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談生命教學反思

談生命教學反思

談生命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生命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談生命教學反思1

  【教材分析】

  《談生命》是冰心於1947年寫的一篇散文,作者並沒有在生命的定義解釋上做文章,而是把抽象的生命理念比喻為具體可感的春水和小樹,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生命的圖畫。作者透過描寫“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的全部的生命歷程,喻示著人的生命歷程的豐富多彩,同時揭示了生命的生長,壯大和衰老的普遍規律以及生命中痛苦和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則,表達了作者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全文感情基調高亢達觀,許多語句莊重而精警生動又富含思想,是作者幾十年人生體驗的感悟與結晶。閱讀本文不僅能獲得審美享受而且能給人以深刻的人生啟示。

  【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非常喜歡文質兼美的散文,尤其是本文如行雲流水一般,節奏感很強,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畫面感強易於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能力,把優美的文字在大腦中轉化成具體可感的畫面。但是本文中有一些語句含義深刻,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指導學生利用閱讀期待和閱讀反思進行創造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自由暢談。教師只是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適當點撥和啟發,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設計思路】

  教學本課時,為使課堂教學思路清晰,採用“板塊式”教學結構,將教學過程共分為六個板塊,即:創設情境,激情匯入──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自選學法,品讀文章──拓展遷移,感悟昇華──推薦書目,課外延伸──反思小結,鞏固創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掌握文中生字生詞的寫法和基本含義,能夠聯絡已有的閱讀體驗和生活實際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義的語句。

  ⑵繼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⑴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點撥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讀書思考交流與感悟。

  ⑵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啟用創新思維,樹立創新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透過閱讀啟發學生進一步理解生命的意義,進而樹立勇於戰勝困難,熱愛生命,積極投入生活的思想情感。

  ⑵培養學生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運用比喻的方法說明抽象的事物。

  2、正確理解文中關鍵詞語的含義,品味文中富含哲理意義的語句。

  3、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的措施:

  ⑴將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等學科有機整合和滲透,從而更好的理解本文將抽象事物形象化的寫法。

  ⑵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擇一種恰當的形式表現自己對生命的獨特感悟與理解。同時在重點處留空白,在難點處留空白,在知識延伸處留空白,給學生更多的聯想和想象的空間。

  【教學方法】

  點撥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學法指導】

  透過對文中關鍵語句的圈點勾畫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小組合作探究領會文章的主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用多媒體播放一組反映世間萬物生機勃勃的畫面,同時配以激昂高亢的鋼琴曲《命運》,讓學生思考看到畫面都產生了哪些聯想。學生欣賞多媒體畫面,聆聽音樂。

  (設計意圖:渲染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拉進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

  二、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文字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文章,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字的主要內容,為學生深入解讀文字奠定基礎。)

  三、教師為學生提供四種學習方法

  朗讀法;點評法;構圖法;質疑法。學生從四種學習方法中任意選擇一種進行自主學習,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選擇學習方法的權利,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個性化閱讀提供平臺。)

  四、說話練習

  教師在多媒體上為學生出示三個與生命有關的開放性題目,讓學生從中自由選擇,進行表達。從教師給定的三個開放性題目中任意選擇一個進行說話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這節課的創新點,意在尊重每一個學生對生命的獨特感受,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五、課外延伸

  教師為學生推薦相關的書目,進行課外延伸。學生可以互相交流閱讀感受。

  (設計意圖:利用圖書館,現代網路技術等語文課程資源,以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交流,進一步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社會化。)

  六、教師指導學生填寫閱讀體驗報告單和自我評價單

  學生從“知識上的收穫,思想上的收穫,方法上的收穫”三個方面填寫閱讀體驗報告單並進行自我評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本節課上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反思】

  《談生命》是冰心寫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在教學本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的讀書活動。我認為語文課堂上絕對不能少了學生的朗朗書聲,透過朗讀,學生不僅可以從整體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可以深入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要透過朗讀,引領學生在文字中多走幾個來回。

  在教學方法上,引導學生採用“圈點勾畫”和做批註的方法來進行學習。透過對重點段落和重點詞語的點評賞析,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達到和文字對話和作者對話的目的。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可能會觸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積累,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的閱讀體會寫在書中,以實現學生學習的深入和主動。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對文字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本節課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方法。針對本文畫面感強,適合朗讀以及語句含義深刻等特點,我為學生提供了四種學習方法,即:朗讀法,構圖法,點評法,質疑法。學生猶如進入了學法超市,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學生的愛好特長,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促進學生自由和諧的發展。第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品質。課堂教學不能只是就文字講解文字,而是應當以文字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後,我設計了“創作天地”這一環節,裡面設計了三間創作室:

  1、以“生命”為話題說一段話。

  2、冰心把生命比做春水和小樹,你還想把生命比做什麼?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怕困難,昂揚向上的人的事蹟?

  透過這一環節的訓練,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將語文學習的空間由課內拓展延伸到了課外,實現了語文課堂的開放化,也使學生逐步意識到“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進而愛生活,愛語文。

  【點評】

  《談生命》一課是刁英芳老師在哈爾濱市素質教育研討會上所作的一堂課,此課曾榮獲市級一等獎。刁英芳老師的《談生命》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設計實效性。

  教者在對文字內容進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對文字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整合。將課堂流程分為六大版塊,版塊之間環環相扣,這樣就能使學生更好的走進作品,走進生活,在感受文章優美意境的同時,又能不斷的去創造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在小組討論中求同存異,各抒己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

  第二:學法多樣性。

  本課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四種學習方法,同時又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尊重了學生選擇學法的權利,同時也使學生能對文字進行多角度的有創意的理解,為學生的創造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奠定了基礎。

  第三:內容拓展性。

  圍繞著“生命”這一主題,為學生提供了三個話題,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行說話練習。這一環節的設定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拓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更為深廣的空間;同時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多篇文章進行課外閱讀,實現了課堂內外的溝通和銜接,調動了學生課下學習語文的熱情,將新課標中的探索式學習巧妙而自然的融入實際教學。

  總之,《談生命》教學設計發揮了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探究意識,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獲得了審美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悅。

談生命教學反思2

  《談生命》是冰心先生早年寫的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說,而是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論理交融。鑑於學生生活閱歷淺、閱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現其中的美點,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述。

  針對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這篇課文時,強調朗讀。我雖然注重了朗讀,但是,從整體來看,朗讀還是不夠。在理解內容、分析比喻句的含義方面花了很多時間。因為,學生閱讀完之後,好像又懂得了一點意思,有說不出,也說不明白,沒辦法,只好臨時改變主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多次的指導。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時候,也花了不少的時間。從這兩方面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我最迷惑的問題。長期以來,我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問題上,進一步拓展,但也未能達到要求,在下一篇課文儘可能做得更好。

談生命教學反思3

  1、本文是哲理散文,透過朗讀、精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和文字對話,品位優美的語言文字,從而達到領會文章主旨的目的。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和體驗,探討對生命的理解,加深對生命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3、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方法的引導,有助於學生自覺、自主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和創新能力。

  4、拓展延伸,在領會文章主旨的同時,培養學生感受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感受韻文學科以情育人,以美動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談生命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並且富含哲理、引人思考的散文,在這節課中我把重點定位為學生的誦讀、品析、結合自己的認識談談對生命的理解。

  按照一直以來的教學模式,我依然讓學生自主回答問題,不點名。在課堂的前半部分效果很不錯,學生大都比較踴躍,對課文的誦讀、品析比較到位,可是在最後一個環節說說自己的理解時,卻卡殼了。幾乎沒有同學主動起來談談,後來在我的再三激勵之下有幾個同學稀稀落落的起來但是神情裡沒了那份自信,反而侷促的很。這很出乎我的意料,因為對這些學生來說,不管是語言表達能力、文字組織能力還是生活或閱歷、思維狀態都能遊刃有餘的解答這個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呢?

  我又仔細回顧了前半節課他們的精彩表現,後來終於找到了冰山一角。前半節課的精彩、灑脫,大多數同學靠的是一本參考資料,看似流利精彩,其實很少有自己的語言、思維,而最後一個環節要靠自己了,很多學生便無所適從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離開了這個,再精彩的表演也只能是表演,可是學問是表演能夠得來的嗎?

  課堂不該只要熱鬧,更要理智、深度,只有讓學生的思維活躍了,獨立了,他們才可能在知識的海洋遨遊,否則早晚有一天會被答案淹死,被獨立思考掐死。

談生命教學反思5

  初接觸《談生命》一課,感覺不知道怎麼講,不知從哪裡切入,反覆看了幾遍教學參考書,都覺得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是一篇具有感性化和理性化的散文,或者說是一篇哲理性的散文,教學參考說得也比較籠統,最後我覺得還是以文中的兩個比喻切入比較好,而不是單純地分層次,如果按照教參的方法,我覺得會把文章分得支離破碎,無法把握文章整體。

  我先讓學生熟悉課文,然後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去研究討論,只要這幾個問題討論明白了,全篇文章也就理解了。這幾個問題是這樣設計的:

  1、冰心老人把生命比做什麼?你認為這種比喻恰當嗎?請說說你的理解。

  2、“他經過細細的平沙,斜陽芳草裡,看見了夾岸紅豔的桃花”“疾風吹捲起他,大雨擊打著他”這兩句話分別寫出了人生怎麼樣的處境?

  3、“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成長的便成了空殼!”對這句話怎麼樣理解?

  4、說說你對“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一句話的認識。

  5、用一個比喻句寫出自己讀罷此文後的感受。

  6、能寫出如此深刻的生命體驗的人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7、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待生命的態度各有不同,請列舉你看到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生活態度。

  8、讀罷此文,我們不禁想到自己,請用文情並茂的語言,談一談今後你怎麼對待生命。

  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又找了一些資料,設計了這樣八個題,我認為只要學生把這八個問題討論清楚了,也就能理解了這篇課文。

  透過課堂授課,我覺得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問題的討論結果時,我覺得很欣慰。第一問是很好答的,關鍵是對這兩個比喻句的理解。有的學生的答案是我沒有想到的,我感覺到學生理解得非常好。有的學生答:一江春水總是向東流,小樹總是向上生長,生命像一江春水,像小樹,也就是說生命也有方向也有目標。有學生答: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過程中,要經歷險灘,要遇到岩石的阻擋,要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有的時候是順境,有的時候是逆境,但是不管怎麼樣,江水總是不改方向,向東流去;小樹在向上生長的過程中,會遇到暴風驟雨,閃電雷擊的考驗,但是小樹會頑強地抵禦大自然的風風雨的襲擊,不斷地向上延伸。生命也是這樣,有時是一帆風順,有時要經歷艱難險阻,但是頑強的生命也會不斷地克服困難,頑強地向自己的目標生長髮育。還有的學生答:一江春水在向東流的過程中,力量是不可阻擋的,小樹在向上生長的過程中生命力是頑強的,生命也是這樣的,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生命力是強大的,是活躍的。還有一些回答也是非常好的,很有新意。聽了這些回答,就連我都對這篇文章有了更新的認識。透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個問題的深入討論,基本上使學生把握了課文的主旋律,加深了對生命的認識。

  在把握了課文的基本內容後再接下來討論重點語句的理解,使得學生水到渠成的理解了作者對生命規律、生命歷程中的艱難與幸福的辯證法,以及幸福含義的理解。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讀罷此文的感受,學生談得非常好,能展開來,從古說到今,又聯絡到自己,確實說出了一些對生命的感受。

  講完此課後,感覺心裡特別暢快,雖然是一片有些深度的散文,但是隻要找好切入點,敢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體會,教師引導好,學生會學到很多,甚至是課本以外的知識。

談生命教學反思6

  課堂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教師是教學改革的倡導者和實施者。在課堂上教師只有關注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新要求,關注學習方式的改變,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知識建構,才能啟用整個課堂,迎來教室裡的星光燦爛。

  一、關注閱讀教學的新策略

  課程改革,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提倡學生在閱讀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標,並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本文是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透過朗讀、精讀、品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和文字對話,品味優美的語言文字,從而達到領會文章主旨的目的。

  二、關注學習方式的新舉措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旨在解決語文教學中長期採用灌輸式所帶來的缺憾。灌輸式語文教學中師生雙方一方是主體,一方是客體,作為客體的資訊接受者只有被動地接受、理解主體發出的資訊。而“對話”不同於灌輸資訊傳遞的單向性和非對稱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對稱性,在對話中雙方都是主體。在對話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不是一種灌輸與被管束的關係,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闡釋,而是一種平等的雙向的交流關係。教師透過啟發引導,在解讀文字“生命是一江春水” 這一部分,理解了生命的狀態和過程的基礎上,採用了學法指導,分小組合作探究,給學生充分的獨立體驗的時間,教師適時點撥,教導學生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同學相互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共享,相互討論、各抒己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虛心好學的品質;培養幫助他人、共同進步的精神。透過合作學習,發揮群體優勢,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改善,小組的學習形式得到強化,學生間互動交流的頻率更高,因而研究的氣氛更強烈。 小組學習也有利於發散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關注學生情感的新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多次從不同的角度強調,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訓練不能代替語文實踐和實踐中的經驗積累。“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要啟用課堂,就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課堂在匯入部分,把學生置於廣袤的沙漠,激起學生的感性體驗,從而喚起他們對更多話題作文優秀範文、高中語文優秀教案、教學實錄、備課資料、同步試卷、美文、高考模擬試卷、文學欣賞盡在語文軒網站/生命本質的探究興趣。在講讀“生命是一江春水”這一部分時,透過分析朗讀時的情感變化,有情感激越,有心平氣和,在不斷變化的情感體驗中認識生命本質和規律。在領悟了冰心老人筆下的生命之後,要求同學們採用“生命象……”的句式,詮釋自己對生命的獨到見解,講練結合,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組織能力。課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影響深遠,課堂設計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真正發揮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

  四、關注知識體系的新建構

  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透過對學習材料、學習問題的探索研究、探尋追究,自我建構,自我生成了一些新的東西。由於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不同,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創新精神的發展。從課堂設計看,在品味關鍵語句和課外延伸這兩個環節中,旨在因勢利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從知識到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緯度去實現目標。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怎樣達到讓語文學科以情育人,以美怡人的目的,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所有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談生命教學反思7

  1.《談生命》一文的教學中,先引導學生閱讀“一江春水”由小溪而大海流動的內容,從詞句中感受生命的激情以及生命由“弱小——壯大——歸化”的規律;繼而引導學生閱讀文中春水流動中的四個“有時候”,體會生命過程的曲折和大起大落;再引導學生閱讀小樹成長的“春夏秋冬”,體會生命過程的平靜與溫馨,並透過品讀、討論、交流讓學生感悟:生老病死是自然之規律,有價值的生命卻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2. 講述生命故事,很多同學聽了後都非常感動,感慨萬千,對生命彷彿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我能看出他們個個激動的表情,不禁為自己能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而高興,讓他們可以盡情地暢談對生命的感悟與品味。

  3.新課程告訴我們,教學應建立注重人的生命發展的價值觀,即教學應是一種以人的生命發展為移歸的教學。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它所關心的不僅是人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多少知識、認識多少事物,而且在於人的生命意義可以經由教學而獲得彰顯和擴充套件。課堂應該是生命的課堂,是生命價值最大化的課堂,是開發人的生命潛能的課堂。課堂教學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巧借課文,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真正領悟課文所言的“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的內涵。真正做到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體會生命的魅力。並關注身邊的種種生命形態,珍惜生命的每時每刻,輕視生命的坎坷,頑強執著地體現生命的可貴,在生命力的發揮和奉獻中,創造出生命的壯麗和輝煌。

談生命教學反思8

  這節課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闡述了生命的意義,告誡人們要積極的、樂觀的面對生命。本文無論從語言,還是文章所透露的意義,對學生來講,都是值得學習的,所以這節課我主要從語言和文章的意義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透過“生命像……,他經歷…… ,他是這樣做得……。”“我喜歡……,(句子或詞語)因為它採用了……的寫法(修辭),表現……的感情,我從中領悟到了……”這些開發性的問題,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文章。從授課效果來看,學生比較適應這樣的形式。

  講完這節課後,最大的感觸是自己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在對文章知識的擴充套件上,與學生能力的訓練上,都是有欠缺的。例如,對冰心散文知識的擴充套件,語言的能力滲透,都很深入。並且把課堂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教師講授為主,一部分以學生自學為主,這樣既能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又能鍛鍊學生的能力。

  透過這節課,最大的收穫是,懂得了九年級授課與其他年級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識的儲備對教師的重要,更讓我明白了同研一節課的意義。

談生命教學反思9

  本單元的課文都是以生命為主題的散文,它們都融進了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受和深沉思索。

  《談生命》發表於冰心老人仙逝前不久,是一篇帶有比喻、象徵意味,以及深邃哲理意蘊的“生命體驗式”散文。

  在這篇詩一樣的散文中,冰心老人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譜寫出對生命過程以及本質的獨特領悟。語言精彩明麗,細膩典雅,把“冰心體”的語言風格詮釋得淋漓盡致;同時,思路清晰,章法嚴謹,用形象的描述詮釋哲思的深邃,景、情、理完美融合,將散文寫作技巧運用得純熟自然,不著痕跡。

  然而,閱讀,首先是一個接受的過程。

  從作者到讀者,從世紀老人冰心到年僅十五的初三學生,隔著的豈止是滔滔的歲月的河,它還有人生經歷的深深烙印和豐厚積澱的無限衍生。

  更何況,從閱讀到理解,從理解到感悟,隔著的還有文字作為交流工具所具有的不可避免的侷限,以及因這侷限而橫亙在閱讀者面前的美麗陷阱呢!

  儘管漸漸長大,對生命也有或深、或淺的感受;但生命,這樣一個極其抽象的概念,以其清淺的生活閱歷,學生幾乎還難以體悟到生命真諦以及平凡生活中蘊含的豐富哲理。

  儘管生命價值觀的樹立,猶如他們生活中一盞盞明燈,對正處青春期的學生,不可或缺,舉足輕重,但以其叛逆的心態,幾乎也難以披文入情,探賾索隱,讀出那絢爛至極歸於平淡的語言的妙處以及隱藏在字裡行間的深沉思索。

  那麼,在兩節課的時間裡,怎樣讓學生以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受和深沉思索為基石,培養熱愛生命的強烈意識,啟發對生命本質的更深理解,從而涵養正確的價值觀?

  那麼,在第一課時,怎樣讓學生能夠帶著興趣走進文字,帶著思考揣摩文字,從而完成對精美雅詞的自覺積累,形成對內容的初步理解,整體把握,並最終為第二課時的帶著感動背讀文字、結合自身經歷昇華文字的教學得以順利展開奠定堅實的基礎?

  鑑於這樣的思考,我擬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積累詞語,夯實基礎;多種方式誦讀課文,品味關鍵語句,理解作者對“生命過程及生命本質”的獨特領悟。

  學習重點:誦讀;理解作者對“生命過程及生命本質”的獨特領悟。

  學習難點:理解作者對“生命過程及生命本質”的獨特領悟。

  學習方法:誦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預設了四個環節,分別為:輕釦心門,觸控生命的律動;大聲朗讀,感受生命的美麗;品讀美文,汲取生命的智慧;藝術朗讀,體驗生命的真諦。

  教學理念上,“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是基本著眼點,為使學生帶著思考的收穫與思而不得的困惑走進課堂,我設計了預習作業如下:

  預習冰心的《談生命》一文,完成下面三個學習任務:

  (1)精美雅詞積累

  選詞標準為:生僻字、易讀錯、易寫錯、易用錯。

  抄寫詞語時,易讀錯,注音;易寫錯,標紅強調;易用錯,給出釋義。

  (2)關鍵語句品析

  摘錄一處你最有感悟的句子,寫一小段話(不少於200字),說說你喜歡它的理由。

  提示:

  可以是一兩句,也可以是一小節相對完整的文段。

  可以從詞語的巧妙運用、修辭的表達效果、哲理的啟發領悟(聯絡個人實際)、情感的感染激發(聯絡個人實際)、結構的精緻構建等方面只選一點來展開,也可以不拘一格。

  (3)將你不理解的句子,抄寫在小紙條上。

  《談生命》一文,文質兼美;散文鑑賞,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所以我重視學法指導,兼顧學法實踐,課堂“以讀貫之,唱響生命之歌;起承轉合,成就課堂之美。”在預設的前提下,關注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以下面四個環節,展開“學的活動”。

談生命教學反思10

  花了整整兩日解讀構思冰心先生的《談生命》,本以為自己的設計簡潔又深入淺出,但是兩堂課上,我都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因為這個環節的設定,讓整堂課由剛開始的生機盎然到中間急轉直下,最後只得我自言自語,在索然無味中,在孩子們迷茫不解無聊的眼神中,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做“冰火兩重天”。

  這是冰心先生以生命為主題的散文,透過兩個比喻從橫向和縱向來闡釋生命的遭遇和歷程,然後在此基礎上,勉勵人們實踐生命的價值,以坦然的心態面對生命中的快樂和痛苦,並常懷感恩之心,用豁達的心態去享受生命的豐富多彩。

  我想,本文的主題是很清楚的,而文字背後所引發的聯想想象和思考才是更有價值的。所以,在讀上,我就設定了三次,雖然都放在這節課的開頭。初讀小聲讀,圈注生字詞。再讀放聲朗讀,初步感知文意。三讀,帶著問題默讀,邊讀邊思考:冰心先生的這篇散文中,最想對我們說的句子是哪個(哪些)。

  剛開始,大家都很活躍,用到了今天跟劉老師學的激將法,特別是在找作者最想對我們說的話這個環節上,雖然我的'某些追問還是覺得不夠恰當,但孩子們的品讀思考是非常到位的。我們談到了生命的必須以不懈的進取去實現價值和意義,提到了不能庸庸碌碌成為行屍走肉浪費生命(怪我平時愛用這個有些殘忍的詞),談到感恩,談到坦然。我想冰心先生想要對我們說的,孩子們都領悟到了,而且品位得很到位。

  最失敗的環節登場:理清文章思路。從這裡開始,大家的思路就被限制了。我們把思路理清後,就不由自主的進行了機械的全文分析,跌入了以前學議論文的陷阱,且這個陷阱是我自己設的,後面就開始一片死寂,孩子們自己主動性幾乎沒有了。而我自認為該精彩的下一個環節也歉然逝去。雖然在上個環節末尾,我已看到了精彩的前奏。

  因為今天中考照相,時間被分割,所以我提前把課堂任務板書下來讓學生去做。在上個環節後還設定了一個我覺得可以引領孩子走向深刻的環節:請用波浪線畫出理解上有疑問或者你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而在找“最想對我們說的話這個環節”的最後,有一個女生找到了前邊兒,在引導之下也品位得不錯。我想這個環節應該是可以讓幾乎全班同學都動起來並且主動思考討論的,但是又想著這麼簡單的文章思路,總要理一理像課堂才完整,孩子思路才清晰,然後我就跌進泥潭裡,然後就有了幾天的追悔莫及。

  現在回過來想想,也完全可以用很少的時間理完過後進入接下來這個環節。我卻繞了進去,也是因為自己忘了此環節的教學目標,還順著結構走進了分析,也難怪由合唱變成了獨角戲。還是怪自己不夠堅定,被自己和學生繞了進去。

  本來還設定了最後的環節,讓學生在最後8分鐘寫作,用“生命像。。。。。。”,但是課在我的失誤中無味地結束,估計學生也沒有寫的慾望了。哎。

  遺憾和悲催。以此為戒。

談生命教學反思11

  接到要講本節課的時候,心中有點怨言,身為初四的老師身心都經受著巨大的壓力,再講這樣一節課,真是有點承受不了,所以最先的準備有點草草了事,當第一次試講的時候發現,學生對課文的掌握很不好,才決定認真準備。

  這節課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闡述了生命的意義,告誡人們要積極的、樂觀的面對生命。本文無論從語言,還是文章所透露的意義,對學生來講,都是值得學習的,所以這節課我主要從語言和文章的意義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透過“生命像……,他經歷……,他是這樣做得……。”“我喜歡……,因為它採用了……的寫法,表現……的感情,我從中領悟到了……”這些開發性的問題,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文章。從授課效果來看,學生比較適應這樣的形式。

  在聽完塔中老師的授課後,最大的感觸是自己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鄒老師在對文章知識的擴充套件上,與學生能力的訓練上,都是我不能企及的。例如,對冰心散文知識的擴充套件,語言的能力滲透,都很深入。並且把課堂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以教師講授為主,一部分以學生自學為主,這樣既能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又能鍛鍊學生的能力。

  透過這節課,最大的收穫是,懂得了初四授課與其他年級的不同,也明白了知識的儲備對教師的重要,更讓我明白了同研一節課的意義。

談生命教學反思12

  《談生命》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發表的一篇帶有比喻、象徵,帶有哲理意蘊的“生命體驗”散文,它不僅哲思深邃,宏闊形象,鮮明生動,而且文字精練、老到,像一篇精美的散文詩。全文為“一片作”,一氣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開篇引出話題,接下來描寫“一江春水”“一棵綠樹”的生命歷程。最後直抒胸臆,昇華哲理,說出了作者歷經百年滄桑,備嘗酸甜苦辣的生命“體驗”。文章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與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

  針對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我在上這篇課文時,強調朗讀。我雖然注重了朗讀,但是,從整體來看,朗讀兩還是不夠。在理解內容、分析比喻句的含義方面花了很多時間。因為,學生閱讀完之後,好像又懂得了一點意思,有說不出,也說不明白,沒辦法,只好臨時改變主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多次的指導。另外,在品析句子的時候,也花了不少的時間。從這兩方面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缺陷很大。如何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我最迷惑的問題。長期以來,我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但一直都沒有找到好的方法。想在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問題上,進一步拓展,但也未能達到要求,在下一篇課文儘可能做得更好。

談生命教學反思13

  《談生命》是世紀老人冰心在仙逝前不久發表的一篇帶有比喻、象徵和哲理意蘊的抒情散文,文中時有精當的議論,但又不是理性的直說,而是將抽象的“生命”人格化,將生命流程物象化,抒情、論理交融。鑑於學生生活閱歷淺、閱讀理解有限,我在本節課的設計中,著重引導學生感知品讀課文,發現其中的美點,挖掘其中的理趣,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述。

  一上課,我就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4點),給學生一個清楚的印象和一個明確的方向,為了達到這幾個目標,我將這一節課的設計分成四個板塊(照應教學目標)。

  第一個板塊:引用名言匯入後,推薦課文和作者,再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初步感知,落實字詞。這一環節主要是落實基礎,積累。

  第二個板塊: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層次。這篇文章在形式上沒有分段,可層次標誌卻很分明,這有助於訓練,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各層意思,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概括提煉資訊的能力。

  第三個板塊:探究瞭解,主要是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富於深意的句子,()從而理解文章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欣賞語言的能力。

  第四個板塊:聯想體驗,目的是透過“仿寫”訓練,由課文拓展到現實,讓學生從更深的意義上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作者關於生命本質的闡釋,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這節課也有遺憾之處,特別是品讀不夠細膩,不夠充分,教師在這一環節指導不夠,學生的交流不夠開放,不夠精彩。如果在閱讀這一環節上處理得好一些,課堂氣氛、學生表現會相應地好起來,這一節課將會更圓滿。起死回生教學反思品生教學反思男生女生教學反思

談生命教學反思14

  《談生命》是冰心的一篇哲理性的散文,闡述了生命的意義,告誡人們要積極的、樂觀的面對生命。本文無論從語言,還是文章所透露的意義,對學生來講,都是值得學習的。而此次授課的物件是職高二年級的學生,職高的學生在語文基礎上來說相對比較薄弱,對知識的理解相對於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也較差一些,所以這節課我主要從語言和文章的意義兩方面來引導學生學習,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方法,透過“生命像……,他經歷……,他是這樣做得……。”“我從中領悟到了……”這些開發性的問題,和自由式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文章。從授課效果來看,學生比較適應這樣的形式。

  在課堂中,職業技術教育要注意把學習語文和培養相應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職業場景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努力做到為工作、為生活而學習。回顧整堂課的教學,可以說有得有失。

  成功之處:

  職高的學生在這節課中,我考慮的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課文給他們帶來的思考,讓他們懂得去思考人生、思考對待生命的態度。並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畢竟職高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很少受到表揚,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鼓勵學生思考並回答問題,回答無論對與錯,都給予學生大大的表揚,讓學生能夠更積極的參與課堂,明白自己也是行的。因而此次教學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難易分配合理;重點、難點突出,教學過程實施比較順利;學生在本節課中受到了情感的感染和薰陶,也掌握了一定的語言運用技巧;在探究中安排朗讀,讀思結合,訓練了學生的朗讀力和理解力;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讀中悟,讀後交流,暢談感想,理解語句,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訓練。

  不足之處:

  作為職高教育,在沒有應試壓力的情況下,還未充分做到使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除此之外,可以選擇更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能夠說,有話說“,積極引導學生真正的愛語文,學會如何清楚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談生命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脈絡,理解文章主旨。體會本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

  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體會本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

  2、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含的哲理。

  3、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掌握生字,掃除閱讀障礙。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蒐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識,文字、圖片皆可。

  教師:介紹作家作品知識、背景知識、文體知識等,製作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新課

  生命是什麼,我們常常發出這樣的慨嘆。摯愛文學的冰心老人告訴我們,生命是奔騰不息的一江春水,只有流入大海才會獲得新生的力量;生命是頑強生長的一棵小樹,只有歷經風雨才能莊嚴燦爛。江流入海,落葉歸根,只有用心感受生命中的每一點快樂與痛苦,我們的生命才能更加完美,才會擁有更燦爛的人生。

  板書課題:談生命——冰心。

  二、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家作品

  ①學生小組內交流展示自己蒐集到的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識。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記憶,主要培養學生的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交流表達能力。

  ②教師透過幻燈片展示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知識。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記憶,而是讓學生作一般性瞭解,開闊學生的視野。

  A、圖片陣列。略。

  B、作者簡介一則:

  冰心(1900.10.5—1999.2.28),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

  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鍊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檢查生字詞情況

  透過幻燈片展示題目和答案。①②題讓學生筆答,③題讓學生口答。設計此環節的目的,讓學生進行字詞積累,同時使形式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①給加點的字注音。

  驚駭( ) 梟鳥 ( ) 羞怯( ) 緋紅( ) 怡( )悅

  蔭庇( ) 芳馨( ) 休憩( )

  ②根據拼音寫漢字。

  chán巖( ) 雲yì( ) 休qì( ) 驕shē( ) 穿枝fú葉( )

  ③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A、他會聽見黃鶯清吟,杜鵑啼血,也許還聽見梟鳥的怪鳴。

  B、他伸展出他如蓋的濃蔭,來蔭庇樹下的幽花芳草。

  C、他結出累累的果實,來呈現大地無盡的甜美與芳馨。

  三、整體感悟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本文雖然不分段,但思路清晰,章法嚴整,很容易看出行文的層次來。以下內容在學生書面概括的基礎上,透過幻燈片展示。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書面概括能力。

  第一層(頭兩句話),提示話題。

  第二層(“生命像向東流……也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歷程,顯示“一江春水”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豐富多彩。

  第三層(“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也不敢信來生”),描寫“一棵小樹”的全部生命歷程,顯示“一棵小樹”亦即人的生命里程的豐富多彩。

  第四層(最後的部分),總結全文,點明、深化主題,揭示生命的本質,點明快樂和痛苦是生命之歌的基本旋律。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本文用充滿哲理性的語言,對生命過程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抒發了一位世紀老人對生命的獨特感悟和絕唱。

  你認為下面這些說法對不對?為什麼?請同學們結合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進行小組交流。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繪出奔流入海的壯觀畫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歷程應當有歡樂和痛苦,這樣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結尾暗示人們,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為編織美麗的人生創設了機遇。

  D、我們個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麗的。

  如果以上說法沒有說出你心中的感受,請你儘管提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教師適時適當參與學生的交流,並給予指導。

  此環節的設計主要在於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和甄別能力,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四、研讀探究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求其他同學或老師的幫助。基本程式是:甲學生提出問題(前面學生提出的問題後面的學生不再重複)——乙丙等學生幫助解決——教師幫助解決難題或總結歸納。某些問題如果與下一個環節相同,則在這個環節處理。

  說明:這個環節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多,幾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內容也非常不確定,但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非常高,用時也最長。這是教學本課的最主要的環節。過程略。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善思善問的習慣和大合作學習的意識。

  2、教師引導探究

  本環節基本程式與上一個環節相同。問題與答案皆透過幻燈片展示。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一是補充學生沒有想到的問題,二是突出學習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①體會本文中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

  A、作者為什麼說“我不敢說生命是什麼,我只能說生命像什麼”呢?請根據文意或語境寫出你的理解。

  提示:“是什麼”是下定義;“像什麼”是文學性的表述,決定了全文形象性、審美性和隱喻性的特點。

  B、在文中作者分別將生命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並加以充分展開,請你談談自己的理解。

  提示:“一江春水”“一棵小樹”是比喻性的說法,描述它們的行進和生長現象,生動形象,蘊藉含蓄,給人以審美的享受。

  ②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聯想和想像,感受文中的鮮活的形象,揣摩文中蘊含的哲理。

  A、對“不是每條一條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提示:這句話揭示出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奮鬥中才能體現。或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進取,克服一切困難,排除一切干擾。或只有不斷流動,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斷生長,生命之樹才能常青。

  B、“願你生命中有足夠多的雲翳,來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中包含這什麼哲理?

  提示:這是一個比喻句,意思是說:希望你的一生有豐富多樣的經歷,你才真正體驗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說人生應該經歷幸福和痛苦,快樂和悲哀,只有某種單一的經歷是不夠的。

  五、拓展延伸

  本環節問題透過幻燈片展示。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一是把學生的目光從課堂引向社會人生,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二是訓練學生的仿寫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1、作者說;“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快樂固然興奮,苦痛又何嘗不美麗?”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對生命的認識。

  2、對於生命,冰心老人用形象的比喻作了闡釋:“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溼的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出來。”請你試著用生動的語言,仿寫這個句子。

  六、佈置作業

  1、將本課所有的生字詞進行分類整理。

  2、書面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在設計本教案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交流表達能力,我讓學生在課前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蒐集作家作品、人生格言警句等文字、圖片資料,並在小組內交流展示。這個環節,每個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都是平等的,且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因而在達到上述目的之外,也讓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生再次獲得學習的自信。

  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我又設計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這個環節(本教案第四部分“研讀探究”的第一個環節)。這也是教學本課的最主要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多,幾乎涉及到了文章的方方面面,內容也非常不確定,但學生參與的熱情也非常高,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層次的問題,然後由不同層次的學生去幫助解決,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分層次教學”中“如何分層”這個難題,因而效果也就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