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精選】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3篇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精選】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3篇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內容分析

  第一單元 :唱《紅眼睛綠眼睛》、《小胖胖》、《小螞蟻》,聽《做個好娃娃》,律動 音樂遊戲。

  第二單元:唱《小雨沙沙沙》、聽《春天音樂會》、《春天悄悄來》,我的創造音樂遊戲。

  第三單元:唱《詠鵝》、《小動物唱歌》、《小毛驢爬山坡》,聽《口哨與小狗》。

  第四單元:唱《乃呦乃》、《勇敢的俄倫春》、《保護小羊》,聽《杵歌》、《快樂的羅梭》,《我家門前有條河》,集體舞。

  第五單元:唱《快樂的孩子愛歌唱》、〈〈幸福拍手歌〉〉,聽《節日舞曲》、〈〈多快樂呀多幸福〉〉

  第六單元:唱《藏貓貓》、《數蛤蟆》、《蝴蝶花》,聽《小貓釣魚》、《糖果仙子舞曲》、《玩具兵進行曲》,採集與分享歌表演 我的創造 。

  本冊教科書共有六單元,每個單元有三個整合塊組成,即演唱、聽賞、活動。其中活動設定了“歌表演”、“律動”、“音樂遊戲”、“集體舞”、“我的創造”、“採集與分享”。整體教學內容體現《課標》的理念,體現音樂學科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讓一年級的學生從第一課開始就喜歡音樂老師、喜歡音樂課。透過不同型別歌曲的演唱,培養學生愛祖國、愛集體、愛生活的情感。透過“動”初步培養學生節奏感、韻律感以及合作意識。讓學生認識並學會使用小樂器。透過“聽”讓學生感受不同音樂形象和音樂風格,讓孩子們從小體驗音樂活動的豐富性和完整性,把音樂課變成學生們樂於投入的生動活潑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1.體驗踏上人生第一起跑線的新鮮感和幸福感,喜歡音樂老師,喜歡音樂課,體驗音樂課帶來的快樂,在生動活潑的音樂中,體驗聲音世界的豐富多彩,感受活潑、歡快的情緒,由好奇而產生對音樂課更濃的興趣。在活動中顯現出探索的精神與合作的意識。

  2.能認識課本中幾種學習音樂的標誌。

  3.樂於參與歌表演、音樂遊戲、律動等生動活潑的音樂學習活動,並能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充分展示自己積極進取和團結友愛的美好感情核對音樂的愛好。並能用身體語言更好地表現音樂情緒。

  4.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演唱時能注意表現不同節拍的特點,能區別並使用柔和、連貫與頓挫、跳躍等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的表現力有所增強,透過演唱和遊戲活動初步感受節奏的長短變化,感受合作的樂趣。

  5.在聽唱動的活動中感受童年學習與生活的快樂和勞動的樂趣,能顯現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在音樂活動中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6.能注意集中的聆聽音樂,對音響世界有探索的興趣,初步瞭解民族打擊樂器及我國的鼓文化,能聽辨課堂提供的音樂。用線條、色彩表現自己對聲音特點的感覺,嘗試用歌聲、體態語言、樂器等表現音樂的情緒。嘗試製作簡單的打擊樂器。

  三、教學思路基本理念

  1.以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發展為核心。努力遵循學生的審美髮展與身心發展的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興趣愛好與審美需要,轉變單純進行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教學的觀念,加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和培養。

  2.學生真正成為音樂學習的主體。努力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突出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發展;加強對學生音樂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在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活動中,突出體驗、重視實踐、鼓勵創造與反思,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審美學習情境和展現音樂潛能的“舞臺”。

  3.現人文學科的共性與音樂教育個性的統一。重視原來音樂教育中相對薄弱的人文內涵,注意對學生人格成長的整體關懷,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有更多的機會關注中華民族及多元文化的優秀成果;加強音樂與藝術、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絡,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得人文精神的薰陶。

  4. 教育創新的時代要求。以觀念更新為先導,處理好內容選擇的經典性忽然時代性的關係。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積極推動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

  四、主要策略

  1.創設愉快學習音樂的環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堅持綜合性學習和貫穿始終的評價形式。

  3.尊重學生的意見,加強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繼續使用“課堂評價量化表”,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和學生交流,培養學生做好課前充分的準備,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行“鼓勵性”原則,對在音樂課上取得成績和進步的同學及時表揚,使這些同學樂於學習,有成就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教學進度 周 次 內 容

  第1周 1唱《紅眼睛綠眼睛》、律動 ,

  2唱《小胖胖》、音樂遊戲。

  第2周 1唱《小螞蟻》,音樂遊戲《小螞蟻》,

  2唱《做個好娃娃》,集體舞。

  第3周 1唱《小雨沙沙》,我的創造《奏一奏畫一畫》,

  2聽〈〈春天悄悄來〉〉,活動〈〈春光好〉〉

  第4周 1唱《雲》、聽《小雨沙沙沙》,

  2唱《春天悄悄來》、聽《雲》。

  第5周 1聽《春天音樂會》、 我的創造(1)(2)(3),

  2《春天音樂會》動一動。

  第6周 1唱《小動物在唱歌》

  2聽《小動物在唱歌》、歌表演

  第7周 1唱《詠鵝》,聽《口哨與小狗》,

  2聽《詠鵝》,唱《小毛驢爬山坡》。

  第9周 音樂湖 看圖聽故事

  第10周 五一長假

  第11周 1唱《乃呦乃》,

  2活動《乃呦乃》,聽〈〈杵歌〉〉。

  第12周 1聽《快樂的羅梭》, 律動,

  2唱《勇敢的鄂倫春》,律動。

  第13周 1聽《保護小羊》,歌表演《小猴子》,

  2聽《我家門前有條河》,律動

  第14周 1唱《快樂的孩子愛歌唱》,律動,

  2聽《多快樂呀多幸福》,我的創造(1)(2)。

  第15周 1唱《幸福拍手歌》,音樂遊戲 ,我的創造,

  2化妝舞會。

  第16周 1唱《藏貓貓》,唱《數蛤蟆》,我的創造,

  2唱《蝴蝶花》,歌表演。

  第17周 聽〈〈玩具兵進行曲〉〉

  第18周 複習

  第19周 考察

  第20周 考察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任務

  1、表演學習自然呼吸,不聳肩,養成良好習慣,注意咬字、吐子,清晰準確,做到有表情唱歌。

  2、唱遊能隨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和節拍的變化,有表情的進行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表演。

  3、聆聽欣賞優秀兒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潑、雄壯、優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樂器。

  4、讀譜知識認唱1、2、3、5、6、等幾個音,認識連線、延長記號等,並知道作用。

  二、教學要求:

  1、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把德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使學生掌握淺顯音樂知識和簡單音樂技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4、瞭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具有初步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聆聽音樂

  四、教研課題與教學措施奮鬥目標: 以美育人培養興趣享受音樂

  教研課題: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措施:

  (一)以音樂的美感來陶冶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地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在音樂課中滲透適當地思想教育,充分利用音樂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和薰陶,寓教於情感,趣味,娛樂之中,使學生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首先透過音樂教育培養兒童具有初步愛祖國的情感。在一年級的新歌及欣賞教材中多次出現《國歌》。

  在教學中,利用插圖、播放愛國主義影片、畫國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其次透過欣賞優秀民族音樂曲目,向學生介紹祖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進而進行思想教育,情感上和學生產生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從心底湧起了濃濃的愛國之情。另外,向學生介紹音樂家或音樂作品時,可將這些內容編成小故事。如 “音樂神童莫扎特”、“貝多芬和《歡樂頌》”、“聶耳和小毛頭”、“高山流水”等許多小故事,讓學生在全神貫注地聽故事地過程中,被音樂家的崇高的理想、頑強的毅力、樂觀的精神吸引,在學生幼小的心靈埋下希望的種子。從創設情境出發,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審美教育。在教音符時值的長短時,可讓學生透過自己行走的步伐“嗆嗆|嗆嗆”,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和四二拍子的節奏特點。然後,再進一步透過學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兩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鬧鐘的走動聲“嘀嗒嘀嗒”來認識八分音符的時值。為了使簡單的節奏練習變得饒有興趣,選幾首兒童熟悉的8小節或6小節的短歌,由學生按練習中的順序拍手,老師在琴上奏出旋律。這樣透過以上練習,不僅可以使單純的節奏練習與旋律結合起來,增加了音樂性和趣味性,同時,也能培養兒童隨音樂的節奏拍手的能力。從形象、直觀出發,讓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聯想。

  (二)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讓四十分鐘更加有聲有色,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1、建立必要的課堂常規

  在音樂課上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段琴聲都要讓學生明白是什麼意思,我力求音樂課有別於其他課,從而吸引學生。-例如:一節課的開始採用讓學生聽音樂進課堂的形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感受音樂情緒的能力。師生問好採用唱師生問好歌的形式。音樂課中常有律動教學,律動時站立和坐下都可以用固定的音樂與之相配合(站立:13 55 |1-| 坐下:15 33 |1-|)。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學生用唱歌方式表揚(12 3| 12 3|你真棒)。這樣都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的獨特魅力,成為學生對音樂課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2、運用多媒體,視聽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如在教學《感受音的強弱》一環節時,可設計如下:多媒體出示一輛紅色小汽車從公路一端開過來,經過弱中強標牌時分別按一下喇叭,讓學生感受強弱的對比,經過三次不同體驗後,點按實踐按鈕,根據畫面中不同樂器的演奏,讓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把抽象枯燥的樂理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小常識,創造出了優美的音樂氛圍。使學生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愉快而積極地獲取知識,趣味盎然。

  3、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唱歌的最大目的是給人美的享受。我們不能滿足於教學生唱會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啟發準確的表達好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玩耍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中的藝術內涵挖掘出來,激發起學生深厚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確的、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美。

  4、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學生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記憶歌詞。

  在啟發學生表演時,可以這樣做:(一)啟發學生進行即興表演。(二)教師根據學生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三)個別檢查。在個別檢查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裡會自發的爆發熱烈的掌聲。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強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繪畫、故事、表演相結合,誘發欣賞興趣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而且更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知識和感情去體驗。但小學生閱歷淺,感情積累少,要是學生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目的,就必須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透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視覺同步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然後在讓學生在動聽的樂曲聲中自由廣闊的想象體驗,使其根據各自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間接的形象記憶,把自己對所聽音樂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出來。學生能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的把握作品,理解音樂,欣賞音樂之美。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 篇3

  本學期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情況,透過實踐,使學生對音樂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以及基本的演唱技巧,能有感情、有表情的進行演唱。

  本期的教學任務、要求及重點如下:

  一、教學任務

  1、表演學習自然呼吸,不聳肩,養成良好習慣,注意咬字、吐子,清晰準確,做到有表情唱歌。

  2、唱遊能隨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和節拍的變化,有表情的進行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表演。

  3、聆聽欣賞優秀兒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潑、雄壯、優美抒情等不同歌曲和樂器。

  4、讀譜知識認唱1、2、3、5、6、等幾個音,認識連線、延長記號等,並知道作用。

  二、教學要求:

  1、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把德育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使學生掌握淺顯音樂知識和簡單音樂技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4、瞭解中外優秀音樂作品,使學生具有初步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學唱歌曲聆聽音樂

  四、教研課題與教學措施奮鬥目標:以美育人培養興趣享受音樂

  教研課題: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教學措施:

  (一)以音樂的美感來陶冶學生,感染學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地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在音樂課中滲透適當地思想教育,充分利用音樂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和薰陶,寓教於情感,趣味,娛樂之中,使學生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首先透過音樂教育培養兒童具有初步愛祖國的情感。在一年級的新歌及欣賞教材中多次出現《國歌》。

  在教學中,利用插圖、播放愛國主義影片、畫國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其次透過欣賞優秀民族音樂曲目,向學生介紹祖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進而進行思想教育,情感上和學生產生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會從心底湧起了濃濃的愛國之情。另外,向學生介紹音樂家或音樂作品時,可將這些內容編成小故事。如“音樂神童莫扎特”、“貝多芬和《歡樂頌》”、“聶耳和小毛頭”、“高山流水”等許多小故事,讓學生在全神貫注地聽故事地過程中,被音樂家的崇高的理想、頑強的毅力、樂觀的精神吸引,在學生幼小的心靈埋下希望的種子。從創設情境出發,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審美教育。在教音符時值的長短時,可讓學生透過自己行走的步伐“嗆嗆|嗆嗆”,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和四二拍子的節奏特點。然後,再進一步透過學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兩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鬧鐘的走動聲“嘀嗒嘀嗒”來認識八分音符的時值。為了使簡單的節奏練習變得饒有興趣,選幾首兒童熟悉的8小節或6小節的短歌,由學生按練習中的順序拍手,老師在琴上奏出旋律。這樣透過以上練習,不僅可以使單純的節奏練習與旋律結合起來,增加了音樂性和趣味性,同時,也能培養兒童隨音樂的節奏拍手的能力。從形象、直觀出發,讓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聯想。

  (二)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是整個音樂教育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還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個人音樂素養,讓更多更新穎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讓四十分鐘更加有聲有色,這樣才能使學生對音樂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1、建立必要的課堂常規

  在音樂課上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段琴聲都要讓學生明白是什麼意思,我力求音樂課有別於其他課,從而吸引學生。-例如:一節課的開始採用讓學生聽音樂進課堂的形式,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作協調能力,一方面也培養了他們感受音樂情緒的能力。師生問好採用唱師生問好歌的形式。音樂課中常有律動教學,律動時站立和坐下都可以用固定的音樂與之相配合(站立:1355|1-| 坐下:1533|1-|)。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學生用唱歌方式表揚(123|123|你真棒)。這樣都會讓學生感受到音樂課的獨特魅力,成為學生對音樂課感興趣的原因之一。

  2、運用多媒體,視聽結合激發學生興趣

  如在教學《感受音的強弱》一環節時,可設計如下:多媒體出示一輛紅色小汽車從公路一端開過來,經過弱中強標牌時分別按一下喇叭,讓學生感受強弱的對比,經過三次不同體驗後,點按實踐按鈕,根據畫面中不同樂器的演奏,讓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把抽象枯燥的樂理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小常識,創造出了優美的音樂氛圍。使學生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愉快而積極地獲取知識,趣味盎然。

  3、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唱歌興趣唱歌的最大目的是給人美的享受。我們不能滿足於教學生唱會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啟發準確的表達好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玩耍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中的藝術內涵挖掘出來,激發起學生深厚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確的、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美。

  4、引導學生歌表演,增強學習興趣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每學一首歌曲,我都根據歌詞內容啟發學生進行律動或表演,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記憶歌詞。

  5、在啟發學生表演時,可以這樣做:(一)啟發學生進行即興表演。(二)教師根據學生表演編排一套好的動作教給學生。(三)個別檢查。在個別檢查時,學生常常會被一些漂亮的動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裡會自發的爆發熱烈的掌聲。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加強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繪畫、故事、表演相結合,誘發欣賞興趣欣賞音樂,不僅需要形象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而且更需要欣賞者用自己經歷過的生活知識和感情去體驗。但小學生閱歷淺,感情積累少,要是學生真正理解音樂,達到陶冶性情,培養情操的目的,就必須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透過形象活潑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故事,簡短的啟發談話等形式,運用聽覺視覺同步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然後在讓學生在動聽的樂曲聲中自由廣闊的想象體驗,使其根據各自對音樂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間接的形象記憶,把自己對所聽音樂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文字、動作表現出來。學生能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更準確的把握作品,理解音樂,欣賞音樂之美。

  四、注重個性發展,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

  在音樂教學實際中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應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係。

  教學進度:

  第一週校園升旗2課時目的:培養愛國意識,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第二週接媽媽2課時目的:愛媽媽的表現,會打《接媽媽》的節拍,會表演唱;

  第三週農場的早晨2課時目的:模仿動物的聲音練聲、會唱《母雞叫咯咯》進行歌表演;

  第四周小雨沙沙2課時目的:會識《小雨沙沙》的歌譜,及打節奏

  第五週玩具音樂會2課時目的:學習各種節奏型別、學唱《玩具進行曲》

  第六週飛呀飛2課時目的:掌握跳音、會表演唱《飛呀飛》;學習集體舞《雁兒飛》

  第七週望月亮2課時目的:掌握四三拍節奏,會唱《望月亮》欣賞樂曲;

  第八週山谷回聲真好聽2課時目的:掌握明快的節奏,會唱《山谷回聲真好聽》,突破高音處理

  第九周我們愛勞動2課時目的:進行歌表演,教育孩子愛勞動,做乖孩子;

  第十週龜兔賽跑2課時目的:欣賞音樂,在音樂情境中分角色表演;

  第十一週好房子2課時目的:教育孩子愛自己的家,進行音樂遊戲,欣賞《好房子》;

  第十二週小樂手2課時目的:用簡單樂器進行演奏;

  第十三週小動物回家2課時目的:音樂戲劇表演《迷路的小花鴨》、音樂遊戲《小花鴨》;

  第十四周倫敦橋2課時目的:學習集體舞的基本動作《倫敦橋》;

  第十五週音樂夏令營2課時目的:進行歌表演

  第十六週選聽幼兒歌曲2課時目的:欣賞優秀幼兒歌曲

  第十七週至期末複習、鞏固以及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