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5》教學反思範文
《識字5》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內容。本課內容由五條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構成,這幾條諺語通俗易懂,給人以很深的啟示。作為第一課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鎖定在: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斤、折”兩字。
(2)能正確、流利朗讀諺語,並有積累諺語的興趣。
現將我的整節課的教學作一個反思!
在開課時,我以遊戲的形式匯入,分別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折一折筷子,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隨即引出本課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這句諺語,然後簡要介紹了一下諺語的特點;接著,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初讀,與生字初次接觸,有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這兩個環節銜接自然,所花時間並不長。緊接著進入了識字寫字環節,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在此過程中相機引出要學寫的兩個字進行重點指導;再出示詞語認讀;最後迴歸到課文,在一遍遍的讀中理解感悟,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即交流所蒐集到的關於團結合作的諺語。
我將整個環節的重心放在了識字與寫字的教學上,先出示了本課需要認讀的生字,讓學生自己圈出來並讀一讀,同時想一想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字。接著,我又出示了帶拼音的生字,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瞭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並相機正音。然後全班進行交流,說一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是怎麼記住的,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貼出相應的生字卡片,並進行組詞擴句,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們辨清字音、記住字形、感知字義,運用了多種方法對生字進行了再現鞏固。可是,最大問題就在這裡出現了!
在這一環節中,其實學生們在引導之下說的很好,當有一個學生說出在動畫片裡見過這個字時,我很欣喜地讚許了他,應為他能將課堂所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呀!生活就是我們最大的'老師嘛!但是,我一心想讓學生們牢牢記住本課生字,所以在教學本課生字時沒有一個側重點,十二個生字平均用力,幾乎每個字都細細分析了字形,弄清了字義,並擴詞造句,顯得繁複,時間也就在這裡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原本以為這下生字的認讀應該沒問題了吧,可當我將生字融入詞語再來檢查認讀時,沒想到還是會有同學根本不記得。當那個剛轉入的同學看著我發愣時,我的心裡呀,真是長長嘆了口氣!其實在這時我應該馬上直接告訴她怎樣拼,可我一時忘了她的拼音基礎不牢,忘了大部分同學還等著,還讓她自己拼出來,並且又再一次地說明怎樣怎樣記,作為老師,話繁無簡,實在是一大弊病!為什麼在識字的時候我沒有想到巧借文字,在後面的讀文中還會與生字碰面呢?學習語文,本就應該在具體的情景中識字,脫離了文字,機械記憶實屬一大忌。
在寫字教學中,由於“斤”和“折”是即要求會認又要求會寫的字,因此在識記生字的過程中我便一併出示了出來,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再來說一說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之後又分別進行了書空練習。這一點在老師們後來的評課中,我意識到了又犯了平均用力的錯誤。是啊,重點指導“斤”,再引伸到“折”,稍作引導便可以了,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我又何必每個字都書空一遍呢?時間,就在這一遍遍的重複中被消磨掉了。由於識字環節所花費的時間太多,因此寫字的時間就少了,再到後來的拓展時間也沒了!
回想起整節課,心中充滿無限感慨!有些遺憾,有些失落,更多的是深深的反思!作為老師,首先,我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允許出現接受慢的現象的存在,且應該放眼整體,當好舵手;其次,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方法而不是授死知識,學會放手,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向前輩們學習好的經驗與方法,同時不斷對自己進行反思總結,改進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在一次次的教學過程中領悟到教育精髓,教學水平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