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周長》課堂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圓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公式。
教材安排了例題引導學生小組合作,透過實驗的方法探索並發現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係,根據對上述活動的理解,推匯出圓的周長公式。考慮班級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的實際情況,我將該實踐活動作為課外作業回家完成的。我沒有作任何的'提示,讓學生們自己去思考,遇到困難去自主尋求解決的方法,第二天的課前訪問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順利完成了實踐操作的事情,並有了初步的結論,同時也有了疑問。全班有5人沒有完成操作任務,和以前的執行力比較有了明顯的提高。
學生們告訴我:喜歡用線繞一週的測量方法,因為比較精確;不滾動一週測量周長,因為長度誤差比較大。
還有學生告訴我:我找圓柱形罐子測量的,在蓋子上量出直徑,用線繞圓柱形罐子一週得到周長的。
還有學生告訴我:計算圓周率的時候,用計算器計算的。我肯定了他們的做法。
課堂上學生們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為什麼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14倍?圓周率的值為什麼是無限不迴圈小數?
第一問,先交流學生得到的資料,確認圓周率的值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然後透過圓內接正六邊形和正方形內接圓來理解,說明圓周率的值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直觀的比較,學生們易於接受、認可。
第二問,我藉助“你知道嗎”來釋疑的,從圓內接正六邊形算起,逐漸把邊數加倍,得到圓周率會各不相同,而邊數可以無限多的,所以得到的圓周率的精確值也是無限多,只能是一個無限不迴圈小數了。
“先學後教”的方法不在新鮮,擔心小學生沒有自學能力,擔心小學生知道了結果沒有探究“先學後教”味,往往不採用該方法。其實不然,“先學後教”能使學生學習效率大大提高,當然也要注意到學生學習的盲點,比如:圓上、圓內的概念等。
“先學後教”後,回過頭來計算例題呈現的生活中常見的三種規格的腳踏車車輪的周長,大多的學生不但認識到:圓的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圓的周長和直徑有關。還關注到課本已經將英寸轉換成釐米了,如22英寸≈56釐米等,也許老師也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