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1

  今天,我給學生講魯迅的《風箏》一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

  1課文圍繞“風箏”主要寫了哪兩件事?用自己的話概括。

  2自主學習以第一件事為例,列出記敘六要素。

  3為什麼在北京冬季放風箏於我是一種驚異與悲哀?

  4課文敘述的第一件事中,為什麼要極寫弟弟的可憐,哥哥的兇暴?請找出“可憐”、“兇暴”相關的詞句。

  這些內容在《講學案》中都有列出,事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第二件事理解得更到位,而我覺得最簡單的第一件事卻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能準確概括出來。

  第二個問題中經過和結果出問題的就更多,從兩個到黑板上做的同學可以看出來,後來要求學生訂正,大部分同學都在記敘文後三個要素中出錯,我在總結時說一要認真閱讀文字,二要抓住關鍵詞進行概括。

  第三個問題對於我這班的學生來說,難度太大了,魯迅的文章要讀懂是比較難的,所以只有自己講授,講過之後學生還未必就懂。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學生的閱讀水平估計過高,另外學生課外時間沒有真正去讀,課堂上拿出上些時間來讓學生閱讀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真正地去自主閱讀,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關注學生閱讀。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2

  今天又一次得到了鍛鍊,上了一節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綜合實踐課我是半年前才開始接觸的,雖然也認真的研讀了教材、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學習、上網收集有關這一學科的資料、觀看網路課堂等等,但這節公開課上完之後,便知道了自己距離這個學科有多遠。

  在教學目標設計的把握上。我講的這節課的課題是《風箏》,為了追求風箏製作的完整性,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的教學目標定的太高,內容太多,因而課堂的時間分配、教學任務的完成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了影響。比如,在讓學生討論可能遇到的問題時,解釋和總結的都不夠清晰、不夠完整;在風箏提線的扎法上也是一帶而過,沒有實際演練,或者給學生提供對應的樣圖、實物,效果就會好些;由於前面的任務設計太多,留給學生做風箏的時間就相對過少,在較短的時間裡完成一個風箏的製作,給學生的製作提高了難度;作品展示環節是學生最開心、最有話說的一部分,但由於時間關係也沒有讓學生們好好展示自己的作品,這一點是我這節課的遺憾。

  還有就是沒有把握好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泛泛而談,重難點不突出,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老師本身也覺得很累,沒有抓住重點,顧此失彼。當然,這些都源於我對這一學科的陌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繼的研究,但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要透過實踐、總結再研究再實踐,從而提高自己在這一學科領域的教學水平,爭取勤奮於課下,輕鬆於課堂。教學內容立足點小,重難點突出,讓學生清晰,讓自己明朗,不留遺憾在課堂。

  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雖然剛剛起步,但只要我在大膽實踐中不斷地發現,就能在積極的反思中不斷的成長;只要我在認識上儘可能地站得高一點,在操作的過程中儘可能地將要求放得低一點,在實踐的過程中儘可能地做得實一點細一點,並以開放教育的思想,創新教育的理念,來進行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堅信,我定會走進這一學科,透過我的努力,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3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在備課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進行引讀,不斷提高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吃西瓜、吃雪糕。”“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用柳條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最大的快樂就是丟沙包、跳長繩。”等20多種說法,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然後我緊緊抓住做風箏時的快樂來教學。首先用“你放過風箏嗎?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來匯入教學,學生個個都說心情快樂。接著我又用“你做過風箏嗎?”帶孩子們進入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透過自由朗讀、比賽讀、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出了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在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聲中,學生體會到了快樂,似乎自己就在做風箏一樣了。學習積極性再次調動了起來。

  最後我佈置了一個小練筆:仿照《風箏》的寫法寫童年的一件趣事,孩子們這一次的作文似乎比以往寫的都好,多數學生都能按一定的順序寫,能初步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了。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4

  1、環節清晰,層次分明

  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著急,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的不斷變化的心情。

  2、指導朗讀,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

  (1)師:"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生:"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

  師:"那就請你讀出小夥伴做風箏時的激動。"

  (2)"又扁又輕的羽毛飛起來一定是又輕又快地,請你輕快地讀讀孩子們放風箏這一段。"

  (3)教師範讀放風箏一段,請學生模仿,進一步讀出孩子們的快活。

  (4)師:"村裡人看見了,會怎樣地說呢"

  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麼高!"

  3、品詞品句,積累語言

  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有別於低年級段,而更加關注對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課,抓住幾個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如:

  換詞法

  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查字典

  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

  由字面入手,聯絡生活

  在理解"翩翩飛舞"一詞時,提出"翩"字,瞭解字形,翩的左邊是扁,右邊是羽,"扁扁的羽毛飄起來會是什麼樣"學生回答"又輕又快地"。再聯絡生活實際,"生活中我們用翩翩飛舞形容什麼"學生答"蝴蝶在花園裡飛舞","花瓣裡開花托時","樹葉離開樹枝時","蒲公英的種子離開媽媽時"……"在孩子們眼中這什麼都不像的風箏就好比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他們的心情也快活地飛揚起來了,請你輕快地讀讀這一段。"

  解字再解詞

  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

  4、閱讀賞析,為寫鋪墊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在不經意間為學生的習作作了鋪墊,如:關於心情的詞語,四個字的詞語等等。

  5、抄寫好句,落在實處

  課近尾聲,請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也為學生的習作作了準備。

  課中的遺憾

  1、千呼萬喚:千和萬和虛數,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萬遍,這一點應該滲透給學生。

  2、教師的朗讀必須有師範作用,讓學生有的學,能讀出指導前後的'變化。

  3、最後一個問題"作者在寫作時是會感到遺憾,還是會感到幸福呢"遺憾——為自己失去了快樂的童年而遺憾;幸福——為自己擁有快樂,美好的童年而幸福。兩個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教師太刻意引導學生了,應該讓學生儘量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5

  《風箏》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寫了“我”童年時候和小夥伴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用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我們”做風箏和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束無拘的快活,與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這次磨課我上的是第二課時,我確立了兩個重要教學目標:1.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憧憬、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並嘗試運用。2.透過學生自能學習課文內容,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初步體會“我們”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的不同心情,讀出“我們”情感的變化,體會秋天裡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所以,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閱讀基礎,本課的教學思路是:以“讀”為本,以“悟”為核心,體現學生的自能閱讀能力,引導學生在抓住關鍵詞句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上完這一課後,我認為自己基本上落實了課前的預設,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點:

  1.透過播放歌曲《三月三》、課前學生暢談自己放風箏的情景,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學生能很快的進入教學情境,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2.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這三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抓住表現心情的詞句進行體會感悟。如“憧憬、快活、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等詞語,在體會他們心情變化的同時,透過查字典、換詞、做動作等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走進語言文字,體會感悟文字。

  3.抓住文章的空白點,引導想象,啟用創造性思維。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創造的基石。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與文字對話,讓學生的思維呈現開放和多樣的特徵。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空白點,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一是感悟做風箏時的快活,抓住“憧憬”這個詞,讓學生想象他們在做風箏的時候會憧憬什麼?二是體驗放風箏的快活,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體驗,如過你是文中的孩子,你會快活地喊叫什麼?在風箏丟了之後,心情由快活變得傷心,那難懂的成語,像“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也都交給孩子去自主體會。想象他們會呼喚什麼?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進行朗讀體會。三是課文最後的那個省略號同樣值得研究,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這裡讓孩子們,根據課文內容繼續編故事,想一想,他們能不能找到那隻幸福鳥,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心情會怎樣?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話,再寫下來。學生較好地展開想象,有的續寫了找到風箏,寫出了驚喜之情;有的續寫沒有找到風箏,垂頭喪氣,悶悶不樂。從想到說到寫,練筆變得有梯度,為以後的成篇成文作鋪墊,同時較好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實現了雙贏。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課後仔細想了想,深感自己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1.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並不是一次課堂就能夠提升起來的,這些既要包括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同時也包括平時的積累,所以,今後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朗讀訓練。

  2.注重評價語的運用。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時,我的課堂評價語顯得比較單調匱乏,不能對學生的回答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今後要多學習一些評價語,運用於課堂,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機智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當課堂上出現問題時,老師隨機應變的能力還不夠。4.教學中“問題”意識還需加強,提高提問藝術。

  總之,這次磨課學習給我帶來很大的收穫,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身。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6

  風箏是孩子們喜歡的事物,放風箏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對課文中隨風飄蕩的各式風箏進行想象補白!再透過朗讀感悟體會孩子們美好的理想。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有描寫“我”和小強的句子,我讓學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邏時和飛行員駕駛飛機時在藍天上翱翔的情景,讀出驕傲和自豪。

  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教學我採用結合“風箏也帶著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這句話和全文在腦海中浮現孩子們放風箏的畫面。體會空中的熱鬧,體會孩子們的心情,並思考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結合世界,結合課後第二題,說說自己想扎一個怎樣的風箏?為什麼?學生能說出理想和簡單的理由,教學效果很好。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7

  在檢查朗讀方面,一開始就採用了全班齊讀的形式,效果很好。在個別抽查讀書時,讀音錯得最多,最不熟練的詞語是"憧憬","倏地","磨坊",特別是"磨坊"的聲調需要糾正很多次才基本讀準。

  在感知課文內容方面,我在備課時,發現把課文按照"做風箏,放風箏,斷風箏,找風箏"比課後提示的"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更恰當,但是我沒有直接說出來,我在教學這個環節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什麼事情,然後然學生想想圍繞風箏按照什麼順序來寫,學生說出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我板書後,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自然段,學生說出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我再引導學生找找"找風箏" 這個內容還有沒有其他自然段,學生很快找出了是"第五至第八自然段"。這時候,我讓學生看板書,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了還缺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我留在第二課時講)那麼第四自然段講什麼呢學生紛紛舉手,但是沒有想到一個準確的詞來概括,比如:"飛""跑"等。正在我納悶的時候,一個聲音忍不住冒出來:"丟!"丟好!也不錯,雖然不是我預想的那個字,但也不錯。後來,雖然大家也說了幾個,但經過一番比較大家都認為用這個"丟"字更準確。這時候,又一個驚喜出現了: 有一個學生竟然說出了一個字:斷!是呀,正是這個字,這一自然段就是講"斷風箏"。我抓住了這個機會,對他進行了大力表揚。所以用上"斷"和"丟"都比較好。

  明確了內容分段後,再分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了。後來在第二課時才擠了十幾分鍾進行了生字的認讀和寫字指導。但開學到現在,還沒有從容指導過寫字,學生的寫字跟二年級相比,很多同學是退步了,看來生字的指導書寫還要進一步加強,在第一課時要留一點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書寫。

  在檢查朗讀方面,一開始就採用了全班齊讀的形式,效果很好。在個別抽查讀書時,讀音錯得最多,最不熟練的詞語是"憧憬","倏地","磨坊",特別是"磨坊"的聲調需要糾正很多次才基本讀準。

  在感知課文內容方面,我在備課時,發現把課文按照"做風箏,放風箏,斷風箏,找風箏"比課後提示的"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更恰當,但是我沒有直接說出來,我在教學這個環節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什麼事情,然後然學生想想圍繞風箏按照什麼順序來寫,學生說出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我板書後,讓學生找出相關的自然段,學生說出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我再引導學生找找"找風箏" 這個內容還有沒有其他自然段,學生很快找出了是"第五至第八自然段"。這時候,我讓學生看板書,發現了什麼學生髮現了還缺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我留在第二課時講)那麼第四自然段講什麼呢學生紛紛舉手,但是沒有想到一個準確的詞來概括,比如:"飛""跑"等。正在我納悶的時候,一個聲音忍不住冒出來:"丟!"丟好!也不錯,雖然不是我預想的那個字,但也不錯。後來,雖然大家也說了幾個,但經過一番比較大家都認為用這個"丟"字更準確。這時候,又一個驚喜出現了: 有一個學生竟然說出了一個字:斷!是呀,正是這個字,這一自然段就是講"斷風箏"。我抓住了這個機會,對他進行了大力表揚。所以用上"斷"和"丟"都比較好。

  明確了內容分段後,再分組朗讀,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一堂課很快就結束了。後來在第二課時才擠了十幾分鍾進行了生字的認讀和寫字指導。但開學到現在,還沒有從容指導過寫字,學生的寫字跟二年級相比,很多同學是退步了,看來生字的指導書寫還要進一步加強,在第一課時要留一點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書寫。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8

  三年級教學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在朗讀文字的基礎上體會文字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寫作方法。所以在教學《風箏》一文時,我自己先讀幾遍,讓自己有對文章有更深的體會和感悟,並參考了大量的資料。因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在此基礎上,我深深體會到作者怎樣用樸實的語言把文中小夥伴的心情變化生動展現出來。那麼在教學中,我應該如何讓學生去理解、體會這一點呢。最後我決定以朗讀為突破口來挖掘文字。這就是在“讀”上下功夫了。

  第一課時教學比較簡單,就是引導學生識生字詞,然後反覆練讀課文,當然讀課文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至於使學生厭煩。在熟讀的基礎上,初步感知文意。所以第一課時重點放在“讀”上:讀生字詞、讀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要複雜多了。除了各段落的自由讀、齊讀,還進行指名讀,同桌交流讀,小組競讀等。而且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找關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同時也積累了語言:

  ①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的意思,以此讓學生體會文中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②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

  ③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在這指導的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有關心情變化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細心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朗讀精彩時,我都能給於一個鼓勵的微笑,當某個孩子膽小聲音微弱時,讓其他孩子給他鼓掌。看著孩子們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但就朗讀而言,學生的思想感情還沒有達到一定層次的時候,讓他們齊讀,效果會更好,充分體現團結的力量大。

  可以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我預期的目標,不過也有不足之處,如文章的細節挖掘得不夠;指導朗讀評價性語言較少,教學的有些環節不是很連貫等。這些都須要多磨鍊,多給自己敲敲警鐘,儘快適應一些規模較大、正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在以後的日子裡爭取更大的進步。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9

  《風箏》一文是賈平凹先生寫的,是一篇極富兒童氣息,充滿情趣的文章。這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二篇課文,與其同組的是《古詩兩首》、《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以及單元練習。《風箏》一文圍繞風箏敘述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詳細地描寫了孩子們的動作、神態、心情,做風箏時滿懷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風箏並不精美,仍滿心歡喜,高興地稱它為“幸福鳥”;做好了風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風箏,他們快樂的喊叫,從早晨到下午,情緒高漲,興味濃厚;可是忽然來了一陣風,無情地將風箏吹斷,這可急壞了孩子們,他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想喚回斷線的風箏,可是努力無效,風箏倏地飛得無影無蹤;孩子們自然不會這麼輕易就放棄自己心愛的風箏,於是開始苦苦追尋,他們願意找遍每個角落……多麼可愛的一群孩子,多麼自由、快樂的生活。文章正是因為這份感情深深牽動著孩子們的心,三年級的孩子品讀課文,極其容易與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

  在教學預設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同樣的情一起飛,讓孩子們讀文入情,同時抓住重點詞句的體會,讓孩子們感悟文章的情感,學會把事寫具體,把自己的情感變化透過動作和神態來表達。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著急,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的這種心情的變化。

  在實際教學中,在理解“精心”一詞時,採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在理解“憧憬”一詞時,採用查字典的方法,瞭解憧憬就是嚮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透過讀,表現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那就請你讀出小夥伴做風箏時的激動。”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麼高!”特別是放風箏一段,我想著讓孩子們走進文字,體驗風箏飛起來時孩子們的激動與興奮,再讀一讀。可是同學們沒有讀出來,可能是沒有體會到、感受到?還是老師的指導描述不夠?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10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在備課中,我主要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進行引讀,不斷提高學生讀和說的能力。如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寫道“童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我抓住這句話,引導學生進行仿寫。xx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xx。當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孩子們的生活真是太豐富了,孩子們的思維太廣闊了。“夏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吃西瓜、吃雪糕。”“冬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時候,我們這些女孩子,的快樂就是用柳條編花環、戴花環。”“課餘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的快樂就是丟沙包、跳長繩。”等20多種說法,我真的太佩服他們了。然後我緊緊抓住做風箏時的快樂來教學。首先用“你放過風箏嗎?放風箏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來匯入教學,學生個個都說心情快樂。接著我又用“你做過風箏嗎?”帶孩子們進入作者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透過自由朗讀、比賽讀、默讀的方式,讓孩子們找出哪些句子和詞語表現出了做風箏時的快樂心情。在一聲高過一聲的朗讀聲中,學生體會到了快樂,似乎自己就在做風箏一樣了。學習積極性再次調動了起來。

  最後我佈置了一個小練筆:仿照《風箏》的寫法寫童年的一件趣事,孩子們這一次的作文似乎比以往寫的都好,多數學生都能按一定的順序寫,能初步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了。

三年級語文《風箏》教學反思1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編者的主要意圖,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部分新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內容,能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句子,體會秋天放風箏給孩子帶來的樂趣。

  情感、態度、價值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驗童年生活的快樂。

  難點:在引導理解孩子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的。

  二、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本課設計中我透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讀代講、讀思結合,同時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個性化表達的能力。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透過適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在教學本課時,我就透過生動優美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圖片、及多次的角色轉化,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教學情境,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新知。

  2、賞析教學法:即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我主要是透過對文中的句、段進行品析,採用了以讀代講 法、品詞析句法,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逐漸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處,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0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我還在朗讀中讓學生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展思維,在朗讀中陶冶情感。最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四、說學法:

  教學本課時,我指導學生採用了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在學習生字環節和學習“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時,用上了這兩個學習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討學習相結合,教學中既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嘗試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認知、感受課文,又在學生認真思考之後,讓其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之中,互相傾訴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獨特感受,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地融於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渡到情感的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辛勤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喚起情感,激趣匯入

  首先讓同學說說自己在童年最快樂的事與大家一起分享,提出貼近生活、情感興趣的問題有利於在一開始就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為課文的學習開設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在朗讀中檢查學生生字讀音,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語,變枯燥為生動,學生才有想讀課文的欲 望,為課文的學習進行鋪墊。

  3、細讀深究,體悟情感

  (1)感悟做風箏的樂趣。讓學生找出描寫做風箏時表現心情的句子,並透過想和同桌交流風箏什麼都不像,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的原因,讓學生體會做風箏的快樂,學生獨立思考之後,讓其參與到合作探究的學習中,互相說說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將課文內容的學習巧妙的融入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長補短,初步實現由對文字的感知過度到對情感的體驗。

  (2)感悟放風箏的快樂。透過朗讀第3自然段,找出這一自然段描寫風箏飛起來的詞語,從內容上感受放風箏的心情,再聯絡生活想象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自己在放飛風箏時的動作、語言、心情等。讓生活在課堂中回放,並觀看放風箏時圖片,讓放風箏的快樂感染著每一個孩子,這樣的設計能使其更加投入自己的情感,學生在富有情感的朗讀中如同身臨其境,多次透過角色轉換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從自身的角度出發,體會做風箏、放風箏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實現情感的轉移。

  (3)體驗找風箏的心情。教師配悲傷音樂範讀風箏飛走時的心情,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並透過找描寫心情難過的詞語,進一步理解此時的心情,用自己的動作、語言,理解兩個關鍵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來深入體會由快樂到難過的心情變化,朗讀的指導也就水到渠成,並透過尋找風箏來找回那份快樂,此時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想象找到風箏和沒找到風箏的心情變化。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創新離不開想像,想象離不開假設。一個事件可以有多種辦法,一個故事可以有多種結局。教師要善於用假設延伸課文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