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通用6篇)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通用6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1

  活動片段:這是一箇中班健康活動《食物的旅行》的片段。該教師藉助多媒體將食物經過嘴巴、食管、胃、小腸、大腸等過程形象地展示出來。其中,有一段師幼的對話是這樣的:教師指著螢幕畫面上“胃”的位置,問小朋友,“你覺得胃像什麼?”小朋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位小朋友眼看自己沒有機會被老師請上來發言,便在座位上很響亮地說:“胃像心臟”。老師聽到後馬上糾正道,“不對,胃像一個袋子”……

  分析:案例中該幼兒的“這一響亮的回答”在成人看來是十足的錯誤。但小朋友為什麼會說“胃像心臟” 呢?他的這一說法的依據又是什麼?老師沒有透過提問等方式去探究幼兒為什麼會持這樣的觀點,而是直接以成人的標準作出明確而迅速的判斷。兒童的世界是不同於成人世界,兒童擁有其自己獨有的“邏輯世界”,這是專業常識。如果我們能有耐心地讓幼兒進一步地將支撐他的觀點的證據說出來,或許我們也能接納、或者說是諒解他的這種觀點。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讓幼兒說出他的證據之後,再向他指出支撐他的觀點的證據的“缺陷”,使其意識到他的觀點是不成立的,即讓他在事實證據的面前自動去修改自己的觀點。讓幼兒意識到他的觀點的證據是有“缺陷”的,並能在充分證據的面前自動修改自己的“錯誤觀點”,這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水平,更能讓幼兒從小養成尊重事實的好習慣。

  教師如何面對幼兒的錯誤?如何讓幼兒在修正錯誤的過程獲得主動成長?這其實是值得教師去研究的,因為幼兒在其成長的歷程中會出現許多“錯誤”。但遺憾的是,教師在面對幼兒的錯誤時,往往是迫不急待地將所謂“正確的”答案直接遞給孩子,以為給了孩子正確的答案,孩子就會自動地將其錯誤的觀點去除。而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的孩子還是會堅持他們樸素的觀點,也許可能會因屈服教師的壓力而違心地說出教師剛才所遞給的正確的答案,但這對幼兒來說,只是一種簡單的複製過程,在整個思維過程中也只有記憶的因素在起作用,這種簡單的記誦並不能真正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當然,在面對幼兒錯誤時,如果你覺得沒有很有效的應對策略,筆者認為,諸如案例中這種對幼兒行為準則、認知方式並未產生威脅的所謂常識性的“錯誤”,寬容或預設幼兒的錯誤,也不失是一種權宜之計。也許隨著其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他會自動地糾正自己先前的“片面的觀點”。這種處理方式,就好比讓幼兒向老師拋來的球,讓它悄然落地,總比當著幼兒的面,將他拋來的球接住了,然後再用力地“扔掉”,對幼兒的'傷害性程度可能會來得少一些。

  一旦發現幼兒有錯,教師總是迫不急待地將正確的答案告訴幼兒,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教師肩負傳遞正確的知識的使命感過於強烈。總是生怕幼兒獲得的知識不夠正確,而影響了幼兒的成長。但是從後現代主義的觀點來看,知識是具有相對性和不確定性。對幼兒來講,關鍵並不在於他獲得多少正確的知識,而是掌握了獲得知識的方法和精神。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2

  本月,我們中班組老師經過精細的篩選,選擇了一節健康活動《可愛的毛毛蟲》,本次活動目標是讓幼兒學習如何半蹲著走路,在合作中體驗。教師們透過認真的備課,準備材料。下面我首先反思一下我自己上的課。

  為了吸取教案中各環節的精華,我首先認真的準備了材料,將活動中的每一句話都背了下來。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在“走路”的歌曲中,模仿了各種小動物走路的樣子。透過觀察和模仿毛毛蟲的走路方式,讓孩子們學習半蹲著走路。在兩人分組和三人,四人等多人合作中,讓孩子們學習半蹲著合作走。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比較積極的跟隨教師進行活動。在合作遊戲時,我發現孩子們的合作意識都比較差,他們需要教師的個別的引導。

  我觀看了車晶教師,劉洋老師,李巖老師的教學活動,活動環節大同小異,只有個別的小環節,教師處理的方法,不太一樣,但是小環節卻決定整個活動的效果。透過互相借鑑,相信老師們都有所收穫。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3

  本次活動始終以幼兒感興趣的佩奇形象貫穿始終,透過創設“佩奇感冒了”情境,引導幼兒透過“佩奇感冒了”、“繪製健康小手冊”、“看望感冒的佩奇”和“佩奇看醫生”這四大環節讓幼兒由淺入深的在情境中梳理治療感冒的方法,進一步增強預防感冒的意識,並引導幼兒懂得關心生病的小夥伴。

  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體驗法”“交流討論法““實際操作法”,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獲得知識,豐富經驗,總結提升。首先是第一環節直接以佩奇的形象匯入,透過佩奇音訊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感冒的症狀,進而交流討論,瞭解感冒很難受。孩子們大都有過感冒的經歷,幼兒的回答基本全面。

  充分遵循“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育理念,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幼兒大都能說出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等方法,但對於開窗通風、多休息等方法瞭解的比較少,因此我以健康小妙招的形式呈現到幼兒面前,開拓幼兒思維,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透過繪製健康小手冊,讓幼兒對治療感冒的方法進行表徵,進一步梳理幼兒已有經驗。

  透過幼兒親身體驗看望佩奇,進行情感昇華,萌發初步的愛心和同情心,懂得關心生病的小夥伴。先讓幼兒說一說看望病人可以帶什麼禮物,如何表達對佩奇的關心?隨後教師出示實物,幼兒根據喜好自選,一起出發去看望佩奇,讓幼兒大膽表達對佩奇的關心。最後以佩奇看醫生這一環節,增強幼兒預防感冒的意識。

  整個活動流程思路清晰、條理性強,但在執教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機智和現場調控能力還需要加強和提升,針對每個幼兒的問題和回答要給予精煉度更高和概括性更強的小結。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4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有了更多與他人合作、交往的機會和需要;但是有些幼兒不能和同伴友好合作、交往,常為一些小事發生糾紛。究其原因,幼兒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願望,不會用恰當的語言進行合作交往。為此,設計本次教學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協作、商量的口吻與人合作交往,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下面我就本次活動實施的情況做一些反饋:

  ⒈以繪本為載體,感受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和互相原諒。 本次活動我主要圍繞繪本《對不起》來展開,選取了做飯、睡覺、爭搶這三幅畫面,分別引導孩子瞭解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謙讓、互相原諒。配合故事情境來總結這些抽象的情感概念,孩子相對來說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了,而且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尤其是從好朋友到互不理睬對方的對比,孩子明顯體會到了小熊和小兔的孤獨與難過,從而體會朋友的珍貴,知道要原諒、珍惜朋友。

  ⒉遷移經驗,回憶自己與好朋友的故事。 此環節我運用了表格的形式,主要請幼兒從繪本的三張圖片延伸出自己與好朋友的故事。只是中間出現了一個小失誤,我把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對應的圖片貼反了,在教具方面我應該多加檢查,不然會引起教學失誤。但是孩子們對於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還是很樂意分享的,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另外,針對每種情況,可能分別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會更好,這裡孩子說的機會還是不夠多。

  ⒊以遊戲形式昇華情感。 在活動的匯入和結束部分我分別採用了遊戲的形式,一是為了激趣,二是呼應主題,讓孩子切身感受與好朋友玩遊戲的快樂。最後的《口香糖粘又粘》的遊戲,我運用了背景音樂,並以問答的形式展開,可是問答與音樂的節奏不是很貼合,環節進行的節奏感不是很到位,這樣會影響遊戲的效果,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社會活動注重的是情感體驗,如何讓孩子樂意接受抽象的情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我覺得遊戲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讓孩子邊看邊想邊玩,這比單純的聽或者看有趣的多,效果也更好。所以,教師不管在哪個活動中,都可以融入遊戲,寓教於樂,讓孩子學得更精彩。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5

  呼啦圈是我班的健康特色活動,在活動的前期開展中,我們發現孩子的興趣很濃厚,但部分孩子喜歡拿著圈亂跑,同伴間不會學習交流各種玩法,玩法較單一。為此,我生成此活動,目的在於提高班級特色活動質量,讓幼兒學習創新玩、合作玩。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和自信心,使其學習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本次活動著利於充分挖掘和利用呼啦圈來讓幼兒積累多方面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創新多種玩法,鼓勵幼兒一物多玩,合作玩,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發展。由此,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也隨之大增。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我們班幼兒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探索呼啦圈的各種玩法,體驗玩圈的樂趣。

  2、學會一物多玩,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合作意識。

  我把整個活動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熱身活動、基礎部分、遊戲及放鬆活動。熱身活動是利用呼啦圈引導幼兒做簡單的器械操,培養幼兒做操的興趣。也從一開始就引入呼啦圈,讓幼兒清楚的明白我們今天上的內容離不開呼啦圈。整堂課的重點在基礎部分,讓幼兒在自由探索及結伴探索中,認識到呼啦圈的多種玩法,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從而達到我的第二個目標。遊戲的進行是為基礎部分服務。最後一個環節是放鬆活動,也讓幼兒學著幫老師一起整理物品。這個環節在健康活動中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部分。

  我覺得整堂課上下來,有成功之處,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成功之處是:選材適合我班的幼兒,呼啦圈是一種常見物品,而且是我班的班級健康特色,它輕巧、安全,讓幼兒有很多空間去研究、探索它的玩法。幼兒對活動很感興趣。整個環節比較清晰,三個目標基本達到。當幼兒自主探索呼啦圈玩法的時候,能及時關注幼兒,並有效的與孩子進行很好的互動,一些幼兒想出的玩法,我能及時給予肯定及鼓勵。不足之處是:在熱身活動中,熱身的力度還不夠,沒有很好的活動開,尤其是頸部、手部及腿部,呼啦圈操的內容還不夠豐富,沒有達到很好的熱身效果。

  透過這一教學活動,我充分認識到在健康課中,要在“引導幼兒探索、相互交流,掌握動作要領”上下功夫,讓孩子在探索中,互相學習中提高學習動作的積極性。教師的講解要精煉、透徹,把握好幼兒活動的密度和強度,一節健康活動才能真正的使幼兒體質逐漸增強、動作發展更完善。

  中班健康活動教學反思6

  本次活動是一次心理健康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透過活動了解一些就醫的心理準備和安全注意事項,從心理上克服對醫生的恐懼心理,勇敢的看病打針。現在已經是秋季,天氣漸漸轉涼,秋季是傳染病多發季節,幼兒由於年齡小,抵抗力差很容易生病,而他們又非常怕打針,只要家長說帶他們去醫院看病他們就很反抗,因而這次活動對幼兒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幼兒觀看了動畫故事《不怕看醫生》,並觀看了很多小朋友們看病的圖片,引導幼兒知道生病了就要去就醫,也瞭解了一些關於就醫的安全事項,從圖片和動畫故事中幼兒體會到醫院和醫生並不可怕,我們要克服懼怕醫務人員的心理,做個勇敢的孩子,配合醫生做檢查,活動中孩子們都很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也都說要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看醫生。

  但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常見的看病的工具,例如:聽診器、酒精、口罩、針筒等,引導幼兒認識到這些常用的工具並沒有那麼可怕,幼兒會更感興趣,在以後的活動中儘量提供一些實物給幼兒,讓幼兒能更清楚直接地接觸到,幼兒掌握起來也會更快更好。其次可以教給幼兒一些克服緊張情緒的辦法,例如準備一些圖片:

  (1)深呼吸,同時在心裡慢慢數數1-5,一下子針就打完了(藥就吃完了);

  (2)自我暗示:我是最勇敢的,打針吃藥我不怕!

  (3)透過在心裡唱輕鬆愉快的歌等方法來面對打針吃藥的恐懼。透過這些具體的方法,讓幼兒逐步消除對醫院的恐懼。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克服看病打針的緊張心理,可以請幼兒來扮演小醫生和小病人,尤其是平時膽子比較小的孩子,讓幼兒穿上小醫生或者小病人的衣服,教師引導幼兒看病,體驗看病的過程,透過遊戲的方式,幼兒更容易接受,在活動結束時,教師要及時給勇敢“看病”的孩子獎勵,用鼓勵的方式正面引導幼兒做個勇敢的孩子,還可以讓幼兒說說除了看病的時候要勇敢還有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也要勇敢呢?用生活中的事情幫助幼兒樹立勇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