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的教學設計範文

《月亮上的足跡》的教學設計

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的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利用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進行探究活動。

  3、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4、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瞭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精心搭設“橋樑”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

  三、教學設計、

  新課匯入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製作(關於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匯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準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於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嚮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四、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學習。)

  ⑴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資訊,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①人類是什麼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②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③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④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麼?

  ⑤採用什麼順序記敘了什麼過程?

  ⑵用上面的資訊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⑴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並作簡要說明。

  ⑵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⑶展示各小組中最好的作品,並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⑷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瞭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鍊學生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五、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觀看課件中的錄影),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⑴看登月的實況錄影。

  ⑵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⑶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課達到高潮。

  ①月球上有些什麼?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②科學家為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麼感覺?

  ④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⑤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採集土壤、岩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並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合作探究)

  ⑴探究1:同學們把登月過程準確地解說出來,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把登月的複雜過程寫得清楚明白,你覺得課文寫作上最值得你學習的一點是什麼?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有一點必須明確: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B、恰當的描述,敘述中有議論。C、用數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並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⑵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麼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並朗讀、評析。

  ⑶探究3:齊讀最後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辯論)據說為了這次登月,共有40萬人、2萬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資239、15億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卻只運回了幾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採集月壤和月岩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後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六、你對月亮知多少

  (拓展延伸到綜合性學習──探索月球奧秘)

  1、學生上網查詢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準備好的月亮網,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查閱。

  關於“月亮”的話題,學生可以選擇這一話題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組成協作小組(以“月亮”話題為例,對文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月亮傳說組、月亮詩歌組、月亮美稱組、月亮風俗組等,對科學感興趣的可以組成登月組、月球概況組、月球之謎組等),各個小組到網上自主選擇,自主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這一任務中積極地承擔個人的責任,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在網上遇到問題時能協商解決,透過有效的溝通解決群體內的衝突,對各人分擔的任務進行群體加工,對活動的成效共同進行評估。這一過程中,不僅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2、各興趣小組將蒐集到的內容製作成課件。

  3、各小組從不同角度交流查閱到的資料:

  ⑴星空奇觀

  ⑵月球之謎

  ⑶中國航天

  ⑷登月計劃

  ⑸阿波羅之旅

  ⑹登月圖集

  七、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我國已進行了無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願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八、作業

  必做題:

  1、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並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2、根據練習三創設情境,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選做題:課後繼續看與月亮有關的書籍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做好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