解和感悟勸告語言的特點和技巧,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瞭解和感悟勸告語言的特點和技巧,能進行得體的勸告。

  教學難點:

  體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在勸說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啟迪和教育。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設計一組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匯入話題。

  1.情境創設:我校三年級學生李大剛同學特別活潑好動,一下課就在樓道里跑來跑去,不是撞倒了這個同學,就是自己摔破了腿。同學們,你看到了會對他說些什麼?

  2.勸說導課。大家都想勸勸她,這節課,我們就來爭當小小勸說家。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來創設口語交際的話題,以此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熱情。】

  二、討論勸說的藝術

  1.小組討論。

  還有一個同學叫王大明,他的教室在三樓,下樓時別的同學都能做到輕聲慢步靠右行,唯獨他喜歡坐在樓梯的把手上往下滑。同學們,你看到了會怎麼辦?是啊,王小明的行為太危險了,老師和同學看見了,都對他進行了勸說,他會聽誰的呢?為什麼?

  課件出示:小紅:你怎麼不遵守學校紀律呢?太不應該了!

  小明:你這樣做太危險了,有可能會撞到別人的。

  老師:小同學,別這麼玩!扶手很滑,如果沒抓穩的話,你會摔傷的。

  2.彙報交流,明確勸說的藝術。

  (1)小紅的勸說:指責的口吻,對方不易接受。

  (2)小明的勸說:指出他的錯誤行為,但只從別人的角度勸說。

  (3)老師的勸說:不光指出錯誤的行為,還從他自己的角度勸說,這樣更容易讓人接受!因此更能打動人!看來勸說還真是一門學問,總結:那麼勸說時要注意什麼呢?

  出示課件:1.注意說話的語氣,要友好和善,不要用指責的口吻。

  2.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3.角色扮演,體驗勸說的藝術。

  【設計意圖: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探討勸說的藝術,讓學生在交流中感悟勸告語言的特點和技巧,在勸說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啟迪和教育。】

  三、小組合作練勸說

  1.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勸慰,大家看一看:

  課件出示:

  情景一

  有同學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我想對她說……

  情景二

  表哥喜歡玩電腦遊戲,一玩就是一整天。

  情景三

  爸爸特別愛抽菸,每天家裡煙霧瀰漫,他自己的身體抽壞了,我和媽媽也跟著“吸毒”。我想對他說……

  2.分組練習,每組練習一個。

  3.全班展示

  其他同學認真看,認真聽,要做文明聽眾。

  四、總結下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勸說、練勸說最後會勸說,大家的表現都很精彩,老師相信同學們都能成為小小勸說家。

  板書設計:

  勸說

  注意說話語氣

  學會換位思考

《學會勸說》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學習勸說他人不做有損於公共利益的事,說話是態度大方,有禮貌。

  2、培養學生關心身邊的事情,勇於表明自己的態度。

  【教學重點】

  說出這兩件事的做法為什麼不對,該怎樣勸說。

  【教學難點】

  在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注意語言的審美性。(有禮貌,真誠,態度大方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課

  1、聽力大考驗:

  教師念《顛倒歌》,學生找出其中的錯誤。

  2、揭示課題:

  小朋友能真誠地給老師指出錯誤,老師很感激,老師謝謝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見到這些做得不好的事情,你會怎樣做呢?揭示課題《不要這樣做》

  二、學習勸說,情景對話

  1、看圖說話,瞭解圖意。

  2、分組討論,交流彙報:

  ⑴ 分組討論:這樣做有什麼不好?你怎樣勸說他們不要這樣做?交流彙報。

  ⑵ 老師演犯錯的孩子,與上臺彙報的學生交流對話。

  ⑶ 集體評價。在交流中使學生認識:在草地上踢足球會傷害小草,破壞環境的美化,影響別人的休息。

  3、創設情境,交流對話。

  三、遷移情景,合作演練

  四、聯絡生活 靈活交際

  在生活中,學習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別人做得不好的事,你會怎樣對他進行勸說?自由組合選擇一組場景進行對話交流,小組彙報交流,集體評議。

《學會勸說》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2.在交際中瞭解規勸語言的特點,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學會怎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說別人。

  3.體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在勸說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啟迪和教育。

  4.以口語交際為契機,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在交際中瞭解規勸語言的特點,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學會怎樣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說別人。

  教學難點:

  體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在勸說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啟迪和教育。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學生表演情景劇

  麗:喂,給我把你扔的東西撿起來。

  生:你誰啊,管的著嗎?

  麗:怎麼這樣說話啊,那麼沒素質。

  生:我樂意,就你有素質!(揚長而去)

  麗:......(無可奈何)

  二.初步瞭解勸說

  1.請學生指出情景劇中小麗勸說失敗的原因,相機出示勸說公式,並做簡要說明。

  勸說公式:

  A×B=C

  正確內容勸說技巧(方法)勸說目的.

  說明:

  A表示正確的內容,B表示勸說的技巧。

  如果A數值不變,B的數值越大,A與B的積越高。

  當B等於零時,再正確的道理都等於白說。

  2.讓學生具體分析失敗的原因,瞭解勸說技巧的重要性,提出改進措施。相機用多媒體出示勸說要領

  首先要尊重他(她),不能因為他(她)犯了錯誤而輕視、鄙視他(她)

  要考慮對方的身份,要用商量的語氣和口吻,並提示錯在哪。不妨適當地插入一些合理的對被勸人的稱讚之辭。

  ......

  3.再次討論,如何勸說,指名現場勸說。

  三.小組合作練習。

  1.播放相聲《打電話》,請出羅嗦先生,可教師扮演。

  2.在笑聲中,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聽電話的小王,或者等著打電話的人,或者是羅嗦先生的親人,你會產生什麼樣的想法,激發學生對羅嗦先生的同情,產生想要幫助他的願望,進而對其進行勸說。

  3.分小組討論勸說的方法。同時教師出示一些勸說的方法,

  ①直勸法,就是在心理相容的前提下,直截了當地勸對方怎樣做或不要怎樣做;

  ②婉勸法,講個故事,打個比方,或用其他委婉方法間接地進行勸說,如:換位思考、求同存異、對比選擇等;

  ③迂迴法,就是先繞一個彎子,最後回到要說的話題上來,......

  小組繼續討論打算採用哪種方法進行勸說,

  4.教師扮演羅嗦先生,由學生進行勸說。

  5.根據勸說成果評出勸說員。

  四.名言積累

  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但可以從樓上一步一步的把它哄下來。——馬克〃吐溫

  五.寫一寫

  假如你有一個好同學經常上網咖玩網路遊戲,你很想勸勸他,又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今天放學路上,他邀你一起上網咖,你將如何勸說他呢?(中考題目)

  六.課外拓展

  巧勸遊客

  一位新加坡老太太遊武夷山,不小心被樹枝扯破了裙子,老太太遊興大減,竟坐在地上不起來了。陪同的一位女導遊和顏悅色的說:(“”),終於使老太太不再生氣了。

  1.擬舉辦“勸說”故事會。頒發“勸說故事獎”

  2.習作《勸說自己》或蒐集勸說小故事,體會語言的魅力。

《學會勸說》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習勸說,懂得在尊重、理解基礎上巧妙說服別人。

  2.能耐心傾聽,抓住別人說話要點,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透過學習勸說,養成樂於交流、自信交流、文明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習勸說的方法,懂得勸說他人時既要做到曉之以理,又要動之以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角色扮演道具。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情境,探策略

  1.情境話題一:毛毛的問題。

  2.導方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設計意圖:毛毛“沉迷遊戲”情境設計來源於學生生活,學生真切可感,話題貼近實際,為教學中學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奠定了基礎。】

  二、換角色,解問題

  1.情境話題二:毛毛的煩惱。

  2.小組合作:扮角色巧妙勸服低頭族毛爸。

  2.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巧妙勸解。

  3.互動點評。

  【設計意圖:以教師扮演毛媽,親切可觸的形象把情境推向高潮,引導學生在角色互動中瞭解到面對不同場合及物件,勸說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既不著痕跡地彰顯口語交際需要靈活應對的特點,又讓學生領悟到言語交際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四、鏈生活,妙調解

  1.拓展話題:生活中還有那些現象需要勸說?

  2.調查生活,再現場景。

  3.現場調解,巧說妙勸。

  【設計意圖:學生在順利解決前面情境話題問題的基礎上,教師把話題呈網狀延伸至生活,必然激發學生更強烈的征服欲,創設“調解進行時”的情境,意在放手讓學生多方互動交叉進行,真正檢驗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