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推薦】語文教案模板彙總5篇

語文教案

【推薦】語文教案模板彙總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為什麼?(鼓勵學生說,進行發散思維訓練。)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小動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這個故事後來怎樣了呢?這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童話故事。

  板書課題《酸的和甜的》,齊讀課題

  二、圖文結合,感知內容,認讀生字

  1.播放課件欣賞故事。

  自由讀課文,讀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2.藉助插圖讀文,認讀生字,教師隨機出示圖中相應的生字詞。

  (1)指名試讀,會讀哪個就讀哪個。

  (2)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這些字詞的。(透過觀察、讀文,使學生懂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三、朗讀感悟,深入體會

  1.看配有音樂的動畫。聽老師示範朗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2.先自由讀,藉助插圖,逐段讀文。

  3.再小組合作讀,觀察圖畫中小動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測他們的心理。練習有感情朗讀。(透過觀察使學生了解每個動物的特點,並且針對特點,選擇適當的語氣來讀,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4.各小組選送代表比賽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看誰讀得最好,師生共同評議。

  5.重點品讀以下句子。課件出示: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1)自讀。

  (2)小組讀。

  (3)指名讀。

  (4)比較說說兩組句子有什麼不一樣。

  (透過反覆讀來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從而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3.討論交流。透過朗讀,說說你喜歡圖中哪個小動物?為什麼?

  誰來把描寫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指名讀,從中引導學生感受小猴子的聰明。

  4.讀5、6自然段。讀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對話,你有什麼想法?大家談各自的想法。

  5.齊讀文章最後一段。

  出示生字“硬”,讓學生結合句意說說“硬”意思。擴詞。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識字,並且出現擴詞運用,以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狐狸為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幫助他們想想原因嗎?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如果是你,你會不會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樣呢?

  (讓學生髮揮想象,認清事物的本質以分辨是非,從而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四、遷移運用

  指導複述故事。先自己看圖複述,再上臺講給大家聽。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在遊戲中鞏固要識的字。

  聽音出字卡。(老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快又對。)

  “摘蘋果”。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做成蘋果形狀的生字卡片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對五個以上可獎勵一張蘋果貼畫。

  2.寫字練習,鞏固要寫的字。

  認讀生字,記憶字形。

  指導擴寫。

  重點指導反犬旁的字。

  六、實踐活動

  1.把學到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2.自選夥伴,編排童話劇。並配有頭飾進行表演。

  教材簡說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這是狐狸鬧的笑話。

  狐狸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得到心理安慰,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如果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嚐嚐,他們都將錯過這一頓美餐。

  是啊,沒有嘗過,怎麼能斷定葡萄是酸的呢?我們平時做事要親自去體驗,去嘗試,不能光聽別人的話。

  本課是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是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的。教學時,可以藉助連續的插圖,閱讀課文,感知生字,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仔細觀察每幅圖中幾個動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猜他們的心理,並練習有感情的朗讀。最後,藉助圖畫複述課文,或以講解員的身份講故事,或小組表演童話劇,在情境和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具準備

  運用多媒體和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為什麼?(鼓勵學生說,進行發教思維訓練。)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小動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後來怎樣了呢?這葡萄是酸的還是甜的呢?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童話故事。

  板書課題《酸的和甜的》,齊讀課題

  圖文結合,感知內容,認讀生字

  播放課件欣賞故事。

  自由讀課文,讀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藉助插圖讀文,認讀生字,教師隨機出示圖中相應的生字詞。

  指名試讀,會讀哪個就讀哪個。

  說說你是怎樣認識這些字詞的。

  (透過觀察、讀文使學生懂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朗讀感悟,深入體會

  看配有音樂的動畫。聽老師示範朗讀。談談自己的感受。

  先自由讀,藉助插圖,逐段讀文。

  再小組合作讀,觀察圖畫中的小動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測他們的心理。練習有感情朗讀。

  (透過觀察使學生了解每個動物的特點,並且針對特點,選擇適當的語氣來讀,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各小組選送代表比賽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看誰讀得最好,師生共同評議。

  重點品讀以下句子。

  課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自讀。

  小組讀。

  指名讀。

  比較說說兩組句子有什麼不一樣。

  (透過反覆讀來加深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從而也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討論交流。透過朗讀,說說你喜歡圖中哪個小動物?為什麼?

  誰來把描寫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讀一讀。

  指(1──2)名同學讀,從中感受小猴子的聰明。

  讀5、6自然段。

  讀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對話,你有什麼想法?敢嘗試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實,總是輕信別人。

  大家談各自的想法。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識。)

  齊讀文章最後一段。

  出示生字“硬”,讓學生結合句意說說“硬”的意思。擴詞。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識字,並且反覆出現擴詞運用以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狐狸為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幫助他們想想原因嗎?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如果是你,你會不會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樣呢?

  (讓學生髮揮想象,認清事物的本質以分辨是非。從而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遷移運用。

  指導複述故事。先自己看圖複述,再上臺講給大家聽。

  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在遊戲中鞏固要識的字。

  聽音出字卡。(老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快又對。)

  “摘蘋果”。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做成蘋果形狀的生字卡片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對五個以上可獎勵一張蘋果貼畫。

  在寫字中鞏固要寫的字。

  認讀生字,記憶字形。

  指導擴寫。

  重點指導反犬旁的字。

  實踐活動

  把學到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自選夥伴,編排童話劇。並配有頭飾進行表演。

  板書設計: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小松鼠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老實、輕信)(聰明)

  《酸的和甜的》課堂教學實錄及點評

  師:同學們,今天這麼多人來聽咱們的課,咱們得注意什麼呀?

  生:(紛紛地)得坐好,得多發言……

  生:(徐陽站起來說)要大聲發言,讓大家都聽得見。

  師:徐陽媽媽,聽見徐陽發言了嗎?

  家長:聽見了。(大家笑,學生不緊張了。)

  師:對,就像徐陽這樣發言。

  師:同學們,誰能告訴我糖是什麼味的?(生齊答“甜的”)那麼醋呢?(生齊答“酸的”)你們怎麼知道的?(生不屑地回答“試的唄”)

  師:是啊,這麼簡單的辦法卻有人不知道,是誰呢?咱們一起看看第17課:酸的和甜的。(師板書課題)

  師:讀這篇小故事你想解決幾個問題呢?

  生:(紛紛舉手)什麼是酸的和甜的。(師板書:什麼?)生:誰要知道這東西是酸的還是甜的?(師板書:誰?)生:怎麼知道的?(師板書:怎麼知道?)生:結果怎麼樣?(師板書:結果?還有學生髮問重複,師歸納。)

  師:這些問題要解決,咱們就到課文中找答案。翻開書本,同位一起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再看看8幅圖能不能和課文對照起來,開始。

  (學生自由朗讀,有的兩人一個讀,一個指圖;有的兩人一起邊讀邊看圖還時有爭論。)

  師:(表揚讀得好的學生,學生勁頭更足了)好,第一個問題,什麼是酸的還是甜的?

  生:(齊)葡萄。

  師:好,第二個問題,誰說葡萄是酸的?

  生:(齊)狐狸。

  師:它為什麼說葡萄是酸的呢?

  生:它想吃葡萄吃不著,怕別人吃,所以騙人說是酸的。

  生:它很狡猾,怕別人吃,想給自己留著,所以騙人。

  師:狐狸是夠狡猾的(邊說邊板書:狡猾),誰讀一讀狐狸當時的表現?(學生讀課文第一段)

  師:讀得不錯,狐狸想不想吃葡萄?(生答“想”。)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讀課文,邊讀邊做動作。不少學生也邊聽邊做動作,很入情。)

  師:聽你這一讀,我可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著,怪不得說酸的(大家笑,不少學生在座位上模仿),大家再讀讀。(學生齊讀第一段)

  師:這回讓我聽出狐狸饞極了、氣極了,怪不得它要騙人呢!

  師:那麼除了狐狸還有誰說葡萄是酸的?

  生:松鼠、小兔。(師板書:松鼠、小兔。)

  師:他們又怎麼知道的呢?誰來讀一讀?

  (生爭相舉手要求讀,很自然地讀第2、3、4自然段,先後幾個人,有的讀,有的說:他們是聽狐狸說的;相信了狐狸;以為狐狸聰明就受騙了。讀的學生把第2、3、4段讀得很入情。)

  師:傻小兔、傻松鼠輕易相信了狐狸,上當了。(學生笑。師邊說邊板書:輕信、上當)誰又說葡萄是甜的呢?

  生:猴子。(不等老師要求,便讀起4-7段。)

  師:真棒!一下子就讀出了小猴子的表現,那麼小猴子聰明在哪裡呢?

  生:(很自信,齊答)他嚐了唄。

  師:小猴子真聰明(邊說邊板書:嘗),你瞧小猴子是怎麼吃的?

  生:(讀句子)“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師:真甜呀!小兔、小松鼠也說……

  生:(自然讀出課文句子)“啊!真甜。”

  師:(讀第八段)“小兔子和小松鼠怎麼也不明白,狐狸為什麼硬說葡萄是酸的。”咱們幫助他們一下,告訴他們為什麼吧。來,小白兔、小松鼠、猴子、狐狸上前面來(師請四位學生上前面各飾一個角色),請開始吧。

  (猴子上躥下跳做搞到葡萄要吃狀)

  兔、松鼠:(齊喊)不能吃,不能吃,那是酸的!

  猴:你們怎麼知道是酸的?(邊說邊像猴子一樣抓耳撓腮)

  兔、松鼠:(齊)狐狸說的,他那麼聰明,他說是酸的當然是酸的。你別吃了,多難吃啊。(狐狸在旁邊做得意狀)

  (猴子做吃一顆狀,然後做大口大口吃狀。)

  兔、松鼠:(做驚訝狀)給我們吃一顆吧!

  猴:給你們,快吃吧!

  兔、松鼠:(做吃狀)呀,真甜呀!(歪著頭,摸著腦袋)那狐狸為什麼說是酸的呢?

  猴:他騙你們,他沒吃著,怕你們吃,所以說是酸的,他自欺欺人。

  師:哎,這個詞用得好!你給大家說說什麼叫“自欺欺人”?(同學們關注地聽他解釋)

  猴:狐狸沒吃著葡萄,不知道是酸的還是甜的,他就騙自己,是酸的就不吃了;又騙別人是酸的,讓別人也不吃,這就是自欺欺人。

  師:太棒了,我懂了,這真是自欺欺人啊。哎,小白兔、小松鼠你們怎麼辦呀?(下面學生非常興奮)

  兔、松鼠:(做大悟狀,齊扭頭找狐狸,邊打邊說)你下次再騙人就打死你……

  狐狸:(抱頭跑)我再也不敢騙人了,我再也不敢騙人了。(學生鼓掌)

  師:(幽默地)哎,同學們,不要把狐狸打死,他只是犯了一點錯誤,懲罰一下就行了,不能把人家打死呀,那可是犯法的。

  兔:老師,老師,我們不打死它,我們從頭再演一遍吧。(師應允)

  (生從頭表演,從表演的動作表情看出他們體會了課文全部內容。全班學生高興地鼓掌,紛紛要求表演。)

  師:今天時間不夠了,下午語文課,咱們四人一組,全都表演一下,看誰演得好,好嗎?(生一齊鼓掌答“好”)

  師:老師還有個難題想請你們幫助。(教室一下靜下來)

  生:(關心地、焦急地)什麼問題?

  師:以後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麼辦呢?

  生:你嚐嚐唄。(大家笑,七嘴八舌:事情怎麼嘗呀?有人說:事又不能吃。)

  師:是啊,吃的東西我可以嚐嚐,事情我可沒法嘗。

  生:(七嘴八舌)你試試。

  生:你嘗試一下唄。

  師:(高興地)你們聽到了嗎?魏雅琳讓我怎麼辦?

  生:(許多生齊答)嘗試。

  師:你們聽得真專心,她說的你們都聽到了,我就這麼辦: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話就嘗試一下,謝謝大家。

  (整節課,學生的情緒一直很飽滿,在一個個高潮中,學生越學越帶勁,爭相發言,積極參與,讀讀、議議、演演、練練,下課了,餘興未盡。)

  點評

  一、生活的課堂。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其實,課堂教學又何曾不是生活!然而,很多時候,課堂被我們異化了,課堂沒有了生活的情趣,生硬灌輸,死氣沉沉。以致孩子不喜歡語文,害怕學語文。在我們對語文、數學等學科的問卷調查中,孩子最感興趣的是體育、音樂、美術……最後才是語文。我們把自己的母語教得連孩子都不感興趣了,甚至都害怕了,這是多麼悲哀的事情!你看陳老師,非常自然親切地帶領孩子進入了一個生活的情景:“今天這麼多人來聽課,咱們得注意什麼呀?”“徐陽媽媽,聽見徐陽發言了嗎?”一下子把老師、學生和家長拉到了一起,消除了孩子的緊張,搭起了和諧交流的平臺。“誰能告訴我糖是什麼味的?”老師與孩子一起研究起生活問題,從從容容走進了課文。識字教學歷來比較枯燥,但陳老師卻給枯燥的字賦予了情感色彩,形成了富有情趣的語境。在第二課時,陳老師把生字製作成卡片,卡片背後隱藏著與之組成的詞,幾個卡片連起來就是一句話。例如,在教授“串”字時,陳曉梅是這樣進行的:卡片正面展示“串”字,反過來的詞語是“一串”,句子是“一串葡萄”。然後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盡情發揮對“一串”的理解和聯想,有的孩子說“一串糖葫蘆”,有的說“一串鑰匙”,有的說“一串辣椒”……一個孩子說“一串人”,“能說一串人嗎?”老師馬上讓孩子展開討論,大家爭論得臉紅面赤。最後終於弄明白了“串”的基本用法。

  把語文課堂演繹成富有情趣的生活而不是說教的舞臺,這是陳老師的過人之處,也是值得每個老師學習的地方。

  二、生成的課堂。

  課堂當然是預設的,我們研讀教材、查閱資料、備課、備孩子本身就是一種預設;但預設的不盡是現實生活,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課堂是一種生活,充滿了各種變數。因此,在我們現實的語文課堂上,如果對預設的東西亦步亦趨,就會陷入僵化的泥潭。第二節課,在解決生字過程中,有個孩子突然說出了“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在二年級上學期,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和使用這個成語。一般情況下,與課文無關的知識點,我們會輕輕帶過,最多表揚孩子一句:“看,這個小朋友還知道‘守株待兔’這個成語,不簡單!”或者搪塞一番:“這個成語我們下了課再研究好嗎?”其實這個問題到底還是沒有解決。陳曉梅沒有這樣,而是暫時停下了識字教學,與孩子一起研究和探討起“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來歷和深刻含義。表面看來這是節外生枝,但它實際上使陳老師的課堂頓時變得豐滿起來,生動起來。這樣的課堂不是為老師的教學預設而存在的,而是為孩子的學習、為孩子的需要而存在的。

  三、人文的課堂。

  在語文教育中傳遞一種人文精神,這是語文教育必須承擔的重要使命。怎樣傳遞?許多老師感到茫然無措。讓我們來看看陳老師的教學。在第一課時結束的時候,老師向孩子“請教”:以後我要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怎麼辦?孩子們爭著告訴老師:要嘗試!這種細節教育已經超越了學科,它著眼的是孩子綜合素質的鍛造!類似的細節還有:當大家知道狐狸在騙人時,紛紛要打死它。其實這不過是孩子們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陳老師並沒放過這個細節,而是用幽默的語言對孩子們進行了提示。這同樣是一種潤物無聲的人文教育。在兩節課的休息期間,有一個小細節尤其讓人難忘:面對著嘰嘰喳喳嚷成一片的孩子,陳曉梅親切地說:“孩子們,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看到忙活了一節課的孩子靜靜地“睡”在那兒,是不是會讓每一個家長怦然心動?這不就是真正的人文關懷嗎?

語文教案 篇2

  將心比心

  一、學習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 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學習準備:字詞卡片

  三、學習時間:一課時

  四、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同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今天,我們學習《將心比心》,能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課文寫了哪些將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 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 四人小組的同學輪讀課文,互相糾正讀不好的句子。

  3 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三)細讀課文,探究情感

  1 自學第一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自學基礎上小組互相交流,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自由讀課文第二小節,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書上做些批註。

  3 學生交流讀後感受,教師引導重點探究以下問題:讀母親平靜的話,思考:母親的“寬容”體現在哪?母親又是怎樣鼓勵護士的?她為什麼能這麼做?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小節。

  5學習第三小節: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節的理解麼?

  6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7課堂練習:寫一段話,以生活中的一個事例來說明“將心比心”。

  課後反思:

  語文園地二

  一、學習目標

  1 學習以誠懇的態度、真誠的語言與他人交流,懂得真誠待人是一種良好的品德。

  2 學會在合作中說真話,告訴別人心裡話。

  3 積累有關誠信的詞語及古詩文名句。激發學生待人誠懇、講信用的思想情感。

  二、學習準備:

  讓幾個學生排練一個小品:一學生在校園裡亂扔紙屑,另兩個學生據理勸導。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入話題

  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例如:別人有事找父母親,父母親不在家,班上的一個同學病了,好幾天不能來上課;有的同學在校園裡隨地吐痰等等,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些事呢?

  1 剛才幾位同學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後有什麼話想說?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揭示“以誠待人”的交際主題。)

  2 想一想,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樣對待的?

  二、討論交流

  1 個人準備後,在小組內交流。

  先由一名學生舉一具體事例,再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然後對這一做法作一評價。接著,其餘學生輪流發言。

  2 各小組選派一位學生準備在班上交流。

  3 班級交流:對參與交流的學生作適當的鼓勵和評價,並隨機規範其語言。

  三、提建議

  在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成幾條簡明的建議,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後做歸納整理,再在條文前加上幾句關於以誠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議書。課後抄錄並張貼在教室裡。

  第二、三課時

  一、學習“我的發現”

  1 讀讀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說說小東說了習作上的哪些好經驗。

  2 歸納過渡:習作除了留心觀察周圍,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寫下來之外,還可以把自己心裡的事,或想對別人說的話寫下來。

  二、明確本次習作要求,啟發思路

  1 閱讀習作提示。讓學生明確:寫的是自己想說的心裡話,要真實,不說假話。

  2 思考表達的內容。先要想好,最想對誰說自己的心裡話,再考慮要說的話,可以是煩惱的事,可以是歡心的事……

  3 學生醞釀交流、師生個別談話:

  根據習作要求,學生自行醞釀,指名個別交流,啟發學生的習作思路。教師隨即與個別學生輕聲交談。

  4 學生動筆。

  5 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課時 日積月累 趣味作文

  一、詞語盤點

  1 學生自讀。

  2 同桌互查。

  3 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4 記記寫寫。

  二 日積月累

  1 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從古詩文中選取的名句,每句話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2 逐句自讀。

  3 說說自己能讀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 教師釋疑。

  5 熟讀、背誦。

  三、趣味語文

  1 聯絡本單元《中彩那天》等課文,指出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2 自讀。

  3 師生共同舉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誠信”等等。

  選取其中的一個帶有“信”的詞,再根據這個詞的意思,寫一個事例。

  課後反思: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策略

  1.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要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加強課內課外有效資源的整合”、“充分給學生活動、實踐的空間”,透過課前讓學生調查垃圾是從哪裡來的,蒐集垃圾處理的辦法,培養學生調查研究、蒐集資料的能力,促使他們在課前佔有一定的資料,為課堂上的交流打下良好鋪墊。

  2.加強課堂上的交際與互動。圍繞這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交際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突出口語交際課的交際性、互動性、情感性和開放性。

  教學目標

  1.廣泛調查瞭解垃圾是哪裡來的,並且把調查結果與同學們交流,養成良好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交流怎樣處理垃圾,養成結合生活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

  3.想像“未來垃圾處理器”的樣子和作用,培養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

  4.培養環保意識,明白每個人身上都肩負著保護生態環境與環境衛生的責任,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的習慣。

  教學重點

  交流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和如何處理垃圾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想象“未來垃圾處理器”的樣子和作用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1.生活小調查:我們身邊有哪些垃圾?這些垃圾是從哪裡來的?又到哪裡去了?(引導學生可從學校、家庭、居住的小區、街道,附近的河流等不同的方面展開調查。)

  2.佈置蒐集資料:垃圾的處理方法。(可從圖書、互聯上搜集,也可諮詢父母、同學等人。)

  二、觀看圖片,匯入

  出示一組圖片:堆滿垃圾的小區、滿是漂浮物的河流、到處都是瓜皮紙屑的草地……讓學生說出看後的內心感受。匯出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我們身邊的垃圾。

  三、垃圾的來源

  課前,老師讓同學們調查我們周圍的垃圾來自何處,又到哪裡去了,現在咱們就來進行一次調查結果彙報會。

  1.小組內展開彙報:

  每人在小組裡與小夥伴交流彙報自己的調查結果。

  2.根據下列句式在全體同學面前展開彙報:

  我發現,垃圾從_________來到____________,使那裡變得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

  我發現,的垃圾真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還有__________,都是從來的,使這裡變得。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別人發言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

  (預設答案:垃圾從人們的手中來到整潔的街道,使那裡變得非常髒亂,真難看;垃圾從工廠來到小河裡,使那裡變得又髒又臭,真讓人難受。我發現,這座樓下角落裡的垃圾真多,有香蕉皮、廢紙、爛菜葉,使這裡變得真髒……)

  3.同學們認真進行了調查,發現了許多垃圾是從哪裡來的。那麼,你都是採用什麼辦法發現的呢?

  (用眼睛觀察,用嘴巴詢問家長和附近居民,用鼻子聞垃圾的味道、用手扒開垃圾察看,看電視、查圖書……)

  師:看來,搞好小調查,方法有很多,看看、問問、聞聞、查查,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很多有用的資料。

  三、垃圾的處理

  師:生活中的垃圾,既汙染了環境,又影響了生活,我們應當想盡辦法處理好這些垃圾,保持環境的整潔。那麼,你都知道哪些方法可以減少垃圾的產生,又有哪些科學處理垃圾的方法?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在書本上、絡上查到的。

  1.自主思考,自己先動腦筋想一想,過一會兒在小組內展開交流。

  2.小組交流討論,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要求說清楚,聽明白,有疑問和想法互相交流,最後,組內評一評看誰知道的方法多、辦法好。

  3.全班一起交流,發言的同學要聲音清晰,態度大方,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等別人介紹完可以針對別人的發言進行和質疑,,展開交流。

  (預設答案:1.從自身做起,不隨手亂扔垃圾,一定把垃圾扔在規定的地方。2.節約紙張,紙張要用雙面;3.將廢舊物品進行改進,製成生活小用品:筆筒、文具盒、小擺設;4.進行垃圾分類,分清可回收物品和不可回收物品;5.減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儘量不使用一次性塑膠袋……)

  四、想象“未來垃圾處理器”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很好。時代在前進,科學也在飛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會有更多更神奇的辦法處理身邊的垃圾,現在就

  請聰明的你展開想象,看能想到哪些神奇的辦法,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來。

  向大家展示並介紹自己的圖畫。

  評選出“未來最佳垃圾處理器”。

  五、教師,引領行動

  (展示一幕幕我市環境優美、衛生整潔的圖片,介紹我市爭創國家級衛生城的歷程。)深情地告訴學生:小朋友們,我們濮陽市是國家級衛生城市、旅遊城市,這些榮譽是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獲得的。作為一名濮陽市的少年兒童,我們更有責任,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做一名愛護環境,保護環境衛生的孩子,讓我們的家鄉濮陽市天更藍,花更紅,水更綠!

  課堂片斷實錄

  實錄一

  師:同學們,生活中的垃圾,既汙染了環境,又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應當儘量想辦法減少垃圾的產生,合理處理垃圾,保持環境整潔。那麼,你都有知道哪些好的辦法呢?

  (自主思考,小組內交流,然後在全班範圍內交流。)

  生:我的辦法是儘量不用一次筷子,一次性餐盒和一些塑膠方便袋,因為每天這些垃圾大量產生會嚴重汙染我們的環境。

  師:這位同學提的建議非常好,說的時候態度落落大方,聲音洪亮,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哪位同學想對這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或提出疑問,請舉手?

  生:我們都知道共用碗筷非常不衛生,如果我們在外面吃飯不用一次性碗筷很容易得很多傳染病。請問,如果不用一次性碗筷,我們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我們可以要求飯店對所有的碗筷都及時消毒。

  生:我們也可以自帶餐具。

  師:剛才這位同學能夠及時提己不懂的問題,其他幾位同學在提問和回答的時候,都是互相看著對方,不僅用語言,還用表情和動作進行交流,這些都做得非常好,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實錄二

  師:同學們剛才都想到了很多我們現在可以採用的減少垃圾和處理垃圾的辦法。時代在前進,科學也在飛速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會有更多更神奇的辦法處理身邊的垃圾,現在就請聰明的你展開充分的想象,想出一些神奇的辦法,發明一些新型垃圾處理器,現在就請你拿起手中的畫筆,把它樣子畫出來。

  (交流展示自己的圖畫。)

  生:我畫的是一部垃圾壓縮機,垃圾被放到這裡面以後經過乾燥和壓縮,會變成很小很小的一塊,體積還不到原來的1000分之一,正好可以用來建造樓房。

  生:我畫的是一個能處理垃圾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能自動工作,將垃圾進行分類,將一些能分解的垃圾吃下去,變成有的東西,讓人們進行再利用。

  生:我畫的是一臺宇宙飛船,將地球上無法處理的垃圾裝到這艘飛船上後,飛到距離太陽很近的地方拋下,用不了多長時間,在太陽的高溫作用下就會變得無影無蹤。

  生:我畫的是一座現代化大型垃圾處理場,這座垃圾處理場有很多個工作車間,垃圾透過管道輸送到各個車間,經過機器的工作,被製作成了各種各樣有用的東西:衣服、拖鞋、輪胎、磚……這些機器一天到晚的不停工作,每天處理很多很多垃圾,功勞可大啦!

  師:這些同學的想法真是奇妙,誰想對他們的發言發表或提出問題?

  (學生紛紛舉手,對這些同學的發言發表見解,教師適機指導學生注意交際過程中的對答和態勢語。)

  教學反思

  《我們身邊的垃圾》這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的一堂口語交際課。教學本課,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注意聯絡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交際情境。語文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對於口語交際課尤其這樣指出:“要上好口語交際課,首先要選好話題,話題要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課前我讓孩子們廣泛調查,積極蒐集資料,為課上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課堂上教師始終在調動學生交際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交流垃圾的來源、垃圾處理的辦法、暢想未來神奇的垃圾處理器。其次,口語交際課上,“交際”是靈魂。因此,我注意在很多環節的設定上都體現出交際和互動,其中既有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生生之間的互動。如在安排同桌交流、小組交流、班級彙報的環節時,都要求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及時提己的看法和疑問,在一對一答的動態交流中,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實踐和提高。此外,我還注重啟用學生思維,鼓勵他們大膽創新,設計了構思“未來垃圾處理器”的環節,引導孩子們描述想象中事物,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很好的激發了學生交際的慾望和熱情。

語文教案 篇4

  《紅馬的故事》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鄂教版語文三年級上《紅馬的故事》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教學目標:

  1、學會l0字,會認9個字(其中1個為多音宇)。結合上下文或運用工具書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初步瞭解冒號的一般用法。

  4.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在學習、生活中只有善於思考、勤於觀察、大膽想象、勇於創新,才能體驗嘗試後的喜悅。

  教學重點:

  是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樂,初步瞭解冒號的一般用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質疑匯入

  1、檢查認讀生字詞。

  2、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我們最喜歡上美術課,這是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讀2—13自然段,找出我們喜歡上美術課的理由,並做上記號。

  二、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讀課文2—13自然段,想想我們為什麼最喜歡上美術課。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相機引導。

  我們喜歡上美術課,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寫上批語,做上記號;同座的兩位同學如果都讀完了互相議一議,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確。

  3、同座互相議一議,讀一讀。教師巡迴輔導,瞭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用心讀書,用心思考,用心體會,用心傾聽學習就有收穫。這兩位同學做得很好,在交流的過程中邊朗讀,邊圈畫。

  三、交流感悟,品味語言

  圍繞“我們為什麼最喜歡上美術課”開展教學。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指導學生學習、朗讀、理解課文。

  1、我們為什麼最喜歡上美術課?誰願意起來把你的學習體會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歡上美術課,是因為老師的畫畫得妙。我是從課文的第2、3自然段中讀到的。教師相機板書:老師畫得妙

  (2)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找出描寫老師畫畫得妙的句子,讀一讀。

  (3)指名學生起來讀句子。學生讀句子時,教師相機出示下面句子,指導朗讀。

  A.“他畫得真妙啊!一頭漫在水裡洗澡的牛,尾巴上還停著一隻蒼蠅;花瓶裡有三朵百合:一朵盛開,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葉辮在桌面上。”

  B.“老師還畫漫畫: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獅子,全走路的椅子。”

  (4)瞧!老師的畫的確畫得妙!誰還想讀。

  (5)讀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勢。全班女生一起讀。

  我聽出來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後面加上一個小冒號,我們就知道後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勢,是不一樣。多神奇的小冒號。再讀這兩個句子,看看你能不能發現和這相類似的小冒號。

  (6)第2句中小冒號和這個冒號相類似。

  (7)你來讀讀這句。是啊,老師的畫真是畫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獅子,會走路的椅子都很可愛。我們一起來讀。

  (8)誰會用下面的句式說話,恰當地運用冒號?教師點選CAI:有的,有的,有的。

  (9)自由練習。然後指名說句子。

  2、我們喜歡上美術課,還有什麼理由?

  (1)老師還講得好。我是從課文的第4--6自然段中讀到的。

  教師相機板書:老師講得好。

  (2)把老師講的話讀給大家聽。學生讀,教師出示下面的句子

  A、高興畫什麼就畫什麼。

  B.用腦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3)學生自由讀句子。

  (4)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評價,指導讀好句子。

  同學們知道了可畫的東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裡遊的都可以畫。

  多有耐心的老師啊!不會畫不要緊,只要動動腦筋,就會把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腦袋裡所想到的畫下來。

  讀得好!我和大家來分角色讀,看誰讀得好。

  師生讀。男女生讀。

  3、我們喜歡上美術課,還有什麼理由?

  (1)老師還誇同學們的畫畫得好。

  (2)教師相機板書:老師評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3)根據學生的回答朗讀,教師相機出示下面老師的評語:很好!就是要這樣畫!

  (4)指導學牛朗讀,讀出老師此時的喜悅心情。

  (5)老師為什麼說“我”畫的小紅馬“很好,很好”?

  (6)學生自由讀課文。

  (7)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讀好第7、10、12自然段,讀出我的天真可愛。在讀的基礎上得出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自由畫畫,而且想象既純樸又豐富大膽,還很有創意。

  (8)同桌互相練讀師生的對話。

  (9)指名分角色朗讀師生的對話。讀出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讀出“我”的天真可愛和驚喜。

  四、小結全文,作業練習

  1、我畫小紅馬得了90分,大家真高興。美術課上老師畫得妙,講得好,評得好,他把他的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我們也深深愛著他。板書:愛心

  2、作業

  ①根據課後第三題冒號的提示,照樣子,寫兩個含有冒號的句子。

  ②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聽。

  板書設計:

  紅馬的故事

  老師畫得妙 牛、百合、小丑、獅子、椅子

  高興畫什麼就畫什麼

  老師講得好 用腦筋想,用眼睛看

  老師評得好 很好!就是要這樣畫

語文教案 篇5

  【訓練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現目標:

  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讓學生學會用心感 受自然之美。

  【訓練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學習比喻、擬人的作用。

  【訓練課時】

  擬用兩課時。

  第一課時:透過讀、品語言,感受濟南冬之美。

  第二課時:學習多方面寫景的方法,片斷習作。

  第一課時

  〖訓練步驟

  一、由人們對冬季的一般印象,匯入新課

  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寒冷的北風,紛飛的大雪。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更是冰天雪地,寒風刺骨。可有沒有一個地方的冬天如春天般溫暖呢?

  二、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選適當詞語說出對濟南冬天的印象。

  2、聽朗讀錄音,說出課文寫了哪些景物?(腦中呈現哪些畫面?)

  學生自由談談感受,語言要簡潔。

  歸納(參考):陽光下的小山/薄雪中的小山/城外山景/城中水色

  三、品味語言

  作者為了讓我們對濟南溫晴的冬天有個具體可感的印象,在描寫景物時,發揮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語句。請在文中找出這些語句,選擇其中你最喜歡的幾句,說說喜歡的理由,體會其中用詞的妙處。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說的最好。

  品句參考: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讚美的真情。

  (這些語句,文中還有不少,學生說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讀。

  四、小結

  略。

  五、好地方,我們要留在心中;好語段,我們要記在腦中,背誦你最喜歡的一段

  六、書面作業

  1、抄寫、解釋讀一讀 寫一寫中的詞語。

  2、課後習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