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

  教學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3、學會三個生字:爺、松、呢。

  一、匯入:

  1、課前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大小兩棵松樹,小松樹在大山上,大松樹在山下。

  2、提問: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這兒有兩棵松樹,它們有什麼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師:山上的這棵小一點,我們稱它為——小松樹;山下的這棵大一點,我們稱它為——大松樹。

  3、這兩棵松樹,一上一下,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今天我們好好地來學習第8棵。

  4、指讀、齊讀課題。

  (讀出松樹的大小之分)

  二、精讀體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圖說話(引出第一段)

  請小朋友看著黑板上的這幅圖,誰能用一句話來說說這兩棵松樹分別長在什麼地方?

  2、指名讀(讀出兩棵松樹大小、位置的不同)

  書上是怎麼寫的呢,誰願意為我們讀一下?

  3、齊讀

  過渡:它們兩個,一個長在山上,一個長在山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讀完好動腦筋想一下:你覺得這是一棵什麼樣的小松樹?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小松樹驕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1)自己讀讀,你覺得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小松樹非常驕傲、得意?

  (2)指導讀好詞語:多高、很遠很遠、你呢

  (3)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裡面,把句子讀好了,讀出小松樹非常驕傲、得意。

  (4)“你呢?”是什麼意思?——你有我長得高,看得遠嗎?

  (5)自己帶上動作、表情練讀。

  (6)多種形式表演讀:

  個別讀、挑戰讀、男女生賽讀

  (7)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它的話,大松樹生氣了嗎?如果你是大松樹,你會怎麼想呢?

  過渡:小松樹的驕傲,沒有禮貌,大松樹都沒有去理會,他——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天上的風伯伯聽到了,他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讀

  2、看插圖:誰來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風伯伯?(笑眯眯、和藹可親)

  3、你從課文中的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風伯伯非常和藹可親?

  (1)摸著——動作

  (2)風伯伯稱呼小松樹為為什麼呀?(孩子)

  讀好“孩子”,十分親切、和藹

  (3)引讀: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笑著告訴它——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4)你是怎麼理解風伯伯的話的?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出示:小松樹看得遠不是(),而是();大松樹看不遠,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引導學生用“比”說一句話。

  (7)指導朗讀風伯伯的話,讀出語重心腸的話、寬厚、慈愛。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這番話,你會有什麼想法呢?你會感到什麼?

  2、小松樹終於知道自己錯了,他慚愧地——低下了頭。

  3、給“慚愧”換個詞,從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當我們犯了錯,你會覺得怎麼樣?

  4、小松樹感到很慚愧,那會對大松樹或風伯伯說些什麼呢?

  三、創造表演

  1、這個故事裡一共有幾個角色?(3個)

  2、以小組為單位,一個讀敘述、一個演小松樹、一個演大松樹、一個演風伯伯。

  3、分角色表演讀,選出最佳表演組。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爺、松、呢

  2、齊讀

  3、給生字找朋友

  4、選2個你喜歡的字,自學

  5、指名做小老師,並說說注意點

  6、師範寫

  7、描紅,師巡視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在田字格中書寫。

  3、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我們要學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書課題。

  2、讀準“松”的平舌音、翹舌音。

  3、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

  1、放多媒體動畫,聽故事。

  2、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畫出生字詞。

  生按要求自學課文,師巡視指導。

  4、檢查自學效果。

  5、正音。

  聽:是後鼻音。

  呢:讀輕聲。

  慚:讀平舌音。

  伯伯:第二個伯讀輕聲。

  (1)自讀,同座位互相讀,互相糾正。

  (2)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把生字詞帶入課文中再讀一讀,把課文讀通順,碰到長句子多讀幾遍。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評議。

  (5)以下幾個詞作重點指導:

  “地方”、“孩子”、“爺爺”等詞語的第二個音節讀輕聲。

  三、初步理解課文

  1、再次指名朗讀課文。

  2、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1)剛開始學課文時,你們提的問題已經弄懂了哪些?

  (2)剩餘的問題,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課文,弄懂它們。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字音,鞏固字音。

  2、教學新偏旁。

  孩:“孩子”所以就是子字旁,與“子”有什麼區別?

  3、自學課後的生字筆順表,並試著描紅。

  4、反饋檢查:“孩”、“比”的筆順。

  你們怎麼記住這些生字呢?還有什麼值得注意地方呢?師作重點指導:

  低;不能忘記最後一筆點。

  孩:子字旁要分三筆寫成,第三筆是提。

  5、指導寫字。

  6、怎樣把這些生字寫美觀呢?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呢?

  7、師在學生說的同時,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答:中間的“人”要寫得舒展一點,能包住下面的部分。

  孩、低、聽、伯:都要寫得左窄右寬。

  多:第二個“夕”橫撇要寫長些。

  8、生描紅、仿寫,師巡視指導。

  教學後記:

  本課的生字學生掌握的較好,“慚愧”這詞學生較難認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不同的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驕傲自滿的道理。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大松樹、小松樹和風的頭飾。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1自然段

  這兩棵一大一小的松樹長在哪裡呢?

  齊讀第1自然段。

  2、細讀第2自然段。

  (1)自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麼?

  (2)你是從哪些詞語中讀出小松樹很看不起大松樹呢?

  (3)生一邊找出相應的詞語,師一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詞語。

  (4)你能一邊讀一邊把小松樹說這話時的神態表演出來嗎?

  (5)自己練讀,指名讀,評議。

  (6)有感情朗讀小松樹的話。

  (7)這時大松樹沒有回答,它會想些什麼呢?

  3、細讀第3自然段

  (1)小松樹的這番話被風伯伯聽見了,師範讀第3自然段。

  (2)透過風伯伯的話,你知道了什麼?

  (3)風伯伯對小松樹怎樣?你從哪些詞中讀出來的?

  (4)有感情練讀風伯伯的話。

  (5)齊讀第3自然段。

  4、細讀第4自然段。

  (1)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後,(生齊讀第4自然段)

  (2)你能學學小松樹的樣子嗎?

  (3)這時他會想些什麼呢?

  (4)請你代表小松樹,再向大松樹說句話好嗎?

  5、現在,小松樹不再看不起別人,變成了一個又謙虛又懂禮貌的孩子了。

  (1)分角色朗讀、表演

  (2)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評議。

  (3)發頭飾,自由組合表演。

  (4)指名上來表演。

  (5)評選最佳演員。

  教學後記:

  1、學生能夠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不同的語氣。

  2、透過學習課文,學生懂得了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3

  一、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透過反覆品讀,來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二、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 教學難點:

  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四、 教學準備:

  課件,圖片。

  五、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8《小松樹和大松樹》,老規矩,我們先來聽寫幾個詞語。

  多高 你呢 回答 伯伯 孩子 爺爺 託 松樹

  (二)貼圖匯入。

  1、昨天我們還認識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兩位新朋友,誰來叫叫它們!

  (出圖 小松樹 大松樹)

  2、誰能把他們送回家?(貼圖)

  你能用書上的語言來說說它們各自的家嗎?

  3、是啊!他倆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天天見面,這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話了!開啟課本,去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用“——”劃出小松樹說的話,再讀一讀!

  4、交流。誰先來讀讀你劃出的句子。

  5、螢幕出示劃線的句子,我們一起來讀讀!

  6、自己再去好好讀讀小松樹的話,想一想從它說的話中,你讀出了這是一棵什麼樣的小松樹?

  7、誰來說?透過你的朗讀讓大家也感受到![交流說、讀,在說和讀中充分體會小松樹的自滿和無禮!]

  8、自己連讀第二段,說說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這是一棵什麼樣的大松樹?[對比讀中體會大松樹的寬容與大度]

  9、看螢幕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10、故事中還有一個人物他是誰?(風伯伯)誰來把他也安全地送回家?[貼圖]你為什麼貼在這裡?

  11、下面請小朋友們小聲地讀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從這段中你又讀出這是怎樣的風伯伯?

  讀——說——再讀[關心小松樹、講道理(讀出關心的語氣)]

  “託”?你來做個託的動作!我們一起來試試

  12、課文中這三個人物,你們最喜歡誰?為什麼?

  大松樹——大度,不斤斤計較

  小松樹——知錯就改

  風伯伯——關心別人

  13、師小結

  既然大家都喜歡他們,讓我們把這個故事再練著讀讀好後來表演表演好嗎?

  (三)讀課文,學表演。

  (四)拓展。

  1、想象練說:

  第二天,太陽剛剛升起,山上的小松樹就對山下的小松樹說:“()”。

  2、課外閱讀補充材料《紅花和綠葉》。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他人。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匯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麼地方?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同學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同學都能理解,可採取下列方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絡課堂提問與同學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羞愧”一樣?(難為情)

  (3)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誇自身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羞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三、作業

  1.認讀、練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聽寫詞語:松樹比多少回答小朋友聽低頭

  2.說出各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訓練

  1.指名口頭填空:--------有一課---------松樹,--------有一棵----------松樹。

  2.(板書:羞愧)指名拼讀後,問:“羞愧”是什麼意思?

  3.問:小松樹為什麼感到羞愧?課文裡是怎麼說的?

  4.起初,小松樹怎麼樣?(板書:長得多高看到很遠)

  誰能把小松樹說的話讀一讀,讀出它那種自以為了不起的語氣來?

  練習朗讀,同座對讀,互相學習、指正。

  指名當眾朗讀、評議。教者示範,同學再讀。

  5.後來,小松樹的想法怎麼會發生變化的?

  指名讀風伯伯的話。(板書:比你高大山託)

  討論:風伯伯的話是什麼意思?

  6.討論:小松樹會怎麼想呢?

  (謝謝風伯伯,不然,還真的以為自身最高呢)

  (剛才太不禮貌了,要向大松樹說聲對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樹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謝謝風伯伯,是你讓我知道了,我能看得遠,是大山的功勞)

  (假如大松樹也長在山上,他會看得更遠更遠)

  7.教者小結:小松樹已經知道自身錯了,他以後一定會改正錯誤,變得謙虛起來。

  8.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多你呢回答風伯伯聽孩比低

  2.自主學習,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根據同學發言,知道寫字。

  四、作業

  1.按筆順描紅。

  2.朗讀課文。

  板書: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羞愧

  長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遠 大山託

  大松樹(風伯伯)

  (沒有回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5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字詞。

  2、分析課文。

  3、指導朗讀,熟讀課文。

  4、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語,摸、託、慚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字卡、松樹圖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歌曲《小松樹》配有動作,匯入新課。

  二、複習字詞

  先用字卡複習,方式齊讀、開火車。

  複習字詞,方式,利用課件帶拼音齊讀,去拼音讀(學生領讀),個別讀。

  三、分析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

  根據段落分析課文

  2、先齊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幫助解決問題:給大松樹和小松樹擺位置。(師在黑板上畫好大山)指名讀課文,注意讀的準確性。最後學生齊讀。

  3、由問題:大松樹和小松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設定懸念過渡到第二段。

  先讓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認真聽。讓學生回答:你聽老師讀後,如果你是小松樹你說話時會是怎樣的語氣和心情呢?----驕傲、自豪......

  再讓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小松樹為什麼這麼驕傲、自豪。

  讓學生個別讀,比一比誰讀的最像小松樹,再讓讀的好的說說是怎麼讀的這麼好的?--個別字的重讀和語氣。(兵教兵)

  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小松樹這麼說,大松樹怎樣回應的,為什麼?如果你是大松樹你會怎麼想、怎麼說?

  讓學生整體齊讀課文,注意語氣。

  4、大松樹雖然沒說話,但有人佔出來了,是誰呢?--風伯伯,好,那故事有怎樣發展的呢?

  老師範讀第三段,讓學生整體感知,體會風伯伯的說話的語氣。

  讓學生感受風伯伯的語氣,並知道從哪了看出來的?找到關鍵詞:摸。(加上動作深入理解,摸表達的愛意)再讓學生個別模仿讀。

  深入體會風伯伯說話的意思。(小組合作討論),思想碰撞,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理解託的意思。(動作示範)

  拓展思維:聽了這樣的話,如果你是小松樹你會怎麼做?為什麼這樣想?

  5、由上段結尾的問題引入第四段,讓我們來看看小松樹是怎樣做的?

  老師示範讀,讓學生認真的感受,說說老師哪裡讀的好?引出慚愧,重點講解,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第六課我們學過的一個詞和它很相近,啟發學生說出難為情一次,從而輕鬆理解。

  進而追問怎麼樣看出慚愧的呢?低下頭?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慚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設你是小松樹你會怎麼想。

  6、昇華主題

  透過學習這篇課文,給你了什麼啟迪,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7、熟讀課文,加深記憶。

  先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讀課文。

  個體分角色讀課文。

  背誦課文。

  8、歌曲結束《小松樹》

  板書設計:

  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慚愧

  長的高比你高

  看的很遠大山託

  大松樹風伯伯

  沒有回答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3、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教學重點:

  分角色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四、教學具準備:

  電腦、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提題匯入

  師:上節課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請小朋友們拿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板書課題,課題豎向書寫,“小松樹”三字在上,“大松樹”三字在下。“小松樹”三字偏小,“大松樹”三字偏大。)

  師:誰來讀讀課題?

  生1:小松樹和大松樹(學生把“小”字突出出來)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心中的小松樹不大。

  生2:小松樹和大松樹(學生把“小”字讀得輕細,把“大”字讀重長)

  師:小松樹是小松樹,大松樹是大松樹,二者大小有別。你讀得真好!

  師:這節課,小松樹也來到了我們班。(師邊說邊出示小松樹彩圖,模仿小松樹口氣)小朋友們好!

  生:老師……好……(若有發現)小松樹好!

  師:我是小松樹,今年七歲了。(生笑)今天來到一(1)班,想和小朋友們交個朋友,小朋友們願意和我交朋友嗎?(生躍躍欲試,大聲說:願意!)

  師:你對小松樹有哪些瞭解?咱們不能盲目交朋友。這節課就讓我們細細品讀課文後,對小松樹有了深刻了解後,再下定注意。下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課文。

  二、精讀品味,指導朗讀。

  (師在生自由讀課文期間,在黑板上畫簡筆畫:高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師:我們先來讀讀課文一節,看看對小松樹會有哪些瞭解?

  (師小黑板出示1節,生自由讀後。)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樹。

  生2:我知道小松樹住在什麼地方。

  師:能透過讀,把你知道的告訴老師嗎?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樹……

  師:哪兒有一棵小松樹,老師聽得不太清楚。

  (生1將“山上”加重語氣讀)

  師:老師聽出來了,如果能看著黑板上的簡筆畫,一邊讀一邊做上動作,老師會知道得更明白。

  生1:邊讀邊加上動作。

  師:大家能向他一樣邊讀邊做上動作告訴老師嗎?

  生自由練讀一節。

  師:小松樹在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雲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師邊描述邊畫簡筆畫)如果你是小松樹,看到這些,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生1:真是太美麗了!

  生2:很高興!

  師:是呀,小松樹看到了如此壯觀的景象,心裡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它轉臉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樹。(師出示第2節)請小朋友們接著讀讀2節,看看能讀懂什麼?(生自由讀第2節。)

  師:能讀懂什麼嗎?

  生1:讀不懂。(其他孩子也紛紛表示讀不懂)

  師:讀不懂我們不怕,下面我們就來細細品讀課文,來讀懂它。誰先來把這段話讀給老師聽聽?

  生1: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

  師:老師覺得“喂”這個字讀得還不是很有味道!老師用“喂”來說一句話,看看“喂”應該怎樣讀?

  師(對著一個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給我用用!聽了老師這樣的口氣你心裡願意借橡皮給老師用嗎?

  生(對著的孩子):不願意。

  師:為什麼?

  生:沒有禮貌。

  師:那小松樹這樣跟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

  生:沒有禮貌。

  師:再讀一下這句話。(生讀上句)

  生1再讀上句。

  師:小松樹長在大山上,能把小松樹讀得再高一點嗎?(邊說邊畫一個長一些的感嘆號。)(生1再讀上句後讀完全節。)

  師:小松樹說這段話時,會是怎樣的表情?(師邊說邊在黑板上畫了三種不同表情的簡筆畫:得意、後悔、高興)

  生:第一種(得意)。

  師:為什麼?

  生1:小松樹覺得自己很高,看不起大松樹。

  生2:小松樹驕傲了。

  師:此時,大松樹會怎樣想?

  生1:生小松樹的氣,不理睬小松樹。

  生2:他覺得小松樹還小,不和他計較。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2:我看彩圖中的大松樹還笑嘻嘻的。

  師:你真善於觀察。

  師:讀了小松樹和大松樹說的話,你還願意不願意和小松樹交朋友?

  生:不願意。

  師: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他是怎樣和小松樹說的呢?

  (出示第3節,生自由讀。)

  師:誰來讀讀3節。

  生1: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

  師:誰摸過你的頭?

  生1:媽媽。

  師:當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生:很舒服。

  師:能在舒舒服服的讀讀這句話嗎?(生1再讀。)

  生1: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評:又一次聯絡生活的解讀,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長輩對晚輩的諄諄教誨。)

  師:究竟高多少呢?看著圖想一想。

  生(指著簡筆畫):大松樹有他五個那麼高!

  師:能透過讀告訴老師嗎?

  (生1再讀)

  師:老師這次聽出來了,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生繼續讀完第3節後,師給予具體評價。)

  師:聽了風伯伯的話,小松樹會怎樣呢?

  (小黑板出示4節,生自由讀體會。)

  師:“慚愧”是什麼意思?

  生1:不好意思。

  生2:很難過。

  師:這時候小松樹心裡會怎樣想呢?

  生1:覺得對不起大松樹。

  師:現在老師就是大松樹,你是小松樹,有什麼話想跟我說嗎?

  生1:對不起大松樹,我剛才不應該引你生氣。

  師:“引”能換個詞嗎?

  生(摸著頭想一陣):對不起大松樹,我剛才不該惹你生氣!

  師:沒關係,你是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長得高大起來。

  生2:小松樹會想:我應該謝謝大山爺爺。

  師:現在我就是大山爺爺,你是小松樹,有什麼話想跟我說嗎?

  生2:謝謝你大山爺爺,是你把我託的這麼高。

  師:孩子,記住長得再高也不要驕傲。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7

  近來,一直在想第一課時的鞏固複習環節該怎樣來設計,於是模仿王老師《雨點》的鞏固複習,東施效顰,設計了《小松樹和大松樹》的鞏固複習,如下:

  先把生字卡片排成一排,編上序號,依次為:

  伯愧託摸回低棵松呢多喂答孩慚爺

  1、猜字謎:

  ①樹公公——松

  幾號字?怎麼解釋?請你領讀。

  ②不講衛生,一口喝了泥水——呢

  幾號字?怎麼解釋?請你領讀。(提醒下面“匕”的撇不出頭)

  ③果子長在樹邊上——棵

  幾號字?怎麼解釋?

  可以說“一棵()”?(口頭說,注意和上學期學的“顆”區別)

  2、找找反義詞:

  ①“少”的反義詞是什麼?幾號字?

  怎麼記?(兩個“夕”)領讀。

  ②“高”的反義詞?幾號字?領讀。

  3、課文中有一個字,表示小松樹對大松樹很不禮貌的稱呼?(喂)是幾號字?請你領著大家讀一讀。

  4、課文中表示大松樹氣量很大,不和小松樹計較的句子是哪一句?(大松樹沒有回答。)

  “回答”是幾號字和幾號字?(教學新偏旁“方框”)

  5、課文中風伯伯疼愛小松樹的一個動作。

  “摸”幾號字?你來做做動作。

  6、課文中風伯伯對小松樹親切的稱呼是什麼?

  “孩子”的“孩”幾號字?(教學新偏旁“子字旁”)

  口頭擴詞。

  7、小松樹能看得比大松樹遠,是因為什麼呀?(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

  “託”幾號字?你怎麼記?(右邊“毛”少一橫)領讀。

  8、小松樹明白了風伯伯的話,它心裡覺得怎麼樣?一個詞。

  “慚愧”幾號字和幾號字?

  這個“愧”右邊一個鬼,心裡有鬼,表示做錯了事。領讀。

  9、考考你生活中的知識:

  ①你爸爸的爸爸,你稱呼他什麼?

  “爺”幾號字?(教學新偏旁“父字頭”)

  怎麼記?(“節”的“草字頭”換成“父字頭”)

  ②你爸爸的哥哥,你稱呼他什麼?

  “伯”幾號字?怎麼記?

  我把猜字謎放在了第一,因為幾次試驗下來,孩子對猜謎是比較感興趣的,往往能吸引住幾乎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鞏固複習是在下半節課,這時孩子的注意力開始不能集中了,此時一說猜謎語,孩子一下就“醒”過來了,興致很高,而且反應還挺快,我剛一說完謎面,下面孩子的手“譁”地就舉起了一大片。我說:“小朋友們現在的狀態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在《騎牛比賽》中學到的,興——”孩子馬上介面“興致勃勃”,嘿,腦子轉的挺快。

  後面的幾個題都是聯絡詞語的理解還有課文的主要內容的回顧,暫時只想到這些,還得慢慢摸索,多多討教。這篇課文還是比較簡單的,孩子基本上能一下就找到答案,都爭著要發言,課堂氣氛很活躍,我看到孩子的眼睛都閃亮閃亮的,自己的心裡又是欣喜又是感動。這樣真好,以後,一定要把“鞏固複習”進行到底!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8

  一、字詞得到落實。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教學之前,老師運用多中方法落實了學生對字詞的學習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樣話的,有指名朗讀,有小組齊讀,有開火車讀等,形式讓孩子們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時,增強了鞏固的效果。

  二、朗讀得到重視。

  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有童趣。教師將其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其間,化了許多時間與精力進行強化,達到了要求,實現了教學的目標。由此,老師也比較重視朗讀形式在其間的作用裡,使孩子們的朗讀具有興趣盎然的狀態。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初步接觸體驗。

  童話類的文字內容,其一大辦法就是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體驗性感悟,對此,老師在具體的過程中也能有所體現。如,小松樹的開始的沒有禮貌,後來的知錯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進行理解,而且,透過動化的讓孩子表演,實現了文字理解與實踐操作的結合。

  四、幾點想法:

  教學語言的輕重緩急。是對文字的獨到理解後的演繹,所以,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使之抑揚頓挫,那是教學語言的最高追求。

  鼓勵的恰到好處。是對學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間的針對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後是激勵性,使之行為上表現為努力,心理上產生愉悅,從而使之產生學習的新動力。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課文。

  2.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觀察松樹的特徵。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課文。

  一、謎語匯入,巧妙激趣。

  1.小朋友們愛猜謎語嗎?老師今天帶來一個謎語,想猜嗎?猜一種植物。

  “一年四季穿綠衣,風雪再大全不怕。”

  “頭上青絲如針刺,皮膚厚裂像龜甲。”(謎底:松樹)(評價:真聰明,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

  2.今天老師請來了兩棵松樹,比比看這兩棵松樹有什麼不同?(出示松樹貼圖,一棵為大松樹,一棵為小松樹,大小對比明顯。)

  3.讓我們來親切地叫叫它們的名字。瞧,這一大一小的松樹該怎麼讀?指名讀。

  (評價:你心中的小松樹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樹真大!)

  (設計意圖: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學在初始階段就充分針對低年級孩子的特點讓他們猜謎語,調動好奇心,求知慾。對學習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由謎語創設濃厚的學習情境是個巧招。)

  二、對比朗讀,巧揭課題。

  1.你們把它們的名字叫得這麼親切,它們一定愛和你們交朋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第八課。板書:8 小松樹和大松樹,來讀讀課題。“松”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生字,怎麼記住它?看老師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認真觀察。

  2.指導書寫。我們在寫“松”的時候,“木”字旁寫得小一些,捺要變成點,不和右邊打架。右邊寫得寬一點,左窄右寬,“松”字才漂亮。

  過渡:小松樹和大松樹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視聽覺的效果,進一步拉進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便於學生在自身體驗中學習)

  三、初讀課文,檢查自學。

  1.開啟課文46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聽好老師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次,把字音讀準,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看,生字寶寶自己從課文中跑出來了,還認識嗎?動腦筋記住它。開火車讀。

  幻燈片出示生字和詞語。

  一棵 松樹 回答 慚愧 很多 伯伯 爺爺 孩子 摸著 低頭 你呢

  (1) 誰來讀第一行?(注意平翹舌音)

  (2) 誰來讀第二行?(注意輕聲音節)

  (3) 誰來讀讀第三行?——讀了這一行你發現了什麼?

  拼讀生字,拼讀詞語,去掉拼音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

  師:“松”是平舌後鼻音要讀好它。“爺爺”是輕聲音節。“呢”是輕聲詞。

  3.你們已經和生字新詞交上朋友了,長句子會讀嗎?想來挑戰一下嗎?課件出示長句子-----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指導朗讀,指名讀。這句話很長,我們要注意停頓才能讀好它,看這些斜線就是吸氣符號,要稍稍停頓。(課件長句子加斜線表示停頓)

  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師:再來試一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一教就會,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明確的要求,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效果,有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透過自由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長句,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礎,便於學生很好地進入課文營造的情景。)

  四、精讀課文,體會感情。

  1.第一自然段

  同學們的生字讀得那麼棒,課文也讀得那麼熟練,你一定知道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家在哪裡?師畫山,指名貼圖。

  (1)自由讀第一小節。(師在黑板上畫一座高山)

  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兩棵松樹生長的地方。)(弄清小松樹與大松樹的位置)

  (2)出示小松樹與大松樹的圖片:它們長在哪兒呢?你能把它們送回家嗎?

  (請一學生到臺前,把小松樹貼在山頂上,大松樹貼在山腳下。)

  山上有一棵什麼樣的松樹?山下有一棵什麼樣的松樹?(突出“小”、“大”)什麼地方有一棵小松樹?什麼地方有一棵大松樹?(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麼)長在(什麼地方)”句式說話。

  (3)讓我們一起來讀第一小節。

  過渡:

  (師邊描述邊畫簡筆畫)大家看,小松樹站在山頂上,每天看著太陽公公從東方慢慢地升起來,白雲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這棵小松樹,你會怎麼想?(自由交流)

  1)自由讀,看看能讀懂些什麼?

  2)交流,從一節讀懂了什麼?(兩棵松樹生長的地方。)山上有一棵什麼樣的松樹?山下有一棵什麼樣的松樹?(突出“小”、“大”)什麼地方有一棵小松樹?什麼地方有一棵大松樹?(突出“山上”、“山下”)

  3)用“(什麼)長在(什麼地方)”句式說話。

  4) 齊讀第一自然段,背誦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它倆一定經常在一起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把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的話標出來.

  (1)自讀,再看看圖,說說這兩棵松樹長得怎麼樣?

  用上“(什麼)長在(什麼地方),(長得怎麼樣)”的句式說話。

  (2)讀讀小松樹的話,想想小松樹是這樣看自己的嗎?

  (3)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導讀懂小松樹的話。

  第一句話。

  A.你覺得小松樹怎麼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B.比較句子,朗讀體會。

  我長得高。

  我長得多高啊!

  你看我長得多高啊!

  (小松樹認為自己長得高。)

  C.比較詞語,練習朗讀:

  很遠的地方

  很遠很遠的地方

  (小松樹認為自己看得遠。)

  D.除了看出他很驕傲外,你還看出他怎麼樣?從哪兒看出的?

  ( 沒禮貌,瞧不起別人)

  a.指導讀“喂,朋友”。

  小松樹跟誰說話呢?

  b.理解“你呢”?

  再讀讀小松樹的話,他想接著說什麼?

  (你有我長得高嗎?有我看得遠嗎?表示看不起大松樹。)

  E.指導朗讀。

  小松樹這時是什麼樣兒?你能想象出來嗎?帶上恰當的語氣自由練讀這兩句話。

  指名讀,齊讀,背誦。

  (4)學習最後一句:

  A.聽了小松樹的話,看圖說說大松樹生氣了嗎?(沒有,還在微笑呢)

  B.大松樹為什麼不回答,他在笑什麼?他可能會想些什麼呢?

  (5)背誦第二自然段。

  (6)一二自然段分角色表演讀。

  聽了這棵小松樹的話,你有什麼想說的嗎?(小松樹很驕傲)那你能不能扮演一個驕傲的小松樹來讀一讀這句話呢?誰還有什麼想說的?(小松樹很得意)得意的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生讀。還有嗎?(愛炫耀)生讀。

  (3)指導讀好“喂,朋友”全體同學加上動作讀。

  接著,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什麼?指導讀出“很遠很遠”指名讀。齊讀。小松樹不光說他長得高,而且還看得遠呢。板書:“高”“遠” 來,讓我們一起來扮演這棵小松樹向大松樹炫耀一下吧!生齊讀這段話。

  (4)那小松樹認為大松樹看得遠不遠呢?(不遠)大松樹回答了嗎?(沒有回答)板書“沒有回答”那麼,大松樹為什麼沒有回答?它在想些什麼呢?指名回答。(大松樹覺得小松樹太驕傲了,大松樹知道它能看的遠是因為打上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大松樹很謙虛……)

  3.第三自然段

  (1)大松樹雖然沒有回答,但是他的話被誰聽到了呢?風伯伯又是怎樣對它說的呢?自由讀第三自然段。——出示風伯伯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你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麼呢?

  (2)小松樹和大松樹到底誰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點:比、高多了)。指導讀好這一句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比較一下。

  A(看大螢幕演示,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3)你還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麼?(加點:看得遠、托起來。)

  小朋友誰會做做“託”的動作?——動作理解“託”。(“託”是從下往上的。)所以我們說——出示: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出示動畫,指導朗讀。

  (4)看大螢幕: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的時候,還摸著小松樹的頭呢,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風伯伯?

  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那風伯伯的話該怎麼讀好呢?

  同學們先自己練習讀一讀。——誰來做風伯伯?(指名讀)

  多親切,多和藹又關心小松樹的風伯伯啊,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風伯伯。——齊讀風伯伯的話。

  (5)如果你是小松樹,你聽了風伯伯的話感覺怎麼樣?(不好意思,難為情,不高興)這就叫“慚愧”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之後怎麼樣了呢?小松樹就慚愧地低下了頭。你能學學他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那現在我們就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體會一下小松樹當時的難為情。

  (6)慚愧的小松樹,這個時候心裡會想些什麼呢?

  如果你就是小松樹,你最想說對大松樹說什麼?有沒有想對大山爺爺說的呢?相信小松樹一定會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老師想送給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一起跟著老師來讀一讀。——老師做簡單的解釋。

  (設計意圖:透過色彩鮮明的小松樹圖片、生動的語言賦於小松樹以生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後面自主學習做好鋪墊。“以情傳聲,以聲帶情”,運用聲音的藝術,將學生帶入文中的意境,進入藝術的天地,使學生如臨其境。這樣使學生既瞭解了課文大意,又悟得了朗讀的技巧。)

  五、教學生字。

  1.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松:左右結構木字旁,右邊是個公。左窄右寬,木字旁的第四筆是點。

  多:第四筆撇在第二筆橫撇的中間起筆,呈上下排列。

  呢:與“泥”比較記憶。

  回:全包圍結構大口框,書寫時注意先裡頭後封口。

  答:“答”字中間的人要寫得舒展一點,能包住下面的部分。人下面不能丟了一橫。

  2.教師範寫,學生描紅,臨寫。

  (設計意圖:把生字正確、規範地寫在田字格里。)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 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講山上有棵小松樹,山下有棵大松樹。第二自然段講小松樹想大松樹誇耀自己長得高、看得遠。第三自然段講 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盲目自大的行為。第四自然段講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很慚愧。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1-2)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四、教學重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五、教學難點:

  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六、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投影、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彩色圖片。

  七、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匯入新課:

  1、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來到了我們班,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出示小松樹圖片)

  小松樹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叫小松樹,今年7歲了,很高興來到一、(2)班,你們願意和我交朋友嗎?(願意)可是交朋友不能盲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小松樹,學習一個和小松樹有關的寓故事——《小松樹和大松樹》。

  2、簡介寓言故事。

  3、根據自己的理解讀課題。(要求讀時突出小松樹的小與大松樹的大)

  4、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教師透過色彩鮮明的小松樹圖片、生動的語言賦於小松樹以生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後面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仔細地聽一位叔叔給我們講這個故事。

  2、想不想自己讀讀這個故事?輕輕地開啟語文書第8課,自由輕聲地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明確的要求,對一年級學生來說十分必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讀書的效果,有利於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看,字寶寶從課文中跑了出來,你還能認識他們嗎?自己讀讀,想辦法記住他!

  出示注音詞語:一棵空 回答空 松樹空 慚愧空 低頭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摸著空 孩子空 伯伯空 爺爺空 拖起來

  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多空空 喂空空 呢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空

  (1) 自由認讀詞語。

  (2) 指名認讀詞語。(讀準第二組詞語中的輕聲,並能區分伯伯與爺爺的輩分)

  (3) 去掉拼音你還能認識字些字嗎?(利用開火車、齊讀等方式認讀不帶拼音詞語。)

  (4) 選用自己喜歡的一個或幾個詞語造一個句子。

  【初讀環節學生肯定會遇到難度不同的障礙,透過多種認讀方式,使學生掃清生字障礙,瞭解課文內容,並把課文讀通順達到流利。】

  過渡:剛才字寶寶跑出來和我們做遊戲,現在他們又回到了課文中,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看書上的插圖,自己試著讀懂課文,並標出自然段。(老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座高山。)

  (三)、精讀課文,整體感悟:

  1、學習第一小節:(投影出示第一小節)

  (1)自由讀第一小節。(師在黑板上畫一座高山)

  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弄清小松樹與大松樹的位置)

  (2)出示小松樹與大松樹的圖片:它們長在哪兒呢?你能把它們送回家嗎?

  空 (請一學生到臺前,把小松樹貼在山頂上,大松樹貼在山腳下。)

  (3)讓我們一起來讀第一小節。

  過渡:

  (師邊描述邊畫簡筆畫)大家看,小松樹站在山頂上,每天看著太陽公公從東方慢慢地升起來,白雲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

  如果你就是這棵小松樹,你會怎麼想?(自由交流)

  【充分挖掘課文潛在資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中,為體會小松樹因為站得高看得遠而得意的心情做鋪墊。】

  師:是呀,小松樹每天都能看到這麼壯觀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它回頭一看,看到了山腳下有一棵大松樹。小松樹會對大松樹說些什麼了,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第二小節。

  2、學習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

  (2)誰來讀第二小節。(指名讀)

  出示句子: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

  師:老師覺得“喂”這個字讀得還不是很有味道!老師用“喂”來說一句話,你就會明白“喂”應該怎樣讀?

  師對著學生說: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用!你願意借鉛筆給我用嗎?(不願意)

  師:這是為什麼?(沒有禮貌)

  【這一環節,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聯絡實際,從而更好地體會小松樹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態,為感情朗讀奠定基礎。】

  師:那小松樹這樣對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小松樹對大松樹沒有禮貌。)

  那請你再讀讀這句話。(“很遠”這個詞學生讀得不夠到位)

  師:小松樹看得還不夠遠,你能讓小松樹看得再遠些嗎?

  學生讀完了這個小節。

  (3)面對沒有禮貌的小松樹,大松樹為什麼沒有回答?(自由說)

  【“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大松樹沒生氣?(在圖上看到的)

  師:真了不起,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4)學到這兒,你還願意和小松樹交朋友嗎?(不願意)

  (5)齊讀第二小節。

  【本環節中,教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給孩子們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感悟。】

  過渡: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又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

  3、學習第三小節:

  (1)誰來讀第三小節。

  (2)理解:摸著。在生活中誰摸過你的頭?(媽媽)

  媽媽摸著你的頭是什麼感覺?(舒服)

  空空 請你舒舒服服地讀這句話。

  (3)學生自讀,指生讀,師範讀,生練讀,指生讀。

  過渡:風伯伯的話,小松樹聽懂了嗎?

  4、學習第四小節:

  (1)齊讀第四小節。

  (2)誰來表演一個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的動作?

  (3)此時的小松樹心裡在想些什麼呢?

  師:如果我現在就是大松樹你想對我說什麼?

  師:小松樹為什麼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

  如果我現在就是大山爺爺,你想對我說什麼?

  【在語文教學中,說話訓練尤其重要。教師創設了一個把自己當作大松樹、大山爺爺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4)師:從此以後,小松樹改正了缺點,再也不驕傲了, 變成了一個懂禮貌的孩子。同學們你願意和它成為朋友嗎?(願意)

  老師送同學們一句話:(出示句子: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松 多 呢 回 答 伯 孩 爺 託

  (1)齊讀生字。

  (2)你能認識這三個偏旁嗎?(口字旁、子字旁、父字頭)

  (3)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個字?也可以說字謎。(學生自由說,如:

  (老公公栽樹。(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鬍子老爺爺。(伯)……

  【 如何讓學生記住這些字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潛能,開發學生右腦,讓學生更加喜愛漢字。】

  (4)學寫生字:松 多 呢

  交流:這三個字,你想提醒別人注意什麼?

  教師範寫。

  空空 學生描紅,注意剛才提到的注意點,教師巡視指導。

  【寫字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一條龍”貫穿小學階段各年級的始終。教師在指導學生書寫時,注重指導學生正確的書寫方法,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作業:分角色讀課文。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1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課文。

  2.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一、匯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有趣的故事,叫------(指讀、齊讀課題)

  2.講了什麼還記得嗎?不急,誰來讀?

  出示:

  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

  摸著托起來低下了頭

  多高哇你呢

  3.第一行,故事講的就是……;第二行都是在講動作,誰來做做動作?能不能邊讀邊加上動作?第三行指的是人說話時的語氣。讀好這些字,就能更好地讀好這些詞。齊讀詞語。

  4.接下來,就讓我們趕快讀讀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從複習鞏固入手,說說對課文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自覺地引入到課題中去,從而激起學生閱讀的能動性。透過生動的語言賦於小松樹以生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後面自主學習做好鋪墊。)

  二、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A.學習第一段。

  1.自讀,找找小松樹和大松樹長在哪兒?

  2.出示小松樹與大松樹的圖片:它們長在哪兒呢?你能把它們送回家嗎?(點紅)簡筆畫。讓生上前擺一擺,說說原因。看來你讀懂了這句話。誰再來讀讀?齊讀。

  3.大家看,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頂上,它每天都看到了很多美景。猜猜看,它可能會看到什麼?(看著太陽公公從東方慢慢地升起來,白雲姐姐在空中自由地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

  B.學習第二段。

  過渡:是呀,小松樹每天都能看到這麼壯觀的景色,心想:我就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它回頭一看,看到了山腳下有一棵大松樹。小松樹會對大松樹說些什麼了,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第二自然段。

  1.誰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看看第一句話裡,這是什麼?(“ ”這是引號,說的話要用引號引起來。)

  2.誰來讀讀小松樹說的話。數一數,有幾句?(!?也表示一句。)

  (1)出示句子,誰來讀第一句?知道了什麼?

  出示句子: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

  老師覺得“喂”這個字讀得還不是很有味道!老師用“喂”來說一句話,你就會明白“喂”應該怎樣讀?

  師對著學生說: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用!你願意借鉛筆給我用嗎?(不願意)

  師:那小松樹這樣對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小松樹對大松樹沒有禮貌。)

  a.再讀讀這句話,你還覺得小松樹怎麼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多高哇!)

  b.比較句子,朗讀體會。

  我長得高。

  我長得多高啊!

  你看我長得多高啊!

  (小松樹認為自己長得高,很驕傲。)

  c.再讀讀,你還注意到什麼?(!)

  是的,這個感嘆號,也能感受到小松樹很驕傲,很得意。

  (2)接下來第二句,誰來讀?你又知道了什麼?

  a.比較詞語,它有什麼不同?

  很遠的地方

  很遠很遠的地方

  (可以聽出來,小松樹認為自己看得遠。)

  b.是的,如果把“很遠”疊起來,會讓我們覺得小松樹能看得更遠!讀好“很遠很遠”這個詞。把它送入句子中,誰會讀?那請你再讀讀這句話。小松樹看得還不夠遠,你能讓小松樹看得再遠些嗎?

  c.除了看出它很驕傲外,你還看出他怎麼樣?從哪兒看出的?理解“你呢”?

  再讀讀小松樹的話,他想接著說什麼?

  (你有我長得高嗎?有我看得遠嗎?表示看不起大松樹。)

  (這句話,除了看出它很驕傲外,還看出它很沒禮貌,瞧不起別人。)

  d.範讀。要想把句子讀好,老師有一個好辦法,就是把自己想成“小松樹”,還要注意顯紅的地方,就會讀得更好。帶上恰當的語氣自由練讀這兩句話。試讀、指讀、齊讀。

  (2)學習最後一句:

  a.面對沒有禮貌的小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看圖說說,大松樹為什麼沒有回答?大松樹生氣了嗎?(沒有,還在微笑呢!)真了不起,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b.大松樹為什麼不回答,他在笑什麼?他可能會想些什麼呢?

  C.學習第三段。

  1.大松樹沒有回答,但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怎麼說?出示風伯伯說的話,自讀、指讀。數數有幾句話?

  2.出示句子,誰來讀第一句?知道了什麼?

  a.是的,課文第一自然段就告訴我們,---(引讀S1)

  b.小松樹和大松樹到底誰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點:比、高多了)。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比較一下。(看大螢幕演示,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指導讀好這一句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誰來讀好第一句?

  3.出示句子,誰來讀第二句?你還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麼?(加點:看得遠、托起來。)

  a.大山爺爺是怎樣把小松樹托起來的?小朋友誰會做做“託”的動作?——動作理解“託”。(“託”是從下往上的。)所以我們說——出示: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肩上,小松樹在山上。)板:託

  b.看大螢幕: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的時候,還摸著小松樹的頭呢,理解:摸著。在生活中誰摸過你的頭?(媽媽)媽媽摸著你的頭是什麼感覺?(舒服)請你舒舒服服地讀這句話。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風伯伯?

  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就像疼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那風伯伯的話該怎麼讀好呢?剛才老師教小朋友怎樣才能讀好一句話,就是把自己想象成風伯伯,小朋友們自己先試著加上動作練習讀一讀。——誰來做風伯伯?(指名讀)

  多親切,多和藹又關心小松樹的風伯伯啊,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風伯伯。——齊讀風伯伯的話。

  4.用剛才的方法讀好S2、3。(分角色朗讀)

  D.學習第四段。

  1.風伯伯的話,小松樹聽明白了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慚愧)如果你是小松樹,你聽了風伯伯的話,感覺怎麼樣?(不好意思,難為情,不高興)這就叫“慚愧”。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之後,小松樹就慚愧地低下了頭。你能學學他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那現在我們就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體會一下小松樹當時的難為情。

  2.慚愧的小松樹,這個時候心裡會想些什麼呢?

  如果你就是小松樹,你最想說對大松樹說什麼?有沒有想對大山爺爺說的呢?選擇一個和同桌說一說。交流。你能把原因說一說嗎?

  3.看來,小松樹真的明白了,它能看得遠,是因為它站得高,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那大松樹知道原因嗎?所以“大松樹沒有回答。”相信小松樹從此以後改正了缺點,再也不驕傲了,變成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同學們你願意和它成為朋友嗎?(願意)老師想送給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一起跟著老師來讀一讀。——老師做簡單的解釋。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聯絡實際,從而更好地體會小松樹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神態,為感情朗讀奠定基礎。“學而不思則罔”,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教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給孩子們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感悟。)

  三、教學生字,佈置作業。

  小松樹明白道理,小朋友明白了嗎?小松樹很高興,給小朋友送來了一些生字寶寶,還認識它們嗎?

  1.出示生字:松答伯

  (1)齊讀生字。組詞。說結構,看看有什麼相同的?

  (2)你能認識這三個偏旁嗎?

  (3)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這個字?也可以說字謎。(學生自由說,如:

  (老公公栽樹。(松)一人咬一口竹子。(答)白鬍子老爺爺。(伯)……老公公栽樹。(松)一人咬一口竹子。

  2.範寫,說筆順。

  3.描紅,寫《習字冊》

  (設計意圖:如何讓學生記住這些字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內在的潛能,開發學生右腦,讓學生更加喜愛漢字。在低年級寫字教學中要重視過程與方法。先讓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然後教授字的筆順,再按照字的筆順規則進行寫字。)

  板書設計:

  8小松樹和大松樹

  大松樹貼圖山頂小松樹貼圖

  得意

  慚愧

  大松樹大山貼圖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習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透過讀來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預習要求:

  1、讀課文,標然段,瞭解課文大意。

  2、看圖,讀文,同學間表演。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小朋友們,瞧,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新朋友,想認識嗎?(相機貼出小松樹、大松樹圖)誰來讀讀它們的名字?

  2、今天我們要舉行一個爬山比賽,《藍貓淘氣3000問》看過嗎?把北邊兩組稱為藍貓隊(貼圖),南邊兩組稱為淘氣隊(貼圖),兩個隊要舉行爬山——讀書、寫字比賽,看哪一隊先爬到山上,又最先來到山下。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意,把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2、請小組長們拿出詞語卡片,檢查你的小組成員詞語讀得怎麼樣?讀得好給他打一個☆,沒讀好,幫幫他。待會兒藍貓隊、淘氣隊交換檢查。

  3、如果詞寶寶再回到家(課文)裡還會不會讀?把難讀的多讀幾遍。

  理解“棵”——棵()、()、()

  4、這課文有4個自然段,你最喜歡哪一段,把這段讀給在家聽,各推選兩名,讀後相互評論。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啊!終於來到山頂了,聽聽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什麼?

  (放錄音)

  2、交流:你覺得小松樹怎麼樣?

  (1)驕傲:從哪裡看出?

  小松樹真的長得高嗎?

  為什麼會覺得自己長得高?

  是呀,它長在山頂上,就認為自己長得高,就驕傲起來了,能讀好這句話嗎?

  還從哪裡看出了它為什麼能看得遠?誰能讀出它看得遠。

  (2)沒有禮貌:你是怎麼發現的?它應該叫大松樹什麼?多沒禮貌,叫它“喂”(師示範)讓我們一起學學它沒禮貌的樣子。

  (3)瞧不起:從哪個詞看出?(師說小松樹的話)它想對大松樹說什麼呀?多瞧不起大松樹呀!誰來學一學?

  3、指第2段。

  多瞧不起人,沒有禮貌,驕傲的小松樹啊!以為自己長得高,以為自己看得遠,請小朋友再練練,看誰最能讀好它驕傲的樣子!待會兒我們下山比賽。

  4、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怎麼做的?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大松樹?(相機板書)

  四、指導寫字“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精細讀課文,感受風伯伯對小松樹的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新課。

  1、遊戲讀生字(在“小松樹”上寫著不同的生字)

  2、到了山頂見到了小松樹,小松樹說了什麼話?

  誰能學著小松樹的樣子讀一讀?

  3、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是怎麼做的?

  假如你是大松樹,當時會怎麼想?

  小松樹一直都是這樣驕傲嗎?它是怎樣改變的呢?

  二、深入理解,體悟語言。

  1、出示課文第3自然段。

  自讀課文,想一想你明白了什麼?(風伯伯和藹可親、關心他人)

  2、以什麼樣的語氣來朗讀呢?

  ①理解“摸著、托起來、訓多了”。

  ②讀中感受風伯伯寬厚待人、和藹可親、語重心長。

  ③抓住①的三個詞,讀出風伯伯的話還驕傲嗎?誰能說說,洛陽宮學他現在的樣子?

  這時小松樹會想些什麼?

  :小松樹知錯就改也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三、指導寫字,巧於識記。

  1、識記偏旁。

  2、說說用什麼好方法記住這些字?

  3、引導寫左右結構的字。

  4、範寫。

  四、趣味作業,準確答題。

  1、生字開花。

  ()

  |

  ()—很—()

  |

  ()

  2、仿寫句子。

  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3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教師用簡單的線條在黑板上勾畫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學生很興奮)

  師:在這座大山裡呀,山上的一棵小松樹和山下的一棵大松樹之間發生了一件事。(教師貼出二棵松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故事。(師揭題,指名生讀題,齊讀課題)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所以我在匯入課時,就努力去創設一種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用簡筆畫來吸引學生,加之匯入語又帶著點兒神秘的語氣,上課伊始就把學生的閱讀興趣給激發起來了。)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師:現在,我們就來聽一位叔叔給我們講這個故事,要認真看書、仔細聽喲!

  (播放課文錄音。)

  (評析:一年級學生有的不會聽課文錄音,往往只是聽,不看書,這樣就起不到範讀作用。所以,我在這裡提出認真看書、仔細聽很有必要。)

  師:你覺得這位叔叔讀得怎麼樣?生評。

  師:你要向叔叔學習什麼?生自由談。

  師:想像叔叔這樣讀嗎?請大家自己試著讀讀課文,爭取讀準每一個生字詞,讀通順每個句子,遇到難讀的生字詞或句子時你準備怎麼辦?

  生:我可以讀幾遍,也可以向同桌的小朋友請教請教。

  生:我也可以請教老師。

  (學生讀課文)

  (教師出示生字詞)

  師:你們看,生字從課文中跑出來啦!這些生字中,哪些字在沒學過之前,你就已經認識了。

  生:我原來已經認識“棵、松”。

  生:我上幼兒園時,就已經認識了“爺、伯、孩”。

  生:我早就認識“回”了。

  師:小朋友們認識的字真多!還有哪些字現在你透過聽讀或別的'方法也學會了?

  生:我看電視時認識了“答”。

  生:我在走路時看廣告牌認識了“託”。

  生:學數學時,學到了比多比少,我認識“多”了。

  生:我看童話故事書時認識了“低、摸、呢”。

  (師即時對他們的識字方法、途徑給以恰當的評價。)

  師請生齊讀一下認識的字。

  師:(劃出“摸、慚愧”)這些不認識的字請大家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

  (評析:識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教學中主要體現了這樣幾點:先自學後教,先了解學生已認識的字,並評價、激勵學生多途徑的巧妙識字法,在此基礎上來教學那些不認識的字。以學定教。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寓識於讀、以識促讀。這樣安排既符合識字規律,又充分了解學生,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三、自主朗讀,感悟體驗。

  師:看,生字娃娃現在又回到了課文中。讓我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看書上的插圖,自己試著讀懂課文,不懂的地方,同桌間也可以互相討論討論。(學生自讀課文。)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看來同學們讀懂了這一段。原來小松樹和大松樹是鄰居,它倆經常在一起聊天,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自然段。

  (評價:教師透過板畫、形象的語言,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

  (學生讀課文)

  師:你們覺得小松樹怎麼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它太驕傲了!覺得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大松樹卻看不到。

  師:你不僅談了自己的看法,還能結合小松樹說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一位讀書小博士。

  生:小松樹太得意了!說到“你呢”時說不定都不用眼睛好好看大松樹,只瞟了一下大松樹!

  師:你真會讀書,還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生:它太沒禮貌了!跟大松樹說話時喊“喂”。(邊說邊做動作)

  師:你加上了動作,真形象。

  生:小松樹太認為自己了不起了。

  師:嗯,我也有這樣的體會。那我們讀課文時就要把小松樹的這種傲氣、不禮貌讀出來。自己試著讀讀。

  (學生讀課文。指生讀。)

  生:我覺得他沒讀出小松樹沒禮貌的樣子,我來讀一讀。(學生讀得有感情,其他同學表示贊同。)

  師:嗯,真是一棵不講禮貌、傲氣的小松樹。我也想來讀一讀,請大家看老師臉上的表情,仔細聽老師讀的聲音,覺得我讀得好的就給我掌聲,讀得不好的地方請提出來。

  (師惟妙惟肖地朗讀)學生給以熱烈的掌聲

  師:為什麼給我掌聲?

  生:你讀得很正確、很流利,做到了不添字、不漏字。

  生:你不僅讀得有感情,還加上了表情、動作。

  生:你讀出了小松樹那種驕傲、得意洋洋的樣子。

  生(讀得很有感情的同學):你讀得比我還好。

  師:謝謝你小朋友,讓我們一起進步。想知道我為什麼讀得這麼好嗎?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在讀的時候把自己當成了一棵小松樹,“我”站在高高的大山上,覺得自己可高大、可威風了,朝腳下看去,高樓大廈、我的那群樹兄弟們矮小得跟一隻小螞蟻一樣;我向遠處望去能看到千里之外,可我的樹兄弟們說不定只能看到一尺之外!小朋友你說我的心裡該多高興、多自豪啊!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就是這棵大山上的小松樹了,對著腳下的大松樹來說一說。

  (學生興致勃勃地自由練讀小松樹的話。)

  (評析: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朋友,在這裡學生把老師看成了好夥伴,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為學習活動創設了輕鬆、和諧的氛圍,此時老師與他們同思考、同朗讀、同競賽,師生間互相對感情朗讀予以評價,師生間、生生間的多方式評價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師:大松樹聽後生氣了嗎?看看課文中的插圖。

  生:大松樹沒有生氣,它還在笑呢。

  生:大松樹不跟它一般見識。

  師:嗯,大松樹心眼兒真大,寬宏大量,不和小松樹計較。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見了,它是怎麼說的?(師貼圖)

  (學生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讀風伯伯的話。)

  師:風伯伯的話你們聽懂了嗎?

  生: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不讓它驕傲。

  生:風伯伯說小松樹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並不是小松樹長得高。

  師:對,如果沒了大山的幫助小松樹不可能有這麼高。

  師:怎樣才能讀好風伯伯的話呢?想想當你犯了錯誤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是用什麼樣的語氣批評教育你的,就用他們當時的語氣來讀讀風伯伯的話。

  學生自讀

  指名生讀,(有的讀得很嚴肅;有的讀得很溫和;有的讀得很慈祥、親切。)

  師:風伯伯真慈祥、真寬宏大量。

  (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自己對文字作了個性化的理解、朗讀,正是學習活動中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

  師:小松樹知道錯了嗎?

  (生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你從這段中的哪個詞看出來的?(慚愧)

  師:慚愧什麼意思?

  生:慚愧的意思就和我們前面學的難為情意思差不多。

  師:對像小松樹這樣因做錯了事,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而感到難為情這就是慚愧。(同學們點頭)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這棵知道錯了的小松樹,這時你可能會臉紅了,頭低下來了。(學生低頭做“慚愧”的樣子。)

  師:小松樹,這時,你想對風伯伯或者大山、大松樹說些什麼呢?四人小組內商量一下選一個說話物件,練著說說。

  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定一個說話物件進行練習稍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生:風伯伯,我錯了,謝謝您對我的教育。

  生:大山爺爺,我能看得遠,那都離不開你的幫助,我要謝謝你。

  師:這棵小松樹成功了不忘給他幫助的人。

  生:大松樹姐姐,你比我長得高,我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我托起來的,我不應該瞧不起你,請你原諒我。

  生:大松樹爺爺,您心眼兒真大,我那麼沒禮貌地和您說話,您都不跟我生氣。

  師: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現在小松樹已經變成了一個既有禮貌又謙虛的孩子了。老師這兒也有一句話想送給小松樹。

  (出示):虛心的人,常想已之短;驕傲的人常誇已之長。

  (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記住它讓它時刻提醒自己)

  師佈置課後作業:課後收集一些關於謙虛的重要性的格言、警句。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老師要充分尊重他們的理解。

  老師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與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對話,拉近了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學生有的責備小松樹不講禮貌、瞧不起人,有的忠勸小松樹,有的替小松樹向大松樹道歉、承認錯誤、儼然就是其中一員。在這個對話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人物的感受和體驗更加深刻,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情操。)

  四、角色表演,昇華體驗。

  1、自讀課文,要求讀好小松樹和風伯伯的對話。

  2、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讀課文,也可以加上動作以及剛才小朋友們的想象。

  3、指名小組戴頭飾朗讀、表演。

  (評析:表演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角色,是一種更為深入的體驗。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小松樹的傲氣、大松樹的大度、風伯伯的慈祥和寬容都表現得惟妙惟肖,課堂上氣氛十分活躍。)

  五、總結、談感受。

  師: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生答不出。

  師:再仔細讀讀課文,讀讀風伯伯的話,相信你們一定能找到答案。

  (生饒有興致地再讀稍後,紛紛舉手)

  生: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不能盲目自大,看不起別人。

  生:犯了錯誤不要緊,要能知錯就改。

  生:當別人做錯了事時,我對他要寬容。

  生:一個小朋友做錯了事時,我們要像風伯伯那樣教育他。

  (評析:“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活生生的學生個體對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他們個性化的理解,尊重他們對文字多元化的感悟。)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為課文的動畫片配音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唱歌嗎?現在老師就來彈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老師的琴一起唱,好嗎?(教師電子琴彈奏歌曲〈小松樹〉)剛才我們唱的歌的名字是什麼

  ?對,是〈小松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就與小松樹有關係,課題就是〈小松樹和大松樹〉。(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檢查學生自由朗讀情況。指名讀——指名評價

  3、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要求: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把課文讀通順。

  三、品讀課文、指導朗讀

  1、學生配樂默讀課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幾個角色。

  2、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教師隨機將“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圖片貼在黑板上)

  3、“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他們的位置分別在哪兒?(指導學生讀課文的第一段話)

  4、學生再大聲朗讀課文,看看自己喜歡這三個角色中的哪一個。

  5、集體分角色朗讀課文。(喜歡小松樹的同學讀小松樹的話,喜歡風伯伯的同學讀風伯伯的話,全體同學和老師都讀旁白的話)

  6、在集體分角色的過程中,教師隨機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感情,並且做到聲情並茂。同時師生共同解決“慚愧”一詞的含義。(在朗讀第三段話的時候,指導學生表演這段話)

  四、配音朗讀、再次激趣

  1、全體通讀課文。

  2、讓學生觀看〈小松樹和大松樹〉動畫片,仔細觀察,然後給動畫片配音。

  五、發散思維、昇華情感

  1、小松樹聽了風伯伯的話為什麼會慚愧的低下了頭?他心裡是怎麼想的?他會對大松樹說些什麼?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麼呢?

  2、教師送給學生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教育學生在今後的學生和生活中要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15

  教學目標:鞏固複習字詞。 分析課文。 指導朗讀,熟讀課文。 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重難點:理解詞語,摸、託、慚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字卡、松樹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歌曲《小松樹》配有動作,匯入新課。

  二、 複習字詞先用字卡複習,方式齊讀、開火車。複習字詞,方式,利用課件帶拼音齊讀,去拼音讀(學生領讀),個別讀。

  三、 分析課文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整體感知。根據段落分析課文

  2、先齊讀第一自然段。讓學生幫助解決問題:給大松樹和小松樹擺位置。(師在黑板上畫好大山)指名讀課文,注意讀的準確性。最後學生齊讀。

  3、由問題:大松樹和小松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故事呢?設定懸念過渡到第二段。 先讓老師範讀課文,學生認真聽。讓學生回答:你聽老師讀後,如果你是小松樹你說話時會是怎樣的語氣和心情呢?----驕傲、自豪。。。。。。 再讓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小松樹為什麼這麼驕傲、自豪。 讓學生個別讀,比一比誰讀的最像小松樹,再讓讀的好的說說是怎麼讀的這麼好的?--個別字的重讀和語氣。(兵教兵) 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小松樹這麼說,大松樹怎樣回應的,為什麼?如果你是大松樹你會怎麼想、怎麼說? 讓學生整體齊讀課文,注意語氣。

  4、大松樹雖然沒說話,但有人佔出來了,是誰呢?--風伯伯 ,好,那故事有怎樣發展的呢? 老師範讀第三段,讓學生整體感知,體會風伯伯的說話的語氣。 讓學生感受風伯伯的語氣,並知道從哪了看出來的?找到關鍵詞:摸。(加上動作深入理解,摸表達的愛意)再讓學生個別模仿讀。 深入體會風伯伯說話的意思。(小組合作討論),思想碰撞,是大山爺爺把它托起。理解託的意思。(動作示範) 拓展思維:聽了這樣的話,如果你是小松樹你會怎麼做?為什麼這樣想?

  5、由上段結尾的問題引入第四段,讓我們來看看小松樹是怎樣做的?老師示範讀,讓學生認真的感受,說說老師哪裡讀的好?引出慚愧,重點講解,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第六課我們學過的一個詞和它很相近,啟發學生說出難為情一次,從而輕鬆理解。 進而追問怎麼樣看出慚愧的呢?低下頭?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慚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設你是小松樹你會怎麼想。

  6、昇華主題透過學習這篇課文,給你了什麼啟迪,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7、熟讀課文,加深記憶。先齊讀課文,整體感知。男女生分角色讀課文。個體分角色讀課文。背誦課文。

  8、歌曲結束《小松樹》

  9、板書 小松樹和大松樹 小松樹 慚愧 長的高 比你高 看的很遠 大山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