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葡萄葉的夢》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葡萄葉的夢》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葡萄葉的夢》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催人奮進、樹立遠大理想飽含深意的詩歌,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去感受葡萄葉的美麗,感受葡萄葉為了夢想而付出努力的可貴精神並體會葡萄葉奮鬥的快樂與收穫的幸福。學生要願意讀、樂於讀,首先是讓學生愛上詩歌,進入詩歌的意境中;進而詩化學生的心靈,用文學的和煦春風薰染學生,把語言藝術的珍貴雨露浸潤到學生心靈的至深處。一陣短暫的小雨,不會把風乾的大地浸溼;一兩篇詩文也不可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多大影響。因此,在此之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將教室裡貼滿了結滿累累果實的綠色葡萄滕畫,讓學生在綠意的召喚下漾起詩意,還發動學生找“自助餐”,並用錄音交流的方法促進學生讀好是,還將一個個可愛香甜的紫色葡萄帶進課堂,既成為了課文教授的工具,又是獎勵與鼓勵學生的禮物,用張掛書法作品的辦法讓學生處在用美妙詩文營造的環境中。從課內到課外,從自然到詩文,看到的,聽到的,唸的,想的,都與理想有關:理想的格言和理想的王國,理想的詩與理想的文。學生置身於以理想為中心的自然與文化相交融的心理場中,其心靈怎能不被磁化?如同綿延不斷的濛濛春雨,不僅會使大地溼透三尺,就是未沾點滴雨水的棉被也會讓人感到潮潤潤的。文對心的化育就是這樣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過程。化育的內容既有感覺感受、思想認識、情感志趣等精神的因素,又有表思的語言與技法因素,而且兩者是有機融合的,因而,它是對整個心靈的全面化育。

  詩化心靈的過程實際上是人文化的過程,是用人類文化精髓塑造學生靈魂的過程,是為學生的人格注入人文氣韻的過程,是為學生的終生髮展進行精神墊底的過程。一個人如果心靈真的詩化了,他就會向善,就會追求美好。他的精神世界就會極為豐富而純淨,他的語文素養也無疑是比較高的'。心靈的詩化是精神和語言兩個方面均得以拓展,並不斷敏銳化、美化的過程,是兩者不斷地同構共生的過程。不斷薰陶,並加以活化、靈化,是學生的心靈不斷得以詩化的動態生長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精神內涵和精神能量變了——————他們對自然和社會的各種現象越來越敏感,他們的情思越來越豐妙,情趣越來越高雅,他們積存的表象越來越豐富,生成的意象越來越新穎獨特。同時,學生的語感結構和語感能力也變了—————他們的語彙越來越豐富,對語言越來越敏感,語言的感悟力和生成力越來越強,語言越來越生動,越來越有韻味。

  我們說每一個學生都有詩性潛質,語文教學要努力詩化學生的心靈,並不意味著要把學生都培養成詩人。我們的主要思想是要讓學生在文學藝術的薰陶下怡情養性,習染人文氣韻,形成高雅氣質,終極目標是要使學生的心靈得以拓展和淨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