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體育安全教案範文 小學體育安全教案

體育安全教案 小學體育安全教案

體育安全教案範文 小學體育安全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體育安全教案範文 小學體育安全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體育安全教案範文 小學體育安全教案1

  一、教學內容:

  學生體育運動安全常識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運動傷害事故的防範常識。

  2、技能目標:知道運動傷害事故的防範方法,學會一些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和自我保護的技能。

  3、情感目標:對安全科學的鍛鍊身體有認識,有自我保護意識。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體育運動的安全注意事項。

  難點:體育運動安全意識得到深化,能在今後的體育教學中自發的運用。

  四、教法與學法:

  1、讓學生自主探索

  2、啟發、誘導學生進入教學情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育鍛煉經驗以及教學經歷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五、課型:

  體育與健康室內理論研討課

  六、教學時間:

  20xx年3月26日

  七、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導言:同學們,你們看過足球比賽麼?有什麼感受?有沒有危險呢?

  (1)學生各變己見。

  (2)教師歸納出示課題。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體育課與體育教學應該注意那些安全事項?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發表。

  (二)學習新知識

  1、運動前的注意事項

  (1)檢查自己的身體情況

  參加體育教學,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學會自我監督,隨時注意身體功能狀況變化,若有不良症狀要及時向教師反映情況,採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切忌有心臟病或其他不適合參與體育教學的疾病而隱瞞病情,勉強參加教學。

  學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狀,禁止參加體育教學:

  ①體溫增高的急性疾病;

  ②各種內臟疾病(心、肺、肝、腎和胃腸疾病)的急性階段;

  ③凡是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氣管咳血,鼻出血,傷後不久而有出血危險,消化道出血後不久等;

  ④惡性腫瘤;

  ⑤傳染病及慢性疾病,如乙肝等。

  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學生,禁止參加長跑等長時間劇烈運動的專案鍛鍊

  (2)檢查場地和器材

  要認真檢查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消除安全隱患。要注意場地中的不安全因素,如場地是否平整,要清除石頭土塊;檢查沙坑的鬆散度、是否有石子雜物等;檢查體育設施是否牢固安全可靠,器材的完好度等。不冒險,確保自身安全。

  (3)做好運動準備

  要穿運動服裝、運動鞋,不要佩戴各種金屬的或玻璃的裝飾物,不要攜帶尖利物品等。做好熱身準備教學。

  為什麼要做熱身準備教學?(合作探究)

  就是要克服內臟器官在生理上的惰性,以減低運動傷害發生的機會。

  運動前不重視做準備教學,或準備教學做得不充分、不正確、不科學,是引起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準備教學不充分,肌肉、內臟、神經系統機能不興奮,肌肉供血量不足,在這樣的身體狀態下進行教學,動作僵硬、不協調,及易造成損傷。

  如果突然進行劇烈運動,就會出現心慌、胸悶、肢體無力、呼吸困難、動作失調等現象。

  2、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1)要掌握動作要領

  在體育鍛煉教學中,瞭解和掌握動作要領及方法,不僅能夠在運動過程中發揮好技術動作,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而且還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懼,增強自信心,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2)要正確使用器材

  要了解熟悉掌握器材的效能、功能及使用方法。要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程,在一些體育器械(如鉛球、實心球等)的使用中,要注意選擇適當場地,確保自身安全,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傷及他人安全。

  (3)運動負荷要適當。

  參加體育教學要根據身體素質條件,選擇最有利於增強體質的運動負荷。可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從小到大。負荷過小,對身體作用不大;負荷過大,會損害身體;只有適宜的運動負荷,才能有效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3、運動後的注意事項

  (1)認真做恢復整理教學

  做恢復整理教學的目的就是使人體更好的從緊張運動狀態過渡到安靜狀態,使心臟逐漸恢復平靜,放鬆身心。如果突然停止運動,就會造成暫時性的貧血,產生心慌、暈倒等一系列不良現象,對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2)自我檢查運動反應

  如果感到十分疲勞,四肢酸沉,出現心慌、頭暈,說明運動負荷過大,需要好好調整與休息。運動後經過合理的休息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體力充沛,食慾增加,睡眠良好,說明運動負荷安排比較合理。

  (3)適當補充能量

  參加體育運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在運動後(運動前也應適當補充能量)要科學飲食,保證身體的需要,確保取得最佳的鍛鍊效果。

  ①半小時至1小時後進餐

  ②避免喝含有KA啡因的飲料

  ③5至10分鐘後飲水(含鹽)

  (二)課堂小結:

  1、學生自評,知道多少知識?

  2、同學之間互評各自的表現,看誰學得多。

  3、再次記憶學到的知識。

  4、教師歸納總結

  科學而安全地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增強體質,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相反,體育運動如果不能做到科學、安全鍛鍊,就不能達到運動目的,運動不當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我們懂得一些體育運動安全常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知識,養成良好的安全運動習慣,就會達到健康身心的目的。

  學生體育運動安全口訣

  1、課外教學到操場,檢查場地和器材;

  2、運動服裝先換上,手錶飾品要摘掉;

  3、鍛鍊前要做熱身,教學四肢扭扭腰;

  4、運動前後喝點水,劇烈運動要適量;

  5、遵守規則講文明,危險動作杜絕掉;

  6、運動全部結束後,恢復整理要做好。

  (三)拓展延伸

  哪些體育運動少兒不宜過早參加?

  致使關節變形的專案、肌肉負重專案、負荷量大的專案、消耗能量大的專案等不宜過早參加。

  如:長跑、倒立、舉重、拔河、掰手腕等。

  九、板書設計

  學生體育運動安全常識

  1、運動前的'注意事項

  (1)檢查自己的身體情況

  (2)檢查場地和器材

  (3)做好運動準備

  2、運動時的注意事項

  (1)要掌握動作要領

  (2)要正確使用器材

  (3)運動負荷要適當

  3、運動後的注意事項

  (1)做好恢復整理教學

  (2)自我檢查運動反應

  (3)適當補充能量

體育安全教案範文 小學體育安全教案2

  一、教學內容:

  體育課安全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上體育課要注意的事項。

  2、瞭解預防運動損傷及事故的要求,逐步學會一些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和自我保護的技能。

  3、對科學鍛鍊身體有認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體育課傷害事故發生的注意點。

  難點:使體育課上的安全意識在腦海裡得到深化,並能在今後的學習中自發的運用。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五角星

  五、教法與學法:

  1、採用讓學生自主探索、嘗試、發現尋求答案。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學生,讓他們去發揮,去探索,去想象。

  2、採用啟發、誘導學生進入教學情景,透過電化教學,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並滲透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能力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透過學生嘗試與猜想和學生實際參與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六、教學過程:

  1、匯入揭示課題(直接課件出示課題體育課安全)

  讓學生自己回答體育課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學生討論、各小組推薦代表回答)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獎勵五角星

  2、教師結合課件講解體育課注意事項

  參加體育鍛煉對穿著的要求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歸納總結:運動服、運動鞋、不得佩戴金屬物品等體育運動前的熱身

  教師簡單介紹並示範常見的熱身運動

  學生討論體育課常見的運動如:跳、跑、投擲、球類等運動的注意事項

  教師歸納總結

  (課件展示)最重要的是:聽從指揮,服從安排,有秩序地進行各項訓練。

  3、參加運動會的注意事項(各小組討論回答,教師點評)

  學生討論運動會注意事項,教師歸納總結

體育安全教案範文 小學體育安全教案3

  設計意圖:

  中班的幼兒,自我保護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在戶外教學器械製作方面,儘量選擇環保的、不尖銳鋒利的、沒有危險性的材料。拔橫繩這一教學主要是採用了繩子這一教學材料,沒有危險性,比較適合適合中班的幼兒玩。而且,這個遊戲教學不僅能鍛鍊幼兒的手臂的力量,更主要的是能很好的培養幼兒在教學中的合作能力,為以後的合作教學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發展學生的力量,培養他們集體協作的精神。

  教學準備:

  1、在場地上畫3米間隔3米的平行線。

  2、10米長的粗繩一根,放在中間線上。

  教學過程:

  1、帶幼兒進入教學場地,隨《健康歌》音樂做熱身運動。

  2、講明遊戲教學規則:必須在教師發令後,雙方才準用力拉繩;繩子必須橫拉,以繩子的大部分拉過線為勝。

  3、將幼兒分成人數相等和體力相近的兩隊,各成橫隊面對面分別站在繩的兩側。教學開始,兩隊幼兒交錯站立,用雙手將繩拿起站在中線上。教師發令後,雙方各自用力向後拉繩,力爭把橫繩拉過本隊背後的3米橫線,以將繩拉過橫線的隊為勝。

  4、玩法引導:此遊戲也可以改為用一隻手拉繩的方法進行,也可改為將繩的中間用一條紅帶子結好,與3條線垂直交叉放在地上,並將紅帶處放在中間上,兩隊成縱隊站立進行縱向拔繩比賽,以紅帶子越過本隊一方3米線的隊為勝。

  5、引導幼兒創編出更多的玩法。

  教學延伸:

  鼓勵幼兒回家後與家長一起玩一玩,共同創編出更多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