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彙編15篇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烏鴉喝水》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1

  《烏鴉喝水》這則寓言的教學,我已觀摩過許多次,早已爛熟於心。但這一次,我卻有了意外的收穫……

  透過教師啟發,大部分學生都構成了烏鴉真聰明,透過投石子,最後喝到了水的共識!唯有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必須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著。一語驚人,聽課的教師都低聲交談起來。執教者有些驚慌失措,“你為何這樣說?”她追問。“因為石子會把水淹沒!”孩子忽閃著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石子怎樣會淹沒水呢?連常識都不明白,以後回答問題前必須要多動腦筋,期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執教者顯然有些發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明白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

  課後,我獨自找到了他,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必須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著我。經我再三鼓勵,他最後道出了原委。“昨日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裡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後,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裡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著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而書中只說瓶裡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著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讚道,“這天你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最後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說“烏鴉不必須喝到水!”是否必須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於這種精神、這種品質,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被老師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裡!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倘若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學生的見解,並肯定“烏鴉不必須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讚賞,那麼,教學的好處也許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給學生一點“陽光”吧!讓祖國的未來“燦爛”地成長!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2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透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裡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

  一、教學效果: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我想盡一切辦法,採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麼困難了。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成功之處: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著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不足之處:

  1、指導朗讀不到位;

  2、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沒法進行,此乃一大失誤,聽、說、讀、寫沒能落實到位。在本節課中,自己雖然滲透了一些新的課程觀念,但還不夠放手,今後還需要不斷學習,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四、改進措施:

  這篇課文是讓學生懂得在困難面前要動腦筋想辦法,積極地去克服困難的道理。而這些道理更是我們的這群特殊學生在將來生活中、人生道路上要去體驗和麵對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也儘量讓他們去體會這個道理。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3

  教學目標

  1、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2、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閱讀興趣,體悟烏鴉喝水過程中心情的變化。

  3、引導學生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拓展思維訓練。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烏鴉為什麼喝不著水?

  2、它是怎麼喝到水的?

  教具:

  1、多媒體

  2、瓶子及石子若干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複習

  詞語: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19課(指著板書)(齊讀)烏鴉喝水的詞語,我們先來複習一下,請小朋友來讀詞語。

  1、出示詞:烏鴉、口渴、喝水、找水、怎麼辦、瓶子

  2、數一數:瓶的第9筆是什麼?(乙)

  3、出示:喝、渴一起讀。

  你怎麼來記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來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為嘴巴幹了,所以是氵三點水。)

  4、請把書翻到第83頁,我們來做課後第2題選詞填空,看誰做得又快又好。開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誰願意來說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對了嗎?我們一起看大螢幕把這三句句子讀一遍。

  (齊讀3句句子)

  二、新授:

  1、過渡:透過第1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指著板書)

  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嗎?老師請小朋友邊看邊聽邊想想。

  2、⑴播放多媒體錄象及錄音。

  ⑵問:烏鴉找到水了嗎?(齊答)喝到水了嗎?(齊答)

  ⑶我們來讀讀課文。(自己讀)找一找哪節寫了烏鴉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開始。

  ⑷你找得最快,請你來說,是哪一節?(第2節)

  3、學習第2節。

  ⑴真聰明,找對了。現在請小朋友仔細地讀讀第2節,你是從哪句話裡知道烏鴉找到了水?開始。

  ⑵輕聲讀交流

  ⑶誰來說?把句子讀一讀。(指名讀句子)

  ①對了,烏鴉看見了一個什麼?(齊答)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裡怎麼樣?

  願意把第1句讀給王老師聽的小朋友一起來讀第1句話。

  ②用看見說話。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那麼你看見了什麼?(指名每一組46號的小朋友說。)

  你看見了,怎麼樣?(指名13號說)誰也願意向他學習說一說。

  ⑷①課文裡的烏鴉看見了一個瓶子,瓶子裡有水,它可高興了,可是(出示多媒體圖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裡邊的水也不多,它喝不著。(學習第2句)

  ②現在請每組的小朋友在3號組長的帶領下讀讀第2句句子,並討論一下,找找詞兒說說烏鴉怎麼會喝不著水的?開始。

  ③小組自學討論

  交流:老師這裡有四個瓶子,找找哪個是烏鴉找的瓶子?(因為,模擬多媒體點出高、小、不多。)

  請小朋友觀察一下在你們桌子上的瓶子和烏鴉,是不是因為這樣而喝不到水?小組觀察,請哪個小組願意派個代表來說說烏鴉為什麼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麼樣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請小朋友在小組裡說說看。

  如果瓶子不高,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如果瓶口很大,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如果裡邊的水多,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現在(出示多媒體圖)(指名說)(瓶子、瓶口、裡邊的水,它喝不著。)烏鴉遇到的困難可真(多),請小朋友在小組裡讀一讀。(指名每組派1個代表來讀。2對)大家一起來試試,讀讀第2句。(齊讀)(看圖)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裡邊的水也不多,烏鴉喝不著,它心情怎麼樣?(很著急)對呀,可著急了,請小朋友自由找夥伴把第3句讀一讀,讀出烏鴉很著急。

  ①自由找夥伴②指名2對③齊讀

  現在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節連起來讀一讀。(齊讀)

  4、學習第3節和第4節。

  ⑴是呀,怎麼辦呢?小朋友,你們願不願意替小烏鴉出個主意?怎樣才能讓烏鴉喝到水?(指名說,邊說邊出示方法)大家想的辦法真多,我們的小烏鴉也想出了辦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⑵播放多媒體,師讀課文第3、4節。

  ⑶老師這裡有道填空題,請小朋友在3號小組長的帶領下讀讀課文第3、4節。想想烏鴉的辦法是什麼,怎麼填?

  出示:烏鴉看見_____,於是,它把_____

  ①小組自學。

  ②哪個小組願意來讀一讀讀讀課文第3、4節?

  ③請一組派代表來說齊說。

  ⑷點出:一個一個地,烏鴉為什麼要一個一個地銜石子?在你們的桌子上有2個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請你們在1號組長的帶領下,動手試一試烏鴉的辦法,邊做邊觀察邊想。

  ①烏鴉一個一個地把小石子銜來放到瓶子裡,會怎麼樣呢?(水會慢慢升高)

  ②烏鴉喝到水了嗎?

  動手做交流

  小結:是呀,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來放到瓶子裡,瓶子裡的水慢慢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心裡怎麼樣?(很高興)

  請小朋友和王師來合作讀課文第3、4節。

  師生合作讀(注意一個一個地、慢慢地,讀得又輕又慢)學生連起來一起讀課文第3、4節。

  ⑸剛才你們也為烏鴉出了許多主意,我們來比一比,誰的主意更好?

  小結:透過比較,我們發現烏鴉的辦法很省力,還能喝到瓶子裡全部的水。所以,你覺得這隻烏鴉怎麼樣?

  三、總結全文:

  1、是呀,這是一隻聰明的、愛動腦筋的小烏鴉。讓我們

  重溫一下烏鴉聰明的辦法,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朗讀全文

  3、總結:這是一隻愛動腦筋、聰明的小烏鴉,透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喝到了瓶子裡的水,我們也要向這隻烏鴉學習,遇到困難多動腦筋,解決困難,好嗎?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

  板書:

  喝不著水

  聰明 愛動腦筋

  喝著水了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在學習《烏鴉喝水》中,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裡,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我在教學中就讓學生做一回小科學家,讓學生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裡投,看著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

  一、培養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著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二、在思考中發展學生的思維。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髮展。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我的思路是學生首先從整體入手,然後到部分,最後再回到整體這樣來學習。由篇到字詞句,再到篇的順序。借用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遵循兒童認識的規律,把認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教給認讀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讀書過程。小組合作,保證學生在閱讀中識字的'質量。

  1、識字教學

  識字對於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的識字過程中,透過識記偏旁,對比學習喝和渴字,加深學生對字形和字義的理解運用;利用組詞實驗等方法幫助孩子們理解識記瓶、辦法、石、漸,賦予生字以“生命”的意義,讓學生充分掌握字的音、形、義。在孩子們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運用就不在困難了。所以孩子們說出了許多精彩的句子。在識字教學要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隨段閱讀。

  本課所進行的隨段閱讀,目的是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間接鞏固生字詞的識記與理解,從而保證他們閱讀的質量。這也是低年級隨文識字的重要環節,在閱讀中鞏固字意,進而就可以在第二課時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的質量。透過識字、寫字,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我利用工具讓學生進行演示,他們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加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並讓學生學著用“漸漸”說一句話,積累了語言,提高學知識、用知識的能力。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最後,我讓學生思考:“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然而在這時戛然而止,激發學生想要發表獨立見解的慾望又剛好停止,促進學生對第二課時仔細品讀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在這節課裡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對於課堂一些細節問題從語言上處理的不到位,對前半部分學生在生字詞回答上的評價語言有一些單一,希望自己能夠在以後的課堂中不斷積累經驗,多多與經驗豐富的老師多交流、多溝通,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5

  烏鴉長得又黑又醜。然而,在中國許多抒情詩裡,每每給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本課,我們又將從烏鴉喝水的故事中,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方面。

  本課匯入運用的是故事匯入。我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並讓學生交流“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沒錯,這是一隻懂得孝敬父母這的烏鴉。那本文的烏鴉又會是怎樣一隻烏鴉呢?帶著問題讓學生去讀課文。

  識字環節則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在多種形式朗讀以後,引導學生交流所發現的識字方法。例如:透過“比較法”認記生字。如:渴—喝、為—辦、右—石、鳥—烏。也可用猜字謎或編順口溜的方法識記生字。如:瓦片層層並一起(瓶);水車千斤重(漸)。

  在指導朗讀感悟時,主要方法是:圖文結合,反覆朗讀。透過讀,體會烏鴉遇到困難,靠自己動腦想辦法戰勝困難的過程。如讀第一自然段,“到處”語速稍重、稍慢,突出四處找水的辛苦。“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裡有水。”適當強調第一個“瓶子”和“水”,以示驚喜。“可是,瓶子裡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著水。”“水不多”和“瓶口小”可讀得平穩一些,“喝不著水”要讀得乾脆利落,突出“喝”字。“怎麼辦呢?”可把“辦”適當拉長,以示烏鴉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導中,要讓學生自悟自得;學生讀不好的地方,老師可以範讀,也可以讓學生想想該怎麼讀;有的地方,也可以讓學生範讀。

  在指導說話練習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漸漸”一詞,先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烏鴉喝水”的小實驗:在燒杯李裡裝少許水,往裡面加小石子,體驗水漸漸升高的現象,並嘗試說說水升高的原因2.讀一讀:“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了。”“天氣漸漸熱起來了。”說一說:______________漸漸______________。

  並分組討論,展開想象,比一比“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用什麼辦法喝到水呢?鼓勵學生多想辦法,想好辦法。學生紛紛展開豐富的想象,答案層出不窮。如:(1)把瓶子推倒喝水。(2)插個吸管喝水。(3)請小猴子等小夥伴幫忙。

  最後佈置作業:改編故事:在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的情況下,烏鴉喝水的故事。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6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在上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在課的結尾,我請學生幫烏鴉想想別的辦法,讓學生透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有很多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一些方法,儘管有時候不切實際,但總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可是,有一個平時不太會發言的學生一下子想出了好幾種方法,我正想好好表揚他一番時,他的同桌“舉報”了,說他是看了自己買的《跟我學語文》才回答的。

  由此,我也想到了上學期學《小兔運南瓜》這課時,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語交際,然後用幾句話把辦法寫下來。也是這個學生,在課堂上說得疙疙瘩瘩,可是寫的話卻通順連貫。

  現在的家長深怕孩子輸在學習的起跑線上,總是給孩子們買很多教輔材料,這些教輔材料也是“雙刃劍”,用的時機和方法都要好好把握,如果家長能在課前輔導孩子進行預習,課後及時複習或許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可是如果讓孩子養成事事依賴教輔書,自己不動腦筋的習慣的話,恐怕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試講《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我對這課特有好感。課前,我不停地想:怎樣教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呢?這一課我已經講四遍了,可是,每一遍都給我不同的感受,不過,最讓我滿意的還是第一次。這一次,孩子們會不會同我一樣對這課感興趣呢?

  上課了,我像以前一樣,先和孩子們一同來認字,認完字後讀課文。可是,一個孩子站起來對我說:“老師,烏鴉太笨了,我不喜歡它。”我問他:“為什麼?”他告訴我:“老師,烏鴉完全可以拿個吸管嘛。”這時,全班同學都笑了,不過有孩子叫了起來:“不行,它上哪去找吸管呀?”

  於是,孩子們紛紛議論起來。一個孩子問我:“老師,烏鴉的方法真的能喝到水嗎?”全班同學都靜了下來,看著我,我也懵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好,因為以前都是學完了課文才做這個實驗,那現在就做,行嗎?孩子們還沒讀幾遍課文呢!能理解嗎?可是,一看孩子們那渴求的雙眼,我決定,按照他們的想法來上課。

  我對孩子們說:“讓我們一同來做實驗吧!”孩子們非常高興。

  我給他們準備了許多橡皮來當小石子,橡皮有大有小,還有一個瓶口很小的瓶子,讓孩子們自己來做實驗。我找一個學生上前面來做實驗,看到他開始拿了一個大橡皮,不少同學對他說:“不行,不行!拿小一點兒的。”於是,他在同學們的提示下完成了這個實驗。

  實驗結束後,我問孩子們:“為什麼要用小橡皮?”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大的放不下去,瓶口太小了。”於是,我引導學生看書中的詞語,許多、小石子……又問他們什麼叫做“漸漸地”,孩子們看到實驗,都非常理解。

  雖然,這節課我沒有按照原來的教學思路上課,但是,把順序一改後,學生更加理解這個故事了。我想,我們的教學不是非得按一定的框框去教,什麼樣的思路更適合學生,這才是我們要去探索的。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7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搞笑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我上了第一課時,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潛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辦、法”兩個字。

  2、過程和方法:透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利用現有的條件解決問題。我個人認為在實際操作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三點:

  1、步驟清晰。(讀準字音——記字形——結合課文——理解字義——習字寫字)。

  2、課堂上滲透識字方法(做動作,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3、注意主動識字的願望和潛力,用已有的方法識字。(自己說記字方法、組詞、說句子)。

  在讀準生字讀音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們圈畫出生字,自己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把你覺得讀得好的生字讀給同桌聽,再開小火車認讀。這樣,透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匯入,如此激趣匯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溫了烏鴉對母親的孝敬。聯想到品德與生活中“小烏鴉愛媽媽”兒歌,也便使孩子在簡單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又透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習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帶給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理解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剩餘的,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樣喝著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貼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但是在教學中出現不少問題和不足:第一、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紮實;而給生字找朋友的時間又太多,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拓展沒能完成。第二、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第三、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為底年級的寫字教學必須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8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為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透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著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品讀感悟全文,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並充分運用遠教資源豐富的形、光、聲、色,激發孩子參與活動,培養學習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創設平等、合諧 、民主的課堂氣氛,實現語文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例如在體會烏鴉看見水卻不能喝到水的時候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是很難過,很失望,很苦惱的,然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讀文中體現個性化的閱讀。

  在設計《烏鴉喝水》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重在在分析指導課文及朗讀課文上,讓學生們通過了解故事情節來理解感悟課文的深刻內涵,學習烏鴉的善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

  我先複習前一節課學習的生字詞,回憶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接著運用朗讀法、設懸法、課件演示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緊緊圍繞烏鴉口渴了——想喝水——喝不著水——怎麼辦——動腦筋——喝到水這一線索來展開課文的分析。我把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的權利和時間交給了學生。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變化,抓住了“口渴”“到處”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著急心情。這樣設計是把學生變成課文中的主人,把文中的重點詞“到處”變成了生活中的形象。

  並設計了讓學生仔細觀察瓶子及瓶裡水的多少這一環節,要求學生用手來比畫瓶口的大小來感受烏鴉喝不著水的原因,再體會烏鴉的心情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加深學生的理解。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學習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我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加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並讓學生學著用“漸漸”說一句話,積累了語言,提高學知識、用知識的能力。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在這時,我讓學生討論:烏鴉怎麼就能想出這個辦法?透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著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讓學生透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言語表達能力,從學生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可見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於自我探究能力的鍛鍊、培養、提高。

  當然,在這次課上,我也意識到有很多和不足,在指導課文朗讀方面還做得不盡完好,沒有能夠很到位地指導學生的朗讀,這一方面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自我提高和完善,另外,評價語言單一,沒有將學

  生的興趣提升,使整個課堂都歸於平淡,突破難點不到位,如在利用課件演示烏鴉把石子一個一個放進瓶子裡水漸漸長升高這一過程時,課件設計的水升高的過程有些偏快,誤導了學生,讓他們以為水上升的速度很快,其實這一環節如果設計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體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9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教師根據素質教育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改革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多設計一些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充分表現教學內容,強化學習重點,突出教學難點,生動活潑地展示認知物件,引起學習者的興趣,整體推進課堂有效教學。在整體推進課堂有效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的調控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實施有效的調控,可以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中豐富多彩、圖文並茂的特點,使課堂教學出現張馳有致的教學格局。

  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我把握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文字內容,遵循兒童的認知特點來選擇教學策略,設計安排教學環節,以學生的情感活動為主線,以“質疑、探究、感悟”的學習思維方式架設文字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實施有效的調控,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中豐富多彩、圖文並茂的特點,使課堂教學出現張馳有致的教學格局。就質疑方面來說,我充分地讓學生質疑課題,讓學生討論,在質疑中提出問題,從而引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我在課堂中還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透過親手實踐,學生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比起教師的口說或讀課文效果要來得快得多,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不僅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而且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課末,在拓展這一環節,我就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想象,在教師的啟迪下,學生紛紛打開了思維的視窗,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最後,我又提出:“你們喜歡烏鴉嗎?為什麼?”教師激發學生的想象,不限制學生的思維,不僅使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語文能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絡。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課堂是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造表現自我吧!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10

  1、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多種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考慮到低年級的孩子們抽象思維能力弱於形象思維能力,喜歡動畫片,所以在課堂上,設計了猜謎語,把需要識記的字做成卡片,卡片的形狀做成孩子們喜歡的水果和喜洋洋的樣子,孩子們聯絡生活和電視上積累的經驗,在視覺上的有了親切感,並且引導孩子們上黑板前來表演,在具體情境的展示中,,增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以人為本,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傳承新課標的靈魂---以學生為本,減輕學習負擔,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重點學習哪些生字,採用什麼識記方法,都是尊重孩子的實際需求的,而且識記生字時,始終立足課文之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隨文識字,聯絡生活實際降低學習難度,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比如:在確定識記哪些生字的時候,引導孩子們讀課文,自己圈畫出喜歡的生字詞,只有孩子們喜歡了,才有學習的興趣。我把孩子們都喜歡的字詞帖在黑板上,在教師範讀和孩子反覆讀的基礎上,選出重點掌握的生字,加以指導。在課堂上真正關注孩子的實際情況,減輕了學習量,激發了學習興趣,力求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3、師生對話,多種方法識字。

  教學是師生的互動,在互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透過師生對話,溝通和交流。在對話裡,關注孩子們的實際情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獎勵,給予掌聲和生字卡片,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慾,多種方式識字,力求適合每個孩子的學習口味和學習風格。比如:透過猜謎語的方式,初步認識烏鴉,再結合烏鴉的圖片加深印象,比較烏-鳥對比識記烏鴉,在學習課文中,透過感受烏鴉的形象,學生對烏鴉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學習難度就降低了。

  在識記瓶的時候,出示實物瓶子,孩子們看到了這個字的物化形象,聯絡生活實際,加上口訣記憶瓶:瓶瓶瓶,瓦片一層層,並在一起就唸瓶。又裝牛奶又裝水,烏鴉口渴喝一瓶。孩子們對這個字的掌握就簡單多了。在識記辦字的時候,師生做兩手攤開狀,形象生動的感受了辦字,在教師的範寫,學生的書空、描紅,優秀作品的展示中,孩子們對這個字有了學習興趣,識記了這個字寶寶。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11

  本週相繼講了《雪地裡的小畫家》《烏鴉喝水》和《小蝸牛》三篇課文。在識字教學這一塊,《雪地裡的小畫家》和《小蝸牛》的課堂生成與我的教學設計相差不大,尤其是《雪地裡的小畫家》一課,課堂效果超出了我的預設,一個課時全部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掌握得還很好。但是《烏鴉喝水》一課,在識字環節卡了殼。

  《烏鴉喝水》是一篇短小的故事。本課要識記的二類字在課文中比較分散,而且這幾個字在構字方法上也不好歸類。識記二類字我是這樣設計的:

  1.用烏鴉的圖片匯入,透過讓學生觀察烏鴉外形特點,理解“烏”是“黑”的意思,“烏鴉”是一種鳥,所以“鴉”是鳥字邊。板書課題,識記“烏鴉”字形,理解字義。

  2.自讀課文,再次熟悉生字詞後,出示課文第一句話: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想象烏鴉都去哪些地方找水了,理解“到處”的含義,識記“處”字。透過提問“‘找’為什麼是提手旁”,理解“找”的含義,識記“找”的字形,用“找”組詞、造句。

  3.出示詞語“辦法、旁邊、許多、放進、升高”,透過領讀、交流識字方法、自讀等學習後檢測識記效果。一半的後進生不會熟練讀“放進、許多、辦法”這幾個詞。指名個別學生又做了識字方法的分享後,我又重點做了總結講解,這些孩子勉勉強強會認了。

  4.出示所有要識記的二類字,先加拼音讀,後去拼音檢測。個別學困生又在“放、進、處、辦、法”這幾個字上卡住了。

  課後,我陷入了沉思。學生近段已經養成了預習的好習慣,在很多新授課上,學困生經過預習後的自信回答,不止一次讓全班學生禁不住為他們鼓掌。當學生預習後還卡殼時,作為老師,就要思考,該怎樣讓他們在課堂上學會知識,並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以便於他們課下自學時更高效。本週三在網路教研學習中,方元山老師提到了教育資源的開拓,告訴我們老師要擺正“教教材”與“用教材教”的關係,對我的啟發很大。

  在備《烏鴉喝水》這節課時,我出示的生字詞都是源於課文,當學生對旁邊、放進、許多等詞識記起來有難度時,我就應該適當地開拓課本以外的資源。現在想來,如果在課堂上我能結合學生生活經歷,啟發學生思考除了課文上的這些生詞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詞語也含有這些生字,引導學生說出“偏旁、放學、放假、放下”等生活中常用的詞,並板書在黑板上,學生書空,那麼,學生會感到這些詞語很親切,增加識字效率。另外,如果我能在交流識字方法環節,編幾個小字謎或小故事,相信會增加學生的識字興趣和提高識字效率。比如,透過順口溜“用上兩點力,辦法就有了”來識記“辦”,透過字謎“水邊去一去”識記“法”,“中午說說話”識記“許”等。

  當然,“用教材教”與“教教材”並不是對立的,教材仍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載體。比如,本課中透過“烏鴉”的圖片,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烏”和“鴉”的意思和字形。透過讀句子,學生理解“到處”的意思,透過讀課文,學生鞏固字形,理解字義。

  讓學生把教材學會是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生學會教材的過程中,我們老師不能僅僅侷限於教材,應該結合教材,開拓更多的、更適合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學會教材。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12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透過本課的教學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穫和思考。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藉助想象,提高學生的朗讀:

  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曲折,烏鴉經歷了找水---看見水---喝不到水,最後透過努力又喝到水這個過程,隨著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在朗讀中我引導學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讓曲折的情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如“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教師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想象:烏鴉去了小樹林、草地、村莊這些地方找水,去了這麼多地方,都找不到水,烏鴉心情怎樣?之後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那份著急之情就會由然而生。烏鴉後來好不容易找到水了,卻又喝不到水,心情又是怎樣的?透過想象把這份無奈之情融入到朗讀中。

  二、結合實物,激發學生的思維: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實物能夠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裡,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做一回小科學家,自己動手演示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裡投,看著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學 “烏鴉是怎麼喝著水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烏鴉要喝著水,你能有什麼好辦法,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後,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用吸管吸,打破瓶子等” “用烏鴉尖硬的嘴巴,把瓶子啄破,水流出來就能喝到了。”“把一個碗放在瓶子旁,烏鴉用爪一踢,水流進碗裡,就能喝到碗裡的水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雖然準備地較為充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現將自己的感受和課後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總結如下:

  1、朗讀引導不到位:

  為了保證這節課的完整性,在教學過程的前半部分,我一味地趕。沒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去朗讀。不僅如此,教師再引導朗讀時也沒充分地引導到位,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學生每次都是似懂非懂的表情。沒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感受課文內容。

  2、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雖在課前做了充足的準備,包括教學設計與課件。但在課堂中卻沒能很好的引導,從而使課堂氛圍較為緊張,不夠放鬆,更不用說是活躍積極了。再加上這是公開課,學生難免有些怯場。所以整節課下來課堂氛圍較為凝重。

  3.教學過程較傳統:

  由於是公開課,教師怕課堂難以掌控。所以對於教案的設計就過於呆板。整個課堂的流程近似於“一問一答”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開拓與發揮,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有悖於新課標的要求,沒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就是一個簡單的傳授與灌輸的過程。使學生較為疲倦,毫無激情。

  4.沒有進行課後拓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課文內容及重難點把握的都比較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在結束課文後沒進行一個拓文的環節。所謂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得迴歸生活,如果只學不用,就有點等於白學了。所謂“學以致用”正是這樣的道理。

  整節課上下來,教師能從自身、學生及課堂中看到很多東西,並從中受到啟示。因此教師在課後應進行反思和思考,總結有點及不足之處,這樣才能更快地成長與提升。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13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讓孩子去“展示自己”,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學生透過對比,用方法記,不僅記得清楚還記得牢。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14

  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9課。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遇到困難怎麼辦?動動腦筋,你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課文講的是一隻烏鴉口渴了,發現了一個瓶子,可瓶口小,水不多,它放進石子喝著了水的事,可以看出烏鴉很聰明,遇到困難能想辦法解決。這個故事內容簡單明瞭,一年級學生大多聽過。設計理念

  創設實踐活動,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啟用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自我反思,相互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學習目標

  1.感受烏鴉由找水的著急到喝著水高興的變化過程。能用“漸漸”說話。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喜歡這隻遇到困難能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烏鴉。

  教學流程

  一、複習檢測。

  1.讀詞卡。

  2.找朋友遊戲──連字成詞。

  【在“找朋友”的拍手遊戲中鞏固認字,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提出問題,合作初步解疑。

  1.讀課題,質疑,梳理問題。

  2.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3.指名讀1-3自然段,思考提出的問題。

  4.4人小組討論交流讀懂的問題。

  【把閱讀和質疑問難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學會問,在疑中加強讀,使其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初步交流閱讀中發現的問題。】

  三、讀中感悟喝不著水的原因(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烏鴉為什麼一開始喝不著水?

  2.朗讀指導。著重指導“到處”、“水不多”、“口又小”,讀出烏鴉喝不著水著急的語氣。

  3.學生自我評價朗讀。

  【以讀為主,透過範讀、引讀、自由讀、指名讀的朗讀方式,指導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在多讀中悟得讀的方法,在多讀中悟情。]

  四、合作探究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語: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裡有水。可瓶裡水不多,瓶口又小,怎麼辦呢?現在你們就是這隻烏鴉,你們來想想辦法。

  2.學生自讀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組合作研究烏鴉是怎麼喝上水的?邊研究邊做實驗。

  4.交流合作結果。

  【根據學生喜新求變、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維為主的特徵,把實踐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合作動手做實驗,激發興趣,調動思維,讓其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達到“以做促讀”的目的。】

  5.理解“漸漸”一詞的含義,能用它說話。

  6.指導朗讀二、三自然段,學生自我評價。

  7.發散思維: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你們該怎麼辦呢?同桌討論、彙報。

  五、學會背誦的技巧。

  【注意讓學生自己悟出背誦的方法:看圖背誦、想情節背誦、看板書背誦等,引導學生學會巧背。]

  你們喜歡這隻烏鴉嗎?用一句話誇誇他。

  六、複習鞏固。

  1.看誰讀得最快。

  (1)烏鴉口渴要喝水。

  (2)瓶口小,水不多,可是烏鴉還是想出辦法喝著了水。

  (3)夏天到了,天氣漸漸熱起來了。

  【識字是低段年級語文課的教學重點,根據學生記得快忘得快的特點,在課前以遊戲、詞卡形式複習,在課後把學過的字放進旬子裡,既鞏固認字,同時又積累了語言,這樣反覆再現,強化記憶。]

  2.看誰寫得最好。

  ke ban fa zhao板書設計

  19 烏鴉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著

  放石子──喝著課後反思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

  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5.理解“漸漸”一詞的含義,能用它說話。

  6.指導朗讀二、三自然段,學生自我評價。

  7.發散思維: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你們該怎麼辦呢?同桌討論、彙報。

  五、學會背誦的技巧。

  【注意讓學生自己悟出背誦的方法:看圖背誦、想情節背誦、看板書背誦等,引導學生學會巧背。】

  你們喜歡這隻烏鴉嗎?用一句話誇誇他。

  六、複習鞏固。

  1.看誰讀得最快。

  (1)烏鴉口渴要喝水。

  (2)瓶口小,水不多,可是烏鴉還是想出辦法喝著了水。

  (3)夏天到了,天氣漸漸熱起來了。

  【識字是低段年級語文課的教學重點,根據學生記得快忘得快的特點,在課前以遊戲、詞卡形式複習,在課後把學過的字放進旬子裡,既鞏固認字,同時又積累了語言,這樣反覆再現,強化記憶。】

  2.看誰寫得最好。

  ke ban fa zhao板書設計

  19 烏鴉喝水

  水不多 口又小──喝不著

  放石子──喝著

  課後反思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透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著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篇15

  童話《烏鴉喝水》是一篇古老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深得孩子們的喜愛。不管是省版教材還是部標板教材,不管教材如何改,低年級語文都有它的身影,可見它的魅力之大,只要進過學校,就知道這個故事。本學期在教完這篇課文以後,孩子們領悟到烏鴉的聰明才智,對遇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給予了肯定,表示要做一個遇事動腦筋,會解決問題的孩子,於是引導他們思考:面對這隻口渴的烏鴉,你有什麼更好的、更省力的辦法可以告訴它嗎?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如把瓶子扳倒、讓瓶子傾斜,最後想到了可以用吸管喝水,更省力、便捷,大家討論的很熱烈。在拓展活動中,給他們講了《烏鴉喝水》的續集,在面對一口井的時候,還用這個辦法是不行的,知道了老辦法不能解決新問題,遇事要學會變通;又介紹了烏鴉反哺,在故事中知道烏鴉很孝順,孩子們被感染,情不自禁的唱起了:路邊開滿野菊花……孩子幼小的心靈多麼單純、可愛,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