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1

  《搭石》全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本文透過截取了農村生活中的幾個非常平凡的鏡頭,但是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樸素中閃爍著美好的思想。

  在設計教學時,我本著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教學建議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進行,重點放在“美”當中,有情景的“美”,有心靈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實際的“美”,有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的“美”,在學習後,班級學生交流感受,昇華感情。

  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沒有達到預想的情景,總結反思有以下幾點

  1、同學們的積極性沒有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一般,使得我有些緊張,直接的影響到了我的情緒,致使思路有些被打亂。如果我能充分的利用多媒體,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首先把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的話,我想效果會好很多的。

  在引導同學們充分的朗讀上,我覺得我還是有些進步的,在原來的教學中,我沒能更好的

  2、同學們在讀中體驗、感悟並且積累,現在我已經知道了學語文的重點應放在讀中了,但是教學中引導讀的時候環節有些散亂,例如在句子中體會詞語,在句子中聯絡上下文,層層相應的聯絡性、統一性不夠好,使知識變的有些雜亂了,學生理解掌握起來就有困難了。

  3、低估了學生的能力,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有時會超越教師的設想,有時同學們的問題讓我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解釋、回答,在這方面我想和我備課不夠充分以及教學機智不夠靈活有很大關係。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新課程倡導學生應該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所以我應在認真備好課的前提下,不束縛孩子發展的想法。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

  總之,在語文教學的環節和方法以及個人素質能力方面,我覺得我還應該不斷加強,虛心學習,積累經驗,把語文課上好。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2

  一、識字教學,集中和分散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對於識字教學,我採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法。先整體認識本課要求會寫和會認的字詞,以及多音字的正確讀音。再學文中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想象畫面理解,聯絡生活體驗理解,也有教學生透過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時,不但要求學生讀準,部分詞語還進行了拓展,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ABCC形式的詞語,藉此機會讓學生說出自己積累的這種形式的詞語,拓展了學生的詞彙量。在教學“協調有序”一詞,學生對“協調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讓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又透過學生體驗走搭石的節奏加以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麼默契,那麼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調有序”。在學習“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相機學習生字“綽”,課件出示字典的三種解釋,學生聯絡上下文知道應該是姿態柔美,然後讓學生透過想象畫面和圖片來理解,並透過朗讀體會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美,達到了感性理解和個性思維的統一,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文字教學,捕捉畫面,品讀文美

  抓住“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主題,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悟老人擺搭石,擺出了助人美;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著的謙讓美;“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的敬老美,同樣都是家鄉的一道風景。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人景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如上了年紀的人擺搭石的場面,透過學生想象老人發現不平穩的石頭到放平穩,再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才離開這個過程,他會想什麼,做什麼,體會他認真負責,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又如年輕人背老人過河,透過理解“理所當然”,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來體現出他們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讓學生透過這些畫面的體會,自然地感受到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時,學習最後一段,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搭石默默無聞的美,以及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美,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在這節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學總結的語言過多,隨機處理問題的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沒有落地,如:批註感受的時候,學生只畫了相關語句但沒有寫出感受,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學生在表演走搭石時,動作不規範,沒有引導學生明白走搭石的方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不斷努力,不斷反思,爭取進步。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3

  本節課因為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體會鄉親們淳樸的愛,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課後靜心反思,感觸頗多。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在教學預設時,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首先,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透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字,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透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透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加強說、寫的訓練,設計了透過老師的朗讀,你想到了那些動人的情景,誰能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讓你感受到了美?你又做了哪些事,讓別人感受到了美?把你感受到的美寫下來。進行說寫訓練,訓練學生的思維、語言訓練與表達。透過朗讀──評價,描述畫面──評價,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品質。

  其次,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提示學習規律。教是為了不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了解學習規律,掌握學習方法,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必要前提。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總結全文,提示寫法時,揭示“生活中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蘊涵美,生活處處是文章。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裡,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以下不足:

  1、由於時間關係,原來預定的“寫一寫你身邊的美”臨時改成了“說一說你感受到的美”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由於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認識關聯詞和中心句的作用,談體會談感受。設計的內容太多,想講授的太多,因而對文章個別語句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4

  《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重的文章,它透過淳厚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下人們秋涼擺搭石、路人修搭石、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相互忍讓過搭石的一幕幕畫面,表現了人們純樸、勤奮、老幼相敬的難得品格和同心專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美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故鄉人、故鄉事無窮而深刻的緬懷之情。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訓練重點和難點設計教學流程,切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現總結如下:

  1、設疑:投石問路。

  上課伊始,我引導孩子們圍繞“路”展開交流:你見過哪些路,行走在上面會是什麼感覺呢?此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累,有的談現代高速公路,有的談高鐵,有的談上山小路,有的談田間村路……看著激情澎湃的同學們,我隨即在黑板上版畫了一條羊腸小路,接著版畫村莊和田間,話鋒一轉:如果連下幾場大雨,雨水積存若剛沒過腳踝,人們會怎樣做呢?讓學生敞開心扉,大膽想象,並說出能否實現的理由。這樣一做年代感一下子沒有了距離,為孩子們感受當時的生活埋下了伏筆。

  2、引讀:感受鄉情。

  首先聚焦人們走搭石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人們搖搖晃晃走在搭石上的高興心情,並讀出噠噠噠的音律美!儘管有點險,但是人們卻奏響了一曲幸福的民間舞曲。其次,讓學生潛心讀書,思考並標畫相關語句:搭石路上曾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學生邊讀邊標畫並寫下感受,老人修復搭石的場景,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場景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心中,互幫互助的淳樸民風薰陶與感染著他們幼小的心靈,相信將來的他們也一定會以此為榜樣,創造和諧美好的幸福畫面!

  3、拓展:情感昇華。

  學習語文是為了更好地交流和表達,讓我們拿起筆模仿作者的寫法寫一寫身邊讓你感動的瞬間。此環節,讓學生充分調動生活積累,學著去觀察,去感動,去享受生活的美好。交流發現,孩子們生活中感動的人和場景真不少,有的短短十幾分鍾能寫下300字的短文,我由衷地為孩子們點贊!

  二、成功之處

  此文教完感覺挺幸福的,因為像是回到了童年,過了一把癮!雖然年代離孩子較遠,但是我的版畫一目瞭然,我設計的問題不拖泥帶水直接讓孩子們聚焦細節描寫,所以課上孩子們思維活躍,寫話時靈動的筆觸留下了許多感人的瞬間。

  三、不足之處

  學生的有聲朗讀處理匆忙,沒能指導抑揚頓挫的讀書,有失語文學科特點。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再挑選幾個細節描寫的句子,在引導體會的基礎上指導抓住關鍵詞語讀出輕重緩急;或者呈現一些道具,模擬搭石的場景,讓孩子們現場走一走,感受一下搭石路。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5

  我在教學這堂課的時候緊緊圍繞一條主線:透過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山村裡的人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因此,我針對中高年級的特點,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

  我在課堂上從直接檢查學生的預習入手,把詞語有規律地歸類出示、朗讀。然後讓學生運用句式說課文的大概內容。這樣既是對詞語的重組記憶又是對文字的感知,為學生學習下文作鋪墊。然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要問題尋找幾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

  擺搭石這部分內容,我主要抓住“無論、只要”等一些連線詞讓學生體會,在體會中讀好這段內容。走搭石這部分內容很美,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讓搭石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抓住文字的空白點進行想象。“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過搭石”,問:你覺得這兩個人會是怎樣的兩個人讓學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場景。使人物形象顯得更豐滿,學生對情感的體會也就更深刻。

  接著是對文字的整體提升,透過朗讀達到高潮,最後把課文最後一節進行改變,以小詩的形式出現,進行拓展與延伸。整個課堂老師滿懷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朗讀的情感激發起來了,感受著一種課堂的融洽與和諧。

  同時也使我認識到,這節課的教學反思只是我的一點粗淺的理解,真正的有教育意義的教學反思每個老師都會有很多。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許多老師在課堂上進行適時的指導、點撥、,使課堂教學更深入更有效,藉以引起我不斷反思的東西。我將不斷努力與探究,爭取更大的進步。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6

  《搭石》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裡行間洋溢著大山裡人的濃郁的生活氣息。我設計本課的教學思路,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平凡的小事讓人們感受到美的。為了讓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感染學生的心,我注重了以下幾個環節的處理,用以激發學生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願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由藝術家羅丹的名言匯入,告訴學生生活中只要用心去看一定能發現生活中的美,並創設美把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把學生帶進教材。

  二、預習交流環節是按照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正常交流的。讓學生小聲快讀課文回顧預習內容後,從生字詞、作者、主要內容和什麼是搭石這幾個方面進行彙報。

  三、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從而引出“但凡稱得上風景的多是具有美感的景觀,那麼搭石這道風景又美在哪裡呢?讓學生默讀第2-5自然段,畫出能感受到美的句子,談談體會”這一主線問題,讓學生讀書、批畫和談體會。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如謙讓美、敬老美、自然美……學生們主要是透過聯絡生活實際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四、透過準備這堂課,我知道老師在課堂上應起主導作用,老師設計的提問和評價語不能過多過碎,應點撥引導學生多交流,老師應該和學生平等對話。

  在教學中,儘管我課前精心備課,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課上了下來後,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1、課堂駕馭能力十分欠缺。課堂教學中總是被自己備好的課所牽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開展教學,對於課上突發的意外情況不能很好地處理與引導。

  2、學生在彙報主要內容時,其實應把兩個學生的彙報結合在一起才是最完整的,而老師對這一問題很模糊,以後還應認真研讀教材。

  3、主線問題應是一個問題群,而不應該忽略對文字表達形式、語言技巧的把握。

  4、沒有“點睛”。課文的最後一段是本課的點睛之筆,而因為時間問題我沒有出示,很可惜。

  5、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暢所欲言,表達不夠流暢,我想可能與我的情感和平時對學生的訓練有關,以後教學中還得彌補這幾方面的不足。

  6、在詞句教學時,我只注意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瞭解意思,還應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絡上下文理解等。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7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無聞中凸現。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欣賞、昇華。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本節課圍繞“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展開交流和討論。因為課文中蘊涵的美是有層次的,一是看得見的具體的風景美,二是看不見的家鄉人的心靈美。讓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我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透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也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感悟後,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曾經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是啊,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一節課即將結束,我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發現其中的美,並想到了與它相關的哪些人或事。讓學生聯絡生活去發現美,表達美,既是對課文的延伸,又是對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呢?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我的語言再自然些,這樣課堂會更生動。作為一名老師應學會聆聽孩子的心理,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美,這樣才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多吸取豐富的.教學經驗,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更全面的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搭石》教學反思(優秀8篇)8

  《搭石》是一篇鄉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透過質樸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間人們秋涼擺搭石、路人修搭石、人們協調有序走搭石、相互謙讓走搭石、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的一幕幕如畫的風景圖,體現了人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感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人、家鄉事無限而深刻的懷念之情。《搭石》所在單元是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培養孩子們從小要有謙讓,友善,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做一個心靈美的孩子。

  一、以“尋找美”貫穿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深奧,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一開始,我就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為美的切入口,讓學生在體會搭石的自然美的基礎上,挖掘出其蘊涵的情感美。接著,出示問題——“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助人之美,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和諧之美。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謙讓之美。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尊老之美。

  為了將學生的真實體會在朗讀中一次次的提升,所以在學生每次交流感悟之後,齊讀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有了真切體驗,有了情感鋪墊,有了機會傾訴,學生的感情正如這搭石一般,在不斷地延伸、傳承。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二、以“欣賞美”感知文字

  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海中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透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

  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感悟後,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內涵的美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詮釋,以達到學生與文字的心靈對話。如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這種和諧之美,我就採用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在體驗了行人走搭石的和諧,更使學生親身感受朗讀中的和諧之美;再如體驗“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揹負過溪。”的敬老之美時,我透過和學生模擬情境對話,讓學生有了身臨其境之感,並深刻感受家鄉人的心靈美和淳樸的鄉風、民風。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是啊,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哪裡也可以找到美?“知識拓展是本節課又將詮釋的一個層次。

  我在引導學生尋找美、欣賞美了之後,將這一深刻的感悟延伸到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希望透過學生的慧眼讓學生找到自己身邊的美,欣賞這些不起眼的美,珍藏這些細微之處見真情的美。

  四、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

  在課堂中,讓學生透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接觸文字,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透過自讀,深入瞭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蘊涵的美。透過”假如——來走搭石,——“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透過”美就在身邊,美就在——“這種句式,讓學生把找到的美說一說,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語言內化與表達。透過朗讀,談感,聽配樂朗讀,描繪畫面,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品質。

  這樣的美也在你我身邊,就蘊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透過充分的說,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要以美的心去對待他人,以美的言語去溫暖他人,以美的行為去付諸行動,我們的世界會更加美妙,生活會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