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魯教版《斜塔上的實驗》教學反思
《斜塔上的實驗》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幾篇課文都是科普類文章,體裁多樣,包括人物傳記、議論文、說明文,另有一篇文言文章。與第四單元教學重點不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於使學生在瞭解科學知識的同時,學習科普類文章的寫作方法,特別是行文脈絡及語言特點,同時掌握說明文、議論文的基本知識點。《斜塔上的實驗》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可讀性相對較強,內容也較淺顯,因此課堂上我採用學生自讀、自由討論,教師予以適當點撥輔助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從實際的課堂效果來看,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沒有反覆強調課前預習,部分學生預習不充分,造成整個課堂的進度相對放緩,由預期的1.5課時延為2課時。由於預習工作沒有到位,部分簡單的問題耗時太長,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仍不能正確找到相關段落。對於一些需要搜尋資訊進行提煉概括的問題,由於不熟悉文字,不能做到準確全面。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把學生的預習工作置於重要的地位,反覆強調,從而才能保證課堂效率和進度。對於預習工作不到位的學生,予以適當的懲戒措施。
2、對於文中最重要的兩種寫作手法的理解,學生有一定困難,引導的.過程還需要放慢。”對寫作順序的改變,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理解得不夠透徹。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結合文字外,還需列舉一下簡單的例子,並且結合學生的作文寫作,對順序、倒敘、插敘做一個系統的講解。並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作文中運用。文章首尾兩部分場面描寫分析,學生在把握時也只能說出一點兩點,不能很好地理解運用描寫這種表達方式的目的和作用。綜上所述,我認為問題還在於就目前的教學環節設計來講,學生當堂的讀寫結合訓練的機會還是比較少的。一方面課時緊張,另一方面學生當堂消化文字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我覺得在以後的課堂上,要注意將讀寫有機結合起來。寧願在課時進度上適當放慢一些,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反饋寫作。
3、教學重難點的設定沒有與教學時間很好地結合起來。教學重點的時間分配不夠充分,其他部分講解的時候拓展延伸的東西沒有把握好多,造成教學時間比較緊湊,反而在重難點部分走得過快。這一點是以後在課堂把握上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