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鄰居》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鄰居》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鄰居》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找鄰居》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鄰居》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發現比一個數多一少一的數初步理解相鄰數的含義

  2、知道5以內1除外的任何一個數與前後兩數之間的關係

  3、樂於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1—5的數字卡片,點卡。

  2、新房圖一字排開五間連在一起,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出示數字寶寶。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又到了數學王國的時間。我從王國裡請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想看看是誰嗎、

  2、認識數字寶寶,並拍手歡迎。

  二、住新房從小到大排列。

  1、數字住新房。

  教師:這些可愛的數字寶寶看到別人都住上了新房,他們也想住新房。於是,老師昨晚連夜設計了一張新房圖。

  (1)你們看房子漂亮了嗎。那一共有幾間房你們怎麼知道的,從那邊數的

  (2)要從左往右數,那麼第一間給哪個數字寶寶呢?

  (3)幼兒操作教師表揚。

  2、點卡住新房,

  (1)我也要住新房,我也要住新房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她嗎?

  (2)為什麼要這樣放呢?

  (3)教師小結

  三、找鄰居

  1、給小2找鄰居。

  教師;數字寶寶和點卡妹妹住在新房裡可開心了,可過了一段時間。數字寶寶2覺得太無聊了,於是他帶著點卡妹妹去找離它最近的鄰居玩玩,誰離2最近。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2的鄰居

  (2)觀察1和3與2的關係。

  (3)教師小結;1比2小,就是它的小鄰居。3比2大,是2的大鄰居。在數學王國裡它們叫相鄰數。

  2、數字四找鄰居。

  (1)教師;小4也要找鄰居那我們來看看他的鄰居是誰、教師事先把4的左右兩邊遮起來,讓幼兒猜。

  (2)幼兒說結果教師肯定。

  3、找中間數

  (1)出示2和4找它們的中間數,

  (2)教師引導幼兒

  (3)教師小結:三個數之間,中間的一個數比前面的數多一,比後面的數少一。

  四、幼兒操作

  1、給小動物找門牌號。(相鄰數)

  2、畫蘋果。(找中間數)

  3、幼兒集體操作,

  教師;剛才國王送來了進入城堡的入場卷,但是,你們必須把上面得題目了,才有效喲。

  五、活動結束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得到了入場卷,下次我們可以隨時去王國玩。今天,我沒得數字寶寶也累了,它們想回家了。它們說今天有許多數字寶寶沒來,下次還要帶更多的數字來。再玩找鄰居的遊戲,你們歡迎嗎?跟數字寶寶再見!

  活動反思:

  經過了小班、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在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時,我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透過遊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幫助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快樂的學習、體驗、理解。

  活動《找鄰居》的重難點是,讓幼兒能發現比一個數多“1”和少“1”的數,初步理解相鄰數的關係。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幫助小動物的房子編門牌號來引出課題,讓小朋友來為小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兩個鄰居。由於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這個部分以故事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中,以小動物找到鄰居後,再請幼兒為數字寶寶也來找鄰居,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數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為重點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係,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比它多1的數是大鄰居,比它小的數是小鄰居。從而為探索後面數的相鄰數作好鋪墊。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於主動探索狀態,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係”。最後運用人手一套的數學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更有利於幼兒掌握知識,完成目標。孩子們也能自始至終認真參與活動,在難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難的來進行挑戰。

  透過這次的數學活動,雖然目標基本達成,但我感覺還應更注意數學活動的科學性、嚴謹性和規範性,在第二課時時,還應特別強調突出“相鄰居”這個概念,這個看似簡單的內容,要讓幼兒充分熟練的理解和掌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還需要在第二課時進行復習鞏固。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鄰居》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2、在遊戲互動中學習,提高數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猴子相鄰數遊戲圖

  活動過程:

  1、情景匯入。

  (1)師:森林裡新建了許多漂亮的新房子,這些房子是給猴子運動員住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運動員們的房子吧。

  (2)出示圖片

  師: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運動們是怎麼住的。請幼兒觀察圖片,發現運動員身上衣服的數字排序。

  小結:原來運動員是按照1—10的順序住在這一排新房子裡。教師用向幼兒介紹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2、找鄰居遊戲

  (1)教師出示其中一位猴子讓幼兒找出他的鄰居,重複遊戲。

  (2)分發食物:村長拿來了許多蘋果請幼兒按照猴子身上的數字分發,讓幼兒初步瞭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3)參加運動會:猴子運動員要參加森林裡的運動會了,他們3位組成一支隊伍,一些運動員們準備好了可是還有一些運動員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請小朋友幫忙猴子運動員找到自己的位置。

  (4)把猴子相鄰數遊戲圖發給幼兒,幼兒自主操作,相互檢查糾正。

  活動延伸:

  1、音樂遊戲:幼兒身上貼上1—10數字卡片,幼兒說兒歌:小兔小兔左右轉,小兔小兔仔細瞧,左瞧瞧,右瞧瞧,瞧見的朋友真不少,你的朋友是幾和幾?請你快點抱一抱。

  2、請幼兒三三組合抱在一起,幼兒可以交換數字卡片,反覆玩幾次,進一步理解相鄰數之間的排列關係。

幼兒園大班數學《找鄰居》教案3

  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應"引導幼兒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感受科學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在本節活動中,我透過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瞭解"鄰居",透過鄰居引出相鄰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用數學的思維理解10以內數的相鄰數,發展幼兒思維能力。並鼓勵幼兒參與活動,用遊戲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探索結果,透過活動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相鄰數,知道找10以內數的相鄰數的方法。

  2、透過遊戲活動能夠找出10以內數的相鄰數

  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1—10的數字卡片、ppt課件。

  2、學具準備:裝有1—10的數字卡片的紙箱。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在美麗的森林王國裡,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城裡有一座漂亮的城堡,住著三個動物好朋友,你們猜一猜,它們會是誰呢?

  2、(播放ppt)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到底是誰呢?

  3、小朋友都知道它們是誰(小狗、小兔子和小猴子)也知道了小動物的鄰居是誰了,那請你們找出你們自己的鄰居是誰?

  二、認識相鄰數。

  1、透過找小動物、小朋友的鄰居,潛移默化嘗試找"數字寶寶"的鄰居。(出示ppt數字寶寶)

  2、舉例:找3、7的"鄰居"。

  透過舉例讓幼兒知道一個數的相鄰數就是比它小1和大1的數。

  3、唱《找朋友》兒歌,讓幼兒找相鄰數。

  三、做遊戲找"鄰居"

  1、遊戲一:摸彩票找"鄰居"其中一名幼兒在一個裝有2—9的數字的箱子裡摸,摸出一個數字卡片,並大聲說出它的相鄰數,正確的即可獲獎。用不同方式繼續找相鄰數。

  2、遊戲二:填表格找"鄰居"發給每位幼兒一張表冊,請寫出中間數字的"鄰居"。

  四、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幫數字寶寶找到了鄰居,知道了什麼是相鄰數(就是比它大1和比它小1的數就是它的相鄰數)。數字寶寶們非常開心,小朋友們開心嗎?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真棒!回家後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知道相鄰數嗎?小朋友們再見!

  活動反思:

  由於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幼兒是整個活動的主體,調動了幼兒學習積極性,幼兒學習興趣濃厚。透過觀察幼遊戲活動過程發現幼兒理解了相鄰數的關係,幼兒在遊戲中體驗了合作的快樂,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