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課《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課《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五年級語文課《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讚揚了他勇於探索,敢於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透過精確、細緻的觀察、研究和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秘密。 以引讀的方式帶出第二自然段,重點讓學生領悟其承上啟下的作用。

  這也是針對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閱讀練習中過渡句的尋找準確率不高,作文訓練中還沒學會合理地用上過渡句)來設計的。課文條理清楚,也要求全文複述,所以我在教學3——4自然段時,先要求學生較快地默讀,既而思考:這個謎是怎樣一步步被富蘭克林解開的呢?在指名回答後相機板書:觀察推測實驗。對於“譏諷”理解得不夠到位。我在自己班裡對到位。我在自己班裡學生提出了提前閱讀《拓展閱讀》的要求,學生對富蘭克林的出生、背景等有了一些瞭解。這次上課,學生對這些不夠了解,感覺設計上可以再細化一些,可以簡單介紹背景資料,說不定學生對富蘭克林面對重重壓力下的決心和信心理解就要深刻些。在交流的目的既是要學生對課文進一步的熟悉(包括實驗時相關的一些科學常識,也是要透過朗讀、想象、談話使當時實驗的場景能再現在課堂上。最後,學生脫離書本複述實驗過程,效果比較顯著。

  實驗成功後,我重點引導學生想象:記得一開始,人們對富蘭克林是冷嘲熱諷,那現在呢?引讀第五自然段。他們會怎麼說呢?(可以設想:普通人群、富蘭克林的同行乃至那些當時的權威這幾種人的語言、態度。)學生說得尚可。最後一段不難理解,以朗讀帶過,體會富蘭克林並沒有沉醉於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繼續不懈地努力,利用科學知識,發明避雷針,造福於人類的精神。學完全文後老師啟發:沒有大膽的懷疑就沒有發明創造,沒有不怕險阻、勇於實驗的探索就不會推進社會的進步。最後,本著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家精神的目的,學習《綜合習題》中的名人名言:

  1.衡量一個人,應從他不幸之下保持勇氣,信心的方式為準。

  2.那些即使遇到了機會,還不敢自信必能成功的人,只能得到失敗。

  3.信心可以使一個人得以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