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呵護,“知道地受愛,不知道愛別人”,“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尊重,面對和自己不一樣的人,他們可能會覺得好笑,有時甚至會嘲笑,瞧不起還可能會戲弄他人。所以必須從平時親身經歷的事實中理解、培養學生具有同情心和愛心,並讓他們樂於助人。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共分為四個單元:(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二)生產與生活,(三)交通與生活,(四)通訊與生活。

  2、教學目標:

  (1)透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能正確的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並能利用地圖的基本知識在地圖中找到家鄉的位置;瞭解家鄉的自然環境,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從瞭解日常生活中工農業產品入手,探究工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係,體會工人和農民為社會付出的勞動與智慧;瞭解各行各業之間的相互聯絡,知道生產是為了人們的生活。

  (3)第三單元《交通與生活》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感受交通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古今交通的發展情況,以及交通的不斷髮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種種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家鄉和祖國的熱情。

  (4)社會通訊的種類,感受通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讓學生學會通訊的使用方法講究通訊道德。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2、透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方面的情況。

  4、聯絡身邊的事例感受通訊與生活的關係。透過調查知道現代通訊及各自的特點能根據生活實際需要,正確選擇合適的通訊方式。懂得並遵守通訊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四、完成本學期教學目標須採取的主要措施:

  1.提高目標意識、主體意識、情感意識和診斷意識;

  2.課前指導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整理、交流所收集的資料,實現資源共享;

  3.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充滿感激;

  4.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暴露學生的思想困惑,堅強針對性,有效解決;

  5.組織活動,選好載體,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動腦、動口、動手,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積極性;

  6.重視課外延伸,使課內的學習活動落實到課外的實際生活之中,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評價要多鼓勵,保護學生的個性和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