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唐詩> 唐詩飛仙閣作品介紹

唐詩飛仙閣作品介紹

唐詩飛仙閣作品介紹

  作品介紹

  《飛仙閣》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8卷第37首。

  原文

  飛仙閣

  作者:唐·杜甫

  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

  棧雲闌干峻,梯石結構牢。

  萬壑欹疏林,積陰帶奔濤。

  寒日外澹泊,長風中怒號。

  歇鞍在地底,始覺所歷高。

  往來雜坐臥,人馬同疲勞。

  浮生有定分,飢飽豈可逃。

  嘆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

  註釋

  ①飛仙閣:在今陝西略陽縣東三十里飛仙嶺上,此地崇山峻嶺,閣道遺址至今猶存。參見《嘉慶一統志·漢中府》。

  ②土門:當為飛仙嶺下一地名,或以土為門。土,全詩校:“一作出。”

  ③微徑緣:全詩校:“一作徑微上。”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此形容山路之細。

  ④棧雲:言閣道極高,勢如連雲。

  ⑤萬壑:溝谷縱橫。欹:斜。林:全詩校:“一作竹。”

  ⑥積陰:山間陰氣。

  ⑦澹泊:太陽無光貌。

  ⑧定分:定命。

  ⑨汝:全詩校:“一作爾。”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尊稱為“詩聖”,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是因為在杜甫所作的詩多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

  繁體對照

  卷218_37飛仙閣杜甫

  土門山行窄,微徑緣秋毫。

  棧雲闌幹峻,梯石結構牢。

  萬壑欹疏林,積陰帶奔濤。

  寒日外澹泊,長風中怒號。

  歇鞍在地底,始覺所曆高。

  往來雜坐臥,人馬同疲勞。

  浮生有定分,饑飽豈可逃。

  歎息謂妻子,我何隨汝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