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關於小石潭記的語文教學實錄

小石潭記的語文教學實錄

關於小石潭記的語文教學實錄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被貶永州時所寫《永州八記》中的一篇山水遊記,文章描寫小石潭清幽寂靜的環境,含蓄反映了作者寂寞的處境,悲憤、哀怨的心境。面對這一傳統的古文名篇,如何上得紮實而又圓轉自如?如何讓學生興味盎然地深入其中和文字對話,作者交流?郭豔軍老師在執教《小石潭記》這課時很好地處理了這些問題,而達到這種理想效果的基礎則是:交給學生解讀文字的鑰匙,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體會探尋的快樂。

  【課前預習】

  1、收集柳宗元的資料,瞭解其人。

  2、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詞彙。

  3、仔細閱讀課文,劃出文中描寫小石潭景物的句子,並加以賞析。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有一首這樣的詩我們很熟悉,題目是《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師生齊背)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生:柳宗元。

  師:寒江、冰天、雪地,一位孤獨老者獨處孤舟,默然垂釣。悲涼孤獨的處境正是詩人內心的.寫照。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永州期間所寫,在此期間,他還寫了大量寄情山水的作品。今天我們所學的《小石潭記》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多媒體螢幕顯示

  ·讀準字音:

  寂寥

  翕忽

  參差

  坻

  ·解釋字意:

  下

  樂

  犬牙

  斗折蛇行

  可

  悄愴)

  三、初讀感悟

  師:一篇文言文,初讀要讀準字音,把握好停頓、節奏。

  (生自由朗讀)

  師:誰願意為大家朗讀一下?

  (兩名學生自告奮勇朗讀,學生為朗誦的同學評價。)

  生:我認為第一位同學讀的語速太快,語調沒有變化。

  生:第二位同學讀發現小石潭和魚兒嬉戲兩段時,未讀出喜悅情感。

  師:你們點評的很好,可惜只說了缺點,誰來說說他們的優點。

  生:第一位同學聲音響亮,讀的準,第二位同學停頓把握的好。

  師:我們再請第三位,郭豔軍同學為大家朗讀。

  (生笑)

  (伴著背景音樂《高山流水》,師聲情並茂朗讀。生鼓掌。)

  師:誇獎了,美的文章要用心去朗讀。(生齊讀)

  四、美讀涵詠

  師:這篇文章描寫了小石潭優美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呢?

  生:水、魚、石、樹。

  師:這些景物作者是如何描繪的?請在文中找出你認為精彩的語句,讀出你的感情來。

  (生在書上圈點批註,交流討論。)

  生: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這句話寫的好,寫出了小石潭幽靜的環境,也寫出了柳宗元的心情很悲涼。

  師: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生: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師:我們怎樣讀出來這樣悲傷的情感?生:語速稍微慢些,心情悲涼,語調應該低沉些。

  師:試著朗讀一下。

  (生試讀)

  生:我喜歡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這句話寫出了石頭形態多樣,證明小石潭確實是石潭

  生:讀的很細心。

  生:我喜歡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這段,看起來是在寫魚,其實在寫水的清澈。

  師:這種寫法叫──襯托(生答)。那作者如何來描寫潭中的魚?

  生: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寫魚兒像在空中游動。日光下徹,影布石上寫陽光照射潭水,能看到魚的影子。來襯托潭水的清澈。

  師:魚兒時而靜止,時而游來游去,真是

  生:自由自在。

  師:用書上一個詞概括。

  生:樂。

  師:怎樣來讀出這種快樂?

  生:讀的輕快些,喜悅些。(生讀)

  師:讀的很有韻味,似乎看到了人、魚同樂。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寄情于山水,無比快樂,但這種快樂是短暫的,作者的心情很快由樂而----

  生:悲。

  師:這悲從何來呢?

  生:被貶到偏遠荒涼地方,內心鬱悶,只好寄情山水。

  生:滿腹經綸,卻不能施展抱負,很悲憤。

  生:我說作者樂是因為小石潭是自己的知己。面對潭水可以訴說自己的孤寂,洗盡內心煩惱,但畢竟過於清冷,不敢久留,當記之而去時,孤寂悲苦卻又席捲而來。在作者的心目中,小石潭就是自己,它那麼幽靜,那麼美麗,但又有幾個人能見到它,走近它,品位它呢?

  (生鼓掌)

  五、拓展延伸

  師:作者的樂是短暫的,悲是長久的,詩人處於孤寂的環境,內心的憂憤無以訴說。假如我是柳宗元,此時你我同遊,你會對我說些什麼呢?

  (生思索)

  生:柳宗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不要太在意生活的苦難,庸人永遠生活在低谷,還是振作起來吧!

  師:你這樣稱呼我,我感覺有些陌生。稱呼改一下,好嗎?

  生:柳兄。

  生:柳兄,人生難免經歷坎坷、風雨,雖然這個地方荒涼偏僻,但是停下腳步,會發現這個地方有這麼多優美風景,柳兄,何不好好休息一下,重新開始,享受人生的美好!

  生:子厚,一切都會過去,畢竟世上沒有一樣是永恆的。你有過人的才華,相信你會東山再起的。

  師:好!天生我才必有用!

  師:古語曰悲憤出詩人。滿懷悲愴的柳宗元為後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其實,歷史上有著類似遭遇的文人不在少數。他的朋友劉禹錫人生更為坎坷,有詩為證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獲罪遭貶在陋室當中發出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萬丈豪情;柳宗元之後,北宋大文豪蘇軾大起大落,顛沛流離,卻也在遭貶後發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這樣的一種大胸襟,大氣魄,大智慧,不是更值得我們學習嗎?

  同學們,再見。

  【聽課後記】

  岳飛曾說過(兵法)運用之妙,存乎心。初看郭老師的教學設計,似乎無更多出奇、出新之處。不外乎讀──賞──拓展等幾步執教文言文的常法,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流暢的構思,朗朗的讀書聲,師生民主、平等的對話,學生的妙答使課堂精采連連。

  美讀品析,老師在語言的節奏、停頓、韻味中引領學生感受小石潭的美好,感悟作者的心境,領悟作品的內涵,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體驗更加細膩。

  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做到如臨其境,從而讓學生與作者深入對話,這位老師不僅注意挖掘文章字裡行間的美與情感,還注意聯絡文化背景對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延伸,由柳宗元的憂憤聯想到劉的樂觀、蘇軾的豁達,給這節課增加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如基礎知識是否再牢固些,美點的賞析是否再深入些更期待文言文教學充滿美感的、充滿活力的,有價值的課堂。