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黃山奇石》教案(15篇)

《黃山奇石》教案

《黃山奇石》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山奇石》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黃山奇石》教案1

  一、創設情境,想象激發興趣

  1.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文中三幅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我們看這三幅畫面上的石頭像什麼呀?選擇其中的一塊石頭想一想、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

  2.同學們想得好,說得好,老師真為你們驕傲。剛才,小朋友們看到的和描述的是安徽省黃山的石頭,它以奇特聞名世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山奇石》,齊讀課題。

  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學生富有想象力,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讓學生敢想敢說,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進人情境,有了學習的熱情,很自然地進入。

  二、初讀感知,調動情感參與

  1.教師配樂邊出示相關內容的課件,邊聲情並茂地範讀課文。

  2.學生聽後談感受:聽老師讀完課文,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3.同學們現在就自己讀課文吧,親自感受一下黃山石的奇特。注意要讀準字音,讀不好的地方反覆讀幾遍。

  [教師範讀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初步感受到黃山石的奇特。讓學生說出此時想說的話,談出自己感受,又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也確實是尊重學生的一種表現。」

  三、自主識字,體驗學習快樂

  1.教師出示14個帶有拼音的生字詞課件,學生自主識字。

  2.四人小組自學字音,給生字組詞。

  3.彙報──“小老師教生字”:教師將14個生字做成蘋果形的卡放在小筐裡,讓學生到前面的小筐裡取蘋果卡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教同學們認字。

  [學生是樂於模仿的,平時教師教學生認字時的過程學生已記在心間,讓學生當小老師,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教同學,學生積極踴躍,興味盎然,其他學生也有了更高的識字熱情,學生真的成為識字的主人,強化了學生識字效果。]

  四、表情朗讀,感悟山石奇特之美

  1.同學們再讀課文,想想文中都寫出了哪些奇石?

  2.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練習朗讀,看誰讀得好。(學生練習,教師適時指導)

  3.還能用其它形式表現出黃山石的奇特嗎?(鼓勵學生用背誦、表演、編故事、做導遊等方式來表現。)

  「朗讀是學生感受課文內容的基礎,自我感悟才會有最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黃山石的奇特,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多方面多形式,學生必然會感受深刻,更真切地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偉大。]

  五、拓展訓練,想想畫畫說說

  1.黃山奇石還有很多,把你想象出來的用彩筆畫一畫,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

  2.根據自己畫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給大家聽。

  [教師安排這一環節,突出表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動筆畫、動腦想、動口說,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和創新精神。]

  六、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同學們,安徽黃山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課後大家可以透過問家長、翻閱圖書、上網查尋等方法找找有關黃山的資料,下節課我們來個“我知道的黃山”小型彙報會,還要評出“小小黃山通”。

  [樹立大語文觀,加強課內外的聯絡,不侷限於課本的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獲取知識,相互交流,培養綜合素質。]

《黃山奇石》教案2

  《黃山奇石》課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根據本文的特點及訓練的要求,在突出主體性和體現文字資源的可拓展性方面,俺們不只要讓同學認知石“奇”,還要讓同學感悟石“趣”。因此,俺們可以依照“知一說一悟”的主線,引導同學對課文進行體會、感悟。啟迪同學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同學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訓練同學的語文素養。

  一、探究性準備

  (一)安排同學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資料或文字資料。

  (二)自讀課文及相關內容。要求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並文圖結合,分別在書中畫出”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匯入

  藉助媒體(圖片、多媒體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匯入新課,引導同學觀察課文的特點(圖文結合),提示學習“看圖學文”的方法。

  三、體驗性閱讀

  (一)知“石”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身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2.出示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同學的興趣,教師可讓同學在班上進行交流。

  3.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對感興趣的內容,不只要讀熟,而且要求能背誦。在積累中感悟表達的準確性,潛移默化地訓練同學的觀察能力。

  (二)說“石”

  1.讀課文,對照插圖,分別說說“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引導同學既要說出石“形”,又要說出石“神”。

  2.讀課文,充沛發揮自身的想像力,分別說說“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這幾處奇石,教材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勵同學大膽想像。

  3.對同學課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樣子進行表述,空虛觀察、表達的內容,增強同學課外學習的興趣,訓練同學掌握課內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三)悟“石”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別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這些石頭的來歷,可以以神話、童話故事的形式進行表示。比一比,看誰說得形象、生動、情節完整。

  2.在廣泛想像的基礎上,選擇一塊奇石,就自身所想像的來歷講給家長聽一聽,然後寫下來。

  3.在自讀、自悟及發明性想像的基礎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韻,陶治同學的情趣。

  四、整理性閱讀

  整理性閱讀,是指在網路資源、自讀自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回歸於文字。

  (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讀、齊讀、小組讀均可)。

  (二)透過學習,你有何收穫(知識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問。

  五、拓展性練習

  本拓展性練習,主要是走出教材,適當增加閱讀量,訓練同學的語文能力。其練習的資料既可以是《自讀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是其他兒童讀物上的有關寫景狀物、有益於培養同學觀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從來源的渠道上講,既可以是教師收集的,也可以是安排同學自身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儘量體現理解的層次性和多元化。

  ---------------------------------------------------------------------------------------------------------------

  一讀課題,理解“奇”字

  讀課題後,有同學問:“課題中的‘奇’是什麼意思?‘奇石’是什麼樣的石頭?”俺先讓同學查字典,然後引導同學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裡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同學,使他們發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二初讀課文,找出“奇石”

  接著,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饒有興味地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峰了。同學由此對黃山奇石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講讀課文,欣賞“奇石”

  同學真正領略黃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黃山奇石的有趣,還是在學課文之時。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導同學從三個方面來感受。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這已經很神奇了。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透過讀課文來體會“仙桃石”的奇妙與有趣,自然會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觀海”的奇妙不只在於它的外形像一隻猴子蹲著,更引人注意的是這“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同學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詞義,就會感到奇怪:這隻猴子為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峰上?同學再讀課文後恍然大悟,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滾的雲海。細究“翻滾的雲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處位置之奇特了。因為平時俺們從下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通常幾乎是靜止不動的,而猴子正由於它所處的位置高,所以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同學明白了這一番道理,再讀課文,肯定會為“猴子觀海”這一奇石大聲叫“絕”。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透過朗讀課文,同學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走到那裡就會有位仙人幫俺們指明方向。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

  “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乃是一個“變”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原本就很奇怪了,而太陽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讓同學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太陽昇起時天都峰上的景象,他們便能切實感受到“金雞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朗讀全文,加深對“奇石”的感受

  講讀課文之後,俺讓同學閉上眼睛,俺一邊播放輕音樂,一邊動情地讀課文,讓同學邊聽邊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同學彷彿插上了翅膀飛到了黃山的上空,彷彿看到了落在山頂的仙桃、蹲在山頭的猴子、指路的仙人、太陽出來時一剎那巨石變成的金雞。此時,俺再讓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同學體會作者用詞之精妙,體會作者描繪的自然景色之美麗,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抓住“奇”字教《黃山奇石》,讓同學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附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奇形怪狀有趣極了

  仙桃石 飛 落 天狗望月

  猴子觀海 抱 蹲 望 獅子搶球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仙女彈琴

  金雞叫天都 伸 叫……

《黃山奇石》教案3

  【教材簡介】

  《黃山奇石》課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根據本文的特點及訓練的要求,在突出主體性和體現文字資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石“奇”,還要讓學生感悟石“趣”。因此,我們可以按照“知一說一悟”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體會、感悟。啟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學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認識“區、尤”等14個生字。會寫“尤、其”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結合觀察圖畫,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

  【教學重點】

  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有趣。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匯入

  1.同學們,大家去過黃山嗎?黃山之美,堪稱中國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偉,廬山之飛瀑,衡山之煙雲,峨眉之清涼,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其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乃黃山“四絕”。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下黃山的四絕之一——黃山奇石。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範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特的石頭?用“——”劃出。

  2.自由讀,要求: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3. 認讀生字詞。

  “省、著、狀”三字是翹舌音。

  4.識記生字

  三、朗讀感悟

  1.第1自然段:

  (1)默讀再結合第一圖說一說黃山風景怎麼樣?抓住“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談理解。(板書:秀麗神奇、奇石有趣)

  (2)齊讀這一段。

  2.指名讀第2~5自然段。

  (1)課文具體介紹了哪幾種奇石?板書: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

  (2)你喜歡哪塊奇石,他“奇”在哪裡?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學習。

  (3)出示第一幅圖。

  ①提問:圖上的岩石像什麼?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看書上是怎麼介紹的。

  ②指名讀第2自然段。結合插圖說一說哪些地方像仙桃?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它所在的地方像石盤(觀察石頭的形狀、觀察周圍景象。)

  ③再讀這一段。

  (4)出示第二幅圖。圖上的岩石像什麼?

  ①默讀第3自然段,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翻滾的雲海”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可以這樣解決:①同學們,誰坐過飛機,談談你在雲層之上看到的景象。②由於黃山的山峰高聳入雲,從黃山上往下看,雲彩在腳下,又濃又厚,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非常壯觀。

  ②讀這一段,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5)出示第三幅圖,閱讀第4自然段。

  小組討論學習:

  ①先觀察圖中的石頭像什麼?怎麼看出來的?

  ②讀課文,看課文中怎麼說的?

  ③從哪兒看出像“仙人指路”?

  ④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討論解決。

  指名一組同學彙報討論情況。

  (6)學習第5自然段。

  ①指名讀。

  ②提出不懂的問題。

  ③師生共同解決。

  重點理解:石頭怎麼會變成“金光閃閃的雄雞”?(聯絡上下文閱讀思考)

  山峰上幾塊巨石的形狀很像只雄雞,太陽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閃閃,就更像是一隻美麗的“金雞”了。

  指名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睜開眼睛,把你想到的說出來。

  黃山石可真奇妙,就像人們精心雕琢的一樣,有的像巨大無比的仙桃,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仙人指路,還有的像金雞叫天都。是不是就有這些呢?

  (7)齊讀第6自然段。

  ①指名說說還有什麼奇石?板書: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②分小組學習,任選一種展開想象,說說奇石的樣子。

  請三組同學分別說一說。

  過渡:黃山石千奇百怪,無所不有,妙趣橫生。讓我們一齊親眼目睹一下黃山的美景吧!

  (8)請一位同學讀全文,同時放一段黃山風景的錄影,使大家有身臨其境之感。

  四、總結全文

  透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黃山石的奇妙,領略了黃山秀麗的景色。希望同學們長大後,能親自去目睹黃山奇景,看一看那裡的奇松、雲海、溫泉是一番什麼景象。

  五、作業

  1.讀生字詞。

  2.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仙桃石

  猴子觀海

  2.黃山奇石 金雞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

  獅子搶球

  仙女彈琴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認讀生字詞。

  2.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1.你喜歡哪段讀哪段,要讀出語氣來。

  2.指名有語氣地讀全文。

  3.把你喜歡的選兩段試背下來。

  4.接龍背,齊背。

  三、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

  2.學生觀察,談發現。

  3.教師指導書寫。

  提示“區、巨”的筆順。區:一區。巨:一巨。

  尤:應與龍字區別。

  4.學生描紅書寫。

  5.作業展示。

  四、鞏固練習

  1.寫出黃山奇石的名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填空,再讀句子,注意讀出句中的停頓。

  (1)聞名中外的( )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神奇,( )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 )地蹲在山頭,望著( )的雲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五、拓展延伸

  1.仿照課文寫法,從“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中選兩個來寫,看誰寫得最生動。

  2.全班交流。

  六、作業

  1.書寫生字和組詞。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黃山奇石》教案4

  【教學要求】

  1、透過觀察照片,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按要求背誦兩段課文。

  2、理解黃山奇石“奇”在哪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引起興趣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清水秀,歷史悠久,名勝古蹟遍佈全國各地。在《歸類識字一》中,我們已經認識了不少的名勝古蹟,你還記得有哪些?對安徽黃山,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知道風景秀麗的黃山,向來以奇石、怪樹、雲海、溫泉四絕而聞名中外。特別是那裡的石頭,幹奇百怪,形態萬千。今天我們就在讀文中欣賞黃山的奇石吧。

  板書課題:

  黃山奇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瞭解課文大意。

  2、學生初讀,看清段落,讀準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聯絡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看圖學文,理解內容

  1、看圖,出示投影:(黃山風景區的景觀照片。)

  師:同學們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

  生:茫茫的雲海,陡峭的山峰,山峰上樹木的鬱鬱蔥蔥……

  師:那麼,黃山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生:山峰秀麗,樹木蔥籠,雲海翻滾,看起來非常壯觀。

  師:課文是怎樣介紹這幅彩圖的呢?

  2、指名讀第一段:

  這段有幾句話,每句各講什麼?

  ⑴ 指名讀第一句:(注意長句中的停頓。)

  ⑴ 從這句話中你們知道黃山在哪裡?(看地圖)

  ⑵ 怎樣的地方可稱風景區?(有山、有水、可供人觀賞。)

  ⑶ 我國的風景區有很多,黃山風景區很有名,句中哪個詞告訴了我們?“聞名”

  ⑷ 是什麼意思?

  ⑸ “中外”指哪裡?

  ⑵ 指名讀第二句:

  ⑴ 黃山風景區景色怎樣?秀麗神奇是什麼意思?(青秀美麗,非常奇妙。)

  ⑵ 在這秀麗神奇的景色中,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石”最有趣?“尤其”還可以換成哪些詞?(特別、非常……)

  3、老師引讀第一段,黃山的怪石怎麼有趣?

  ⑴ 這幅圖主要突出了什麼?(山頂的大石頭。)

  這塊石頭像什麼?(像大桃子。)

  它所在的位置像什麼?(大石盤。)

  ⑵ 這塊奇石叫什麼名字?為什麼叫仙桃石?看圖:

  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能看清嗎?為什麼不能清楚地看出遠處連綿不斷的山峰呢?(因為大霧瀰漫。)遠山近霧,如同仙境一般,所以人們給形似桃子的岩石取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名字叫──仙桃石。

  ⑶ 仙桃石怎麼來到石盤上?它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啟發學生想象。)“仙桃石”的神奇就在於:

  第一,從外形看,它真像一個大桃子。

  第二,從來源看,這麼大的石桃子人間少有,只能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吧,這就更神奇了。

  第三,從動詞的運用看,一“飛”一“落”把那石寫活了,那麼大一塊石頭宛如小鳥一般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來,落在了山頂的石盤上,真是妙不可言。

  仙桃石怎麼來到石盤上的呢?(啟發學生想象)(也許王母娘娘在開皤桃會的時候,不小心從天上掉下來。)那麼第二塊奇石又是什麼呢?課文又是怎麼描述它的?

  4、指名讀第三段看圖,出示投影:

  ⑴ 這塊石頭像什麼?他落在什麼地方?“陡峭”是什麼意思?(坡度大,直上直下。)

  猴子在幹什麼?(觀看雲海。)從書中劃出表示猴子動作的詞。(抱、蹲、望。)

  ⑵ 猴子抱著什麼?(腿)它蹲在什麼地方?(山頭)

  ⑶ 怎麼樣的蹲著?(一動不動。)它在望什麼?(翻滾的雲海。)

  ⑷ 想想看這塊奇石會叫什麼?猴子本來非常好動,這會兒為什麼一動不動?(啟發學生想象。)

  翻滾的雲海,也是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一。平時我們從地面往上看,天空中的雲層比較分明。似乎是靜止不動的,即使動也是緩緩地飄動,由於黃山的山峰高聳入雲,從黃山上往下看,雲層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非常壯觀。這美麗的景象,把猴子看呆了,他從來沒見過這麼壯觀的景色,所以他一動不動。“猴子”所處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這隻猴子為什麼要蹲在那麼陡、那麼險的山峰上?原來猴子是為了觀看黃山秀麗神奇的景色之──翻滾的雲海。想想看,這塊奇石會叫什麼?(猴子觀海)

  5、總結教法:

  剛才我們欣賞了兩塊奇石,一塊是“仙桃石”,一塊是“猴子觀海”,同學們看一下,這兩塊奇石的寫法一樣嗎?“仙桃石”是先寫奇石的名稱,再寫它的樣子,而“猴子觀海”是先寫它的樣子,後寫它的名稱。不管怎樣寫我們都是用“讀文→看圖→想象”的方法來學習的。

  6、指導學生用上述方法自學四、五段:(檢查自學情況)

  ⑴ 指名讀第四段。出示投影:

  第三塊奇石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寫的?這塊奇石叫什麼?(“仙人指路”)為什麼說它更有趣?(“仙人指路”的神奇在於它就像仙人一樣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一個“仙”字給這塊石頭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覺得有趣極了。)誰能把這幅圖畫出來?(讓學生想象畫圖)

  ⑵ 指名讀第五段。出示投影:

  ① 這段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這幾塊巨石像什麼?

  (雄雞)

  ② 石頭怎麼會變成金光閃閃的巨石呢?

  (太陽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閃閃,就更像一隻美麗的“金雞”了。)

  ③ 這塊奇石叫什麼名字?神奇在什麼地方?

  金雞對面也是一個有名的景點,是著名的天都峰,每當太陽昇起時,陽光照在巨石上好像金雞打鳴,所以這塊奇石叫──金雞叫天都。

  “金雞叫天都”的神奇主要是一個“變”字:天都峰上的幾塊巨石的形狀像只雄雞本來就很奇怪了,而太陽昇起時,巨石還能“變”得金光閃閃,像只美麗的金雞,這就更令人驚奇了。

  7、齊讀第六段:

  ⑴ 這段主要寫什麼?

  (黃山奇石很多。)

  課文又給我們介紹了幾種奇石?(3種)

  ⑵ 這三種奇石只說了它們的名稱,並沒有寫出它們的樣子,誰能仿照前面的寫法,說說這三種奇石的樣子。

  (指名讓學生想象、試說。)

  ⑶ “仙女彈琴”後面是什麼號?省略了什麼?叫出名字的石頭都數不清,那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岩石就更多了,正等著你們去給它起名字呢?

  四、總結全文

  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錄音機朗讀課文邊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精妙的用詞,對美麗自然景色的描繪,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透過學習,我們知道黃山的景色非常秀麗,特別是那裡的奇石,非常神奇,非常有趣。正因為這樣它才會吸引無數的遊客留戀往返;正因為這樣它才會成為全國著名的遊覽勝地;正因為這樣它才會聞名中外。希望大家好好學習,學好本領,長大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到黃山給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石頭起了更好聽的名字。大家說好不好?

《黃山奇石》教案5

  【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本課設計圖文並茂,透過描述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景觀。文章總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介紹了黃山的位置,點明奇景之一的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為第二部分,描述了四個有特色的奇石的樣子,分別是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作者根據岩石的形狀展開想象,把岩石描述的形象生動;第六自然段又各寫了一些奇石的名字,激發學生觀景起名的興趣。在字裡行間,作者無不流露出對這奇石美景的讚歎之情,令每一位讀者情不自禁地生出熱愛之情。

  【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

  ⑴ 瞭解課文內容,瞭解黃山的知識。

  ⑵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想像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⑶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⑵ 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體會語言的優美,體會作者的讚美祖國河山的感情。

  ⑶ 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把作者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讚歎,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1、會認本課的14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在看圖和理解重點詞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對第一自然段第二句的理解,透過理解“尤其”一詞弄清句意及句子內部之間的關係;第五自然段中“幾塊巨石”如何變成“雄雞”和“金雞”的。

  【教學設想】

  1、教學語言的兒童化,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2、注重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讓學生有多方面的資訊交流。

  3、在閱讀的基礎上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創設語言情境,讓學生樂於表達。

  5、注重實效,不走過場,在一堂課中讓學生從不敢表達到敢於表達,樹立學生表現自己的信心。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電腦、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話題匯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和父母一起旅遊去過許多地方,哪個地方給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誰瞭解黃山的知識,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今天我們就一起乘車去那裡看看。)

  二、從圖入手,初讀課文

  課文寫了一些什麼內容,哪些地方使你很感興趣?

  三、圖文結合,細讀課文

  1、看,那塊石頭像什麼?

  (出示掛圖一:仙桃石。)

  2、請同學們讀課文中的描寫段落。誰能讀出這塊石頭的神奇?

  3、它為什麼不叫“大桃石”而叫“仙桃石”呢?那又該怎樣讀呢?(指導讀)

  4、再看那一塊石頭,誰能讀出它的神奇?(比讀)

  (在這一時段的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來讀。)

  5、那個石頭真的變成了“雄雞”了嗎?後來為什麼又叫它是“金雞”呢?

  6、看圖想象,指導朗讀,訓練語感。

  四、巧設活動,訓練表達

  1、我們現在想請一個小導遊來給大家介紹黃山的美景,誰敢來試試?

  在訓練的過程中,除要注意學生生字的發音和認讀之外,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整理語言,努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並鼓勵學生的創意表達。

  2、看風景片,練說其中的一景。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哇,黃山的石頭可真──

  2、那裡是一般的有趣嗎?

  3、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應準備怎麼讀?

  你們知道嗎?那裡除了有怪石外還有奇松,雲海,溫泉,想你去了一定會陶醉在那美景中的。請同學們回家後收集一些黃山的資料,下節課向同學們做個景觀介紹。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

  秀麗 猴子觀海

  神奇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教學反思】

  在授課當中,我認為已經設計得很有創意了,可是事實上我忽略了一點是備學生。上課伊始,談話匯入課文後,讓學生介紹有關黃山的知識,還有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可能是學生有些膽小,方向找不到了,讓我好一陣子著急;在讀的方面也有些欠缺,所以在讀的方面,好用了一番力氣,尤其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則出力更多,所以時間安排上顯得前松後緊。雖然心裡感到很著急,但是為了尊重學生的表現慾望,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穫,我仍然穩下心來讓學生們慢慢地讀,一點兒一點兒地進步,聽到學生們能有感情地讀了,心裡也高興了許多。結果時間不夠了,任務完成的不好,但欣慰的是我讓學生們得到了能力的訓練。還有一點是我放得還不夠,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放開讓學生去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不必讓教師牽著走,那樣反而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一點我應該作為我今後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提示。今後在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備課本,更要備好學生,開啟學生的視野的同時也要開啟學生的思路。

《黃山奇石》教案6

  教學要求:

  1、學會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

  2、透過看圖、學文,運用學生講、讀、畫、表演等各種方式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結合觀察圖畫,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

  4、朗讀課文,並選兩段背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讀中真切體會黃山石的奇特,有趣。

  難點:如何發揮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自讀中自悟。

  教學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教學用具:

  錄音機、錄音帶、課件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簡案)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大家去過黃山嗎?黃山之美,堪稱中國名山之最。兼得泰山之雄偉,廬山之飛瀑,衡山之煙雲,峨眉之清涼,因而又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其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乃黃山“四絕”。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欣賞一下黃山的四絕之一,板書:黃山奇石。請齊讀一遍課題。

  二、運用課件欣賞黃山奇石課文插圖,生觀察圖說像什麼?

  三、觀察完圖,初讀課文,標出生字和自然段。

  四、認讀生字詞。

  五、接讀課文,生評價。

  六、師範讀課文,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七、學習第一自然段。讀中瞭解“秀麗神奇、聞名中外、尤其”等詞語意思。配樂讀出情。

  八、小組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詳案)

  一、導課: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記住了生字的字音,瞭解了黃山上有哪些奇石,並且還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節課我們繼續欣賞這一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新授: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黃山石怎麼樣?生答。

  老師用“奇特、有趣”兩個詞來概括大家的發言,好不好?(板書:奇特、有趣)

  2、那麼你覺得哪塊黃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插圖,讀讀課文,看看你最喜歡哪塊奇石,邊讀邊把描寫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畫下來。當然,在讀的過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就把它標出來,待會兒一起解決,好嗎?

  3、生畫。然後問:你有哪些詞不理解?請提出來!

  4、下面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奇石介紹給大家聽聽?介紹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果你願意結合剛才畫的詞句給大家講出它的奇特有趣,就講;如果你願意讀,就有感情地讀一讀;如果你能透過動作把石頭奇特的樣子表演出來,你就表演給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時間內畫圖表示出它的奇特,你就畫。下面自己抓緊想一想,小組可以討論討論。

  5、下面誰先來介紹?(順序依學生回答的為準。)

  (1)仙桃石:生說自己的理解。誰願意來讀讀?(一生讀)老師把其中一個句子改寫成這樣,你看看哪句好?為什麼?(這說明作者用詞非常準確。)好,誰還想來讀讀?別看就一句話,想讀好也不太容易。誰再試試?(生讀)還是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2)猴子觀海: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他們的理解。下面,誰能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一生讀)誰認為自己能比他讀得還好,讀得更有趣?試一試(一生讀)老師幫你一把,給你配上音樂來讀,一定會更棒,誰想來試試?(一生讀)齊讀。試背一遍。

  (3)仙人指路:生說。多麼奇特、有趣呀!誰能讀好?試一試!找個同學比一比。配樂讀。試背一遍。

  (4)金雞叫天都:生說。課文沒有插圖,誰能想象出他的樣子?它好象在對天都峰說什麼呢?誰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讀出來?找生讀。配樂讀。齊讀一遍。

  6、課文是不是就寫了這幾塊奇石?在哪一自然段還寫了?找生讀最後一段.

  7、又寫了什麼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它們是什麼樣的?

  8、你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黃山上的石頭可真奇特有趣呀!並且還有許多石頭等著咱們去給它起名字呢!現在,你心裡在想什麼?

  9、你喜歡黃山嗎?那老師現在就帶你去遊覽一下黃山好嗎?這次咱們就不單單看奇石了,還記得老師上節課講的黃山四絕嗎?除了“怪石”,還有什麼?(生答)好,同學們等不及了吧!請看錄象。

  10、美不美?請你們帶著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再來有感情地讀一遍課文。

  11、下面用你喜歡的方式選兩段你認為的課文背誦一下。

  12、檢查背誦。

  13、同學們,黃山石奇特、有趣,黃山更美!其實,祖國大地上還有許多這麼的風景區,課下同學們可以讀讀有關的課外書。另外,告訴大家,下一單元就有一篇介紹寶島臺灣風景秀麗迷人的日月潭的文章,課下同學們可以先睹為快!

  好!這節課就學到這兒,下課!

  第三課時(簡案)

  一、背誦課文。

  二、學習生字。

  三、處理課後題。

  四、出示一幅怪石圖訓練學生想象力,先說話,再寫話

  教學反思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主要寫了黃山奇石的奇妙。透過對黃山奇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黃山的喜愛。同時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的山河。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更準確、更直觀。同時對文章中的重點詞語有幫助學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黃山風景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圖片,使學生直觀、生動地感知文字與文字所表現出的畫面。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是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和風景特點。我嘗試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發現課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黃山風景區。吸引同學的興趣,並要求理解“聞名,秀麗,神氣,尤其”這四個詞,可惜這個環節中,學生的互動並不多,而且能說的也寥寥數語。可能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刻。如果能用幻燈片的放映形式呈現黃山風景區的美麗景色會好很多。

  學生初讀課文第一段後,對文字只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我抓住了“尤其那些怪石,有趣極了”。進行下面的教學,透過黃山奇石是黃山最突出的景觀。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奇石。於是,進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學習,在進入第二閱讀時,我提出了“黃山的這些奇石”都奇在哪兒呢?這個問題,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是一個板塊式的問題,然後,學生就帶著問題去研讀課文。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而且能較準確的抓住文章的關鍵字。

  為了在教學中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但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下:

  1、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得不到保證,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示範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強語言訓練環節,有的同學能仿照課文寫好,但一部分學生由於缺乏詞彙,寫的不夠具體生動,今後要加強指導和積累。

《黃山奇石》教案7

  1。讀通課文;

  2。瞭解黃山石的神奇,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3。抓住石的特點,展開想象,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2、3自然段;

  2。抓住特點,展開想象,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抓住石的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知道黃山嗎?黃山位於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神奇,黃山的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素有“人間仙境”之稱。今天我們就要學習《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去欣賞黃山奇石。

  二、初學課文

  (一)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師:看完了,你有什麼感受要告訴我們的嗎?

  生自由說。

  (二)過度:

  師:黃山奇石真是千奇百怪,神奇至極啊,讓我們開啟課本,再到課文中去欣賞。請你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再思考課文中主要介紹了哪幾塊奇石?

  生自由朗讀課文。

  反饋,師板書: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

  師:在這幾塊奇石中,挑選你喜歡最感興趣的一塊或幾塊,快速到課文中去找找,仔細讀讀,研究一下,你為什麼喜歡它?然後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大家。

  (三)分層學習(隨機)

  1。師:你喜歡哪個?為我們讀讀

  生:我喜歡猴子觀海。生朗讀(教師出示圖片)

  師:能說說猴子觀海吸引你的理由嗎?

  生:這隻猴子的動作……

  師:誰也喜歡這塊,誰也來說說?

  生:……

  師:讀得真到位,你能為我們表演一下嗎?

  請學生表演。師隨即詢問:請問你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啊?

  這隻猴子在想些什麼?面對這猴子觀海,你有什麼要說嗎?

  請別的同學有也說說;

  一起把這幾句話讀讀。

  2。師:還有別的嗎?

  生(仙人指路),朗讀。圖片出示

  師:誰也喜歡這個,請你讀。

  講講你為什麼喜歡這幅?

  生:……

  師:請喜歡這幅的同學一起朗讀。

  3。仙桃石

  學生朗讀。

  你為什麼喜歡這塊?

  生:……

  師:這樣一塊神奇的石頭,它的來歷你想都過嗎?

  生:……

  師:你能說得那麼好,相信你一定能把這奇與美讀出來。請你再讀一遍。

  誰也來試試。(指名2、3位)

  請女生讀

  4。金雞叫天都

  師:為什麼喜歡?

  生……

  師: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你對這塊石頭的喜愛嗎?

  誰也喜歡?

  理由,朗讀

  師:幾塊巨石組成的金雞叫天都太神奇了,我彷彿看到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伸長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啼叫。

  讓我也來讀讀,如果你們願意也可以和我一起讀,好嗎?

  師範讀。

  三、整體感知

  1。出示課文2、3自然段,齊讀。

  師:黃山奇石果然名不虛傳,讓我們一起再來品味它的神奇美麗。

  品讀課文2、3自然段

  四、課堂實踐

  同學們對黃山奇石有了這麼深的理解,我覺得都能做做小導遊了。請你選擇一處自己喜歡的,看看圖,讀讀說說。當一回小導遊,介紹給你的同學,介紹給我們老師,好嗎?也可以小組成員之間交流。

  學生做導遊

  (師引導:你覺得這位導遊怎麼樣?)學生評價

  (師評價:我覺得如果這位導遊能夠加上自己對這塊石頭的理解,那麼遊客就會更加感興趣了)

  再請學生表演

  五、延伸鞏固

  1。師:黃山的奇石又何止這四種,有些石頭還沒有取名字,正等著你去發覺呢!

  2。出示圖片,請學生取名。再請學生用一兩句話來形容這幅畫。

  3。朗讀全文

  大自然真是神奇,她給了我們美的享受,讓我們帶著這份自豪,好好的把黃山奇石的奇、趣誇一誇,把我們祖國山河的壯麗讚一讚,把整篇課文輕聲讀一讀。

  4。黃山真是令人嚮往。這裡有介紹黃山的一段影片,我們一起來欣賞。

  (作業:黃山奇石我們瞭解了,黃山的另外三絕,希望你有機會去找一些資料,自己再去了解。)

《黃山奇石》教案8

  教學內容:

  教科版語文二年級下冊《1、黃山奇石》。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自然風光”為主題,要運用音樂、影象等手段創設語文學習情境,調動學生自身的經驗與情感的儲備,化繁為簡,整體把握,重視朗讀、背誦,注重薰陶感染。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千峰競秀,著名的七十二峰雄姿靈秀,氣勢磅礴。黃山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黃山的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號稱“天下四絕”,“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鳥似獸,形態各異,生動逼真,分佈遍及峰壑巔坡,構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情趣圖。《黃山奇石》一文正是對黃山奇石的描寫,“奇”字概括出黃山石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瞭解黃山奇石的特點,初步辨別區分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

  2、透過與小夥伴合作交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3、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重點難點:

  區分課文描寫內容的詳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

  山奇石的讚歎。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學習方法:

  看圖學文、讀文想象、合作交流。

  教學流程:

  【熱身】

  (播放課件)同學們,讓我們在快樂中學習語文,在語文中感受快樂。上課之前,請你像我這樣做:學會自信、學會尊重、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好了,上課!

  一、錄影引入,激趣質疑。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許多名山大川:桂林山水甲天下,西湖美景人人誇。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安徽省南部,那裡有一座著名的山——黃山。【板書:黃山。】

  2、你們知道黃山四絕嗎?(課件出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今天,我們就來一睹黃山奇石的風姿。【板書:奇石。】齊讀課題。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錄影(播放錄影。)看了錄影之後,你對這個“奇”字是怎樣理解的呢?再讀。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二、進入文字,初讀感知。

  1、(出示讀文提示)帶著問題按照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找一名同學讀要求):

  (1)標上自然段序號。

  (2)選擇你喜歡的辦法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3)找到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一句話,用你喜歡的線畫出來。

  2、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請同學們按照自然段讀課文,喜歡讀的同學就可以直接站起來讀。注意不要唱讀。教師糾正讀音。

  三、研讀文字,深入探究。

  (一)理清詳略。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jǐng)區在我國安徽(huī)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yóu)其是那些怪石,有趣(qù)極了。】

  1、課文讀完了,你一定找到了能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句子了吧?(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板書:神奇、有趣。】“尤其”的近義詞是什麼呢?(特別。)你能把“尤其”換成“特別”,再讀一讀這句話嗎?第一自然段還告訴了我們什麼?“聞名中外”是什麼意思?黃山在哪裡?讀這個自然段的時候,注意重讀“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極”,誰還能讀一讀第一自然段?

  2、(課件出示文後思考題“說”。)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要求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描寫的奇石的名字。

  3、彙報:詳寫“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略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

  (二)深入探究。

  這四種詳寫的奇石中,你對哪種最感興趣?課文中有兩幅插圖,看看是什麼奇石的圖片呢?那麼我們就先來遊覽下這兩處奇石。引導學生先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

  【在一座陡(dǒu)峭(qiào)的山峰(fēng)上,有一隻石猴。它兩隻胳(gē)膊(bo)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dūn)在山頭,望著翻滾(gǔn)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1、課件出示猴子觀海的圖片:

  (1)觀察:看,這是什麼?【板書:猴子觀海。】猴子在哪呢?他在幹什麼?

  (2)讀文:看看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的是“猴子觀海”?誰來讀給大家聽?和小夥伴討論一下,寫得好嗎,哪些詞語用得好?“陡峭(山非常高、直上直下的)”“翻滾(雲海的動態)”;動詞“抱”“蹲”“望(向遠處看)”。這個自然段寫出了猴子觀海的位置、動作。如果把這句話改為:在面對著雲海的山峰上,有一塊大石頭,這就是“猴子觀海”。好不好?(不好,原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得很生動。)請同學們學生做動作體會一下。

  (3)想象:一名學生讀短文,其他同學看圖片。想象:為什麼猴子這樣望著翻滾的雲海?抓住“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蹲”。

  (4)有感情地再讀課文。

  【過渡:剛才我們按照“觀察、讀文、想象”的方法學習了課文。這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接下里我們就繼續按照這種方法學習,好嗎?】

  2、仙人指路:【“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bì)指向前方。】

  課文還有一張插圖,畫的是什麼?【板書:仙人指路。】

  (1)觀察:看到了什麼?(用文中或者自己的話回答。)

  (2)讀文:看圖,找一名同學讀文,注意動詞“站、指”。全班同學做動作。這是一個比喻句,十分形象。

  (3)想象:我們現在就在這黃山奇石的世界中,看到這位仙人你會和他說什麼,他又會和你說什麼呢?(提示:仙人既然在指路,就應該有人——問路。)

  (4)再讀。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按照“觀察——讀文——想象”的方法自學第2和第5自然段,然後把你想象到的內容寫一寫或者畫一畫。學生自學、交流收穫。教師巡視,彙報:透過剛才的自學,你有什麼想法?可以說說觀看圖片的感受;也可以讀讀課文,說說課文哪裡寫得好;還可以說說自己想到了什麼?】

  抓住以下幾方面進行點撥。

  3、仙桃石:【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是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板書:仙桃石。】

  (1)看圖說仙桃石的樣子。

  (2)讀課文,什麼樣的,什麼地方的?(用書中句子回答。)注意動詞:飛、落。(動畫演示。)

  (3)如果這樣說:就說“仙桃石”吧,它是山頂石盤上的一塊桃形的石頭。好不好?

  (4)看到“仙桃石”你想到了什麼?結合課件觀察、聯想。

  4、金雞叫天都:【每當太陽昇起,有座山峰上的巨(jù)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xióng)雞。它伸著脖(bó)子,就像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tí)叫。不用說,這就是著(zhù)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1)看圖描述。【板書:金雞叫天都。】

  (2)讀文。注意動詞“伸、啼叫”,“天都”是什麼意思?如果讓你畫一畫“金雞叫天都”你會畫些什麼?化成什麼樣?為什麼?

  (3)讀文。

  (三)創造提升。

  1、讀最後一自然段。【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shī)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略寫了什麼?

  2、想象:“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是什麼樣子的?省略號是什麼意思?還會有什麼樣的奇石?

  3、讀最後一句。【板書:奇形怪狀】

  四、總結昇華,激發慾望。

  1、品悟“奇”:黃山奇石“奇”在哪裡——奇形怪狀、引起想象。

  2、記得徐霞客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比五嶽的景色還要美、還要神奇。如果你們有機會,一定要去黃山看一看那奇石的美景。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教案9

  學科語文課題黃山奇石授課時間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設計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會認:陡、峭、臂。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生字,並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透過讀課文,初步瞭解黃山奇石的特點。

  教學難點:

  記憶字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教學用具:卡片、圖片、電腦。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會認:陡、峭、臂。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過程

  程設計過程修訂情況及原因

  一、觀看黃山的風光片,匯入新課:

  教師擔任導遊的角色,播放黃山的風光片,請學生觀看,並講解:黃山在我國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那裡風光秀麗,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看,一會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讓學生說說看到的內容。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黃山的一大景觀奇石,教師接著板書課題黃山奇石。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和會認的字。

  (一)教師:為了讓同學們玩的愉快而有意義,我們先要做好準備工作,請大家拿好介紹的內容,自己先讀一讀,注意讀準生字的音。如果有不認識的漢字請你畫出來。

  1.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

  2.同桌同學互想幫助,解決認字的問題。如果仍然有不認識的生字,就做好記號。

  3.教師走下去收集學生不認識的漢字,把這些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4、指名讓學生讀帶拼音的生字,解決字音的問題。

  (二)記憶字形,瞭解字義。

  1、小組討論自己是怎樣記字形的?說說平時是怎樣用這些字的?

  2、小組彙報學習過程。每組講一個字,講的不好,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彙報的形式是

  (1)讀字音;

  (2)分析字形和在本課中由生字組成的詞;

  (3)擴充套件詞語。

  3、理解詞語意思:(學生在理解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也可以聯絡課文內容說。)

  聞名:有名。聞名中外就是在中國和外國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進一步。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勢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滾:多指水、雲等上下滾動。

  (三)指導書寫:

  1.學生在書上把每個字按筆順描寫。

  2.仔細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試著把每個字獨立寫一個,寫後與範字比較,看看哪筆寫得不好再進行修改。

  3.在書寫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哪個字不太好寫?

  4.教師指導書寫。

  (1)出示帶田格的滾字。

  (2)觀察這個字,有什麼特點?

  (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

  (3)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滾字:三點水旁的提寫得不要太平,在橫中線上收筆。右半部分的點橫和公字要寫在橫中線上。下面的筆畫是:撇、豎提、撇、捺,最後一筆捺要與左面的提同高。

  (4)教師範寫,學生觀察。

  (5)學生獨立書寫這個字,每字寫一遍。

  (6)同桌同學互查,相互糾正。

  (7)展示評議。

  5.其他生字由於筆畫少,不是很難,學生把每個生字獨立寫一遍。學生有問題舉手,教師個別輔導。

  6.展示評議,比比誰寫得最好。

  三、初步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聽錄音讀課文。注意生字的正確讀音。讀後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6段)

  2.自己讀課文,提出問題。

  3、教師走下去收集問題。

  四、複習鞏固:

  1.看詞語,找出生字卡片,補充完整:

  秀麗神奇

  奇形怪(狀)

  仙人(指)路

  2、讀詞大比拼: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看電腦隨機出示詞語看誰讀的準確。

  五、佈置作業:

  1、

  在生字本上書寫生字,每個字寫3遍。教師巡視,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2.

  抄寫詞語:神奇

  風景區

  彈琴

  名字

  翻滾

  著名

  巨石

  板書設計:

  14、黃山奇石

  仙桃石

  有趣極了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

《黃山奇石》教案10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黃山奇石的記敘性短文。本文圖文並茂,重點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和“金雞叫天都”這四種奇石。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更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頑石被描繪得活靈活現,不由地使人驚歎黃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學情分析

  學生初步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更多的以學生的自主識字為主,這更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此外,因為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黃山,沒有見過黃山那些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缺少對黃山奇石的直觀感受,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透過查閱有關資料、圖片,觀看有關的風光片,認識黃山,從而強化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理解。

  教學建議

  1.透過看圖學習課文,瞭解文中描寫的黃山奇石的形狀,弄清黃山的岩石“奇”在哪裡,體會黃山山石的奇妙。

  2.透過觀察文中的圖畫和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體會黃山山石的奇妙之時,還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黃山風景區景色的秀麗神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會寫11個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2~5自然段。

  3.觀察圖畫,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能用積累的詞語說一處景物,仿照課文的句子,用“像”說說圖片中的石頭,並寫一寫。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悟情。看圖學文,運用講、讀、畫、表演等各種方式體會黃山山石的奇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黃山山石的奇妙,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5自然段。

  3.能用“像”說寫句子。

  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山石的“奇”。

  教學準備

  教師:黃山風光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蒐集有關黃山的資料、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題激趣

  師:同學們,我國有許多著名的遊覽勝地,有“五嶽獨尊”的泰山,也有“天下奇秀”的廬山,還有“人間仙境”的黃山……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黃山奇石》,去一覽黃山奇景,你們願意嗎?

  生:願意。

  二、範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同學們聽清生字讀音。

  2.請同學們看課文,說說一共講了幾種黃山奇石,其中哪幾種是詳細講的。

  生:共講了7種奇石,其中“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4種奇石是詳細講的。

  三、小組討論,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

  2.分小組學習生字。

  方法:四人為一小組,先讀準字音,易錯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寫錯的字找出來,一起學習。找出最巧妙的識記方法。

  3.彙報學習成果。

  請一組同學彙報,彙報後,重點指導以下字形:

  南:下部裡面是“”,不要寫成了“羊”。

  升:第二筆為豎撇,不要寫成了豎。

  閃:裡面“人”的捺變點。四、理解詞義

  1.透過觀察課文插圖、查字典等方法,小組內交流、理解詞義。

  2.把不明確詞義的詞提出來,同學們一起解決。

  五、指導書寫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些生字的書寫特點。

  南:首橫短,稍向右上斜;“冂”要寫得略寬。

  位:左窄右寬。右部上橫要短。

  巨:“匚”要寫得方正、挺直,第二筆的橫折處不能超出框的右邊緣。

  第二課時

  一、觀看錄影,揭“奇”

  (播放介紹黃山風景的錄影片段)

  師:中外聞名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黃山奇石》。

  二、初讀課文,感“奇”

  師:誰來讀讀課題,你覺得“奇”是什麼意思?

  師:帶著你們對“奇”的理解,一起把題目讀一遍。

  生齊讀課題。

  師: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又具體寫了其中哪幾塊奇石的樣子?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用“--”畫出這些奇石,在具體介紹的石名旁打個“☆”,讀完後小組成員交流一下。

  生自由讀課文,找奇石,畫奇石,小組內交流。

  師指名學生彙報(課件依次出示奇石的圖片,指名學生讀這些奇石的名稱)。

  師:你們覺得黃山奇石的名字取得怎麼樣?它們有什麼特點?(生說)

  師:是啊,黃山“奇石”連名字也取得那麼有趣!“仙桃”“猴子”“仙人”“金雞”都在黃山聚會了。我們一起把這些有趣的石名讀一讀吧!

  三、品讀課文,探“奇”

  師:課文介紹了很多奇石,我們先來看看這一塊奇石--猴子觀海(課件出示“猴子觀海”圖),哪塊石頭像猴子?(指名學生上臺指出)你覺得猴子在幹什麼?(生說)

  師:課文是怎樣寫這塊石頭的呢?讀讀課文中描寫“猴子觀海”的句子,分小組討論寫得怎麼樣。

  (生朗讀,小組內交流。)

  師:作者透過觀察,抓住了石猴的動作,透過想象,寥寥幾句就把石頭寫活了。聽老師把這幾句話讀一讀,你們覺得這塊石頭怎麼樣?(範讀)

  師:正如你們所說的,你們能把這塊石頭的奇特、有趣,甚至是可愛讀出來嗎?(生練讀)

  (師指名讀文,相機進行指導。)

  師:“猴子觀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點選課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圖及相關文字: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自由讀這句話,誰來學做一下這塊石頭的樣子。(生自由讀)

  師:同學們,假如你在黃山遊玩,山路一轉,突然看到遠處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塊這樣的石頭,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師請同學們表演讀這句話,生表演讀。)

  師:在黃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酷似猴子觀海的石頭,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這一切是多麼的有趣!讓我們一起美美地把這兩段話讀一讀。(生齊讀課文)

  四、觀圖聯想,寫“奇”

  師:作者經過觀察,抓住黃山奇石的樣子,展開合理的想象,透過打比方,把靜止的石頭寫活了。(點選課件,出示“仙桃石”“金雞叫天都”圖)下面我們運用這種方法,選擇大螢幕上的其中一塊石頭,抓住它的樣子,寫幾句話。

  生觀看圖片,寫話。

  師小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師指名學生讀自己寫的片段,其他學生聽並給出評價。

  師:寫得真不錯,你們也會展開想象寫石頭了。課文是怎樣寫這兩塊石頭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師配樂朗讀課文第2、5自然段)你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

  師:聽了課文裡的描述,我相信,你們再寫石頭就能寫得更生動、具體了。

  五、讀畫誦說,贊“奇”

  師:能讓你們產生如此豐富想象的是作者筆下的奇石,可見黃山奇石是多麼不同尋常,多麼神奇。讓我們一起認認真真讀這段話,如果你朗讀能力比較好,就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它們的神奇;如果你畫畫比較好,就用簡筆畫畫出它們的神奇;如果你記性比較好,就用書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話說出它們的神奇。(生各自根據自己的特點、喜好準備)

  師小組間巡視,個別指導。

  生透過朗讀、簡筆畫、口述介紹奇石等形式,表現黃山山石的奇,讚美黃山景色的美。

  師:現在,我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的一句話:(大螢幕出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確如此,你們有機會的話,就隨父母去黃山遊玩一下吧。

  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奇特有趣

  教學反思

  學生年齡小,而且大多數學生沒有到過黃山,缺少對黃山的直觀感受。上課伊始,我透過自己製作的課件,讓學生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和老師一起去領略黃山的神奇風光,學生的興趣極其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非常想看黃山的奇石,學生帶著好奇心,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出了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都那麼有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仙女”“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在黃山出現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黃山奇石》教案11

  一、匯入

  1、同學們,你們去過哪些風景區遊玩?有些什麼感受?

  2、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有一處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叫黃山。那裡的岩石真讓人叫絕,同學們想不想去看看?板書課題。

  二、概讀

  1、學生自讀26自然段,思考課文介紹了哪些有名的奇石,劃上記號。

  2、學生說出奇石的名稱,教師板書。

  3、質疑:

  ①作者寫這些石頭有何不同?

  ②省略號在這裡省略了什麼?

  三、導讀

  根據學生興趣,從寫得詳細的'四種奇石裡選一段導讀。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它是什麼樣子的?

  2、(出示學生點出的奇石圖象),指名對圖回答,教師板書重點動作詞。

  3、小結:這一段先告訴奇石的名稱(樣子),後告訴我們奇石的樣子(名稱)。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仿讀

  1、總結學習方法。基本程式為自讀思考圖文對照說樣子小結寫法感情朗讀。

  2、同法學習詳寫的餘下三段。

  3、比較寫法。

  作者寫這四種奇石,有的先告訴名字,後寫樣子,如仙桃石、仙人指路,有的先寫樣子,後寫名字,如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這樣寫富有變化。

  五、品讀

  1、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兩段練習感情朗讀。可分小組展開讀、評。

  2、推舉23名代表進行朗讀比賽,師生共同指導、評議。

  3、教師小結學生的朗讀效果、技巧及方法等。

  六、創造性讀

  1、齊讀最後一段。

  2、想象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岩石的樣子,同座互相說一說(出示怪石的圖象,讓學生觀察)。提示學生可以先說名字,後說樣子,也可以先說樣子,後說石頭的名字。

  3、指23名學生邊演邊說,師生共同評議。

  4、啟發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想象,給叫不出名字奇形怪狀的岩石取名字。

  七、總結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想?

  2、師述:我們偉大祖國還有許多名山大川,還有許多秀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區,在我們的周圍就有許多美麗的景區,同學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依照《黃山奇石》的方法,仔細看一看、說一說、寫一寫。

  附板書設計:

  黃山奇石

  奇形怪狀有趣極了

  仙桃石 飛 落 天狗望月

  猴子觀海 抱 蹲 望 獅子搶球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仙女彈琴

  金雞叫天都 伸 叫

《黃山奇石》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喜愛黃山,嚮往去黃山看奇石。

  二、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教學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

  三、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之情。2、初步認識生字。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天讓我們乘著快樂號列車一起遊覽一番美麗的黃山吧!

  2、在上車之前,誰能簡單介紹一下黃山?(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風景秀麗,主峰光明頂,最高點是蓮花峰。那裡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名。有“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譽。)

  3、是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出示地圖黃山的位置。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提出要求,自讀課文(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幾遍課文。(2)讀後標出自然段。(3)讓生字朋友回家去。

  誰想跟生字交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詞語。

  3、這一課一共講了幾處景點?分段接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誰來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這裡有個“尤其”誰能換個詞?(特別、尤為注意)這句話該怎麼讀呢?自己先練習練習吧!(自讀)誰能大聲的、自信的讀給大家聽呢?(指名讀)

  2、過渡:這麼多景點,我們先遊覽哪裡呢?(學生自己選擇景點學習)板書:猴子觀海“猴子觀海”是什麼樣子?誰能用自己的話介紹一下?不會的同學自己讀一下第三自然段。看圖從哪裡看出“猴子觀海”很神奇?(複述猴子觀海的動作)這句話都用了一些什麼詞?(表示動作的詞:抱、蹲、望)板書關鍵詞語誰能抓住這幾個詞讀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指名讀、生生比賽讀,師生比賽讀。

  3、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仙人指路”吧!板書:仙人指路你們想用什麼方式來遊覽這部分景點呢?(自讀、小組讀、表演讀、同位接讀)如果你是這位仙人你會對我們這些小遊客說點什麼呢?生1:歡迎你到黃山來。生2:前面還有個更美的景點呢!……

  4、順著仙人的指引,下一站我們去哪裡呢?板書:金雞叫天都讓我們看看金雞叫天都是什麼樣子!(自讀)誰有問題?(什麼叫天都?)多美呀!誰來讀讀?(指名讀)換一種方式讀讀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5、還有哪裡我們沒有去看?板書:仙桃石自己讀,體會仙桃石神奇在哪裡,並說給同位聽聽。(指導朗讀:好像、飛、大、落)那麼大個的桃子從天上飛下來,正好落在石盤裡多神奇!誰能讀得更神奇一些?

  課文裡還提到了這幾塊奇石。出示第五自然段。你想用什麼方式來學習?(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四、小組交流,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指導朗讀。2、學習生字。

  一、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用優美的朗讀再次感受“黃山奇石”的神奇、美麗。

  2、背誦競賽: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背誦相應段落。

  二、複習生字。

  1、開火車讀字組詞。

  2、讀兒歌,鞏固識字。

  三、指導書寫。

  1、教師、學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師示範書寫重點字。

  3、學生描紅,臨寫。

  組詞練習,小組內開展組詞競賽,看誰組的詞最多。

  四、想想說說。

  想一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幾塊奇石的樣子,再挑一塊說一說,畫一畫。

  佈置作業。1、書寫生字、詞語。2、朗讀背誦課文(自己喜歡的部分)朗讀背誦。

  相關練習。

  見《素質教育新學案》第6頁的遊樂園。

  板書設計

  2、黃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

  神奇美麗

《黃山奇石》教案13

  《黃山奇石》課文圍繞黃山石的“奇”,分別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景觀。根據本文的特點及訓練的要求,在突出主體性和體現文字資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石“奇”,還要讓學生感悟石“趣”。因此,我們可以按照“知─說─悟”的主線,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體會、感悟。啟迪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學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訓練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探究性準備

  1、佈置學生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資料或文字資料。

  2、自讀課文及相關內容。要求借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並文圖結合,分別在書中畫出“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匯入

  藉助媒體(圖片、多媒體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匯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特點(圖文結合),提示學習“看圖學文”的方法。

  三、體驗性閱讀

  1、知“石”:

  ⑴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黃山石的資料,邊出示邊講解,將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種類及成因介紹給大家。

  ⑵出示介紹奇石或介紹黃山其他奇特風光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班上進行交流。

  ⑶自主讀課文,歸納一下書中主要介紹了哪幾種“奇石”。圖文結合,邊讀邊悟、邊悟邊讀,對感興趣的內容,不僅要讀熟,而且要求能背誦。在積累中感悟表達的準確性,潛移默化地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說“石”

  ⑴讀課文,對照插圖,分別說說“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引導學生既要說出石“形”,又要說出石“神”。

  ⑵讀課文,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分別說說“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這幾處奇石,教材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

  ⑶對學生課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樣子進行表述,充實觀察、表達的內容,增強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訓練學生掌握課內外相結合的學習方法。

  3、悟“石”

  ⑴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別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這些石頭的來歷,可以以神話、童話故事的形式進行表現。比一比,看誰說得形象、生動、情節完整。

  ⑵在廣泛想像的基礎上,選擇一塊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來歷講給父母聽一聽,然後寫下來。

  ⑶在自讀、自悟及創造性想像的基礎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韻,陶治學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閱讀

  整理性閱讀,是指在網路資源、自讀自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回歸於文字。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自讀、齊讀、小組讀均可)。

  2、透過學習,你有何收穫(知識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問。

  五、拓展性練習

  本拓展性練習,主要是走出教材,適當增加閱讀量,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其練習的資料既可以是《自讀課本》上的內容,也可以是其他兒童讀物上的有關寫景狀物、有益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從來源的渠道上講,既可以是教師收集的,也可以是佈置學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儘量體現理解的層次性和多元化。

《黃山奇石》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課講的是在聞名中外的黃山景區,奇峰羅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全文有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麗神奇的特點,用“尤其”一詞引出本課主題——黃山奇石。第二至五自然段每段各介紹一塊奇石,具體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幾塊奇石的神奇有趣。這幾段都介紹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狀,但每段寫法各有不同。有的段落先介紹名字,有的則相反,這樣避免了重複單調。第四段用過渡句承上啟下,使段落之間更連貫緊湊。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其他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很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作者描繪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讀了這篇課文,我們每個人一定會更喜愛黃山奇石,也一定會更欣賞黃山奇石了!

  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階段,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認讀拼音能力,並且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結合本文教學實際,由於本文講述的黃山風景區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這就為學生理解黃山奇石造成了一定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相應的情境,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活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聞、名”等15個字,正確書寫“南、些”2個字。透過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經驗、圖文對照等方法,理解並積累“石盤、陡峭、一動不動”等詞語。

  2.運用創設情境、想象畫面等多種形式朗讀,體會黃山奇石的“奇”。

  3.透過看圖介紹、藉助關鍵詞介紹、情境介紹等方式,背誦第二、三自然段,初步體會連句成段的有序表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透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擬人、比喻的描寫手法。

  教學難點:透過反覆閱讀、分析、理解課文,結合圖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並且培養對黃山的嚮往之情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詞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感知題目中的“奇”1.導人:看圖,介紹黃山風景區。教師:黃山有四絕,雲海、奇松、溫泉和怪石,吸引了許許多的遊客前來旅行呢!今天讓我們跟著課文去旅行,就去看看那黃山的奇石。(板書課題。)

  2.解“奇”。教師:“青”是什麼意思?(奇怪、奇特、神奇、奇妙.....)

  教師:

  帶著對“奇”的理解,讀讀課題,進人

  讓我們讀-讀課文吧!

  3.讀題。教師帶著對“奇”的理解,讀讀課題,進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感受“名字奇”1.初讀課文。

  過渡:作者介紹了哪些奇石呢?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吧!出示自讀要求:(1)自己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詞語多讀幾遍。(2)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呢?請把它們的名稱圈一圈。2.關注詞語,書寫生字。

  第一組詞語:中外聞名、風景區、安徽省、南部、秀麗神奇、尤其。

  (1)引導讀準。關注“聞、景、省”都是後鼻音。

  (2)放人句子中讀一讀。

  (3)書寫生字:南、些

  ①仔細觀察。發現相同點:都是上下結構;發現不同點:“南”字上小下大,“些”字上寬下窄。

  ②教師示範書寫,學生書空。

  ③學生書寫,反饋評價。

  第二組詞語:陡峭、翻滾、金光閃閃、奇形怪狀。(1)引導讀準。

  (2)變成短語讀一讀:陡峭的山峰、翻滾的雲海、金光閃閃的雄雞、奇形怪狀的岩石。

  3.感知:奇石名字的“奇”。(1)交流:圈出的奇石的名字。

  預設1:課文介紹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些奇石。(板書名稱。)

  預設2:還有“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奇石。(2)發現:黃山石的名字取得有什麼特點?預設1:這些石頭的名字很有趣。預設2:許多名字跟動物有關。

  預設3:很多名字都跟“仙”有關呢!

  教師引導朗讀:是啊!黃山“奇石”的名字取得多有趣,多神奇!(識記生字:仙。)學生齊讀奇石的名字。

  三、朗讀語段,感受“樣子奇”

  過渡:黃山奇石的名字有趣、神奇。作者也寫得妙趣橫生呢!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一塊奇石。——“仙桃石”。1.學習第二自然段“仙桃石”。(1)學生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說說從哪裡感受到了“仙桃石”的神奇。預設1:形狀像個大桃子特別神奇。

  教師:好像一個大桃子,這塊石頭真是奇特!(板書:好像。)

  預設2:桃子從天上飛下來,很神奇。

  教師:大石頭居然能輕鬆自如地從天上飛下來,剛剛落在石盤上,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隨機板書:飛、落。)

  預設3:山頂上居然有一個大石盤,真有意思!圖文對照,理解詞語:石盤。

  (3)梳理句序:這段話先介紹奇石的名字,再說它的形狀,多有條理。教師指著板書梳理,師生合作讀。

  (4)介紹“仙桃石”,積累語段。

  ①藉助板書介紹。先自己練一練,再進行介紹。②創設情境介紹。

  教師:有位小朋友叫文文,她第一次來到黃山,就被這些奇石吸引了。走啊走啊,喲,看到那個山頭上的一塊大石頭很奇特,它叫什麼名字呢?請你給他介紹介紹吧。

  學生介紹,評價。

  2.學習第三自然段“猴子觀海”。

  (1)創設情境,引出語段。教師:一邊走一邊看,文文又看到了一塊有趣的大石頭,瞧,在那邊呢!(出示圖片。)

  (2)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出示第三自然段。)請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畫面。(3)交流畫面,朗讀提升。

  預設:我彷彿看到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

  ①聯絡生活理解詞語:陡峭。教師:你覺得“陡峭的山峰”指的是什麼樣的山峰?可以在圖中指一指,也可以聯絡你的生活經驗說一說。②想象畫面,讀好第一句。

  預設:我彷彿看到猴子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呢!

  ①引導圈畫動詞(板書:抱、蹲、望),做動作理解“一動不動”。

  ②聯絡生活經驗,理解“翻滾的雲海”。教師:猴子怎麼能望到翻滾的雲海呢?引導學生髮現:因為猴子在陡峭的山峰上,從上往下看到的雲,就像從飛機上看到的雲一樣,像大海的波濤上下翻滾呢!③做做動作,讀好第二句。

  (4)梳理句序:這段話先介紹奇石的位置,再介紹奇石的樣子,最後介紹奇石的名稱。不僅有趣,也很有條理呢!(5)男女生合作讀。

  (6)創設情境,介紹“猴子觀海”。

  教師:文文旅行結束回到學校,她的同學都很好奇,“猴子觀海”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如果你是文文,你會怎麼介紹呢?

  ①學生自主練習。(引導:遇到困難時可以藉助板書,也可以藉助圖片。)②嘗試介紹給夥伴聽。

  四、小結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感受了“仙桃石”“猴子觀海”的奇特之處。回去試著背誦第二至三自然段,也給家裡人介紹一下。

《黃山奇石》教案15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裡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隻猴子。它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的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每當太陽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的“金雞叫天都”了。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子的奇形怪狀的岩石,正等你去給他們起名字呢!

  分析教材:

  《黃山奇石》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三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內容十分豐富,以秋天為線索,又不侷限於秋天的景色。學生可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美好的生活是勤勞的人們創造的,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訓練點是繼續指導學生學習默讀課文,學習聯絡上下文了解某些句子的意思。《黃山奇石》一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課生動具體地描寫了黃山風景區裡各種有趣的奇石,表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課文的2——5自然段具體描寫了黃山奇石的樣子,寫出了黃山奇石的有趣。因此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本次教學的難點。

  分析學生:

  所任教的班級學生能夠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絕大部分學生能夠獨立地將句子讀的通順、流暢,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較高。能踴躍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少數同學能在家長的幫助下查閱資料和相關的資料和資訊。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分析課程標準:

  1——2年級在閱讀方面的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結合上下文和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2)教學策略闡述:

  關於字詞教學:

  ①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主,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由字引出詞語,由詞語引出句子,進而來體現教師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主動識字。

  ②關於詞語教學,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切忌讓學生死記硬背詞語的解釋,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想象、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理解“秀麗神奇”“聞名中外”“尤其”等詞語的意思,教師採用媒體和資料介紹的方法,使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加之適當的朗讀指導訓練,進一步理解體會詞語的意思。

  關於句子的教學:在理解詞語意思的基礎上,訓練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適時的朗讀加深理解和體會,以完成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關於理解課文內容:

  (1)教師首先抓住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結合資料和媒體的使用,使學生了解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特點,突出理解“世界聞名”“秀麗神奇”、由“尤其”一詞理解黃山的“怪石”有趣極了,以此來導讀全文,使學生學會在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課文的內容。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指導和服務,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體現:2——5自然段的設計,以學生的回答為學習的順序,打破串講串問。

  (3)採用同桌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習的效率。

  關於文字的處理:

  (1)第1自然段重點指導,使學生較全面瞭解黃山風景區,激發學習興趣,導讀全篇。

  (2)第2——5自然段以學生為主,打破文字原有順序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

  (3)第6自然段簡單處理,課件拓展內容。

  (4)迴歸整體全文,利用第1自然段加強朗讀訓練,強化情感目標。

  關於媒體的使用:

  結合課文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多地瞭解黃山風景區,瞭解黃山的怪石,憑藉生動的幻燈片圖片,瞭解黃山怪石的“有趣”,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想去黃山看一看的願望,激發情感,以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同時資料的介入,也為學生了解黃山開拓了思路,提供想象的環境,豐富了內容。

  3)教案設計: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讀準生字字音,會讀有關詞語,結合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正確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選擇地說說黃山奇石的樣子。

  情感目標: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產生去黃山看奇石的願望和愛黃山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2—5自然段,瞭解黃山奇石的樣子。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黃山奇石的有趣。體會“奇”在哪裡。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質疑。

  (利用遮屏功能遮住題目和圖片)

  開課質疑,課件出示課題“黃山奇石”,同學們你們看圖上都有什麼?(石頭,松樹…)這幅圖是我國著名的黃山風景圖。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它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而著名!被稱為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移動遮屏),齊讀課題<黃山奇石>其中“奇”字用批註功能批註。讓學生解釋什麼是奇?(誰能說一說奇是什麼意思?)

  二、欣賞課文的情景朗讀,初讀課文質疑對課文有個大致的瞭解。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有哪些疑問?”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教師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問題。然後,請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課件情景朗讀課文。讓學生透過欣賞、領略黃山美景,為下面的教學做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把書開啟,自由小聲讀課文,並把課文中的生字詞讀一遍。然後出示課件,檢查學生們生字詞掌握情況

  三、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抓注重點詞語理解本段內容,導讀全篇)

  (1)自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是從哪些詞語知道的,請你畫出來。

  (2)交流:

  重點詞語:聞名中外景色秀麗神奇尤其

  (3)課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黃山風景區——資料介紹(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導語:黃山四絕,所以說黃山風景區是“聞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4)指導朗讀:你喜歡黃山風景區嗎?將你的理解和感受讀出來。

  2學習2——6自然段

  (1)讀課文,同桌畫找:課文介紹了哪些怪石?把它們的名字畫下來,再讀一讀它們是什麼樣子的?

  (2)交流:

  提問:哪些怪石是具體介紹的?哪些怪石是簡單介紹的?(教師板書怪石的名字)

  (3)學習內容

  (注:按學生的回答,選擇一種怪石進行精讀指導,總結方法,其他幾種怪石按此方法學習)(此環節設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如:名字:猴子觀海

  樣子:抱著腿、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

  想象:猴子在幹什麼,看到什麼?把你想象的說一說,有什麼感覺?把你的感覺讀出來。

  課件演示:猴子觀海

  小結方法:名字樣子想象(師生共同完成)

  (2)課件演示:(拓展內容)

  (有名字的怪石欣賞,沒有名字的怪石,發揮你的想象給他起名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當教學到“仙桃石”時,課件出示仙桃石的圖片,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圖片,(用聚光燈突出仙桃石)可以看到山頂的巨石就像一個大桃子,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落在山頂的石盤上。讓學生結合看過的神話傳說,如《西遊記》等,發揮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來歷,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講一講。

  當教學到“猴子觀海”時,課件出示猴子觀海的圖片,教師引導學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塊形狀像猴子的石頭,它兩隻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雲海。學生對“翻滾的雲海”理解起來有困難,可以讓他們聯絡生活實際說一說,並看看課件出示的翻滾的雲海的圖片,以此解決心中的疑團。

  當教學到“仙人指路”時,課件出示仙人指路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圖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給遊人指路呢。可以讓學生學一學仙人指路的動作,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在講課過程中穿插著朗讀訓練,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

  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要讀出對仙桃石來歷的一種猜想。讀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觀海的有趣,聲音可以輕一點,彷彿怕驚動了正在觀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則要讀出仙人指路這個傳說的神秘感。朗讀的方式也要多樣化,有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分開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練習背誦。

  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可讓學生將描寫“金雞叫天都”的語句找出來讀一讀,理解什麼是“金光閃閃的雄雞”、“不住地啼叫”是什麼意思。然後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發揮想象,畫一畫“金雞叫天都”,再選幾幅學生作品展示出來,大家來評一評誰畫得好。

  最後一自然段,讓孩子們在課文中勾出課文還寫了那幾種怪石。(利用批註功能批註還有那些怪石)省略號是什麼意思?

  四、擴充套件想象

  然後讓學生欣賞黃山其它被命名的怪石。再仿照課文練習說話,如:天鵝孵蛋,它好像……..最後欣賞沒有名字的怪石,讓孩子試著給起名字,看看誰起的名字好,並說明自己的觀點!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主要描寫了黃山的“仙桃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和特點,表現了它們的奇妙。這篇文章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使人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從而會帶著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

  一、教學效果

  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讀文,感受原文精神。課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介紹黃山的奇石,語言優美,用詞精湛,透過對黃山奇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學生們對黃山的喜愛。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充分運用了多媒體,使黃山風景更準確、更直觀,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同學們發現課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黃山風景區,吸引同學的興趣。從學生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而且能較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關鍵字來理解。整堂課下來,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

  二、成功之處

  1、注重學生的誦讀。課上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2、展開想象,描寫“奇石”。讓學生既能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和黃山怪石的有趣,又能體會到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和傳神。

  3、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自主學習,透過讀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4、做到讀寫結合。在學習最後一自然段時,我增加了“看圖聯想,寫‘奇石'”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先前的朗讀語言積累後,學習作者的方法,寫一寫“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想象,寫出自己喜歡的石頭的有趣樣子,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三、不足之處

  1、學生的互動並不多,而且能說的也寥寥數語,可能學生的感受還不夠深刻。

  2、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得不到保證,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

  2、描寫“奇石”的訓練環節,有的同學能仿照課文寫好,但一部分學生由於缺乏詞彙,寫得不夠具體生動。

  四、改進措施

  今後,我要加強探究性學習,在創造性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的視角,透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學生,這將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