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1
教學目標:
1、認識“粽、簷、囊、輔、措、誣、頌”7個字,會寫“佩、戴、措、誣、頌、駕、屍、俗”8個字,掌握“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屍體、習俗”等詞語。
2、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學習複述課文。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閱讀有關書籍或訪問家長,瞭解端午節的習俗及屈原這個歷史人物。
2、自制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都有哪些習俗嗎?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端午節的由來》這篇課文吧!
二、展示與交流
1、彙報生字詞。
(1)讀詞語:佩帶、愛戴、措施、誣陷、傳頌、駕船、屍體、習俗
學生提醒注意:“施”和“屍”是翹舌音。“頌”和“俗”是平舌音。
(2)理解詞語:
輔佐:協助
愛戴:衷心敬愛與擁護,多用於對長輩。
誣陷:誣告陷害。
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
讒言:陷害人的壞話。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勞動的刑罰。
祭奠:為死去的人舉行儀式,表示追念。
祈禱:宗教儀式之一。本文中包含有“懇求”的意思。
3、學生自由讀文,把課文讀通讀順。透過讀文,你都知道了什麼呢?
4、學生從兩方面來彙報:
(1)端午節的由來。
(2)愛國詩人屈原。
(學生說出大概的內容既可,不做更細的要求。只是大致的瞭解。)
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是由何而來的呢?課文的中的哪部分作了簡要的說明呢?
2、學生自由讀文1——2自然段,想一想,畫一畫。
3、學生彙報。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插艾葉等。
由來:紀念屈原,至今以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4、感情朗讀。
三、反饋與檢測
1、讀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愛戴——
輔佐——
誣陷——
流放——
四、課堂小節,置留問題
為了紀念屈原,這些習俗以有兩千多年,那麼課文是如何細緻的來記敘端午節的由來的呢?相信在下節課的學習中,你就會找到答案。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有關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端午節傳說和習俗;
2、瞭解粽子的外形特徵,知道粽子有不同風味;
3、願意動手嘗試,初步瞭解包粽子的方法。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認識粽子
難道:讓幼兒嘗試自己包粽子
活動準備
糯米、粽葉、粽子繩、配料、豆沙、大棗、鹹肉、果脯、五彩線等
活動過程
1、 老師講端午節的傳說,然後給小朋友帶上五彩線;
2、 老師帶著小朋友進入廚房,認識包粽子的各種材料;
3、 請炊事員為幼兒做示範怎樣包粽子,用粽繩紮好,重點示範卷粽葉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 幼兒親自動手嘗試著包粽子,教師及廚房工作人員協助幼兒卷葉、捆紮,也可以讓幼兒兩人一組共同包成,在幼兒需要時,教師或炊事員可手把手的教幼兒包粽子;
結束:粽子煮好後讓幼兒把自己包的粽子,解開系粽子的繩子,開啟粽葉,觀察粽子裡面有什麼顏色的。
延伸:老師讓幼兒吃粽子,說一說自己吃的是什麼味道的粽子。
有關端午節教案範文錦集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3、讓幼兒學會完整講述生活經驗,發展語言講述連續性(技能方面)
活動準備
1、影片(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稜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播放影片
1 、問題匯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麼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做五彩繩
師:哇!小朋友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做這麼多事?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2、教師播放影片(端午節的來歷)
3、教師再次提問:好了,小朋友們,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現在知道我們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誰呀?
幼:屈原
二、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 、師:小朋友們,你們在家吃過粽子嗎?粽子長什麼樣呀?
幼兒答:圓圓的、有角的、長長的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們摸摸看,這些粽子都是什麼形狀呢(教師以小組形式分發粽子,請小朋友觀察)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時引導
2 、師:好了,現在老師再請小朋友們告訴你身邊的小朋友,你吃過的粽子都是什麼餡兒的,是甜的?鹹的?還是辣的?(幼兒與鄰座夥 伴結成對子,輪流講述)
三、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運用句型“不僅·····還”
1 、教師透過提示引進新的講述經驗
師:小朋友們,端午節,我們不僅包各種形狀的粽子,還品嚐了各 種口味的粽子,對嗎?
2 、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句型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端午節你還做了什麼,然後請小朋友用“不僅······還”編成完整的句子告訴老師
教師引導幼兒,端午節要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包、做五彩繩
幼:端午節,我不僅在家幫媽媽包粽子,還和爸爸一起看賽龍舟。
幼:·········(幼兒運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鞏固和遷移講述經驗
教師可透過生活中其他的經驗講述鞏固句型運用
教師引導:小朋友們,你們動腦筋想象,平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用 “不僅······還”說哪些句子呢?
教師示範:
比如說,今天我在家不僅疊了自己的被子,還打掃了地板, 媽媽誇我是個好孩子。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發言,運用句型講述平時生活經驗
重點指導: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評析
此次活動透過濃厚的端午節節日氣氛激發幼兒的興趣, 使幼兒感受到濃重的節日氣氛和民族情感,從而引出句 型讓幼兒在不斷理解認知的過程中運用此句型進行語言 講述,幫助幼兒學會完整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